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急性发作处理的急救预案

合集下载

哮喘发作应急预案

哮喘发作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家庭等场所内,针对哮喘患者突然发作时的应急处理。

二、目的1.迅速缓解哮喘症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提高医护人员及家属对哮喘发作的应急处置能力。

3.降低哮喘发作对患者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预案内容1.患者识别与评估(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现哮喘发作征兆,立即进行评估。

(2)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神志、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听诊肺部呼吸音,血氧饱和度等。

2.紧急处理(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通过鼻导管或面罩进行。

(3)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类固醇药物(如布地奈德气雾剂)。

(4)如有条件,给予雾化吸入治疗。

3.病情监测(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

(2)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如出现低氧血症,立即给予吸氧治疗。

(3)观察患者神志、精神状态、皮肤粘膜颜色及末梢循环状态。

4.药物应用(1)遵医嘱给予解痉平喘药物,如茶碱类药物。

(2)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3)如有心衰、脱水等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5.配合医生(1)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医生指示,调整治疗方案。

(3)协助医生进行各项检查、治疗。

6.心理护理(1)安抚患者情绪,保持冷静。

(2)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3)普及哮喘相关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四、预案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哮喘发作应急预案演练。

2.演练内容包括:患者识别、评估、紧急处理、病情监测、药物应用、配合医生、心理护理等。

3.通过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预案总结1.定期总结预案执行情况,查找不足,不断优化预案内容。

2.提高医护人员及家属对哮喘发作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3.加强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

哮喘急性发作急救预案模板

哮喘急性发作急救预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为保障哮喘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急性发作的识别和急救能力;2. 保障哮喘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率;3. 确保急救流程规范、有序,提高急救效率。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社区、家庭等场所发生的哮喘急性发作事件。

四、急救流程1. 病情识别与评估(1)医护人员或家属迅速识别患者症状,如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3)如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衰竭等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急救措施(1)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改善呼吸;(2)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3)根据病情给予以下药物:a. 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b.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c. 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松等;d. 如患者病情严重,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症状缓解、呼吸平稳,可逐步降低吸氧浓度;(5)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等症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

3. 通讯与转运(1)立即通知上级医院或救护车;(2)在救护车到来前,保持患者病情稳定;(3)根据病情需要,做好转运准备。

五、后续处理1. 对患者进行详细病史询问,了解过敏史、用药史等;2.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3. 根据病情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4.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对哮喘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预案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哮喘急性发作急救知识培训;2. 定期开展哮喘急性发作急救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实战能力;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改进,不断完善预案。

急性哮喘的应急预案

急性哮喘的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和社区对急性哮喘发作患者的应急处置。

二、预案目的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尽快缓解哮喘症状;2. 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哮喘的应急处置能力;3. 规范急性哮喘的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果。

三、预案流程1. 患者发现与报告(1)患者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哮喘症状,应立即向医护人员报告。

(2)医护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急性哮喘发作。

2. 病情评估与处理(1)医护人员应迅速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2)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吸氧、平喘药物等紧急处理。

(3)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急性哮喘治疗(1)吸氧: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况。

(2)平喘药物:给予患者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气道痉挛。

(3)抗炎药物:给予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减轻气道炎症。

(4)解痉药物: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静脉注射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缓解气道痉挛。

4. 病情监测与调整(1)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奏、深浅度,肺部呼吸音等。

(3)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住院治疗与转诊(1)病情严重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2)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出院或转诊至专科医院。

四、应急预案培训1. 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急性哮喘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医护人员对急性哮喘的识别、评估、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3.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协同作战能力。

五、注意事项1.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病情。

2.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诱发哮喘。

3.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宠物等。

4. 规律用药,按时遵医嘱服用药物。

5.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本预案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和社区对急性哮喘发作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哮喘急救应急预案

哮喘急救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哮喘发作的急救处理,旨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减轻病情。

二、预案目的1. 尽快缓解哮喘症状,恢复正常呼吸。

2. 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风险。

3. 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急救的应对能力。

三、预案组织1. 成立哮喘急救小组,由医生、护士、呼吸科专家、急诊科专家等组成。

2. 哮喘急救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更新预案。

四、急救流程1. 病情评估(1)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哮喘发作。

(2)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过敏原、用药史等。

2. 急救措施(1)保持患者平静,避免过度紧张。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

(3)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流量为每分钟6-8升。

(4)根据病情,给予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5)遵医嘱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6)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7)如有必要,给予补液治疗。

3. 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呼吸困难、喘息、咳嗽等症状。

(2)注意患者神志、面色、皮肤颜色等变化。

(3)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在95%以上。

4. 专科治疗(1)若患者病情持续加重,需转至呼吸科或ICU进一步治疗。

(2)遵医嘱给予持续雾化吸入治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5. 心理支持(1)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缓解紧张情绪。

(2)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增强患者信心。

五、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哮喘急救小组进行预案演练,提高应对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急救措施、病情观察、专科治疗等。

六、预案更新1.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及时更新预案内容。

2. 定期评估预案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七、预案宣传1. 加强哮喘疾病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哮喘的认识。

2.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哮喘急救技能。

通过以上哮喘急救应急预案的实施,旨在提高哮喘患者的急救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死亡风险。

哮喘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哮喘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哮喘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哮喘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以指导医疗人员在面对哮喘急性发作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降低病发症的风险,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 适用范围本预案与处理流程适用于所有医疗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医疗助理等,以及所有哮喘患者。

3. 哮喘定义哮喘,又称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道阻塞为特点。

哮喘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

4. 应急预案4.1 急性发作期1.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或送医院。

2. 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状态、呼吸困难程度、心率、血压等。

3. 给予患者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

4.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氧流量。

5.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考虑给予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

6.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2 稳定期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2.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掌握哮喘发作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4. 鼓励患者参加哮喘管理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5. 处理流程5.1 急性发作期1. 立即呼叫急救人员或送医院。

2. 给予患者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

3.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氧流量。

4.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考虑给予口服或静脉糖皮质激素。

5. 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2 稳定期1.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长期治疗方案。

2. 定期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掌握哮喘发作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4. 鼓励患者参加哮喘管理培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6. 注意事项1. 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尽快使用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

哮喘突发的应急预案

哮喘突发的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哮喘患者,尤其是重症哮喘患者。

在患者出现哮喘突发症状时,医护人员应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二、预案目的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尽快缓解哮喘症状。

2. 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生命安全。

3. 提高我院应对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应急预案步骤1. 患者出现哮喘突发症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值班医师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3.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防止误吸。

(2)吸氧: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确保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3)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茶碱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4)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奏、深浅度,听诊肺部呼吸音,监测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

(5)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4. 如患者病情严重,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启动紧急救治流程。

5. 紧急救治流程:(1)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2)遵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

6. 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规律用药等。

四、应急响应流程1. 值班医师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

2. 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协助救治。

3.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协调各部门协同作战。

4. 医院物资保障部门确保药品、氧气、呼吸机等物资供应充足。

5. 医院宣传部门及时向患者家属通报病情,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五、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我院应对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预案执行力,确保预案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急性哮喘应急预案

急性哮喘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社区医疗单位及家庭等对急性哮喘发作的应急处理。

二、目的确保在急性哮喘发作时,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患者症状,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救治成功率。

三、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症状(1)医护人员或家属发现患者出现急性哮喘症状,如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患者本人如能意识到自身症状,应立即告知家属或寻求他人帮助。

2. 现场处理(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花草、皮毛等刺激性物品。

(2)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加温加湿,避免干燥过冷的刺激。

(3)遵医嘱给予支气管解痉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2-4喷,每隔20分钟重复一次。

(4)如有条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吸入,如布地奈德气雾剂。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3. 医疗机构救治(1)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2)遵医嘱给予患者支气管解痉药物、糖皮质激素、茶碱类药物等。

(3)如有必要,给予患者补液治疗,纠正脱水。

(4)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病情稳定。

4. 病情观察与治疗(1)患者病情稳定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口服药物等。

(3)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哮喘的预防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注意事项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花草、皮毛等刺激性物品。

2.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等。

3. 规律用药,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感冒等诱发哮喘。

5. 定期进行哮喘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认识。

五、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哮喘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对急性哮喘发作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旨在为急性哮喘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哮喘发作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突发的应急预案

哮喘突发的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对哮喘突发患者的应急处置。

二、目的1. 确保哮喘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减少哮喘发作对患者生命健康的威胁。

三、组织架构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哮喘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救治、信息报告等工作。

3. 医疗救援小组:负责哮喘患者的救治、护理、转运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报告与启动(1)医护人员发现哮喘患者突发时,应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小组和医疗救援小组开展救治工作。

2. 现场处置(1)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将患者安置在通风、安静的环境中,保持患者舒适体位。

(3)给予高流量吸氧,改善患者呼吸困难。

(4)遵医嘱给予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

(5)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6)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口服茶碱、糖皮质激素等。

3. 救治与护理(1)医疗救援小组负责对患者进行救治,包括给予药物治疗、氧疗、吸痰等。

(2)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4)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哮喘防治知识。

4. 转运与交接(1)如患者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由医疗救援小组负责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

(2)在转运过程中,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与接收医院进行病情交接,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治疗。

5. 信息报告与总结(1)应急处置小组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哮喘突发事件情况。

(2)对哮喘突发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氧气、吸氧设备2. 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3. 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呼吸机等设备4. 转运工具六、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哮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急性发作应急预案
一、定义:急性发作是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

一个哮喘病人可以平常没有什么症状,跟正常人一样,但是由于接触到某种原因,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嗅闻到特殊气味,突然出现的一种喘息、胸闷、气急的症状。

通常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急性发作。

或者有的病人,平常有一些轻微的症状,比如咳嗽、轻微的胸闷,但不明显,也是接触到类似的诱因以后,病情突然加重,这也称之为急性发作。

二、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常紧随先兆症状后出现胸闷、胸部紧迫甚至窒息感,胸部似被重石所压,10~15分钟后发生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困难,并带有哮鸣音。

病人被迫端坐,不能平卧,头向前俯,两肩耸起,两手撑膝,用力喘气。

发作可持续几十分钟到数小时,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2、咳嗽、咯痰:于先兆期因支气管粘膜过敏而引起咳嗽。

一般为干性无痰咳嗽,程度不等。

至发作期咳嗽减轻,以喘息为主。

待发作接近尾声时,支气管痉挛及粘膜水肿减轻,大量分泌物得以排出,而咳嗽、咯痰症状加重,咯出较多稀薄痰液或粘液性痰栓。

若合并感染时,可咯出脓性痰。

少数病人可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

3、其他:支气管哮喘发作较严重、时间较久者,可有胸痛。

部分病人也可有呕吐甚至大小便失禁。

当呈重度持续发作时,有头痛、头昏、焦
和病态行为,以及神志模糊、嗜睡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

若合并感染,则可有发热。

发作过后多有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

三、应急预案
1、体位与环境取坐位并予以背部支持,保持病室安静及通风良好,注意解除病人的焦虑及紧张。

2、保证呼吸道通畅并纠正缺氧。

(1)清除痰液并协助排痰,吸痰。

吸痰前后应注意予以高流量吸氧。

(2)吸氧4-6L/min,并予以适当湿化。

(3)必要时行人工或机械辅助呼吸。

(4)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造成痰栓而加重呼吸困难,出现明显紫绀,神志不清的,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以清除痰栓,减少死腔
3、平喘扩支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

(1)0.1%肾上腺素0.5mg皮上注射或异丙肾上腺素(治喘灵)5-10mg 舌下含化,3-4/d。

(2)治喘灵0.25mg或0.5%舒喘灵1mg,稀释后雾化吸入。

(3)氨茶碱0.25g加2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滴,总量不宜超过1.5g。

4、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尽早\足量使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氢化可的松100-400mg或地塞米松20mg加入液体500ml中静滴,每6-8h1次,3d后如症状改善可改用口服维持。

原则用药在一周左右。

5、纠正脱水及盐碱失衡
(1)等渗液静滴2000-3000ml/d,保持尿量>1000ml/d。

(2)5%NaHCO3 100-200ml静滴。

(3)有尿应注意及时补钾。

四、程序
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取坐位→吸氧→通知医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