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养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是什么呢?本草纲目养生之道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草纲目养生之道的解释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 唐韩愈《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
《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宋陆游《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3、畜养生物。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 赵阅道为人清素,好养生,知成都,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
”4、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
《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 张预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
《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
”6、指奉养父母。
《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 焦循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送死养生,立后继绝。
”中医常见的五种养生方法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养生,重视保健、预防和调理身体,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五行、气血、脏腑和经络。
以下是一些养生之道:
1.饮食养生:中国饮食文化悠久,佳肴美食独具特色。
在饮食方面,养生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为调”,并且需要吃得有规律,烹调方式清淡,少吃辛辣和刺激性食品。
2. 运动养生:中国古代的健身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这些运动通过柔和的身体动作、呼吸和心态调节,达到身
心健康的目的。
3. 中药养生:中国中药的历史悠久,它的特点是提倡对症治疗,注重中和调理身体,使身体恢复自身的平衡。
4. 睡眠养生:中国人重视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保持足
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使身体和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状态。
总之,中国古代的养生之道通过调理身体内部平衡,注重身体健康、心理平衡,才能达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养生之道顺口溜

养生之道顺口溜1.渴了不圆房,大汗不冲凉2.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3.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5.晨起三片姜,如喝人参汤6.病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7.萝卜出了地,郎中没主意8.人说苦瓜苦,我说苦瓜甜9.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10.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11.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12.吃药不忌嘴,医生跑断腿13.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14.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15.饮了空腹茶,疾病身边爬16.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17.若想不失眠,煮粥加白莲18.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19.每天三颗枣,补血又养颜20.健脾助消化,煮粥加山楂21.冬吃萝卜,夏吃姜22.男不离韭,女不离藕23.多吃咸盐,少活十年24.粗饭养人,粗饭益身25.饱不洗头,饿不洗澡26.养生在勤,养心在静27.一天三恼,不老也老28.背薄一寸,命长十年29.晚上开窗,一觉都香30.白天多动,晚上少梦1.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2.睡觉莫睡巷,最毒穿堂风。
3.要想睡得人轻松,切莫脚朝西来头朝东。
4.先睡心,后睡人,睡觉睡出大美人。
5.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6.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走。
7.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暑去暑赛仙方。
8.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9.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
10.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11.药补食补,莫忘心补。
12.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13.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14.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15.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6.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
17.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18.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19.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20.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21.晨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
22.常吃素,好养肚。
2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24.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25.睡前泡脚,胜吃补药。
26.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养生之道经典句子养生经典语录100条

养生之道经典句子养生经典语录100条1.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2.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3.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4.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5.人之养老之道,虽有水陆百品珍锤,每食忌于杂,杂则五味相扰。
6.养生者,不过慎起居、节饮食、有序有节、这也是养生之要核。
7.这也是养生之要,养生者,心欲求寐愈难。
8.养生如病,不得他求。
9.养生以不伤为本。
10.长生之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11.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心静气和,乃养生之根本。
12.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明智。
13.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14.养生之道,在于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15.淡泊名利,心静如水,是养生之秘诀。
1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17.饮食有节,起居有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18.养生之要在于动静结合,动以养身,静以养心。
19.养生之道在于养气,养气之道在于养心。
20.心静则神安,神安则寿延。
21.养生之道,以自然为师,顺应四时之变。
2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三百步,不用进药铺。
23.心静则体健,神宁则寿长。
24.饮食之道,贵在均衡;起居之道,贵在规律。
25.养生者先养心,心静则气和,气和则身安。
26.淡泊名利心自安,清心寡欲乐无边。
27.知足常乐,心态平和是养生之本。
28.养心在静,养身在动,动静结合,身心并养。
29.养生之道在于阴阳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30.养生之道在于养德,养德之道在于养心。
31.笑口常开,青春常在;愁肠百结,病入膏肓。
32.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起居有节,饮食有度。
33.养身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寡欲。
34.心宽体胖,气和神安;心窄体瘦,气郁神疲。
35.饮食有节,起居有序;心静气和,健康长寿。
36.养生之道在于调节阴阳平衡,保持气血畅通。
37.静以养神,动以养身;动静结合,身心健康。
38.养生之道在于心态平和,知足常乐。
健康养生知识 健康养生之道

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健康养生知识健康养生之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健康养生知识1、锻炼最佳时间早晨太阳出来之后锻炼时间是最好的。
尤其是到了下午身体的状态已经处于最高点,所以在下午4点到6点之间进行锻炼,或者吃完饭半个小时之后锻炼是最合适的。
2、睡眠的最佳时间成年人睡眠的时间一定要达到七个小时左右,午休要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一些,尤其是到了晚上12点到凌晨三点,此时一定要进入深度的睡眠状态。
3、晒太阳的黄金时间晒太阳最佳的时间段是上午8点到10点,下午的16点到18点,因为在这个时间段紫外线中的a光束是比较强的,能够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让骨骼变得更加强壮。
每天坚持晒半个小时的太阳时间,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要有健康的饮食习惯每次吃饭前一个小时可以适当的吃水果,能够保持身材的苗条。
要保持健康的体重,不能让身体过度的肥胖,不能吃油腻的食物,饮食要做到清淡为主,多参加体育锻炼,每天要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有氧运动。
健康养生之道5、喝饮料的最佳温度在喝蜂蜜水、热牛奶、咖啡、茶叶时尽量让水温控制在62℃左右,在水烧开的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开水会产生一定的三氯甲烷,容易致癌。
6、最佳的环境温度环境温度控制在20℃到24℃是最舒适最舒服的,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在22.8℃,同时生理功能也处于最佳状态。
7、开窗通风的时间一定要注意居住环境的通风和散气,尽量是在下午14点到16点开窗通风。
保持居住环境的相对湿度在60%左右,尽量不要在房间内放置容易引起过敏的花粉,过敏体质的人群不适宜养宠物。
一定要有良好的养生小常识,不能让身体过度的肥胖,适当的晒太阳,多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上的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能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放松自己,立秋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来改善气候的干燥。
养生之道大全

一、1、早喝盐水如参汤,晚喝盐水如砒霜。
2、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3、一日一枣,长生不老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二、1、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2、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4、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三、1、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4、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四、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五、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3、常吃素,好养肚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六、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2、暴饮暴食会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3、吃得慌,咽得忙,伤了胃口害了肠4、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5、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七、1、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2、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3、先睡心,后睡眼4、药补食补,不如心补5、饭养人,歌养心1、常吃宵夜。
会得胃癌。
因为胃得不到休息。
2、一个星期只能吃四颗蛋。
吃太多。
对身体不好。
3、鸡的臀部含有致癌物,不要吃较好。
4、饭后吃水果是错误的观念。
应是饭前吃水果。
6、喝豆浆时不要加鸡蛋及糖。
也不要喝太多。
7、空腹时不要吃蕃茄,最好饭后吃。
8、早上醒来。
先喝一杯水。
预防结石。
9、睡前三小时不要吃东西。
会胖。
10、少喝奶茶。
因为高热量。
高油。
没有营养价值可言。
长期饮用。
易罹患高血压。
糖尿病。
等疾病。
11、刚出炉的面包不宜马上食用。
12、远离充电座。
人体应远离30公分以上。
切忌放在床边。
13、天天喝水八大杯。
14、每天十杯水。
膀胱癌不会来。
15、白天多喝水。
晚上少喝水。
16、一天不要喝两杯以上的咖啡。
喝太多易导致失眠,胃痛。
17、多油脂的食物少吃。
养生之道的介绍

养生之道的介绍养生之道的词语释义名称:养生之道English:Regimen拼音:yǎng shēng zhī dào解释:指修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的方法。
出处:《中国气功四大经典·总序》:“它不仅是养生之道,长寿之星,而且是探讨与研究生命奥秘。
”养生之道的基本简介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
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
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
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
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
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健身活动。
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
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人同处于一世,然寿有长短,有寿逾天年,也有半百而殂,何者?排除天灾人祸,先后天不同也。
一、先天因素:人之先天,源于遗传,受之父母,根于宗族,无法改变。
宗族昌隆,父母敏健,孕育得当,足月分娩,则身体康健,反之则羸弱多病,寿难久长。
二、后天养生:若想益寿延年,先天无法改变,我们就要通过后天调摄,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调理生机,条畅气血,平衡阴阳,和调脏腑,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以下我们从心境、环境、时节、呼吸、气功、饮食、起居、医药及理疗九个方面概述后天之养生,谓之“后天养生九篇”。
1、后天养生之心境养生篇益寿延年,良好的心态是首要的。
心态不平和,会致气机不调,阴阳失衡,气血紊乱,怒使气上,喜使气缓,忧使气郁,思使气结,悲使气消,恐使气下,惊使气乱。
气机不调则易伤损五脏,过怒会伤肝,过喜会伤心,过思会伤脾,过悲会伤肺,过恐会伤肾。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能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思想去看待,以超然的胸怀去面对,这是养生的第一要求。
为人处事要怀有慈善之心,豁达包容,待人以宽,仁孝感恩,敬老爱幼,行善积德,回馈社会。
举凡长寿之人,多有一颗平和仁爱的心,能笑口常开,对所有的事情都能不急不躁,泰然处之。
宽宏大度是养生之本,心底无私是长寿之道,自古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者无有长寿。
有容乃大,无愧自安,心底无私天地宽。
心境高远者,淡泊宁静,心胸开阔,去留从容,宠辱不惊,不争名在朝,不争利在市。
知足常乐,胸怀宽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平气和,情志无过,以此养生则益寿延年。
2、后天养生之环境养生篇古语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则地灵人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长寿的重要因素。
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人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和谐,则人多长寿。
据世卫组织统计,长寿区域多符合上述的条件,如中国江苏的如皋,中国广西的巴马、中国新疆的和田、海南三亚的南山、巴基斯坦的罕萨、外高加索地区、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这些地区水土良好,空气清新,适合生活居住。
反观一些疾病多发、平均寿命较短的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水质差,空气质量差,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身体健康长寿恐怕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养生还要多接触自然界,接触生命力旺盛的古树,接受其信息,接触长寿的老人,学习其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的应用到生活当中,此亦为养生之道。
生于一方,长于一方,当造福于一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使之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益于长寿。
3、后天养生之时节养生篇春夏秋冬,暖热凉寒,不同的时节也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夏季应着单衣,冬季就要穿棉衣,如果不管夏冬只穿单衣或者只穿棉衣,那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利于养生。
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秋应少用冷风,以养阳气;冬季宜放低暖气,以滋阴精)。
想要身体康健就要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随着季节的不同改变自己,适应节气。
中医学以四时配五行将一年分为五季,五季分为十二月,十二月分为三百六十余天,每天均分有十二个时辰。
五季按五行属性与五脏相合,春主生,宜养肝;夏主长,宜养心;长夏主化,宜养脾;秋主收,宜养肺;冬主藏,宜养肾。
人体内的气血运行流注按十二个时辰也分别对应于十二经,以寅时肺经起,依次流注于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然后再注入肺经,开始新的循环,十二经分属于不同脏腑,按此我们可以根据时辰节气的不同调养脏腑气机,从而达到脏腑调和,身体强健的目的。
譬如:卯时血气旺盛于大肠经,大肠主传导糟粕,此时辰起床大解,是相对容易和有助于身体健康的。
4、后天养生之呼吸养生篇“养生大道,一呼一吸而已。
”呼吸是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
离开了呼吸,机体不进行气体交换,浊气滞留于体内,清气不能吸入,生命很快就会衰亡,只有不断地呼浊吸清,才能延续生命,生机勃勃。
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吸入自然之清气,呼出浊气,鼻纳口吐,吐故纳新,循环气息,生机不止。
在养生方面,呼吸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言道:“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
”意思是说,纳气有一种,就是吸气,吐气则有六种,即吹、呼、唏、呵、嘘、呬。
吹可以除热,呼可以去风,唏可以除烦,呵可以行气,嘘可以散寒,呬则可以解除身心疲乏。
注意调整呼吸,有利于清理体内代谢产物,减轻脏器负担,延长寿命。
“不论坐卧站立走,吐纳深长细缓匀。
”日常生活中呼吸当均匀深长,均匀深长的呼吸可以平复心境,使心跳和缓,有利于延缓心脏衰老,延长寿命。
5、后天养生之气功养生篇气功可以平心静气,修身养性。
中华气功养生,源远流长,动静并行,各具所长。
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
动功是以肢体运动等动的姿态配合意念活动和呼吸方法的功法,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五禽戏、八段锦、香泉功等均有或属于动功。
动功的特点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
静功是以站、坐、卧等静的姿态配合意念活动和呼吸方法的功法,如桩功、内养功都属于静功。
静功的特点是外静内动,静中寓动。
初学气功者宜先由动功开始,因为动功要求比较简单,易于掌握,练起来比较容易,待达到一定水平,再开始静功练习。
练习气功要做到专一(心无旁骛,神志专一)、守神(意守丹田,渐入虚无)、清心(凝思绝虑,排除杂念)、坐忘(革除视听,脱离知觉)、弃世(忘却俗务,自在空间)、重生(抛除名利,犹如新生),无论动功还是静功,皆要求意念和呼吸的配合。
气沉丹田,精神内守,忘却肢体,革除视听,脱离知觉,抛却纷扰,心不胡思,意不外驰,精不妄动,气不轻浮,神不乱游,心境虚静专致,神态安逸明清,宁静使人心安,心安而使思起,思起而使获得,人生而静,天之性也。
养身之道,在神静心清,“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则与阳同德,静则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
”6、后天养生之饮食养生篇饮食是生命延续不可或缺的,要想身体健康,饮食必须得当。
首先要保证按时用餐(早餐7点-9点,午餐11点-13点,晚餐17点-19点),其次餐不过饱,严格把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原则。
饮食我们可分为饮和食两方面来说。
饮即饮水,也就是液体摄入。
水是人类生命的第一要素,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有余,人离开了水则难以生存。
饮水首先要保证饮用安全卫生的水,饮用严重污染的水对养生一定是无益的。
其次饮水要足量。
饮水多少是足量呢?要计算每天需要的饮水量(以容量约200ml的玻璃杯为标准),只要用体重除以100,再乘以8即可。
例如,一名体重150斤的成年人每天需要饮水12杯(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有利尿作用,因此不能算在液体摄入之内)。
含酒精的饮料要少喝,量多伤肝。
睡前少喝,睡后多喝,睡前忌大量饮水,以免加重脏器负担,并且会导致夜间小便次数增多,影响睡眠。
饮茶也是摄入水分的重要方式,我国茶文化历史久远,有丰富的茶类可供饮用。
按中医养生原则,饮茶也应按季节分别,春季宜喝花茶,夏季宜喝绿茶,秋季宜喝青茶,冬季宜喝红茶。
茶叶冲泡时间不宜过久,另外还要因人而异,贫血病人应少喝绿茶,避免使贫血状况加重,如此则能使身体更健康。
食即膳食,指固体食物的摄入,三餐食品应少荤多素,营养均衡,忌过饥、过饱、过冷、过热。
食品由口入胃,先在胃中进行腐熟,饮食不适当,胃首当其冲,先受其害。
现在人们饮食不太注意,所以有“十人九胃病”的说法。
中医学中五味五色与五脏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酸味、青色入肝,苦味、红色入心,甜味、黄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咸味、黑色入肾,我们可以据此调配饮食。
但凡事皆有度,膳食亦同,过犹不及,膳食色味切不要过,要合理搭配,保持营养平衡。
为健康计,应限食猪蹄、动物内脏、肉食鸡、肉食鸭以及油炸、腌制、烧烤等垃圾食品,宜食全麦、燕麦、红豆、黄豆、黑豆、绿豆、小米、大米、玉米、南瓜、板栗、花生、核桃、杏仁、松子、西红柿、大蒜、山药、冬瓜、胡萝卜、地瓜、菌菇等水果和蔬菜或鱼类等。
7、后天养生之起居养生篇起居有常,四时有度,按时作息,不妄作劳,可保健康。
起居也就是工作、活动和休息,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不妄作劳”,工作和休息有时有度。
常听到有人感叹:这么年轻就落了一身的病!为什么?与现在的生活习惯不无关系,工作模式固定、生活无规律、过劳、过懒等等都是导致众多疾病年轻化的原因。
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朋友条件允许的话每半个时辰应起身稍事活动,以调动趋于停滞的气血,避免血气淤滞,发生病变。
工作之余应加强运动,运动要适时、适合、适度、适量。
很多人有早起户外锻炼的习惯,太阳还没出来,就进行激烈的户外锻炼,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不利于健康的,因为此时空气中含有很多的细菌病毒,而且此时活动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所以锻炼要选择适当的时刻,尤其是老年人,养生宜跟着太阳走。
起床早可以先进行室内活动,待太阳升起以后再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器械锻炼时以多项为好,以微汗为宜,以锻炼过后感觉精神畅快,身体轻松不倦怠为度。
对于老年人要根据年龄选择适当的活动,60岁的老人要有60岁的锻炼方法,硬要像20岁那样去活动,是会出问题的。
锻炼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日常生活中坚持头常梳、眼常转、面常搓、齿常叩、舌常搅、津常咽、耳常揉、腹常收、腿常蹬、肛常提、脚常洗,可助康健寿长)。
“不妄作劳”中的“劳”亦指房劳,房劳宜节制。
房劳必耗精气,“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
”精气乃人生命存在之根本,切不可过于耗伤,闭合之术,养生之本,不可纵欲,宜节欲惜精。
自古帝王长寿者甚少,一是因为日理万机,过于操劳国事,更主要是因为三宫六院,妃嫔众多,房劳过度。
古人40岁别铺,50岁别床,60岁别屋,70岁后绝欲,是很有益于养生的。
休息主要是指睡眠,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质量于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一生中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关系着精力充沛与否。
睡眠好,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睡眠差,精力不足,工作效率也高不了。
晚上睡眠应在亥时(21点-23点)入睡,此时血气旺盛于胆经,不进入睡眠状态易造成肝胆火旺,午时(11点-13点)气血流注于心经,宜午休片刻,以降心火,减轻心脏负担。
睡眠早晚还应当顺应四时,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饮食起居还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生吃瓜果要洗干净等,尤其是现在,农药、化肥残留比较厉害,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浸泡、冲洗干净。
8、后天养生之医药养生篇医药是当今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在维护人类健康生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