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
精确捕捉,真实再现——谈基层学校怎样拍好课堂教学实录片

精确捕捉·真实再现——谈基层学校怎样拍好课堂教学实录片【摘要】基层学校,没有特技切换台,没有多机位,利用一台DV机也可以把一堂课记录下来,在拍摄的过程中,要力求画面稳定,主体突出。
精确记录下课堂上每一个有意义的镜头。
后期制作与发布时,要兼顾视频的质量与储存空间的利用。
最终的作品,可以通过光盘,VOD等方式进行发布,平时要注重资料的备份。
【关键字】电教资料摄像视频近几年来,作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工作者,拍摄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录片。
从中深切的感受到,把一堂课用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对于传播先进的教学经验,更好的开展教学研究,起到了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另外,也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档案,为后续的研究,查询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这里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课堂实录拍摄过程中的感受,就怎样拍好一堂课,从拍摄前的准备,到正式开拍,以及最后的采集发布等环节,作一个梳理。
一、精选设备,做好充分准备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拍摄开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这里先说说器材的选择。
在挑选器材时,要遵循够用为主,适度超前的原则。
就一堂课的拍摄,我们可能需要这些设备:摄像机、三角架、话筒、相关线材等。
这里分别加以说明。
1、摄像机。
这是最主要的。
由于一般学校的资金有限,我们不考虑一些广播级机器,而将目标定位在一般家用机器上,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家用机已经够用了。
家用机器依信号处理的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模拟摄像机,体积比较大,一般使用大1/2盒带作为记录媒介。
现在已经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另一类是数码摄像机即DV(Digitalvideo)机,一般使用MiniDV带作为记录媒介。
由于后者对于信号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具有多次复制后信号不失真的优点,再加上体积小巧,已经成为主流。
目前数码高清摄像机(HDV)正在兴起,但由于眼下支持高清的播放设备还没有普及,再加制作高清视频节目,对后期处理设备有比较高的要求,我们也不考虑使用。
拍摄短片实践教学记录(3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组织开展了拍摄短片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让学生了解短片拍摄的基本流程,掌握拍摄技巧,提高学生的影视制作水平。
二、实践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影视制作水平。
2. 让学生了解短片拍摄的基本流程,掌握拍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影视创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实践内容1. 短片剧本创作首先,学生需要根据所给主题或自选主题进行剧本创作。
剧本创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注重情节、人物、场景的合理搭配,突出主题。
2. 拍摄器材准备根据剧本需求,准备拍摄器材,如摄像机、三脚架、灯光、音响等。
3. 拍摄场地选择根据剧本内容,选择合适的拍摄场地。
场地选择要考虑到光线、背景、安全等因素。
4. 演员选拔与培训选拔合适演员,进行基本培训,确保演员能够理解剧本,掌握角色特点。
5. 拍摄过程(1)导演组:负责整体拍摄方案的制定,协调各部门工作。
(2)摄影组:负责拍摄画面的构图、光线、焦距等。
(3)灯光组:负责场景灯光的布置和调整。
(4)音响组:负责场景音效的录制和后期处理。
(5)演员组:按照剧本要求,完成角色表演。
6. 后期制作(1)剪辑:对拍摄素材进行剪辑,去除废片,保持画面流畅。
(2)调色:调整画面色彩,使画面更加美观。
(3)配音:为画面添加背景音乐、音效等。
(4)字幕:添加字幕,提高视频的观赏性。
四、实践过程1. 短片剧本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剧本创作,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剧本创作。
教师对剧本进行点评,指导学生修改完善。
2. 拍摄器材准备教师为学生讲解拍摄器材的使用方法,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操作。
3. 拍摄场地选择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拍摄场地,确保场地符合拍摄需求。
4. 演员选拔与培训各小组进行演员选拔,教师对演员进行基本培训,确保演员能够理解剧本,掌握角色特点。
课堂实录片的多机拍摄与现场编辑

舒 : 堂 录 的 机 摄 现 编 晖 课 实 片 多 拍 与 场 辑
8 7
课 堂实 录 片 的 多机 拍 摄 与现 场 编 辑
舒 晖
成都 医学 院教 育技 术 中心 成都 6 0 8 10 3 摘 要 针 对 多机 位 课堂 实录 片 的现场 录制特 点,联 系实 际 ,就如 何 实施 多机 拍摄 与现 场编 辑进 行 论述与 探讨 。 关 键 词 课 堂实录 片 ;多机 拍摄 ;现 场编 辑 :切换 中图分 类号 :G 3 文 献标 识码 :A 41 文章编 号 : 17—8 X (0 9 50 8— 3 6 14 9 20 )1— 07 0
学 习惯有 一 定 的了解 ,熟 悉授 课教 师 的讲课 过程 、知识 点 、
要 兼 顾 拍 摄 一 些 学 生
提 问 、与 学生 互动 等情 况 。这 样镜头 才会 更 具主 动性 与 针对 回 答 问题 的 镜 头 。 3
性 ,从而 真实 、客 观地 反 映表现 教师 教 学和 学生 学 习的双 边 号 机摄 录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的表 现 ,包 括 听 课 、记 笔 记 、答 问 活动 的全 过程 ,更 好地 展现 教师 教学 特 点 的细 节 ,把 教学 过 题 、做 实验 等 内容 ,尽 量把 学生 听课 时 的认 真态度 、回答 问
K w d cl ss o m ec r ng il ey or s a r o r o di f m; m ny am r a c e a; e i s te s t d t i ; wi ch A th ’ S u or ad es Ce te of d a o al ec n o y, C n u dr s n r E uc ti n T h ol g he gd Me cal di Col e e C en d 61 8 lg, h gu 00 3
教学实录拍摄制作要求

教学实录拍摄制作要求
一、两段课堂实录视频,分别由申报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自行指定)各自录制一段完成,如无课程团队,则由负责人录制两段视频。
每段视频应是完整的一个课时的课堂实录,实录视频要清楚的呈现师生活动。
授课时长在40-45分钟之间。
教学视频录制时间应在2023年1月1日之后。
二、图像要清晰。
课例拍摄须采用专用摄像设备,双机位或多机位录制。
在教学中师生使用的电子设备(如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电视、师/生使用的电脑及移动终端、AR/VR设备等)上的图像信号需单独采集或录制。
三、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拾音设备采集声音,确保声音清楚、洪亮。
四、视频编辑格式。
对多个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内容及交互式电子设备采集到的内容进行编辑,将多路视频文件编辑合成为一个视频文件,制作完成的视频文件要求格式为MP4,采用H.264/AVC(MPEG—4Part1O)编码格式压缩;分辨率为1280x720(高清16:9拍摄),码率为1024Kbps(IMbps),大小控制在500MB 以内。
五、课程简介。
位于视频录像片头前,须授课教师本人对教学信息介绍视频,时长3分钟左右。
内容包括:教师姓名、单位、课名、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简单介绍。
六、视频录像片头。
在课例简介后,时长5秒,蓝底白字,应包含“2023年广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展示”、教师姓名、学校名称及学科、年级、题目、教材版本等信息。
片头要求

上课时间: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40分钟(误差±3分钟),教学过程完整,必须是无剪辑的一节完整课。说课时间为10分钟;点评时间不超过5分钟。
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真实展示。
布景:录播教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避免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人员要求
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
“课内比教学”课堂教学实录技术标准与制作要求
项目
要求与说明
技术标准
机位设置:至少两台摄像机,分别拍摄教师和学生。
质量:不低于DV格式质量,即400线以上。成品分课堂实录、说课两个部分(如果有点评,就分三个部分),间隔10秒,成品刻录在同一张DVD光盘。
色彩:色还原正常,二(多)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电流杂音,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统一录制在规定的声道上(如:CH2声道)。
片尾:兰底10s。
字幕:主要教学环节可以有字幕提示。
拍摄要求
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课堂实录片的多机拍摄与现场编辑-2019年文档资料

课堂实录片的多机拍摄与现场Record Classroom Teaching Many Films and On-site Camera Edit//Shu HuiIn this paper, multi-cam live classroom recording film recording features, with practice, on how to implement multi-camera editing and on-site are discussed and explored.Author’s addres s Cen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hengdu Med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831 课堂教学实录片的多机拍摄1.1 拍摄前期准备工作2)准备工作。
课堂实录片的主要镜头有教师上课的镜头、投影屏幕上的内容、学生听课以及回答问题的镜头等,为使拍摄画面清晰、美观、流畅,拍摄前应针对拍摄对象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师生的着装,课件字体、字号、色彩搭配与对比度的设计,回答问题学生座次的安排,拍摄光线的处理等。
1.2 拍摄器材的连接1)机位设置与镜头分工。
课堂实录片要反映授课教师如何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既要拍下教师的教学风范,也要拍下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过程;摄制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尽可能通过大景别让观者了解整个教学活动情况;近景和特写则要表现教学活动的细节和局部。
因此,对多台摄像机进行机位设置与镜头分工,通过镜头的运动、景别的变化来强化教学效果,是制作高质量课堂实录片的关键。
设置拍摄机位时不是千篇一律地一成不变,而是要依据拍摄条件,充分考虑拍摄环境的复杂性和拍摄对象的多样性,具体场景具体分析,进行综合设计。
在录制课堂实录片时采用三机拍摄,3台摄像机依据拍摄场地和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拍摄机位与角度,分别记录教室全景、教师中近景或特写、学生听课互动情况。
谈如何拍摄好“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技术与应用tougao1@57APR 2017 NO.08谈如何拍摄好“优秀课堂教学实录”当前,优秀课堂实录已成为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资料留存的重要手段。
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明确要求每一位参赛教师动态记录教学过程即摄制一节优秀课堂实录。
但参赛教师平时忙于教学,大多没有录课这方面的经验,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拍摄课堂实录20多年的经验对相关的拍摄注意事项作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参赛教师和摄制人员迅速上手制作出优质的课堂实录。
● 准备1.摄制人员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摄制者只有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才能拍摄出优秀的课堂教学录像。
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摄制人员应事先和任课教师充分沟通,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以采取适合的拍摄策略,同时也应告知教师相关的注意事项。
任课教师作为“优秀课堂实录”的中心人物更应当做好开拍前的充分准备。
2.技术准备(1)摄像系统要求。
一堂完整的课堂实录最少要采用3讯道的录制方式,即至少包括2个高清视频讯道和1个高清电脑讯道。
建议采用现场拍摄同步切换的EFP制作方式,不建议采用录播教室的自动录播功能,如果一定要采用录播教室也建议采用人工录制方式。
拍摄时对高清摄像机技术的要求是:必须采用具有HDSDI视频信号或HDMI输出端子的全高清摄像机,分辨率达到1920×1080。
同时,建议为摄像机配备遥控操作手柄,力求三脚架稳定、润滑、水平,无明显抖动。
(2)音频系统要求。
声音的拾取是最容易忽视的地方。
这里提一个要求,教师必须佩戴领夹式无线话筒,学生发言必须由专门的学生话筒拾音,教师课件最好采用内录方式或采用后期采集插入方式录音以保障音频质量。
(3)录制系统要求。
课堂实录应在至少3讯道的现场切换系统下进行,高清视频切换台具备VGA输入接口,切换台若无此接口,需用转换器转换后接入。
课堂实录拍摄与视频编辑方法

课堂实录拍摄与视频编辑方法培训时间:2015.3.24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主讲人:张明厚培训内容:一、课堂实录拍摄方法1、单机拍摄方法2、双机拍摄方法3、三机拍摄方法二、会声会影编辑视频方法1、软件简介2、素材准备3、编辑素材4、添加效果5、覆叠轨使用6、添加标题7、分享视频1、软件简介会声会影具有图像抓取和编修功能,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一体化视频编辑软件,是一套强大的VCD、HD高清视频编辑软件。
同时,它也是我们用户在工作、生活中制作视频的最佳帮手。
会声会影是最简单好用的DV、影片剪辑软件。
2、素材准备在编辑视频之前,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流程,知道需要用到哪些视频、图片、声音等素材,并利用工具软件进行简单的处理。
在计算机上新建一文件夹,把所有的素材复制到这个文件夹中。
把文件夹中的素材导入到会声会影的素材库中,以便在编辑视频过程中随时调用。
3、编辑素材1、插入图片从素材库把需要的图片拖到时间轴上,选中需要的图片,利用选项面板,进行相应的更改。
2、插入视频从素材库把需要的视频拖到时间轴上,选中需要的视频,利用导览栏按钮和选项面板,进行相应的更改。
3、插入声音从素材库把需要的声音拖到时间轴上,选中需要的声音,利用导览栏工具和选项面板,进行相应的更改4、转场效果单击编辑面板中的转场,拖动需要的转场效果到所需的素材上,单击选项修改。
转场效果有很多种:擦拭、卷动、滑动、闪光、伸展、推动、相册等。
5、覆叠轨覆叠轨放置的是在视频轨上面的视频或图片。
比如要达到画中画的效果,就需要一个视频在视频轨,一个视频在覆盖轨,然后调整覆盖轨视频的大小位置,就可以达到画中画效果了。
把需要的素材拖动到覆叠轨上,选中素材,利用选项面板进行修改!6、标题标题文字需要放在标题轨上,比如音乐歌词,电影字幕。
拖曳时间轴标尺上的当前位置标记到所需要处,单击步骤选项卡中的“标题”按钮,切换至标题面版。
在预览窗口中双击鼠标,进入标题编辑状态。
输入文字后利用选项面板进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机位拍摄教学课堂实录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实录,画面一定要清晰、稳定,镜头语言干净、利索,镜头转换得当、适时,教学细节表现准确、生动等等。
总而言之,一节优质信息技术课堂实录一定要把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的启发、学生的反映用录像画面这种形式集中、充分、生动、艺术地表现出来。
一、摄录前的准备工作1、作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1)课堂结构的设计一节课虽小,但教学设计最好从宏观角度思考,要将这节课置于与时俱进的具体时代特征与社会背景之中,这样的课就显得非常厚重、大气。
一些课往往在课堂导入环节就需要体现这种精神,将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教师着装忌穿黑白红因为摄像机对黑白两色最难还原,在画面中缺乏质感和层次,往往成为一片白花花或黑糊糊。
在电视图像中,饱和度比较深的红颜色的边缘最易与其它颜色发生串扰,造成边缘轮廓不清。
因为摄像机的自动光圈是以画面上平均亮度值为基准的,如果授课教师着白装在黑板前走动,而且摄像机的景别为中近景时,引起光圈不停地调整,造成画面亮暗闪烁。
注意不要穿窄条、小格衣服。
还应注意不要穿短、露、透的服装,否则就会造成教师的教态与所处的教学气氛不符。
2、录制人员方面要注意的问题(1)明确教学过程,熟悉教学设计拍摄人员事先应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有可能的话,教师试教一次,拍摄人员参与听课,然后进行拍摄方案设计,若有技术上的问题或教学上的建议,应与教师协商,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听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摄像人员能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尤其是教学媒体(如实物投影、教学课件)的内容、使用的时间节点,以及教学媒体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类型(展示型还是互动型)等。
从摄制技术的层面听课,提前解决预见性问题。
(2)机位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录课环境不是在演播室,大多是在教室,这样就需要考虑摄像机位的选择。
既要考虑光线,不能逆光,又不能“穿帮”,让另一个摄像机进入画面,所以机位的摆放经常是置于教室内靠窗户的一侧。
如果教室窗帘的遮光效果好,也可将机位置于教室的另一侧。
现在的教室大都安装了投影屏幕,还要考虑摄像机的布放不能影响屏幕的使用。
(3)声音的采集因为大多的课堂实录是在教室,声音就成为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
有的课录完后,画面很好,就是声音太小。
为了防止这一问题的出现,录课时就需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可以佩戴领夹话筒,保证教师的声音清晰洪亮。
学生的声音,可以用前机位的外置话筒采集,也可将后机位的外置话筒方向置于学生一方。
二、拍摄课堂教学录像中应注意的问题设计、录制一节好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实录,是一项“综合工程”。
观看录像课与现场听课不同,录像课是将作课教师的教学设计通过具有选择性的录像画面集中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录像画面就必须准确、生动、流畅、自然,富有美感。
为此,作课教师和录制人员都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作课教师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的语言表述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也同样忌“平”。
教师的讲述要有亲和力,尽量与学生缩短距离。
语言要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富有哲理。
要注意语言表达上的“留白”,给学生思考、消化、接受教师传达信息的时间与空间。
不同内容、不同目的、不同作用之表达,语气也要有相应之变化。
启发性的语言,语气要充满调动性;结论性语言,语气要肯定;点评作业时,语气应亲和,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意见。
一节课自始至终也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调的变换,或激越高昂,或静谧低沉;或庄严凝重,或活泼轻柔。
要充满情感,有指向性、调动性,富有绩效。
总之,教师的语言表达,不仅要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更要讲究艺术性和教学效果。
(2)师生的互动与评价师生互动,不能表面化、程式化。
互动一定要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作用,互动形式也要注意多样化。
分组合作教学的评价,针对不同组的同学,展示、评价的方式也要有所不同,或集体展示,或推荐代表谈谈创意。
不同内容不同作用,要因“材”制宜,选取最恰当的形式。
在视觉形式上,给人以美感。
因为录像课特别忌讳画面的单调、重复,没有变化。
作课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课堂动态的空间立体化形式的画面经营。
(3)避免无故乱走动讲课中不是不允许教师走动,而是不要无目的地走动。
有些教师平时讲课的习惯是拿着书,一边讲一边在黑板前来回走,或是串行。
造成镜头无法跟,因为讲课时镜头应选用中景拍摄老师,如果老师在不停地运动,会使画面背景始终晃动,使人头昏眼花。
在拍摄时,授课教师因教学需要的走动要绝对保证。
授课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避免在讲台、黑板、投影器、电视机之间频繁反复地走动,应在某一位置相对停留稍长一段时间。
(4)媒体使用要规范一堂好的课堂实录中会使用很多种媒体,各种媒体的使用有它的规范化要求。
媒体使用得不规范,会干扰课堂教学的气氛,破坏课堂教学的效果,严重者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2、录制人员方面要注意的问题(1)师生镜头的运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镜头的处理上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节课,观摩者最为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景别如何,谁主谁辅,要处理得当,要最大限度地显示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尽可能采用大景别配合中近镜,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
(2)教学过程镜头的运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课堂的完整性,单机拍摄的推、拉、摇镜头是不可缺少的,尤其较难处理的是摇镜头。
首先需考虑摇镜头的时机,主要体现在师生问答时,在教师提问后,立即把镜头摇向回答的学生,注意如果在师生之间出现不只一次的对话,可适当将师生对话的场面拉至一个画面的中全景中,切忌频繁摇镜头。
摇的过程中要结合运用推、拉的方法;其次摇镜头的速度要均匀。
速度太快,自动聚焦不准,会出现模糊的画面;速度太慢,等镜头摇到学生时,有时可能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已坐下,会出现无主体人物的空镜头。
再次移镜头要慎重考虑,不可多用。
因为移镜头时摄像者随机移动,容易影响学生上课,且画面易晃动;而换镜头从关机到开机拍摄约需三秒钟的间隔时间,处理不当,会使有些教学内容没有摄取。
移镜头最好选择学生自学时,这样既有利于取学生正面学习的中全景,又有利于跟随教师进行巡视和辅导,所以拍摄前需根据了解到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段落,把握时机移、换镜头。
(3)教学细节的拍摄教学细节,往往能高度集中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灵气,所以在录像课中,教学细节的抓拍非常重要。
一些精彩的细节特写,往往能让观看教学录像的人眼睛一亮,课堂顿现盎然生机。
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块石头”般地扔出去,学生心里马上荡起的“串串涟漪”,一定要通过镜头语言将学生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
拍摄师生互动环节时,一定要用画面体现师生互动的深层次意义。
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通过镜头将学生的反映体现出来。
教学细节抓拍好了,就能充分表现师生的教和学,还使录像课在视觉观赏方面非常生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有可能决定录像课的成败。
三、后期编辑制作录像课编辑时,要注意画面切换准确、及时、自然、流畅、不能有跳跃现象;切换方式用硬切,如用迭化,时间要短;镜头转换得当、适时,教学细节表现准确、生动,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1、镜头组接(1)蒙太奇艺术手法按不同的角度,蒙太奇可分为多种。
如平行蒙太奇,是以不同物体动作的同时性为基础和参照。
比喻和象征蒙太奇是利用明喻或暗喻的手法,将A物体比喻为B物体,用A形象比喻B形象。
积累蒙太奇类似于语法中的排比名,通过相似镜头的并列组接产生视觉的积累和情绪的叠加等。
(2)技巧组接淡变、X淡变、V淡变、划变、圈入、圈出、划出、划入。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录像课中,转场特效忌多变,以硬切为主,适当运用叠化与划像。
(3)无技巧组接这是最常用的组接方式,即没有任何特效,将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表现出人物关系与事件的因果关系。
利用声音与空镜头进行组接是专题片常用的手法,录像课既不适用,也不实用。
录像课的制作,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一定要与内容一致。
2、片头、片尾制作所谓“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录像课的片头,即执教主题的字幕呈现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是注重字的视觉结构,巧妙地选择字幕形式,以传达文字内容信息,同时也起到装饰画面的视觉效果。
片尾的制作相对要简单得多,一般采用黑色图片配合声音和文字的形式。
制作片头和片尾时,对音频文件要注意结尾时声音有渐淡的效果,保证整体的流畅性。
作课教师最好与编辑人员同时参与编辑,这样在具体画面、具体语言的取舍方面,才能做到准确精当,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编辑后,张弛有度,精确、艺术地表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课堂实录片是电视教材,其风格应该是朴实无华的。
应通过构图取景目的明确,图表字幕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生动形象表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努力来提高课堂实录片的艺术性,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和技能的培养。
在课堂实录中,艺术性蕴藏于科学性和教育性之中,艺术性离开科学性和教育性就不可能存在。
因此,在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处理双机镜头的转换时,切不可用特技切换台上令人眼花潦乱的特技方式为课堂实录片“添彩”,这样做会违背科学性与教育性原则,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