山西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优质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
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合理开发的条件。

2、了解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相关地图,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重要煤田和煤矿。

2、阅读相关图表,了解我国如何加强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

3、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并自觉养成节约用能的习惯。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2学情分析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共4页)_8869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学案(共4页)_8869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一课时)一、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1、以某地区为例,剖析该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地区可连续发展的关系。

2、联合实例,剖析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条件与开发现状,剖析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治理和保护举措。

二、学习过程(由课前预习、课上研究和课后反应练习构成)★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非可重生能源开发山西省煤炭基地是能源分类有哪些?利用中有哪些问题如何的?知识点一能源概括1.阅读教材理解能源的分类知识点二资源开发条件2.阅读教材 p40-41,认识能源资源的开发原则。

3.掌握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条件。

知识点三能源基地建设4.阅读教材 p40-41 阅读资料,知道我国能源供求面对的五大挑战。

5.阅读教材 p41-42 本框题内容,理解并掌握山西能源基地建设采纳的举措。

地图资源增补我国政区图:用笔描述出山西省的地点,找出与主要河流山脉地点关系,画出主要煤田煤矿散布★课上研究★研究点一资源开发条件【研究资料一】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素以“煤炭之乡”著称于世,是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

山西煤的储蓄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产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全国 70%以上的外运煤都是来自于山西。

煤田地质条件好,吨煤开采成本 16.48 元,远低于全国 21.76 元的均匀水平。

1.山西省煤炭资源的突出特色有哪些?2.我国与世界的能源花费构造有哪些不一样?我国能源花费构造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3.联合地图剖析山西地点、交通特色研究点二能源基地建设【研究资料二】山西是中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的立足点,是我国主要能源供给基地,基本形成了以大同平朔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等为中心的大规模开发的煤炭基地。

山西还拥有发展火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的有益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又有黄河水资源保障电厂用水,并且电力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坑口、路口电站潜力大向京津和冀南、山东输送电力。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人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2)-人教版

3.1能源资源的开发导学案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小组合作探究一:
如果你是山西的政府官员,你将如何采取措施,做大做强发挥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优势?
(1)山西煤炭的外运适合选取那些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简述选取的理由
(2)山西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应从利弊量两方面考虑
小组合作探究二:新疆能否建立能源基地?
材料!、新疆地区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含油面积广大,在全疆16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中,有可供石油、天然气勘探的沉积岩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54%,占全国沉积岩面积五分之一。

全国第三次资源评价,新疆的预测石油资源量209.2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25.45%,天然气资源量10.79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8%,其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和吐鲁番哈密盆地。

从地质构造来看,大陆惟一具有巨型油气储量的地区可能就是新疆的准噶尔与塔里木地区。

但同时,无论从勘探还是生产来看,其难度远超过大庆油田。

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丰富、发电成本低、供电价格低的优势,
优先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水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绿色电力。

材料2、。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和分析。

2. 地球板块运动与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教材和笔记。

3. 地理实验器材和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地球构造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的现象,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使用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向学生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球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板块的概念、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等内容。

通过示范实验或模型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 学生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球板块运动的类型进行研究和探究。

学生可以使用教材、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介绍他们研究的地球板块运动类型,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发现。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板块运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并进行简要的讲解和解释。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拓展他们的思维和知识面。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教案篇1学生情况分析: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地理学习,高二文科班学生初步了解了高中地理的基本学习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文科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仍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很不扎实,缺乏必要的训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了。

教材分析:高二第一学期,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地理必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

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而必修三以系统地理为主,着重讲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理论和规律。

本学期所讲内容包括初中中国地理,高中选修教材第一册全部内容。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1、学习高中地理选修教材掌握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使学生拓宽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2、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知识中国地理总论,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与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湖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等知识。

3、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主要措施:1、精心备课,充分挖掘教材,进一步处理好重点和难点,充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抓好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强化对初中的地理教学一一落实知识重点及难点的解决途径,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充分利用现有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3、加强学科内和学科间的渗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4、精讲精练,适量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重难点知识,熟悉各种高考题型,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设计:3.1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设计:3.1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说,山西有煤,是福也是祸。

山西省委主要领导认为,祸不在于山西有煤,而在于没有牢牢遵循科学发展观。

去年8月,山西省确立了“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构想,并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

重构能源优势的决战迅速席卷山西大地。

如何评价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讲授新课】自主学习:一、能源的分类1.可再生能源包括①__________能、风能、②____________能、潮汐能、③__________等。

2.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指煤炭、④__________、天然气等⑤__________能源。

自我校对:①水②生物③太阳能④石油⑤矿物合作探究1:如何区分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点拨:能源既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工的。

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源,能源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矿物能源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中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如下图:自主学习:二、资源开发条件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

2.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3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必修3第3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案2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能源资源的开发> 教学设计——以山西省为例一、课题的背景1、能源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能源分布的类型来看,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煤炭开采比较方便,多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必须对煤炭生产、销售、运输情况有所了解。

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我国煤炭总储量、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主要的煤炭基地分布,本章教材从另一角度使学生了解能源资源(以煤炭资源为例)基地开发建设的地理背景,为更好地建设我国能源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2、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掌握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掌握了选择最优区位的方法。

并对资源的分类有所了解。

(2)学生已有的基本技能:经过必修1必修2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的读图能力和从材料、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对于宜学生而言,学习本课题的优势是山西省甚至整个西部经济建设中也充当了一个能源基地的角色,但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比较生疏,这又是他们学习本课题的一个障碍。

二、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1)读山西省资源比例结构图,说出山西省的资源优势。

(2)依据图3.1、图3.2以及图3.4,学生说出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位优势。

(3)学生讨论说出山西省在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4)通过山西省能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

2、重点、难点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区域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1、思路:针对“学情分析(3)”所述宜宾学生的实际,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教学思路:引出课题(引用宜宾的能源状况)区域定位及教材涉及区域的基本地理知识(补充)铺垫教材知识教学 归纳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分析身边案例 2、流程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导学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准备学案(见附件1)和课件(见附件2) 六、教学的实施过程七、板书设计3.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一)、能源的分类和(二)、资源开发条件1.能源资源开发原则: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⑴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①储量丰富②分布范围广③煤种齐全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设计-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教案设计设计-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2.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重要的能源资源1、人类使用的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①加强勘探,扩大后备储量;②节约和合理使用,降低单位产值能耗;③发展科技,积极寻求替代产品。

学习资源的思维方法:资源条件--开发现状--今后出路--环境保护二、资源开发条件阅读,说说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有哪些优越条件?1、山西煤炭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2、山西煤炭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①能源消费大国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思考:1、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1)从绝对数值考虑,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

二者都是常规能源。

(2)与世界消费结构相比较,我国的石油消费偏低,此外,天然气的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核能所占的比重也微乎其微(在图中根本就没有显示出我国核能所占的比重)。

(3)我国的水电所占的比重虽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与我国居世界第一的水能蕴藏量来比较,我国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

(4)煤炭在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天然气、水电都归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如何大力发展这些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长远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人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篇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绥阳中学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目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济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林为例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第三章区域自然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2011927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的: 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 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区域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其他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3)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等。

3.划分: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体包括: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思考:1.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方面思考回答。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点拨:长江三角洲的年降水量大致和我国降水量的普遍规律一致,原因从该地地形为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东南季风等方面分析;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由于受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基本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规律。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密度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点拨: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

松嫩平原地区河密度小,导致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下面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说明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活动:1.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出诸多不同。

不仅传统民居如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城市住宅搂的差异,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自然原因:——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点拨:本活动要求学生了解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建筑物特点的不同,并由此认识地理环境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漫长。

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

从北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民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的屋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2)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

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⑴该区地理环境:①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②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③地势平坦,土质黏重。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⑵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地位的变化区域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后期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