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纵横、崛起》观后感
感悟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感悟《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崛起》是由卓伟导演的史诗剧,以民族英雄项羽的一生为线索,描述了
公元前三世纪游牧民族秦族崛起过程中秦始皇建立中华帝国的过程。
影片开始,游牧民族秦族在中原大地上奔放自由,壮观而又英雄气慨的图景一览无余,尤其是一支支秦族部落的冲击力,使人惊叹这样的力量的伟大。
接着,由项羽一手率领的
秦族部落,联手抗敌,击退周部落,经历百战百胜,特别是巨武秦阳,集昆仑之力,击败
楚军,声名大振,项羽被封为大将军,进一步联合各族,打鸣叫秦族崛起。
紧接着,秦始皇陆续西行,改编《六韬》,升旗呐喊,运用天下大业思想,融合大小
诸侯势力,受到各方群众支持,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华帝国。
特别是秦军被秦始皇指挥,
武烈当道的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体现出不可撼动的秦军能量。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朴素的游牧民族秦族,凭借伟大的项羽,以及秦始皇的智
慧和决心,经历了艰苦的斗争之后,终于统一了中原,形成了华夏文明。
可见,改变一个
民族多年历史命运的,不仅仅是勇士一个人,更是一个时代、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只
有伟大的领袖照亮前进的方向,才可能有意想不到的伟大成就。
《大秦帝国之崛起》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勇于创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当今社会,不断受到外界的冲击,如何发挥自己强大的力量,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面对挑战,我们每个人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勇往直前,以伟大的信念,发挥自己最大
的潜力,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勇敢地迎接挑战,迈出我们自己伟大复兴的
步伐!。
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历史观后感

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历史观后感《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是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电视剧,以大秦帝国崛起为背景,展现了大秦帝国从衰败到复兴的历程。
观看这部剧后,我对中国历史的崛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这部剧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大秦帝国的崛起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
剧中通过描绘大秦帝国内外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展示了大秦帝国从一个小小的国家逐渐走向强大的历程。
从争霸六国到统一全国,再到面对外部势力的对抗,每一步都是艰辛的,需要智慧和勇气。
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需要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的。
其次,该剧着重展现了大秦帝国崛起的历史观。
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剧组传达了一种坚定的历史观——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国家意识的觉醒和文化的传承。
剧中秦始皇通过实行律令制度和推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措施,塑造了一个对文化高度重视的形象。
这给我反思,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每一个国民的奉献和努力,离不开我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最后,剧中的历史故事和角色塑造都非常精彩。
剧中的秦始皇、李斯、白起等历史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我被他们的智慧、勇气和决断力所折服。
他们都是历史的伟人,他们在艰难的时期挺身而出,不惧困难,不惧牺牲,为大秦帝国的崛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这给我启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勇敢地面对挑战,不畏艰难,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而努力奋斗。
总的来说,观看《大秦帝国第三部崛起》让我对中国历史的崛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剧不仅展示了历史的血泪和苦难,也强调了一个国家崛起的重要条件:国家意识的觉醒和文化的传承。
同时,剧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深受感动。
通过观看这部剧,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需要每一个国民的参与和努力的,同时也激励我在实现个人目标的道路上勇敢向前,不断努力。
感悟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不知为何,看完《大秦帝国之崛起》,心情莫名的不高兴,甚至有点小焦躁。
秦国之战将、秦国之战神——白起将军,一生忠于秦国,忠于秦王,可最后落得秦王赐剑,自裁的结局,何等悲壮,叫人怎么不惋惜。
追其原因,断少不了范睢这等小人,为了私心,一己之怨,在秦王嬴稷耳边谄媚,自知自己早晚有一死,也要拉好垫背的,想尽一切办法让白起将军死在他的前面。
在扼腕叹息白起将军的悲壮人生时,我也非常钦佩白起将军的英雄风姿,羡慕他与赵国之女赵蔓之间的忠贞爱情,“你什么都不必要懂,我就是想要保护好你”想必这是白起将军对其妻子赵蔓的话吧。
无论是什么君王,都有情非得已的时候吧,秦王嬴稷不愿杀将军白起,还是宣旨赐其死,难道就是因为白起将军对自己之前的多次劝其上战,多次抗旨,其实白起不是抗旨,而是他不打无胜之仗,只是没有让秦王明白其意,以为白起将军是因其埋怨之前的事,不愿出战,再加上范睢在为君臣不同心了,白起将军对王上的做法寒心,这就导致君臣间隙的开始,就像范睢的人所说,白起自认为问心无愧,可他的做法是忠秦国,而不是忠于秦王。
一句话,秦王嬴稷不懂秦将白起的心,无论做的好坏,最后结果是一样的。
人,终其一生,为了什么,才觉得平平淡淡是福,白起将军为秦国付出了不可计数的功绩,可最后,秦王确赐无罪之死,一个人做了很多功绩,一旦做了一点不合他意的事就招致死罪。
话说秦王嬴稷,一代君王,确实受不了臣违背自己的意愿,何况多次,在我看来,谁都没有错,谁让他是君王,而他是臣呢。
可是,如果一个君王明白其臣的心,又怎会心生嫌隙。
原谅我不知所言有点模棱两可了,历史人物不好评价!不知为何,看完《大秦帝国之崛起》,心情莫名的不高兴,甚至有点小焦躁。
秦国之战将、秦国之战神——白起将军,一生忠于秦国,忠于秦王,可最后落得秦王赐剑,自裁的结局,何等悲壮,叫人怎么不惋惜。
追其原因,断少不了范睢这等小人,为了私心,一己之怨,在秦王嬴稷耳边谄媚,自知自己早晚有一死,也要拉好垫背的,想尽一切办法让白起将军死在他的前面。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600字范文

历史纪录片观后感600字范文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大秦帝国之崛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巨大历史画卷。
该片分为两个部分:秦国崛起和秦始皇一统六国,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政治发展。
该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度的讲解,讲述了秦国与其他六国之间的新老对抗。
我被秦国的优秀军事策略和针对性的外交政策所震撼。
秦国领导人的政治实践对秦国取得成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在我看来,讲述秦国崛起的片段素材丰富,它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音乐和服装,而且通过复原和翻译古文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
影片的第二部分讲述了秦始皇如何一统六国,并建造万里长城的故事,这部分给我们带来了历史和哲学上的启示。
秦始皇是一个善于政治游戏且善于维护统治的强大领袖,同时他也是一个对建筑、文学和地理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创造者,这些让他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家之一。
在此片段中,描写秦始皇的画面和音乐都令人心潮澎湃,让人对这位历史人物充满钦佩和尊崇。
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思考。
我认为人们与政治和社会的关系的变化是不断变化的,当今社会已经经历了
多次政治和社会变革。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念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要求。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为大家展现出一个美丽的、诱人的历史史诗。
它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并为我们展示了消失于历史记忆中的古代文化和艺术。
我非常推荐这部充满深意和人性的电影,建议大家在有机会的时候观看,这将会是一次了解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难得机会。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最近我追了一部剧,叫《大秦帝国之崛起》,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澎湃啊!这部剧把战国时期秦国的风云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秦昭襄王即位开始,秦国就像是一辆加足了马力的战车,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剧里的人物那真是个个鲜活。
秦昭襄王嬴稷,从一个年少懵懂的君王逐渐成长为一个雄才大略的霸主。
一开始他可能还有些稚嫩,在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的庇护下治理国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雄心壮志逐渐觉醒,想要摆脱束缚,真正掌握秦国的大权。
这种成长的过程让人看得特别过瘾,就好像看着一个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独立和担当。
说到宣太后,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她聪明、果断,为了秦国的稳定和强大,不惜用尽一切手段。
她在朝堂上的那股子霸气,让人又敬又怕。
但同时,她对儿子嬴稷的爱也是深沉的。
她一方面想要牢牢把控权力,另一方面又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这种复杂的情感在演员的演绎下展现得十分到位,让我忍不住为她的每一个决策和每一次情感的流露而揪心。
还有白起,这位战神简直太帅了!他在战场上的指挥若定,那种自信和果敢,真的让人热血沸腾。
每一场战役都拍得惊心动魄,细节之处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他在长平之战中的布局,那叫一个精妙。
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利用地形,如何揣摩敌军的心思,每一个步骤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当秦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时候,我都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
再说说剧里的服装和道具,那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秦国士兵的盔甲,制作精良,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宫廷里的摆设,从桌椅到灯具,都充满了浓厚的战国风格,让人感觉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
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秦昭襄王在大殿上与众大臣商议国事。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大臣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慷慨激昂,而嬴稷则坐在王位上,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心,一种要让秦国称霸天下的决心。
这时,一只小鸟飞进了大殿,扑棱着翅膀在梁柱间穿梭。
读书报告 大秦帝国之纵横

大秦帝国II纵横帝国纵横。
纵横家们总是用一张嘴,一时的计谋,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真的叫人好生羡慕啊。
苏秦张仪。
不谋权术,不惧权贵,却能够在权利圈里纵横自由,把一切玩弄于鼓掌之中,这是何等的能力与力量啊。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更可以叫自己明白很多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再历史中明白自己的眼光短浅,可以在文字中得知先人的智慧,在文笔中得知作者的思想,这真是意见一举多得的事情啊。
头悬梁锥刺股,苏秦成功之前的没落,是那样的悲惨,连自己的老婆都不理自己,这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何等的寂寞与自尊践踏,待得他衣锦还乡之时,又是何等的风光。
身配六国相印,荣归故里,曾几何时,这也是我这样一个傻小子的梦想啊。
曾记得自己是那样的充满自信,自傲,有曾记得自己一次一次在现实中跌的鼻青脸肿,我的遭遇要比他好多多。
我缺少的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不断逼迫自己去成功成才的信心与坚持。
总是会懈怠,总是会在事后觉得自己的不足,总是在自己没有好好的建功立业之时后悔,这样的悔我再也不要了。
张仪,相对于苏秦来说,要好的多,得侍明主,这时的他有了不断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红颜知己常伴身边,这是他内心总是有很多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男人有事业有家庭,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这也是我一直想要追求的生活。
好像自古以来,那些玩弄权术的人就蛰伏在这个世界之中,他们的内心充满着对权利的渴望以及对于权利的不择手段。
皇族之内,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争端,不用一点心思,不耍一点权谋,好像永远达不到权利的巅峰。
一步纵横,一步纵横,每一步都充满着智慧的力量,拥有这样的智慧,就要先自己懂得蛰伏,要自己能够不断的去完善自己,向着成功的路进发。
每一个故事后面总是有着一段艰辛,每一个故事后面总是有着一群努力奋战,不甘落于底层的人,你要是想强大,你就要先学会静下心来,体会成功之前的黑暗,体会从没有过的艰辛生活,体会你所未有的力量积累。
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纵横电视剧观后感最近我疯狂迷上了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
这部剧就像一个神秘的时光机,把我一下子拽进了那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战国时代。
一开始,我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点开的,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它紧紧抓住了眼球,再也移不开视线。
剧中的人物,那可不是一般的鲜活啊!先说嬴驷吧,富大龙老师把这个角色演得那叫一个绝!他既有王者的霸气和谋略,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纠结。
在面对国家大事时,他目光坚定,果断决绝,那股子劲儿仿佛能冲破屏幕,让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决心和力量。
而在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内心的痛苦时,他又展现出了脆弱和迷茫的一面,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安慰他、支持他。
还有张仪,喻恩泰的表演简直让张仪从历史书中活了过来。
张仪那张巧舌如簧的嘴,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死的说成活的。
但他又不是单纯的耍嘴皮子,每一次的游说都是智慧的较量,每一个策略都是对时局的精准把握。
看着他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凭借着自己的口才和智谋为秦国谋取利益,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剧中的战争场面也是相当震撼。
那金戈铁马、喊杀震天的场景,让我仿佛能闻到战场上的血腥味儿,感受到士兵们的紧张和恐惧。
每一次冲锋,每一次厮杀,都让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而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谋略较量,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有一场戏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秦国和魏国交战,秦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气势如虹。
而在后方的营帐中,嬴驷和大臣们正在紧张地商议着战略。
嬴驷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张仪则在一旁滔滔不绝地分析着局势,提出各种奇谋妙计。
就在这时,前线传来捷报,秦军大获全胜。
嬴驷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但随即又陷入了更深的思考,因为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秦国要统一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场戏里,无论是战场上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还是营帐中君臣们的深谋远虑,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置身其中,跟着他们一起紧张、一起兴奋、一起担忧。
除了紧张刺激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剧中的感情戏也处理得十分细腻。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900字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900字相信不少网友都看过由宁静、张博和邢佳栋等主演的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剧是大秦帝国系列电视剧的第三部,主要讲述了秦昭襄王嬴稷为多年后曾孙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基础的故事。
网友们对这部剧有怎样的看法呢?一起来看看吧!继“大秦帝国的·纵横”之后我总算把系列第三部“崛起”也给补完了。
明明只有40集,看起来却有种冗长之感。
据说原剧应该有52集的长度,但因为某些原因被阉割至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想或许原来那个版本要比如今这个阉割版来得好看些吧,毕竟因为演员撤换了,需要进行大量的绿幕拍摄来替换镜头,对剧情毫无疑问要造成一些影响的,故事也就多少显得有些不连贯。
除了这些硬伤外,我本身也不太喜欢第三部的内容,总觉得不如前两部来得好看——既没有像商君这样有力的奠基者,也没有张仪那样的嘴炮王,角色魅力不够,也听不到激动人心的慷慨陈词,看不到特别震撼的场景,似乎哪方面都缺了一口气,叫人无法尽兴。
倒也不是说完全没有精彩的段落,只是比起前两部来说没那么有趣了,当然像宣太后之死,两代秦王对话这些剧情还是很有趣的。
两代秦王的对话是整部剧里我最喜欢的一段了,老秦王与老秦王,父与子,人与鬼,问与答,充满了戏剧的张力,在梦与现实中徘徊的帝王们,他们的心与面容都已攀上了疯狂的藤蔓。
于是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不那么喜欢这部“崛起”的根本原因,比起前两部,第三部无疑是在君臣牵绊的表现上最为单薄的一部了。
从最初“裂变”中孝公与卫鞅“君为青山我为松柏”的肝胆相照永不相疑,到“纵横”里惠文王与张仪之间的全心信赖同进共退,无论哪一对的感情都是那样浓重热烈富感染力,然而到了“崛起”昭襄王这里,这种炽热如挚友的情谊显然淡薄削弱了许多。
有的只是君君臣臣的礼,以及帝王的布棋之道。
和他的父辈相比,这位在位时间最久的秦王更在意忠心与顺服,于是将国与义放在第一位的白起拔剑自刎,而善于揣度人心的范睢位极人臣(此处只针对剧中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秦帝国之纵横、崛起》观
后感
《大秦帝国之纵横、崛起》观后感
一个偶尔的空档,无意间看到大秦帝国这部电视剧,我是
先从崛起看的,觉得不错,然后又找到纵横接着看,好死不死,
一天不看完一天就惦记着,到今天终于把两部大戏都看完了。
居然花了这么多时间,看完之后还是颇有感慨。
趁着晚上这
点空闲,我就来说道说道。
之所以会对大秦帝国的历史这么感兴趣,首当其冲的原因,
就是因为大秦统一了中国,为后世整个中华的版图立下了汗马功劳。
后面的朝代不管如何更替,都是建立在大秦一统天下的基础
之上的。
从剧情来看,我不管他是根据史实还是另有演绎,但这部剧
基本上还是贴近事实的。
秦国一开始只是偏居西域,战国七雄里
西边的一个小国,在数十年里面商鞅变法,发奋图强。
几代君王,总体上坚持新法,励精图治,为提升秦国的国力,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可是如果仅仅只是有一个基础,它是成不了事儿的,战国七
雄对吧?纵观历史,当时各个国家里面没有绝对强大的一国,试想,但凡有一国拥有绝对的实力,就不可能七雄并立。
作为当时秦国来说,一方面,对内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提升物质基础,还要制造武器,加强训练等,总之就是要提升内功。
另一方面,对外要纵横捭阖,远交近攻。
不管是伐交还是伐战,不管是大棒还是怀柔,总之,就是要用军事和外交的手段,
在各国之间游刃而有余。
这本身很不容易。
其次,最大的感觉就是在那个乱世,所谓时势造英雄,正因
为七雄并立,那也是各种人才不拘一格施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我
最感慨的就是在那个时候各种人才前赴后继,说是英雄辈出的年代,一点都不夸张。
其实你细想一下,这个和我们现在的电商江湖,是不是有一点类似呢?所谓战国七雄,现在的电商是不是也
就是被那几个所谓的寡头所垄断?但是不管是百度也好,还是腾
讯也罢,任何一家公司又没有绝对的实力能够把其他竞争对手都
甩的远远的。
这一点难道不像战国七雄吗?
那么,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又不是BAT公司里面的
其中一家,可看完整部剧我似有所得:现在有可能是最好的时代,因为在江湖里面还是群雄乱舞,这可能恰恰是我们这种中小个体
能够异军突起,找缝隙生存甚至逆袭的最好时机。
想一想,再往
后走,各大资本寡头,把各种风口牢牢锁住,一般的草根还有机
会冲进去吗?
机缘巧合,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但已经生在了这个时代。
这
5年里的各种明刀暗枪人情冷暖,自然从没少过,但是,再细想一下是什么让我一如既往坚持走到现在?从小的方面说,实现自己
的个人价值,第二次创业成功,这是时代给我的机会,为什么要
错过?
既然选择这个江湖,我们就要为胜利而竭尽全力。
读史可以
明智,也希望借这部剧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我不敢自诩明君,但是如果一个团队要打胜仗,带头人首先
就必须要有领导者的风范。
什么是领导者风范?
第一,领导者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但一定要是最容得下不同
意见、最有胸怀的人。
第二,领导者要兼听则明,是一个开明的,可以兼收并蓄,
尤其要注意接收一些新鲜的,不同于已有认知的东西。
大胆怀疑,但是小心求证,切不可刚愎自用。
第三,难度慢慢大起来,就是在行动中,发现决策有错误的
时候,改错一定要快、狠,而不能犹豫不定。
当然在各种纵横捭
阖里,不管是军事还是外交,首先要保存自己的实力,尽可能减
少自己的损失,却又要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该卧薪尝胆,韬光
养晦的时候,就要能弯下腰,时机一旦成熟,立即动手,绝不拖沓。
这一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难。
第四,也是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一定要善用人才,每个人
才都有优点,但人才没有完美的,领导者自己也是不完美的,所
以既容得下人才,又能慧眼识才,这里面的道道就很难了。
你说
直觉吧,也不是完全的直觉,说人生阅历吧,有一点,总之如何
得到良才,这是从古至今,从君王到领导,都很头疼的一件事。
第五,任何事业,不管事大事小,前进过程都不可能是一帆
风顺的。
顺风顺水的时候,要注意补自己的短板,在遇到逆境不
顺利的时候,也不能自怨自艾,该坚持的时候要坚持,该弯腰服
软的时候,也不能太讲面子。
最后,人这一辈子,其实好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你抓住起
来了,好的光景能有那么十几二十年,持正念,行正心,做正事,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不会浪费自己的青春,以后老了回家给自
己的子孙讲故事,至少也问心无愧。
很多事情也是谋事在人,成
事在天,尽人事听天命,我们还是享受追逐的过程吧,至于结果
怎么样,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这也是事物的本质,只有时间才
是裁判,而且是公正的裁判。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