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
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摘要: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上出现了许多困扰。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随着我国对外交往与民族接触的日益迫切的需要,英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其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可避免要接触到与之有关的文化。
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是现时期英语课必备的一个层面。
关键词:中西文化文化差异语言英语教学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是由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文化是一个民族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西方人类学家Douglas Brown认为:文化是生活方式,是人们赖以生存、思维、感知和相互交往的背景,是把一个特定的人类社团“粘合”在一起的“粘合剂”。
从这个定义反映出文化包括语言、信念、思维模式、处事态度、价值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文化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被传承、传达、记载、反映出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语言,文化就失去了载体。
没有文化,语言就成了无源之水。
美国人类学家古德诺夫(Ward H.Goodenough)在他所著的《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一书中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所以要想真正习得一种语言,必须习得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二、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一)价值观差异体现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向来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
“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人生处世以儒家思想道德观的“仁、义、礼、智、信”为每个人的行为指南,接人待物,言谈举止要考虑“温、良、恭、俭、让”,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文化差异与词汇之影响——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及记忆力的训练

词汇教学 的难点是 某些词语 的文 化 内涵。即使 如
H l/ i o yPro 等形 式 上 极 为 简 单 的表 达 , eoH/ r / adn l Sr 困扰 学 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的拼写 , 而是如何得体运 用。对于这类词语, 教师应着重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 知识 , 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 比较, 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 表 层词义 , 能 了解 其文 化 内涵 。 更 例如 , 英语 中的称 谓 词 比汉语 少 得 多 , 个 cui 一 os n涵 盖 了“ 表兄弟 , 表 姐妹 ” 种 关 系 ; “ 民“ 个 词 堂/ 几 而 农 这
化 适 度性 。
关键 词 : 文化差异 ; 词汇教 学; 忆力 ; 记 训练 中图分 类号 : 3 9 H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4 2 1 )7— 0 0— 2 10 6 1 (0 0 0 0 7 0
序言: 词是语 句 的基 本 结 构 单 位 , 进 行 交 流 的必 不 是 可少 的重要 因素 。词 汇教 学不 能为 教词 汇 而教词 汇 , 化 文 差异是词 汇教 学 中的重要 部分 , 同时对 提高 词 汇 的记 忆 力 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 , 使外语教学 更加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 , 符合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 , 同 时只有通 过 中英差异 进行 比较 , 学生 在词 汇 的学 习 的过 使 程 中真正领会 到词 的含义 , 能运 用所 学到 的词 汇 进行 交 并 际, 才能达 到教学 目的。 学 语言 的 目的就 是 为 了交 流 。毫无 疑 问 , 汇 教学 也 词
中国人学英语主要从初 中开始 , 近年来才从小学开 始。在六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 教师授课都存在一个普遍 的特征 , 那就是先教单词 、 短语 、 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对 于单 词 的讲 授遵 循 三 个原 则 : 、 、 。其 中, 也仅 仅 音 形 义 义 停 留在 单词 的讲授 、 单词 本身 的表面 意义 。而对 于课文 的 讲 授则 过分强 调语 言规 则 , 一个一 个单词 如何 按照 一定 及 的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单词和短语在这个句子 中充 当什么成 分 。另外 对 学 生 所 掌握 词 汇 的考 核 仅仅停 留在要求会读 、 会写 以及运用单词简单 造句 , 对于文化知 识或者 自身缺少了解 , 知识面不够广泛, 或是 以文化知识 对语言学习 , 对提高考试成绩并无很大关系。因此 , 往往 带而过, 甚至干脆置之一旁。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 见的,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六年的英语学习, 脑袋 中装满了 单词和短语, 可惜无法说 出一个句子, 的仍然是哑巴英 学 语 。就是在中学英语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的今天, 由于以 上种种原因 , 虽然平时注意听说训练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
英语学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文化差异?

英语学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文化差异?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深化表述,实力提升学效率英语作为全球不分地区使用的语言,其学习不仅涉及语言本身的掌握,更需要深入理解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层结构、文化思维、社交礼仪等各个方面,如果不加重视,会阻碍有效沟通,甚至造成误解。
并且,将文化差异融入到英语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语言教学能力十分有利。
一、语言结构与思维差异英语与汉语在语法结构、思维方式上有着显著差异。
例如,英语重视主语和动词的对应关系,强调逻辑性;汉语则较为灵活,崇尚语境和逻辑关系。
这些差异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学习者应注重培养英语的逻辑思维训练,并对比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理解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最终提升跨语言表达能力。
二、文化习俗与礼仪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体系决定了语言使用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文化中,直接的表达更为常见,而汉语文化则相对含蓄。
在社交礼仪方面,英语文化特别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而汉语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和人情关系。
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相关文化知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规范,才能尽量避免文化冲突,促进跨文化交流。
三、文化隐喻与表达差异英语中存在大量文化隐喻,如“raining cats and dogs”指的是“倾盆大雨”。
这些隐喻来源于文化背景,而非语言本身,需要学习者深入解释文化背景才能准确理解。
此外,英语表达的多样性也为学习者带来挑战。
例如,英语中可能存在功能不同但表达同一意思的词汇和句型,选择合适的表达需要对文化背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四、融入文化背景,提升学习效率将文化差异融入英语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践:关注英语文化相关的书籍、电影、音乐,沉浸式体验英语文化,可以提高直观感受。
积极参加跨文化沟通活动,与英语母语人士互动,了解他们的思维和文化观念。
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例如浏览英语国家网站、阅读英语新闻等。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

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汉语与英语是两种发达的语言,地域差异极其明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负迁移现象。
负迁移现象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各个方面。
在此,我着重研究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词汇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分析汉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对比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趋利避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促进汉语教学。
我粗略的将我搜集到的语料分为六类,便于更好地解释与研究。
1.适用范围。
有时,一个汉语单词往往包含很多种含义,然而,英语却是将几种用法分得很详细。
例如:在英语有“fit”、“suit”、“match”三个单词,而在汉语中“适合”这一个单词就可以包含这三个单词的全部含义,它可以指在尺寸、颜色、性格、喜好,味道等方面的适合。
英语却将它分为三类:“fit”更多的用于在“尺寸、形状”方面的适合;但如果你想表达在“质量、颜色、设计”方面的适合。
你需要用“suit”这个单词;“match”常用于在“需要、味道、条件”方面的适合。
可见,英语有时将单词的用法分得很细致,而汉语只用简单的一个单词就可以概括了。
2.不合理搭配。
汉语与英语有时虽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根据两国的文化背景不同,所用的词语搭配是不同的。
例如:“strong tea”,当然不可能会翻译为“强壮的茶”,它应译为“浓茶”;“at a stone’s throw”可能会被译为“一个石头的距离”,但是在汉语中同样有一个成语与之对应“一箭之遥”;“as deaf as a post”的正确译法是“聋得像石头”;“no smoke without fire”与汉语对应的俗语是“无风不起浪”;“the apple of one’s eyes”对应的汉语成语是“掌上明珠”。
同样的比喻,但是汉语与英语用的本体和喻体却不相同。
3.语序。
同样的表达含义但是汉语与英语表达时的语序却不相同。
例如:“ups and downs”、“back and forth”可能会被翻译为“浮沉”、“后前”,但是根据汉语语法,这两个词的语序与英语正好是相反的。
中英文化差异和英语教学

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题目: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学习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年级:20111103学号:201104931446学生姓名:冯丹导师姓名:巫峻2012年1月15日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学生姓名:冯丹指导教师:巫峻工作单位:贵州省修文县小箐中学摘要:语言是社会存在的产物。
英语和汉语所属民族有不同的历史、社会习俗和自然环境,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由于杜会文化背景不同,中英语言在含义上、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异。
观念上的差异,使中英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禁忌上都有所不同,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不同,对于语言的学习运用十分必要。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并体现在各民族的语言中。
汉语和英语文化上的差异同样体现在初中英语JEFC教材中,具体体现在称呼语、打招呼、致谢和接受礼物等方面。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并与中国的文化背景作比较,以提高他们的英语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
关键词:中英语言日常对话文化差异一、引言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化的传播。
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社会礼仪、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构成了各国和民族之间文化上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
掌握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中学教学经验,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语言为题材,就中英文化差异与中学教学影响进行阐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折射镜。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见该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
英语词汇作为英语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学习英语词汇,实际上也是学习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摘要】本文讨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从教学方法、学生角色、语言运用、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西方存在差异,西方更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而中方更强调师生关系和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角色上,西方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而中方强调尊重和服从。
在语言运用方面,中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运用方式。
教育价值观方面,中西方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在教学资源方面,中西方资源分配和利用方式差异较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影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应对。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学生角色, 语言运用, 教育价值观, 教学资源, 影响。
1. 引言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学生角色、语言运用、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资源等方面。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效果。
在跨文化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深入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正文2.1 教学方法的差异教学方法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在英语教学中体现出来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西方国家,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思考和讨论。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比之下,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得东方国家的教学方法更加趋向于灌输式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权威和导师的角色,学生更多地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论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和缺失

论英语教学中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和缺失
杨 杰 ,王 艳 波
(1 . 齐齐 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外语 系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 6 1 0 0 0 ;
2 . 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 ,黑龙江 齐齐 哈尔 1 6 1 0 0 5)
摘
要 :词 汇 负载 着十 分 丰 富的 文 化 内涵 意 义 ,正 确 理 解和 运 用 词 汇 离不 开对 文化 内涵 意 义 的 分析 。加 强
2 0 1 3 年 第 3期
边疆 经济 与文化
THE BORDER EC0N0MY AND CUL TU RE
No . 3 . 2 Ol 3 G e n e r a 1 . N o . 1 I 1
( 总第 1 1 1 期)
【 L 语 峒 言文化 嗣. x _ J 】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词汇意义 ;差异缺失
中图分 类 号 :H 3 1 9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3 - 0 1 4 9 - 0 2
听到其 叫声 ,认 为猫头鹰 是不祥 之鸟 ,谁 碰 上它谁 就会倒 霉 。如汉语 中的 “ 夜猫 子 ( 猫 头鹰俗 称)进 1 . 文化 内涵 意义不 同或相反 ,但指称 意义相 同 宅 ”意 味着家庭厄 运将至 。然而在 西方 文化 中的希 腊 和罗 马神 话 中 “ o w l ”常 常栖 息 在智 慧 女 神 雅典 的对 应 词汇 o w l ”是 智 慧 的 以 “ 龙 ( d r a g o n ) ”一词为 例 ,我们可 以看 到汉 娜 的身 边 ,因 此西 方 民族 文 化视 “ 语 言 文化 中的 “ 龙 ”和英语 中的 d r a g o n 形 貌 相似 , 象征。例如,英语 中有 a s w i s e a s a n o w l ( 像猫头鹰 但 其 品质截然 相反 。在汉语 言文化 里 , “ 龙 ”是 含 样 聪明)的说 法 ,甚 至在 儿 童读 物 、漫画 中 ,猫 有 褒义 的词语 ,是帝 王之称 、神灵 的化身 ,蒙有 一 头鹰通常是很 严肃也很有 头脑 。 2 . 文化 内涵意义相 同或相 近 ,但 指称意 义不 同 层极其尊贵 、神秘的色彩 ,象征着 “ 权势、高贵 、 吉祥” 。如 “ 龙 凤 ”指 才能 优异 的人 ; “ 龙 虎 ” 比 的对应词 汇 喻豪 杰之 士 ; “ 龙驹 ” 比喻 骏 马 ;像 “ 龙 风呈 祥 、 在不 同 的语 言或文化 中 ,同一 事物 可引起 完全 龙 腾虎 跃 、龙 飞凤舞 、藏龙 卧虎 、望 子成龙 ”等 带 不 同的联 想 ,即词 汇具有 不 同的文化 内涵意 义 。如 有 “ 龙 ”字 的成 语 ,无 不展示着 丰 富的文化 内涵 意 汉 英 两 种语 言使 用 了截 然 相 反 的 两个 表示 颜 色词 义 。汉 民族还素 以 “ 龙 的传人 ”之称 为 自豪 。但 是 “ 红 ”和 “ 绿 ”则表 示 “ 嫉妒 ”这一 词 义 。在 汉语 嫉妒 ”可用 “ 眼 红”或 “ 害 了红 眼病 ”表 在 西方 民族 文化 中 ,与汉语 “ 龙 ”相对应 的 “ d r a g — 中表示 “ 示 , 而 在 英 语 中 “ 嫉 妒 ” 则 可 用 g r e e n— e y e d , o n ”引起 的联 想意义 基本 上都是 贬义 的 。西 方人认 re e n w i t h e n v y 或g re e n—e y e d m o n s t e r 表示 。另外 , 为 “ d r a g o n ”是 生性 凶残 的动 物 ,是 肆 虐 的怪 物 、 g 邪恶 的象征 。 “ d r a g o n ”被用来指 “ 凶暴 的人 ” ,甚 绿 色 ( re g e n )在汉语 中象征着 绿色 ,代 表春 天 、新 生 、希望 和旺盛 的生命 力 ,但 在英语 中常 用绿 色表 至做 “ 恶魔 、凶神恶煞 ”的代名词 。 例 如 :1 w i l l s t a r v e h i m t o d e a t h 。 t h e s o n o f a 示 缺 乏 经验 ,缺 乏训 练 ,知识 浅 薄 等 。g re e n h o m 表 示 “ 没有 经验 的人 ”或 “ 新 到一个 地方 不 了解 当 d r a g o n .( 我要饿 死他 ,这恶魔 的儿 子 。 ) Ⅱy o u c a l l a wo ma n d r a g o n .y o u me a n t h a t s h e i s 地 习惯 的人 ” ,这 一 种词 语经 常 用于 移 民并 带有 轻 i f e r c e a n d u n p l e a s a n t .( 女 Ⅱ 果 把一个 女人 叫做 d r a g o n , 微 的贬义色彩 。 意思 是她很 凶残 ,令人 讨厌 。 ) 例 如 :T o m i s a n e w t e a c h e r , h e i s s t i l l re g e n a t 再如 ,同是 猫头 鹰 ( o w 1 ) ,在汉 语 言文化 里 的 t } l e j o b .( 汤姆是个 新老师 ,对 教学还没 有经验 。 ) 黄色 ( y e l l o w ) 在汉 语 中 的转 义是 吉 祥 的 ,如 猫 头鹰 与 “ o w l ”在 英语 中 的形 象 完 全不 一 样 。 因 猫头 鹰常 在夜 间活动 ,鸣声凄厉 ,中国人便把 它 的 “ 黄 道吉 日” 等 。在 中 国古 代 ,帝 王 穿 黄 色 长袍 , 叫声 与死亡 及厄 运等联 系在一起 ,怕见 到猫头鹰 或 寺院中有权势者也穿黄袍 ,黄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
中西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个固定的教学班 ”“ 、教师” “ 、教材” “ 、教室” 和一套较为固定的教学 是文化 的一部分 。 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 言有丰富 的文化 内涵 , 语 程 序 组 成 , 在 英 语 文 化 中 .acas 中 的 学 生 就 不 一 定 来 自同一 个 而 “ ls” 文 化 的 传 授 和 传 播 必 然借 助 于 语 言 ; 另 一 方 面 , 化 又 深 深 地 影 响 固定 的 教 学 班 , 一定 有 固 定 的 教 材 , 师 的 作 用 不 一 定 与 中 国教 师 而 文 不 教 着语 言 。正 如 法 国著 名 符 号 学 家 罗 兰 ・ 特 ( Jn ate 94 所 的 一 样 , 学 程序 也 常常 不 是 固定 的 。 所 以 若 缺 乏 对 英 语 词 汇 社会 文 巴 R0 dB r s1 8 ) a h 教 言 ,无 论 从 哪方 面 看 , 化 都 离 不 开语 言 。 外语 教 学 不 仅 仅 是 语 言 教 “ 文 ” 化意义的认识 , 就会 出现交 际障碍 。我们在词汇教学 中应注意挖掘某
学, 而且 应 该 包 括 文 化 教 学 。 只 有 把 语 言 知 识 和 文 化 知 识 结 合 起 来 才 能 顺 利 地进 行 交 际 。 难 想 象 , 个 缺 乏 英 语 国 家 文化 背 景 知 识 的人 , 很 一 些 词 汇 特 定 的 文 化 内涵 。 12 语 法 方 面 的差 异 . 能 与人 进行 正 常 的交 际 。 只学 习 语 言 材 料 , 了解 文 化 背 景 , 如 只 抓 不 犹 不 同语 言 的不 同 语 法 结 构 在 一 定程 度 上 反 映 了一 个 民族 的 思 维 住 外 壳 , 不领 悟 其 精 神 。 而 由于 学 习 英 语 的 主 要 目的是 交 际 , 语 学 习 英 方 式 和 思 维 习 惯 。无 论 在单 句 内部 还 是 在 句 群 结 构 上 , 汉 两 种 语 言 英 也 就 自然 地 涉 及 到不 同文 化 之 间 的 交 际 , 是 一 种跨 文 化 的交 际 。 这 最 显 著 的 差 别 就 在 于 英 语 属 形 合 (yoat )语 言 ,汉 语 属 意 合 hp t i cc “ 文 化交 际 ” 的英 语 名 称 是 “nec l rl o mu iai ”eos 跨 it ut a cm nct n “rs r u o (aaat ) 言 . 合 语 言 注 重 时 态 变 化 、 形 变 化 , 重 “ 辑 语 法 prtci 语 c 形 词 注 逻 cl rl o u i t n[。 指 本 族 语 者 与 非 本 族语 者 之 间 的交 际 , ut a mm nc i ”1 它 u c ao 2 也 连 接 词 语 ” 来 说 明 句 子 内部 、 子 之 问 , 至 段 落 之 间的 逻 辑 联 系 ; , 句 乃 而 指 任 何 在语 言 和文 化 背 景 方 面 有 差 异 的 人 们 之 间 的 交 际 [ 由于 各 民 3 1 。 意合语言主要靠词序变化、 上下 文 语 境 及 言 外 事 实 逻 辑 来 达 到 明晰 思 族 间 所 处 的地 域 、 自然 条 件 和 地 理 环 境 不 同 , 自 间所 形 成 的 文 化 也 各 路 的 目的 。 . 语 “ f rse ii e e o sw r ,h n u r 如 英 A t h ns dh r ue ok se e f h h wet to o f 就存在着差异 , 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有文 s o png” 和 “ h we t u fr h p ig fe s e i ih d hp i . Se n o t o s o pn atr h fns e he r 近 年来 , 类 社 会 迈 入 了一 个 经 济 全 球 化 、 球 信 息 化 的时 代 。 人 全 随 hue ok” 然 主从 句 位 置颠 倒 , 意 思 一 样 。这 是 因 为 at 这 一 连 o sw r.虽 但 fe r 着 因特 网 的诞 生 和 发 展 , 语 作 为 一 门 国 际 通 用 的语 言 , 信 息 时 代 接 词 已经 把 整 个 句 子 “ 统 ” 来 。可 汉 语 只 能 说 :她 做 完 家 务 后 , 英 在 形 起 “ 出 的作 用 日益 重 要 。据 报 载 , 联 网 中 8 %以 上 的信 息 , 用 英 文 发 布 互 5 是 去买 东 西 。” 而不 能说 “ 出去 买 东 西 , 完 家 务 后 。” 她 做 因为 这 里 牵涉 到 的 . 以说 具 有 划 时 代感 的 “ 络 文 化 ” 经 形 成 , 可 网 已 中外 文 化 交 际 达 到 汉 语 意 和 逻 辑 的 一 个 重 要标 志 : 间先 后 顺 序 。 时 了前 所 未 有 的 水平 。 而 , 然 目前 我 国 中学 英 语 教 学 现 状 不尽 人 意 , 的 总 有 些 国外 出版 的 书 能 指 出 中 国学 生 的语 法 错 误 , 不 能 解 释其 原 但 说 来 , 是 费 力 多 收效 少 , 少 学 生 连 简 单 的 日常 对 话 也 难 以对 付 , 就 不 语 因, 而我 们 会 一 看 就 能 找 出 症 结一 英汉 民族 文 化 不 同 。例 如 , 英 国 , 在 用 失 误 更 是 比 比皆 是 。因 此 , 这 些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 故 障 问题 , 研究 了解 人们 常说 : a fr d ,但 中 国学 生 却说 :o ep ol fr d Hew si ome … n S m epei ome n 英 语 国家 的文 化 背 景 , 养 学 生 对 所 学 语 言 的文 化 意 识 , 高 学 生 的 培 提 hm… , i 以主 动 语 态 替 代 被 动 , 因是 中 国人 更 注 重 施 动 者 。 原 由此 可见 ,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得 尤 为重 要 。 显 尽管 语 法 关 系 比较 抽 象 , 也 隐 隐 地 盖 上 了 民族 文 化 的 印 记 。 但 13 语 用 失 误 - 1 文 化 差 异在 英语 教 学 中的 主 要 表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差异与英语词汇教学杨国燕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摘要]本文拟通过对比词汇在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反映在涵义、日常生活、称呼、社交礼节、性别、感情色彩等方面的等异来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融文化知识于语文中,以导入文化的适度性,从而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达到词汇教学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词汇教学一,引言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通常所说的话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陆国强,1983年)。
在某些人看来,学语言,如英语,就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掌握其读音、拼写及意思,同时掌握一些基本语法,知道如何把一个个的词、词组及短语连接起来。
掌握了这些,英语就学得差不多了。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是把单位按字母意义串起来,而丝毫不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是行不通的。
例如:(1),英语中 green with envy 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2),英语中说 paul was in blue mood;paul (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 green (绿)和 blue (兰)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一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
在词典上, green 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 green with envy 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
blue 这个词与 mood 之类的词连用估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保尔情绪低落。
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到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
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因素的对比显的尤为重要。
二,语言与文化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毫无疑问,词汇教学也要为这一目的服务。
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
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
文化 culture 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度其广泛的词语。
它狭义指文学,音乐、美术等,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
(邓炎昌,刘润清 1989年)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冠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人学英语大多数从初一开始,近年来才开始在部分小学开设英语课。
从6年的中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授课都存在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先教单语、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
对于单词的讲授无不遵循三个原则:音、形、义,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的讲授无不遵循三个原则:音、形、义,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
而对于课文的讲授则过分强调语言规则,即一个个的单词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单词和短语在这个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
另外,对学生所掌握词汇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以及会运用单词简单造句,对于文化知识或是自身缺少了解,知识面不够广博,或是以为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此往往一带而过,甚至干脆置之一旁。
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部分学生完成六年的英语学习,脑袋中也装满了单词和短语,可惜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学到的仍然是"哑巴英语"。
就是在中学英语新教材已经全面使用的今天,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平时注意听、说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但由于对语言差异问题缺乏了解,以至于词汇使用不当,出现诸如把"力大如牛"译成"as strong as cow",把"凡人皆有得意的"译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产生交际方面的一系列错误。
其二例正确形式为 as strong as a horse,Every dog has its day.四,中、英文化比较及英语词汇教学1,字面意义和涵义字面意义就是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
词的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
从这个定义的解释看,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
不了解词汇涵义,会在语言上犯严重错误,有时误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有时误把嘲讽当称赞,被人暗笑。
如"peasant"一词,是"农民"之义,但外国人眼里不是"农民"之意。
英语中的peasant 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
《美国传统词典》给peasant下定义:"乡下人、庄稼人、乡巴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新编纬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
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无论在革命斗争中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丝毫无贬义。
再如,politician 和statesman 这两个英语词。
Politician是"政治家"吗?反过来说,汉语中的"政治家"这个词应该怎样译成英语呢?有些略指英语的学生译作 politician,这是不合适的。
Politician这个词在美国英语中,往往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引起别人的蔑视。
它只为谋取个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
这个词还有"精明圆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义。
指一个人做事和说话时,信心十足,非常老练。
汉语"政治家"这个词应译为statesman,在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当中都很贴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于管理国家的明知之士;人们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级政府官员称为statesman.2,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判别见面打招呼。
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
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
"总之,这样打招呼有时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再如,汉语中的"上哪去啊?"事项"到哪儿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它们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3,称呼语中的政治地位差异无论在英国或是在中国,人们的政治地位及身份是有所差别的。
不同地们、身份的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起。
这就产生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问题。
中英称号不同,请见下表:Status Chinese English Wrong SpeechSuperior people 姓+头衔/职务例王院长刘军长马经理Rank/Post+name Principle Wang Army Commander Liu Manager MaName+Rank/Port wang Principle Liu Army commander Ma ManagerExceptions姓+头衔/职务例马市长牛州长杨博士Rank/Post+name Mayor Ma Governor Niu Dr. YangRank/Post+name in Sound Mayou HorseGovernor Cow Dr. Goat4,其它社交礼节上的不同以please"请"为例。
但是在某些场所却不宜用英语 please。
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 you。
但是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 go first,这是不对的。
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5,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在区分禽兽的性别时,用词也有区别。
在汉语中,一般只用"公"和"母"(或"雌""雄")二字来区分性别;比如"公牛"、"雄鸡"、"雌鸡"等等;在英语中则往往各有单独的称呼,小动物也另有名称。
具体请看下表:总称雄性名称雌性名称小动物名称chicken 鸡 cock rooster Hen chichduck 鸭 drake duck ducklinggoose 鹅 gander goose goslinghorse 马 stallion mare foalcattle 牛 bull Cow calfpig 猪 boar Sow shatdog 狗 dog bitch puppysheep 羊 ram ewe lambdeer 鹿 stag Doe fawn当然,并非所有禽兽都要用自然现象名称来区分雌雄。
要用 male和female或she 再加上原名。
比如:female panda母熊猫,she-wolf母狼等。
6,不同语言文化中诩的感情色彩差异以"颜色"为例,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
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
请看下表:字面意义涵义green 绿 green-eyed 嫉妒("红眼病"而不用 red-eyed)blue 蓝 blue-mood 沮丧的、忧郁的a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red 红 red-faced 不好意思、难为情、困窘in the red 亏损、负债、赤字white 白 A white lie 不怀恶意的谎言black 黑 in a black 经营一项企业盈利yellow 黄 yellow journalism 不择手段地夸张沉浸以招揽或影响读者的黄色新闻编辑作风五,结束语词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