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从淮南到淮北,地应力测试做了五个孔了,成功率60%。虽然成功率刚刚过半,但这都是我们课题组在没有任何前辈莅临指导的情况下,经过多个井下不眠之夜,独立摸索完成的。虽然做地应力测试比较苦,但是虽苦犹乐,因为我们又掌握了一样新知识,新技术。

现根据我们在朱集矿和孙疃矿做地应力测试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如下:

1、地质钻打孔。

1.1步骤:

(1) 地点选取。选取整体岩性较好区域的巷道,安设测点。测点巷道内应水电方便,地质钻工作时应不影响巷道运输。

(2) 打孔取芯。使用75/105型地质钻机,配直径为42mm/50mm的接长钻杆,并运用特制的取芯套筒(长度为2m和1m,直径为127 mm)及平钻头(直径为127 mm),在所测巷道岩壁上打直径为127 mm的水平钻孔,至巷道跨度的2~3倍深处,以保证应变计安装位置位于原岩应力区。当钻孔至预定长度时,取出岩芯,并编号套袋保护岩芯。

(3)打空心包体孔。利用自备的钻头(直径为127 mm),其上带有长370mm,直径36mm的小钻头,打同心小孔并取岩芯,同时将孔底磨平,并用锥形钻头打出7cm长的喇叭口,小孔深35~40cm。此小孔一杆打到底,钻孔过程中,必须利用2m长岩芯管定向。

(4) 冲洗钻孔。小孔成形后,抽出钻杆5cm,用钻机的水管冲洗。

1.2注意事项

(1) 钻孔要稍向上倾斜,并测量倾斜角度确切数值,一般控制在3°~5°,以便排水并易于清洗钻孔;

(2) 打孔要一次用一种钻头,不要先打孔再扩孔,因为孔长度较大,容易导致两钻头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产生台阶,安装时定位器会被卡住,孔就废掉了。

1.3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75/105型地质钻机;42mm/50mm钻杆;长度2m和1m,直径127 mm 取芯套筒;直径127 mm平钻头,岩芯箱:1000mm×500mm×150mm。

(2) 矿大自备:记号笔;记录本;塑料袋;直径127 mm带有直径36mm的小钻头

的锥形钻头。

2、安装空心包体。

2.1步骤:

(1) 干燥钻孔。在洗孔器上缠上棉纱(直径略大于36mm),倒上丙酮,利用安装杆将洗孔器送到孔底进行钻孔干燥清洗一至两遍,并记录洗孔器进入孔底时钻杆外露长度及洗孔器长度。

(2) 配制环氧胶。用注射器和托盘天平严格量取环氧胶47克,固化剂8.4克,置于烧杯内,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环氧胶倒入应力计的空腔,用铝丝(或牙签)固定好柱塞。

(3) 安装空心包体。先用砂纸把空心包体表面尤其是应变片位置打磨掉1mm左右的厚度,然后在定位器的定位槽中涂抹好黄油,将空心包体安装到定位器上,确定A应变片竖直向上后用安装杆细心的将包体送到预定位置,推断固定销铝丝(或牙签),将环氧胶从包体内腔挤出使空心包体与钻孔壁胶合。并测量钻杆外露长度,确定牙签断掉,环氧胶已完全挤出。

(4) 专人保护。设专人看守,防止误碰外露钻杆,影响空心包体与岩壁胶合。

2.2注意事项

(1) 封装环氧胶的牙签要细,否则不易剪断;A应变片应竖直向上安装在钻杆上,安装过程中不要转动钻杆;

(2) 为确保70mm行程的环氧胶挤出,应精确测量洗孔时钻杆的外露长度和洗孔器的长度,及安装空心包体的长度和安装后外露钻杆的长度。

(3) 为确保空心包体从定位槽中脱离,并防止空心包体环氧胶外泄,在安装时要在定位槽和定位器前端二分之一部分要涂抹大量黄油。

(4)砂纸易受潮损坏,不要一次性全部带下井去,用一张带一张。

2.3仪器准备

(1) 矿大自备:洗孔器;定向仪;安装钻杆;钢卷尺;棉纱;丙酮;活扳手,空心包体;托盘天平;注射器;环氧胶;固化剂;牙签,小刀;小烧杯,定位器;黄油;活扳手;定向仪;安装钻杆;钢卷尺;砂纸。

3、取导向杆。

3.1步骤:

(1)测量数据。等15h后,环氧胶粘结密实,用特制万用表记下空心包体A应变片的角度并让矿上专门的地测人员测量钻孔的方位角。

(2)取出安装钻杆和定位器,取杆时拽紧定位器的电缆线,防止被挤断。

3.2注意事项

(1) 取杆前勿忘用万用表测量A应变片的位置。

3.3人员及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一个地测科技术员。

(2) 矿大自备:特制万用表;笔;笔记本;地质罗盘;扳手两把。

4、应力解除。

4.1步骤:

(1)挪回钻机,精确对孔。然后将空心包体的导线电缆从取芯管、钻杆孔、钻机和改装过的水节头穿出,连接到数字应变仪上,同时不要忘记接上温度补偿元件。

((2)接好钻杆和500mm取芯管后,启动钻机,开始注水,这时应变仪读数会有所轻微变化,待读数稳定后(约15分钟),再开始进尺读数。在套芯过程中若为人工读数,每隔2 cm 进行一次仪器读数,待读数不随进尺变化时(解除深度为500mm左右),停止套芯。套芯结束后,取出带有应力计的岩芯。若为自动读数,可选取读数时间间隔为10s。

4.2注意事项

(1) 解除过程一定要缓慢细心,解除长度500mm,要持续20分钟左右;

(2) 为方便取出解除后的空心包体和岩芯,宜用1000/500mm额外带钻头的取芯管解除,不宜用太长的取芯管,否则不易取出;

(3) 提前准备专用三通阀,否则空心包体导线无法从钻杆中心出来接仪器测量;

(4)因空心包体导线电缆从钻杆中心穿出,要防止钻杆转动搅住导线。

4.3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75/105型地质钻机;42mm/50mm钻杆;长度0.5m,直径127 mm 取芯套筒;直径127 mm平钻头,棉纱。

(2) 矿大自备:用于温度补偿的空心包体;特制的三通阀;KBJ-16型矿用智能数字应变仪;U盘;两个螺丝刀;一把钳子;一把小刀;钢卷尺。

《岩石力学》地应力及其测量

1. 地壳是静止不动的还是变动的?怎样理解岩体的自然平衡状态? 答:地壳是变动的。 自然平衡状态是指:岩体中初始应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2. 初始应力、二次应力和应力场的概念。 答:未受影响的应力称为初始应力 工程开挖时,受工程开挖影响而形成的应力称为二次应力 地应力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可以用“场”的概念来描述,称之为地应力场。 3. 何谓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 答:海姆首次提出了地应力的概念,并假定地应力是一种静水应力状态,即地壳中 任意一点的应力在各个方向上均相等,且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 金尼克认为地壳中各点的垂直应力等于上覆岩层的重量,而侧向应力(水平应力)是泊松效应的结果,其值应为乘以一个修正系数K。他根据弹性力学理论,认 为这个系数等于?? 1-??,即????=????,???=?? 1-?? ???? 4. 地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答: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 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 场。 5. 什么是岩体的构造应力?构造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土中有无构造应力?为什么?答:岩体中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关于构造应力的形成有两种观点:地质力学观点认为是地球自转速度变比的结果;大地构造学说则认为是出于地球冷却收缩、扩张、脉动、对流等引起的,如板 块边界作用力。 土中没有构造应力,由于土本身是各向同性介质,不存在地质构造。 6. 试述自重应力场与构造应力场的区别和特点。 答: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重力应力场,重力应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惟一能 够计算的应力场。地壳中任一点的自重应力等于单位面积的上覆岩层的重量,即????=????。 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它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 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 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构造应力是由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当前的构造应力状态主要由最近一次的构 造运动所控制,但也与历史上的构造运动有关。构造应力主要表现为以水平应力为 主,“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仅影响地壳上层一定厚度的情况下,水平应力分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垂直应力分量。” 7. 岩体原始应力状态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地形地貌;岩体结构;岩石力学性质;地下水。 8. 简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答:1)地应力场的特性 (1)地应力场是一个以水平应力为主的三向不等压应力场 (2)地应力场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非稳定应力场 2)垂直应力的分布规律 在深度为25~~2700m的范围内,????呈线性增长,大致相当于按平均容量??γ等于273kN???-3?计算出来的重力????。 3)水平应力的分布规律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张念超

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总结从淮南到淮北,地应力测试做了五个孔了,成功率60%。虽然成功率刚刚过半,但这都是我们课题组在没有任何前辈莅临指导的情况下,经过多个井下不眠之夜,独立摸索完成的。虽然做地应力测试比较苦,但是虽苦犹乐,因为我们又掌握了一样新知识,新技术。 现根据我们在朱集矿和孙疃矿做地应力测试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结地应力测试步骤、所需仪器及注意事项如下: 1、地质钻打孔。 1.1步骤: (1) 地点选取。选取整体岩性较好区域的巷道,安设测点。测点巷道内应水电方便,地质钻工作时应不影响巷道运输。 (2) 打孔取芯。使用75/105型地质钻机,配直径为42mm/50mm的接长钻杆,并运用特制的取芯套筒(长度为2m和1m,直径为127 mm)及平钻头(直径为127 mm),在所测巷道岩壁上打直径为127 mm的水平钻孔,至巷道跨度的2~3倍深处,以保证应变计安装位置位于原岩应力区。当钻孔至预定长度时,取出岩芯,并编号套袋保护岩芯。 (3)打空心包体孔。利用自备的钻头(直径为127 mm),其上带有长370mm,直径36mm的小钻头,打同心小孔并取岩芯,同时将孔底磨平,并用锥形钻头打出7cm长的喇叭口,小孔深35~40cm。此小孔一杆打到底,钻孔过程中,必须利用2m长岩芯管定向。 (4) 冲洗钻孔。小孔成形后,抽出钻杆5cm,用钻机的水管冲洗。 1.2注意事项 (1) 钻孔要稍向上倾斜,并测量倾斜角度确切数值,一般控制在3°~5°,以便排水并易于清洗钻孔; (2) 打孔要一次用一种钻头,不要先打孔再扩孔,因为孔长度较大,容易导致两钻头轴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产生台阶,安装时定位器会被卡住,孔就废掉了。 1.3仪器准备 (1) 矿方准备:75/105型地质钻机;42mm/50mm钻杆;长度2m和1m,直径127 mm 取芯套筒;直径127 mm平钻头,岩芯箱:1000mm×500mm×150mm。 (2) 矿大自备:记号笔;记录本;塑料袋;直径127 mm带有直径36mm的小钻头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测量

地应力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0 引言 地应力(in-situ stress),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雷化南,等译.1976)。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因此,岩石中的原地应力是由主动施加的力和积蓄的残余应变两者引起的。 地应力测量(In situ stress measurement),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一项综合性的测试,可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往往需要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比使用,才可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即使如此,地应力测量中也往往会出现同一测点测量值分散的情况。 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1 地应力测量在国外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 人们最初对地应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地应力测量技术的发展都源于早期的矿山工程建设,最早的原位地应力测量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美国人劳伦斯(Lieurace)在胡佛坝(HooverDam)下面的一个隧道中采用岩体表面应力解除法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原岩应力的测量。此后,地应力测试技术一直停留在岩体表面应力测量上,发展十分缓慢,在20世纪50年代,哈斯特(Hast)采用应力解

ate测试治具制作规格书wi-a-02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东莞市立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制 作:杜永锋 审 核: 日 期: A T E 测 试 治 具 规 格 书 文件编号:WI-A-026 版 本:A/0

序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和作业难度,提高产品的品质,就需要一种“治具”来辅助作业了。 治具又分工装治具、检测治具两种,前者用于机械加工、焊接加工、装配等工艺便于加工、满足精度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工装夹具;后者为检测使用,因为有些机械尺寸不便于测量,其形状复杂,只好设计专门的检测块或者检测用的针对某一种产品而设计检具,比方塞规、环规等一些规则的检具,但有些是不规则的就必须专门设计一种检具来测量它的尺寸。 治具在控制方面已由前期机械控制进入机械和电气控制相结合的时代,治具也被越来越多的被设计成能够自动化控制,其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对设计人员要求不但有机械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有电控方面的知识。 治具在制作材料方面前期的木质、塑胶板材被合金、新型复合材料所取代,治具的机构日益简单灵活,便于操作。 治具在设计方面已由前期的二维图纸发展成三维立体图像,在治具制作前期就可以模拟治具的使用,为人体工程学分析做了基础,以此不断改进治具。 治具的标准化治具零部件的标准化日益成熟,加快了治具产业的发展。工业设备标准化为治具标准化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治具的类型已经多样化 ICT治具、SMT治具,功能治具、工装治具、工装夹具、贴合机、运送压合机、LCD显示幕贴膜机,压胶机,进水口切料机,测变型治具、按键贴膜治具、按键检测机具,探针检测治具,量测治具、吸盘印刷治具、气动压合点胶治具,自动排片机等等。 为了促进公司治具制作的标准化,特于2011年针对公司目前生产治具分大类制作治具制作规格书,通过治具制作规格书明确治具用途、原材料选择、制作流程、制作工艺、检验标准等。通过文件化的规范使公司治具的制作经验得以传承,好的方法得以推广。 由于本人经验有限文件制作过程中难免有错误请大家不吝赐教,万分感激。 谢谢! Johe.du 2011-4-14

矿山地应力测试方案

- 矿山地应力测试工作方案 省XXXXXX勘察院 2015年4月

目录 1 前言 (2)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2) 2.2 地应力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 (3) 2.3 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5) 2.4 我国地应力场的区域划分 (8) 3 水压致裂法试验介绍 (9) 3.1 水压致裂法基本原理 (9) 3.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主要设备 (14) 3.3 水压致裂法测试步骤 (15) 4 测试结果 (17) 4.1 参数确定 (17) 4.2 现场实测 (18) 5 测试成果综合分析 (21) 5.1 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21) 5.2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级 (21) 5.3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21) 5.4 侧压系数及应力构成分析 (21) 5.5 分析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岩层深度的关系 (22) 6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23) 6.1 有限元数学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基本原理 (24) 6.2回归结果分析 (25)

1 前 言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和其他各种地下或露天岩土开挖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必要前提。 地应力是所有地下工程,包括地下采场、巷道地压显现的根本来源。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天然应力,也称原岩应力。在没有开挖工程扰动的情况下,岩体处于原始平衡状态。地下巷道或采场的开挖,打破了原始平衡状态,导致地应力的释放,从而引起岩体的变形和向自由面的位移,引起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围岩的过量位移和应力集中将导致围岩局部的或整体的失稳和破坏,这就是地压形成的过程和机理。因此,从本质上来定义,地压就是岩体因受开挖扰动而产生的力学效应。它与岩体的受力状态、岩体结构和重量、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时间等因素有关。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蓄存在岩体部未受扰动的应力,称之为地应力(Insitu stress 或Geostress),它是岩体中存在的一种固有力学状态,是岩体区别于其它固体如土体的最基本特征。 地应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地质学家海姆(Heim ,1905-1912)提出。他认为,岩体中有应力存在,并处于近似静水压力状态。应力的大小等于上覆岩体的自重,即岩体中各个方向的应力均等于H γ(γ为岩体的重度,H 为研究点的深度)。此后,金尼克(1926)又根据弹性理论分析,假定岩体是均匀、连续的弹性介质,提出岩体的铅垂应力为H γ,而水平应力应等于H γμμ -1的假说(μ为岩石的泊松比,μ μ-1为侧压系数)。按照金尼克的理论,海姆假说只是金尼克假说在5.0=μ时的一个特例。 然而,随着地应力现场实测资料的积累,表明在浅层的地应力并不

FCT治具制作规范标准

F C T 治具制作规格书

目录: 1.定义 (1) 2.范围 (1) 3.内容 (1) 4.权责 (2) 5.制作规范 5.1 (3) 5.2 (3) 5.3 (4) 5.4 (5) 5.5 (5) 5.6 (6) 5.7 (7)

1、定义: FCT(功能测试)它指的是对测试目标板(UUT:Unit Under Test)提供模拟的运行环境(激励和负载),使其工作于各种设计状态,从而获取到各个状态的参数来验证目标板的功能好坏的测试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对目标板加载合适的激励,测量输出端响应是否合乎要求。一般专指PCBA的功能测试。FCT治具是针对PCBA已经成品进行模拟功能测试的一种治具。 ICT与FCT的不同: ICT只测导通状态,可侦测元件开短路,LCR的数值,二极管的反向,其它半导体的通断等等。他的原理是将影响该元件的其它元件屏蔽起来单独测试一个或串并联的一组元件。 FCT不一样,即是指功能测试,它是对PCBA通过相关的电压或信号检查其关键元件或输出的波形,真值是否合格。不针对元件测试。当然,如果元件失败,功能是一定会有影响的。 ICT有通用测试仪,FCT只能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来做。 2、范围: FCT治具有电动/汽缸/手动快速夹、手动曲柄等各式机构。结构材料可跟据需要采用进口电木、压克力、铝合金、铁质、赛钢或纤维板等。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上下植针进行测试,应用于电脑电源主板、LED灯主板、液晶电视主板、通信设备主板等电子产品。依据控制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动控制功能测试、半自动控制功能测试、全自动控制功能测试。 快速夹结构压扣结构手动曲柄结构气动结构 3、内容: FCT治具制作流程: 3.1 FCT治具原材料的选择。 3.2 FCT治具的设计 3.3 FCT治具组装调试。 3.4 FCT治具检验标准。

ICT测试治具制作规范

Fly ing
6
5
4
Run
Q ua nta
Run
Run
Running
Quanta MFG
Q ua nta
TRI ICT 测试治具制作规范
QSMC ATE 2009-07-06

Run
Run
Run
专业名词解释
1.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 静电放电 2. BGA: Ball Grid Array 3.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4. DIP: Dual In-line Package 球栅阵列结构 印刷电路板 双列直插式封装

Run
Run
Run
制作项目
Agenda
?测试治具材质定义 ?测试治具架构定义 ?测试治具载板铣让位标准 ?治具Tooling holes & Tooling pin要求 ?治具绕线定义 ? Testjet sensor定义及绕线要求
SMT 167
?治具行程


Run
Run
Run
制作项目
Agenda
?针床的特殊定义 ?载板的特殊定义 ?治具ESD设计 ?治具出厂时必备List

Run
治具材质定义
Run
Run
) 探针的使用由我们公司规定的型号与厂商 )上下载板必须用ESD的电木板材质
(ESD=107~109Ω ,使用SL-030静电测量表量测)
)各种绕线需按TRI规定用线 )治具框架是由上下压床式结构

PCB板级功能测试夹具制作指导月日

PCB板级功能测试夹具制作指导-月日

————————————————————————————————作者:————————————————————————————————日期:

PCB板级功能测试夹具制作指导 变更纪录表: 变更人日期变更情况版本 6/29/11 初始发布文件。 1.0 张文双8/28/2011 修正夹具原理描述,规定PCB夹紧结构的精 确尺寸,增加内容和说明图片 1.1 前言: 测试夹具是测试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是典型非标设备。目前测试夹具的制备是由测试工程师提出基本要求,主要是被测产品电性能要求,将该要求提供给夹具供应商,后期夹具的结构方案,材料,加工

等方面都是由供应商确定,因此供应商出于自身的技术水平或成本考虑,制作的夹具又出现许多质量与可靠性问题。要使我们的测试夹具有优秀的质量和高可靠性,就需要制定一个框架,一个规范来约束夹具制作的各个部分,这就是夹具制作的标准。在本文中,利用已知PCB夹具中成熟可靠的方案作基础,把我们测试设备特点结合进去,成为覆盖绝大部分PCB板级功能测试夹具的标准。使PCB功能测试夹具成为标准化设备。其它带外壳产品等需要另外制定标准,在此不做规定。 一:准备材料: 1:在准备做夹具之前,测试工程师应根据被测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和Spec等文件确定哪些测试点是做这台夹具所必须的,并使用 OrCAD软件绘制出夹具的接线图。 所需文件:产品的Schematic,Layout,Test Spec。 2:在确定制作夹具之前,测试工程师应在PCB Gerber File上确定测试点的位置,并将这些测试点位置和电路板样品提供给夹具加 工供应商。 所需文件:PCB Gerber files和电路板样品。 二:基本结构: 测试夹具核心部分主要由针板,载板,压板组成的三明治结构,载板上放置待测试PCB。三块板通过精确可靠定位系统串接在一起,其它部件全部围绕这三块板提供结构支撑,定位,驱动力等作用。 1,夹具的驱动力类型:分为手动夹具与自动夹具 手动测试夹具:测试针数量小于20个,测试针板行程小于60mm,PCB面积小于200mmX120mm,选用手动测试夹具,大部分编程夹具可选用手动测试夹具。 自动测试夹具:主要是气动夹具

矿山地应力测试方案样本

- 矿山地应力测试工作方案 湖北省XXXXXX勘察院 4月

目录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地应力的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地应力的基本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地应力的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地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中国地应力场的区域划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水压致裂法试验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水压致裂法基本原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主要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水压致裂法测试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测试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参数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现场实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成果综合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5.2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 最大水平主应力的方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5.4 侧压系数及应力构成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分析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岩层深度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地应力场反演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6.1 有限元数学模型多元回归分析法基本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6.2回归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应力知识

地应力知识 简介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 随着水利水电、矿山、交通与城建等边坡、洞室及深基坑等事故的明显增加从而使人们对地应力引起较为广泛的注意与重视,所以,地应力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地应力的成因 产生地应力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也是至今尚不十分清楚的问题。30多年来的实测和理论分析表明,地应力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 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它物理化学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其中,构造应力场和重力应力场是现今地应力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大陆板块边界受压引起的应力场 以中国大陆板块为例,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推挤,推挤速度为每年数厘米,同时受到西伯利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约束。在这样的边界条件下,包括发生变形,产生水平受压应力场。2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应力场 由硅镁质组成的地幔因温度很高,具有可塑性,并可以上下对流和蠕动。地幔热对流引起地壳下面的水平切向应力,在亚洲形成由孟加拉湾一直延伸到贝加尔湖的最低重力槽。 3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也称为重力场) 重力场,是各种应力场中唯一能够计算的应力场。重力应力为垂直方向应力,是地壳中所有各点垂直应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垂直应力一般并不完全

等于自重应力,因为板块移动、岩浆对流和侵入、岩体非均匀扩容、温度不均和水压梯度均会引起垂直方向应力变化。 4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 岩浆侵入挤压、冷凝收缩和成岩,均在周围底层中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其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熔融状态的岩浆处于静水压力状态,对其周围施加的是各个方向相等均匀压力,但是热的岩浆侵入后逐渐冷凝收缩,并从接触面界面逐渐向内部发展,不同的热膨胀系数及热力学过程会使侵入岩浆自身及其周围岩体应力产生复杂的变化过程。 岩浆侵入引起的应力场是一种局部应力场。 5地温梯度引起的应力场 地层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一般为a=3℃/100m。由于地温梯度引起地层中不同深度不相同的膨胀,从而引起地层中的压应力,其值可达相同深度自重应力的数分之一。6地表剥蚀产生的应力场 地壳上升部分岩体因为风化、侵蚀和雨水冲刷搬运而产生剥蚀作用。剥蚀后,由于岩体内的颗粒结构的变化和应力松弛赶不上这种变化,导致岩体内仍然存在着比由地层厚度引起的自重应力还要大得多的水平应力值。因此,在某些地区,水平应力除与构造应力有关外,还和地表剥蚀有关。 二地应力的研究观点 对地应力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总的说来,现在主要有三种观点: 1“静水应力式”分布的观点 它最早是海姆(Heim)于1878年提出的“静水压力”假说。 以后(1905~1912年),又提出相应的应力计算公式。1925年,金尼克也提出了弹性理论计算法及相应的公式。但事实表明,它们只能适用于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埋深较大的未受到扰动的地层。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3.1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及其测试技术

地应力及其测试技术 1、引言 岩体中的应力是岩体稳定性与工程运营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壳始终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由此引起构造应力。引起岩体的应力除了构造应力,还有上覆岩体的自重应力、气温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地震力以及由于结晶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固结作用、脱水作用所引起的应力等。这些在人类工程活动之前存在于岩体中的应力,就称为地应力或天然应力。 由于岩体中的地应力分布是及其复杂的,特别是岩体遭受地质构造运动之后应力状态更为复杂,分布规律千变万化。因此目前对于岩体中地应力的大小以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尚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成果。尽管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于地应力的现场测量和理论研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要达到能够确切掌握岩体中的初始应力大小及其分布规律,目前还有较大的距离。 虽然目前仍难以对岩体中地应力的大小及其分布规律达到确切的掌握,但是地应力状态与岩体稳定性的关系极大,它不仅是决定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各类岩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在高地应力区所进行的岩体开挖,常常会引起一系列与开挖卸载回弹和应力释放相联系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在高地应力的脆性岩体开挖时,甚至能发生岩爆现象。这些不利现象都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和运营安全,因此,岩体地应力状态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2、地应力的组成及其特点 2.1 地应力的组成 地应力的组成成分是地应力的来源,它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岩体自重、地质构造运动、地形势、剥蚀作用和封闭应力。自重应力是地心对岩体的引力。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力,包括古构造运动应力和新构造运动应力。前者是地质史上由于构造运动残留于岩体内部的应力,也称为构造残余应力;后者是现今正在形成某种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的应力,也是导致当今地震和最新地壳变形的应力。地形势与剥蚀作用引起的应力仅限于局部的应力场受到影响,例如,高山峡谷或者深切河谷底部的应力往往比较集中;地表剥蚀会使该处地应力的铅垂应力分量降低较多,而水平应力基本保持不变等等。封闭应力是地壳经受高温高压引起岩石变形时,由于岩石颗粒的晶体之间发生摩擦,部分变形受到阻碍而将应力积聚封闭于岩石之中,并处于平衡状态,即使卸载,其变形往往不能完全恢复,故称封闭应力。 2.1.1 自重应力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与地应力测量方法简介 地应力,又称原岩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或绝对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内,地壳中的应力状态是各种起源应力的总和。主要由重力应力、构造应力、孔隙压力、热应力和残余应力等耦合而成,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是地应力的主要来源。地应力的形成主要与地球的各种动力运动过程有关,其中包括:板块边界受压、地幔热对流、地球内应力、地心引力、地球旋转、岩浆侵入和地壳非均匀扩容等。另外,温度不均、水压梯度、地表剥蚀或其他物理化学变化等也可引起相应的应力场。而重力作用和构造运动是引起地应力的主要原因,其中尤以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影响最大。 地应力测量,就是确定拟开挖岩体及其周围区域的未受扰动的三维应力状态,这种测量通常是通过多个点的量测来完成的。地应力测量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实现岩土工程开挖设计和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地应力对矿山开采、地下工程和能源开发等生产实践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地应力研究是当前国际采矿界上的一个前沿性课题,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开展了地应力的测量及应用研究工作,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随着矿区开采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对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查明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开采地质条件和应力环境,为深部矿井的设计、建设和生产提供更加精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数据,以便采取有效技术手段和措施,避免和减少灾害的发生,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地应力是引起采矿工程围岩、支架变形和破坏、产生矿井动力现象的根本作用力,在诸多的影响采矿工程稳定性因素中,地应力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之一。准确的地应力资料是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属性,进行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计算,矿井动力现象区域预测,实现采矿决策和设计科学化的必要前提条件。 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开采深度的纵深发展,地应力的影响越加严重,不考虑地应力的影响进行设计和施工往往造成露天边坡的失稳、地下巷道和采场的坍塌破坏、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现象的发生,致使矿井生产无法进行,并经常引起

地应力检测(1)

1、地质雷达检测隧道支护情况 包括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钢筋布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钢架布臵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隧道衬砌的密实情况(包括二衬背后脱空及初支背后空洞、不密实)。 评判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TG F80/1-2004);参考《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33-2004)。 2、地应力检测 我国地应力测量试验和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迄今为止,地应力测量的主要方法虽然很多,但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根据测量数据特点的不同,地应力测量大体分为绝对应力测量和相对应力测量.前者主要是确定地壳应力背景值,即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后者则是观测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规律,通常也称为地应力监测.根据测量基本原理的不同,绝对应力测量方法又可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所谓直接测量法就是利用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并由这些应力量和原岩应力的相互关系直接换算得到原岩应力值.间接测量法则是借助某些传感元件或媒介,测量和记录与岩体相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密度、泊松比、弹性波速等变化),然后通过相应的公式换算间接得到原岩应力值.目前,较为常用的绝对应力测量方法主要有水压致裂法、声发射法、钻孔崩落法、套芯应力解除法、应变恢复法等.其中,前3种方法属于直接测量方法,后2种方法属于间接测量方法.相对应力测量方法包括压磁法、压容法、体应变法、分量应变法及差应变法等.我们采用水压致裂法 地应力测量存在的问题与展望: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不断向深部发展,地应力测量及监测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有:第一,测量和监测深度不足。目前,国际上最大地应力测量深度已达5100m.在德国的KTB深钻及美国的SAFOD计划中,应力测量深度一般达到2000~3000m;日本也建立了数10座深度为1000~3800m的深井观测台站.我国的绝大部分应力测量深度仅数百米,超过1000m的深井观测极为稀少,这严重制约了测量数据在空间上的代表性.第二,缺乏合理系统的地应力监测网络.我国虽然积累了大量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但数据分布不均且质量参差不齐,地应力监测台站少、布局不合理,

地应力测量方法共6页

地应力测量方法 1.水压至裂法 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是通过在钻孔中封隔一小段钻孔,然后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流体,从而确定原位地应力的一种方法。水压致裂法的2种方法试验设备相同,都有封隔器、印模器,使用高压泵泵入高压液体使围岩产生新裂隙或使原生裂隙重张。 常规水压致裂法(HF法) HF法是从射井方法移植而来,假定钻孔轴向为1个主应力方向,岩石均质、各向同性、连续、线弹性,采用抗拉破坏准则,在垂直于最小主应力方向出现对称裂缝,其仅能测得垂直于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在构造作用弱和地形平坦区,垂直孔所测结果可代表2个水平主应力,垂直应力约等于上覆岩体自重,裂缝方位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位。 HF法测试周期短,不需要岩石力学参数参与计算,适合工程初勘阶段,不需试验洞,可进行大深度测量,是目前惟一一种可直接进行深部地应力测定的方法。通过对HF法的改进,德国大陆科学深钻计划(KTB)在主孔6 000 m和9 000 m处已成功获得了地应力资料。HF法是一种平面应力测量方法,为获得三维应力,YMizutaI和M KuriyagawaE提出3孔交汇地应力测量,我国长江科学院和地壳所也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但研究表明,当钻孔轴向偏离主应力方向,其结果就有疑问,要精确获得三维地应力较困难。为此,文献[7]基于最小主应力破坏准则,对3孔交汇HF法测试理论进行了完善,其有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计算精度,但还有待足够的测量数据来验证。

原生裂隙水压致裂法(HTPF法) HTPF法是HF法的发展,其要求在含有原生节理和裂隙的钻孔段进行裂隙重张试验以确定原位应力。HTPF法假定裂隙面是平的,且面上应力一致。对于深孔三维地应力直接测量,HTPF法可进行大尺度的地壳地应力测试,很有发展前途。HTPF法同HF法相比,假设少,不需考虑岩石 破坏准则和孔隙水压力,在单孔中便可获得三维地应力。但用HTPF法测试费时,且裂隙产状和位置的确定误差都可降低计算精度。 2.套钻孔应力解除法 套钻孔应力解除法根据解除方式和传感器的安装部位分为探孔应力解除法、孔底应变解除法和孔壁切割解除法。探孔应力解除法根据传感器的类型可分为孔壁应变法和孔径变形法。 孔壁应变法 孔壁应变法基于岩石各向同性、均质、连续、线弹性的假设,通过孔壁6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应变值来计算岩体的三维地应力。孔壁应变法又可分为直接粘贴方法和包体方法。CSIR型三轴应变计就是将应变元件直接贴到孔壁中。空心包体是将应变元件贴到薄筒壁中,再用胶将薄筒和孔壁粘结。还有一种实心圆柱式包体技术,由于受包体材料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影响大,已基本不用。 孔壁应变法最大的优点是单孔单点可准确测量岩体的三维地应力,缺点是:对岩石的完整性要求高,岩芯解除长度大于40~60 cm,并且在岩芯易饼化时测试很难成功;存在应变元件的粘贴、防潮、全过程测量和定向等问题;受温度变化、岩性差异影响大,测量结果离散性大。

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

应力解除法测试地应力 应力测试方法与原理 1测试方法 测试采用应力解除法,测试系统构成主要是YJ—H4静态电阻应变仪和36—2型四分向钢环式钻孔变形计(简称“变形计”),利用变形计测量岩体内某点的空间应变大小和方向。安装在钻孔内的探头上粘贴有4个薄壁钢环(电阻应变片),变形计是通过感应元件的触头与钻孔岩壁紧密接触来接受孔径变形讯号,由应变计 测量变形变化量,然后根据率定曲线换算为孔径变形。此种测量法的突出特点是感应元件安装在变形计的内部,不与钻孔岩壁直接接触,因此变形计可在室内预先安装、设定,不仅在现场操作简便,可以重复使用,而且测量元件具有良好的线性、稳定性及防水性能。 2测试原理 套钻孔径应力解除法的应力测量是建立在弹性理论的基础上,而岩体为裂隙介质,并非理想的弹性体,如果岩体完整或比较完整而应力又不太高时,岩体介质可作线弹性体假设。测量时根据被钻进切割的岩芯的弹性恢复(应变或变形)来计算地应力大小和方向。变形计的结构元件主要是贴有电阻片应变计的圆钢环,4个圆钢环放置在钢环特制架上,4个钢环分别呈45。夹角。试验时每对钢柱塞触头,一端压在钢环上,另一端伸出元件的外套与小孔径钻孔孔壁紧密接触,钢环 受力变形,通过解除岩芯前后的变形或应变差值获取文、晚、是、盈四个变形量,由此可以计算出岩体中钻孔横截面上平面主应力大小和方向。 3现场试验 1主要测试仪器设备及材料的配备 (1)每个测量断面配置不少于5支936~2型变形计; (2)YJ--H4静态电阻应变仪(附预调平衡箱)1套,16芯屏蔽电缆1500m; (3)惠斯登电桥1台; (4)钻孔定向器1套; (5)应变计率定架1套; (6)钻机1部(含若干万36mm、万130ram钻具及钻头); (7)水泵1台; (8)钻孔弹模率定器l套。 在进驻测试现场前,除测试仪器、设备及材料配备齐全外,有关的测试仪器必须进行计量鉴定,鉴定合格后才能进行测试;同时要对各个变形计上的钢环进行位移与应变关系曲线率定。 4 测点布置及要求 测点的位置如图1所示。左洞掌子面里程ZK41+545,右洞掌子面里程 YK41+567。

测试治具制作和管理指引

文件名称 1.目的:规范测试治具制作和管理,保证制程作业质量稳定,提升生产率。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测试治具的制作和管理 3.内容: 3.1根据需求,依本公司现有条件设备判定,此测试治具是否自制,若可自制则由工程部填写“治工 模具制作申请单”交由工模部加工机构部分;若不可自制则由工程部填写“物品采购申请单”,讨论技术要求、价格及交货期,依据讨论和报价经主管批准后,方可通知外包供货商加工制作,在加工过程中,应随时追踪进度 3.2ICT治具制作时工程部应提供GERBER FILE 、PCB、PCBA、BOM和材料要求;功能治具制作时工 程部应提供简易结构图、材料要求和PCBA 3.3ICT治具交付使用时制作方应提供可测率报告、置针率、盲点表、载板及压棒位置图各一份、针 点位置图两份 3.4治具机构部件验收标准 3.4.1天板为透明压克力,无断裂,蜂巢板锁附孔定位准确无误 3.4.2隔板为透明压克力,和天板平行 3.4.3载板为INGUN板,所留岛点在PCBA无零件引脚及无焊锡处 3.4.4针板为INGUN板,不得有任何变型,绝缘性好,热胀系数小 3.4.5轴承为不锈钢,无变型滑动顺畅无阻碍感 3.4.6压棒为防静电材料,尺寸一致,无变型弯曲,对组件无损伤 3.4.7框架为铝、铁、电木或其他(制作时具体要求),四边高度一致无变型,全方位倒角处理 3.4.8弹簧无异音,尺寸一至弹力适中 3.5治具电气部件验收标准 3.5.1牛角为无变型断裂,塑料部份韧性,自锁好 3.5.2探针为INGUN,针尖峰利,无弯曲,镀金层无脱落,弹性良好呈金黄色,针点中心在测试 点直径1/2内 3.5.3针套镀金层无脱落,色泽全金色无弯曲,与针板绝对90度角,针套脚韧性良好 3.5.4连接线材韧性良好,绑扎有序,ICT治具线材和针脚如弹簧紧绕,功能治具非焊接线材需 打端子 3.5.5功能治具的开关和电源插座为正规厂商之品牌 3.6 ICT测试程序验收标准 3.6.1电阻上下限设置:>0.5K上下限在10%,小于0.5K上下限用15% 3.6.2电容上下限设置:上下限小于或等于30%(对电解电容要三点测试法测正反向) 3.6.3电感上下限设置:上下限小于或等于30% 3.6.4补偿值:不得超过所测组件值的10% 3.6.5三极体测试:用三点放大测试 3.6.6齐纳、其它二极管:齐纳值小于20V的要测其击穿电压.其它只测正反向特性 3.6.7 IC(有要求时):用TESTJET进行开短路测试,保护二极管测试 3.6.8测试直通95%以上,重复下压最多1次

地应力的测量方法

地应力的测量原理 目前地应力测量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测量原理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测定岩体中的应变、变形为依据的力学法,如应力恢复法、应力解除法及水压致裂法等; 第二类是以测量岩体中声发射、声波传播规律、电阻率或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为依据的地球物理方法; 第三类是根据地质构造和井下岩体破坏状况提供的信息确定应力方向。其中,应力解除法与水压致裂法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其他几种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1.应力解除法测试原理和技术 1.1应力解除法测试原理 具有初始应力的岩体,用人为的方法卸去其应力,在岩体恢复变形的过程中测试其应变,然后用弹性力学理论计算出地应力的大小,得出其方向、倾角。目前国内外地应力测量普遍采用空心包体应变计测量技术。KX一81型空心包体应变计由A、B、C 3组共12枚应变片嵌埋在1个壁厚约3 mm的空心环氧树脂圆筒中间,圆筒外表面与钻孔壁用专用环氧树脂胶黏结在一起,其是在澳大利亚CSIRO空心包体应变计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是套钻孔应力解除法的一种,只需1个孔就能测量出某点的三维原岩应力,具有使用方便、安装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 1.2完全温度补偿技术 KX一81型空心包体应变计与其他许多应变测量仪器一样,均采用应变计作为敏感元件,并根据惠斯顿电桥的原理13J,将应变的变化转换成电压变化经放大后记录下来。电阻应变计对温度变化是很敏感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应变计的电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虚假的附加应变值。因此在现场测试中必须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惠斯顿电桥原理:平衡时,检流计所在支路电流为零,则有,(1)流过R1和R3的电流相同(记作I1),流过R2和R4的电流相同(记作I2)。(2)B,D两点电位相等,即UB=UD。因而有 I1R1=I2R2;个阻值已知,便可求得第四个电阻。测量时,选择适当的电阻作为R1和R2,用一个可变电阻作为R3,令被测电阻充当R4,调节R3使电桥平衡,而且可利用高灵敏度的检流计来测零,故用电桥测电阻比用欧姆表精确。电桥不平衡时,G的电流IG与R1,R2,R3,R4有关。利用这一关系也可根据IG及三个臂的电阻值 求得第四个臂的阻值,因此不平衡电桥原则上也可测量电阻。在不平衡电桥中,G应从“检流计’改称为“电流计”,其作用而不是检查有无电流而是测量电流的大小。可见,不平衡电桥和平衡电桥的测量原理有原则上的区别。利用电桥还可测量一些非电学量。 1)根据惠斯顿电桥的原理自行设计并制成1个应变一电阻一电压转换装置,在每一桥路中,除工作应变桥臂外,其他3个桥臂均为电阻,其温度系数为1×10.6/℃,这样电阻在温度变化1℃时只产生5 X 10~P变化,从而可以忽略不计。 2)增加1个热敏电阻,在应力解除过程中连续不断地测量测点的温度变化。 3)在每一次应力解除完成后,进行温度、应变标定试验,为计算地应力给出正确的测量数据。 测点的布置 测点布置 测点应布置在裂隙、孔隙少且均匀致密的完整岩体中,且不受开采影响的区域,一般选择在开拓巷道或专门硐室内布置测试钻孔。钻孔要施工到巷道或硐室扰动应力场范围之外,避开巷道和采场的弯、叉拐、顶部等应力增高区,保证应力测点处于原岩应力区,钻孔深度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