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区近代老建筑共43页

合集下载

大连老建筑(一)

大连老建筑(一)

大连老建筑(一)凝固历史的记忆 留住光影的沧桑 珍藏百年的故事目 录(一)1.日·关东州厅舍旧址2.俄·达里尼市政厅旧址3.东清轮船会社旧址4.日·大连民政署旧址5.俄远东总督府旧址6.旅顺日俄监狱旧址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旧址8.辽东饭庄旧址9.俄·旅顺赤十字医院旧址10.朝阳寺11.满铁大连埠头局旧址12.大连重要物产取引所旧址13.俄清学校旧址14.日·大连市役所旧址15.朝鲜银行大连支店旧址16.俄·达里尼市政厅官邸旧址17.满铁中央试验所旧址18.张宗昌上将别墅旧址19.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20.日·金州民政署旧址21.响水观22.张本政旧居23.苏联驻大连领事馆旧址24.日·关东军司令部旧址25.日·大连中央邮便局旧址26.日·春日国民学校旧址1.日·关东州厅舍旧址它座落在今人民广场1号,建筑面积12228平方米。

内部是钢架结构,地上三层,附地下室,两边呈一字排开。

原为日本“关东州厅”厅舍。

“关东州厅”在20世纪30年代是日本殖民统治的最高行政机关。

它的前身是“关东都督府”,设在旅顺。

“关东州厅”新办公楼在1936年春天动工,1937年5月竣工。

1937年6月1日,“关东州厅”举行新大楼开业典礼。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仍然是大连的政治中心。

现在是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楼。

2.俄·达里尼市政厅旧址它座落在今西岗区胜利桥北烟台街1号,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4889平方米。

这是一座俄国19世纪中叶以后常见的古典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

它具有欧洲文艺复兴式建筑特有的魅力,在古老与现代之间,它亦是一座具有纪念碑意义的建筑。

19世纪末,沙俄在远东成立一个俄属租借地“达里尼”市。

1902年5月,达里尼市政厅就是在这里正式挂牌。

1926年,日本统治者将这里改为满蒙资源馆。

1950年,中国政府将它改名为东北资源馆。

大连建筑风格

大连建筑风格

大连近代建筑发展史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聚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的。

城市建设受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着各个时期的成就,是一个长期延续、动态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城市建设之于历史,是依附也是表象。

每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原有的城市建设,都是在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变、补充和完善的,从而赋予城市以强烈的逻辑和深厚的内聚力。

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今天,在关注具有文物意义的高价值旧建筑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关注更广泛的旧建筑。

大连是一个近代新兴的城市。

一百多年以前,大连还是一个小渔村。

从1898年沙俄以不平等条约强租旅大直到1945年大连解放,历经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近半个世纪的殖民主义统治,殖民主义者在进行港口、码头、铁路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初期的城市建设。

在1898~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俄国人曾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伦敦改建规划和十九世纪中叶巴黎改建计划中的某些先进思想和理论并带到大连,企图将大连规划成具有欧洲风格的花园城市。

于是在构筑蛛网状道路骨架、于交通枢纽处设置圆形或放射形广场的同时,建造了若干文化建筑,构成大连城市文化中心,也形成城市的早期标志。

1905~1945年日本占领大连。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沙俄的城市规划思想,保留了欧式风格,对早期的广场也进行修建和完善,又增建银行、旅馆、办公楼、医院等建筑。

这些建筑有的是古典主义的,有的是折中主义的,有的是新古典主义的,大多采用对称和向心布局,使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广场形成和谐统一的欧式风格的外部空间环境。

近代建筑也为大连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

数量繁多的近代建筑是大连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组成部分.在大连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我们对大连建筑史的整理就很有必要。

纵观这四十年的大连近代建筑史,可以将大连的近代建筑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l、具有俄罗斯风味的折衷主义。

大连市青泥洼桥的传说

大连市青泥洼桥的传说

青泥洼桥区域百年前曾经有座桥宏孚桥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的常盘桥拍摄于1938年的常盘桥劳动公园石拱桥老照片劳动公园荷花池畔-石拱桥70年代中山路的青泥洼桥这一带区域穿梭于因繁华而著名的青泥洼桥区域,一连串问号曾让记者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名叫青泥洼桥的地方为何不见桥?这里曾经有过桥吗?如果有,那么桥下有河吗?看看身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摩登人群,已难觅答案。

近日,记者在大连市档案局终于找到了答案,早在100多年前的大连建市之初,这里的确有一座桥,而且桥下有一条河,这座桥长10米、宽12米,在当时是具有地标性的一座建筑,夜间灯火通明。

繁华的大商步行街曾是座桥这是一张保存在大连市档案局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这座桥的名字叫常盘桥,就位于今天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流经桥下的西青泥洼河,它发源于绿山、流经“西青泥洼”村、最后在西河套(大菜市后身)入海。

1899年,沙俄进占旅大时,今天的劳动公园一带被称作“西青泥洼”村。

俄国人在大连开埠建市,在西青泥洼河上架设了三座木桥和一座铁桥。

第一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劳动公园荷花池北侧,紧挨当时的“西青泥洼”村北缘。

1909年日本人将这座木质桥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桥,并采用单孔拱桥设计,形似彩虹状,因此,这座桥有大连“第一彩虹桥”之称。

至今,该桥仍在劳动公园的荷花池畔,供人们使用。

第二座木质桥架设在今天的中山路与大商步行街——青泥街交会处。

这座桥全长10米,宽12米,由4座木质桥墩支撑。

与第一座桥一样,日本人后来也将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同样采用了单孔拱桥设计,所以这座桥也被称作大连“第二彩虹桥”。

1922年,当局将这座桥的桥面加宽,装设护栏使其更加安全、实用,这就是常盘桥。

上世纪30年代初,当局又将常盘桥上原有的铁质护栏改为花岗岩石护栏并在两侧的桥头上分别修建了灯柱,在灯柱的顶端装饰有展翅欲飞的仙鹤,使常盘桥白天看上去更加壮观美丽,到了夜晚灯火通明、十分耀眼。

大连市广场及周边的近代建筑

大连市广场及周边的近代建筑
外来 建筑文化 是随沙皇 俄国殖民 者入侵而 传 入的,最 早是尾随欧洲 的复古思潮, 由沙俄、德 国 建 筑 师 们带 入 少 量 具 有 欧 洲 风 味 的 建 筑风 格 。
行政 市街的市 政厅广场 ,位于原 沙俄市政 厅 楼前(即 老自然博物馆 楼前),与季 莫夫街(今 烟台街) 、工程师大街 (今团结街) 相接。在当 时达里尼 市广场的周边 现存的建筑凝 聚了当时一 些伟大建 筑师的心血, 这些建筑汇聚 了众多的智 慧 , 是 世 界 关于 城 市 艺 术 的 伟 大 杰作 。
东 省 铁路 公 司 护 路 事 务所 东省 铁路公司护 路事务所 坐落在今 大连市西
岗区胜利街33 号,建于19 02 年。建筑面积216 9平 方 米。
这是 一座近代欧 式建筑, 看上去像 欧洲贵族 的私家庄 园,其实它是 沙俄为东省铁 路公司修建 的护路事务所。19 04年5月,日本侵占大连。翌年 便建南满 洲铁道株式会 社,长春至大 连铁路线为 该社 本线, 于1907年4月正 式营业 ,这里 就成 了 “满铁” 的大连护路事 务所。日本统 治时期,大 连地区铁 路是帝国主义 对我国东北进 行经济掠夺 的重要途径。 仅19 38 年,运往日本 、欧洲等地的 大豆、豆饼、玉米、高粱、煤炭等达4 44. 9万吨。 1 9 45 年 8月 ,该楼 为大 连铁路 分局 工务段 和车辆 段。现在 这座建筑已改 成一家酒店, 欧式的门廊 前 , 有 中 国式 的 大 红 灯 笼 高 高 悬 挂 , 别 有风 味 。
东 清 轮船 会 社 东清 轮船会社坐 落在今大 连市西岗 区胜利街
35号 (与 其 相 连的 广 场当 时 称北 广 场) , 建于 19 02 年,建筑面积1 40 0平方米,德国 人设计,由 俄国人出 资,可谓近代 欧式建筑的精 品。主楼地 面二层, 地下一层,砖 混结构,西欧 半木屋架式 建筑。副 楼地面二层, 风格为自由式 ,采用不对 称的设计 手法,建筑立 面参差不齐, 墙面高度与 坡度不一 ,并有陡尖顶 。因为它是用 清水红砖砌 筑 ,以 白 色条 饰 和 隅石 装 饰, 再 加上 山 尖 、边 框、花台 、阳台和各种 门窗作为点缀 ,共同构成 了 别 致 的 建筑 外 形 。

大连市区近代老建筑

大连市区近代老建筑

日· 大连市役所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广场 5 号,1915 年始建,1919 年竣工,建筑面积 9870 平方米, 是一座混血的、具有和风欧美折中主义风格的建筑。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大连 市役所(市政府)。1919 年迁入该楼办公。1947 年 12 月,关东公署自旅顺迁至 大连原关东州厅舍,大连市政府迁出,搬至该楼。1949 年 12 月 18 日,旅大行 政公署决定将大连市政府改称为大连市人民政府。1950 年 12月1日,旅的行政 公署改为旅大市人民政府后,大连市人民政府并入旅大市人民政府。这里是旅大 市政府各局办公楼。现为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办公楼。
满铁大连埠头局旧址 它座落在港湾广场东北部的三角地带,建筑面积 2 万余平方米,在设计 上具有美国鲁尼桑斯式建筑风格。在日本统治时期,称大连埠头事务所。1945 年,苏军进驻大连,接管了日本满铁大连埠头局,新设大连中苏自由港。1950 年,中苏两国终于解决了大连港历史遗留问题。1951 年,中国正式收回大连港。 中国收回大连港,结束了自 1899 年以来由外人统治和管理的历史,大连港的历 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广场 9 号,建于 1909 年,建筑面积 2804 平方米。建筑立面为 五段划分,窗楣做成断裂山花。最特别之处在于中央及两端屋顶上的三个绿色圆 形穹窿,中间大,两边小,造型别致,娇嫩醒目,远远望去,像三支绿色的火炬, 点亮在半空中。在日本统治时期,它是横滨正金银行大连支店营业楼。今为中国 银行辽宁省分行行址。省级近代优秀建筑。
辽东饭庄旧址 它座落在中山区上海路 6 号,建 于 1930 年,建筑面积 10074 平 方米,欧式建筑。 在日本统治时期叫辽东饭庄,吃 惯了寿司大酱汤的日本人大概想 入乡随俗,让自己快一点学会吃 地方风味。于是,这座欧式大楼 里,便整日飘溢着黄海海鲜和东 北菜的香气。1947 年,改称关东 饭店。 1949 年,又改称大连饭店,一直 属于市政府涉外宾馆。

大连建筑风格

大连建筑风格

大连近代建筑发展史城市是由于人类在集聚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的,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的。

城市建设受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着各个时期的成就,是一个长期延续、动态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城市建设之于历史,是依附也是表象。

每一个时期的城市建设都离不开原有的城市建设,都是在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加以改变、补充和完善的,从而赋予城市以强烈的逻辑和深厚的内聚力。

因此,在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今天,在关注具有文物意义的高价值旧建筑的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关注更广泛的旧建筑。

大连是一个近代新兴的城市。

一百多年以前,大连还是一个小渔村。

从1898年沙俄以不平等条约强租旅大直到1945年大连解放,历经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近半个世纪的殖民主义统治,殖民主义者在进行港口、码头、铁路建设的同时,也进行了初期的城市建设。

在1898~1904年沙俄占领时期,俄国人曾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伦敦改建规划和十九世纪中叶巴黎改建计划中的某些先进思想和理论并带到大连,企图将大连规划成具有欧洲风格的花园城市。

于是在构筑蛛网状道路骨架、于交通枢纽处设置圆形或放射形广场的同时,建造了若干文化建筑,构成大连城市文化中心,也形成城市的早期标志。

1905~1945年日本占领大连。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沙俄的城市规划思想,保留了欧式风格,对早期的广场也进行修建和完善,又增建银行、旅馆、办公楼、医院等建筑。

这些建筑有的是古典主义的,有的是折中主义的,有的是新古典主义的,大多采用对称和向心布局,使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广场形成和谐统一的欧式风格的外部空间环境。

近代建筑也为大连城市建筑风格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

数量繁多的近代建筑是大连城市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组成部分.在大连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因此,我们对大连建筑史的整理就很有必要。

纵观这四十年的大连近代建筑史,可以将大连的近代建筑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l、具有俄罗斯风味的折衷主义。

大连名胜古迹介绍

大连名胜古迹介绍

大连名胜古迹介绍胜水寺详细介绍又名观音阁,坐落于大黑山北部。

这里树木葱翠,环境幽雅,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胜水寺原为上院和下院两部分。

下院由24间古建筑组成四合大院,今已不存。

上院在高入云际的山腰上,由盘道和石蹬可攀,两侧耸立着明、清等历代石碑。

考古工作者还曾在四周发现过辽金时期遗物。

登上装有石栏板的露台仰观胜水寺上院,一块圆形巨石上现出南阁区檐。

由西山门门洞拾级而上,眼前出现的是一个古朴的庭院。

庭院被巨大的隐仙洞所半吞,殿内供奉释伽牟尼、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各一尊,两侧为十八罗汉。

正殿檐下原悬有历代名家手书“一洞天”、“慈云永护”、“圣德参天”等匾额。

据碑文记载,胜水寺以水胜得名,这“胜水”当出自正殿右侧古井,可惜60年代初进行国防施工时水线被截。

西禅房附近有天然石镜,光可鉴人。

胜水寺上院左前方高达8米的南阁,红墙黄瓦,格外醒目。

登阁凭栏眺望,天海茫茫,层峦叠嶂。

夏日山雨欲来或雨过初晴之时,在此可见脚下云雾翻涌、飘飘欲仙之景,蔚为壮观。

此即金州古八景之一的“南阁飞云”。

响水观详细介绍位于大黑山西北麓,是大连地区着名的道教庙字,又称响水寺、韵水寺。

相传建于唐代,后世特别是清代曾多次重修。

响水观依山而建,为歇山或二层砖砌飞檐结构,山门配以赭红色垣墙,再加上门外一道坡度较大的台阶,使庙字显得巍峨庄严。

响水观分南北两院,进山门即是正殿后土殿。

这是一座近十米高的硬山式三楹出厦殿堂,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殿内供奉着后土、女蜗、观音等神圣。

殿前院内有池塘和五棵合抱粗的大树,清水绿荫,满院生凉。

北院有精舍数椽,红色木柱木棱花窗,幽静古朴,是道士们的住处和客舍。

响水观正殿右侧有一个40米深的天然洞穴,叫做瑶琴洞,洞内有清泉一泓流出,潺潺作响。

泉水流出后,自南而北从嵌在寺外壁上的龙口中泻下,激至蹲伏于水塘中的碧蟾口中,哗哗作响,飞传山谷,故名“响水观”。

清泉寺详细介绍山谷之中的千年古刹——清泉寺,建于唐贞观年间。

回顾大连近代史 为南金书院正名

回顾大连近代史 为南金书院正名

回顾大连近代史为南金书院正名回顾大连近代史为南金书院正名此关东州公学堂,非彼清南金书院在金州城市区,一提起东门外部队大院内那座欧式建筑——米黄色“小洋楼”,总有人称它南金书院。

一些学者们,还煞有介事的给它加上个“大连市金州区一个近300年历史文化遗存”的光环,使它更加神秘起来。

近几年来,“重建南金书院”、“南金书院鼎盛时期的建筑”、“南金书院史话”、“百年书院—南金书院旧址”等戏说文章,不时见诸于报端,炒的沸沸洋洋,搞的人们真假难辩,使其实“小洋楼”并不神秘。

它虽曾叫过“南金书院”,但并不是金州历史上传统文化南金书院遗存。

而是20世纪初,沙俄强占金州时所建的“俄清学校”及后来日本国二次侵占金州时所建的“关东州公学堂”旧址。

追其历史,冲其量只不过百余年。

说它是大连地区一个百年老建筑、殖民文化统治和奴化教育的见证,算是其中典型的一个;说它是“百年书院”、“大连市金州区一个近300年历史既然如此,为什么叫它“南金书院”呢?这事得从金州历史上所形成的两个南金书院说起。

不然有些金州人他会跟你急,骂你不是金州人,不懂金州历史。

其实,这也难怪他们,就是这些知道历史的金州人(含年已古稀一些人几乎忘了自己的祖宗。

文化遗存”,那便是以讹传讹了。

的这茬老人),从小就只知道日本占领时期关东州公学堂及后来的金州公学校叫“南金书院”;却不知道金州历史上还有一个清宁海县时期所建、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南金书院。

清宁海县时期所建的南金书院,在金州近代史上先后延续了120年,是金州历史上传统文化辉煌的缩影,也是金州历史悠久,历为边陲濒海要冲,素有“辽东雄城”之称。

据考古发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在这片沃土之上,他们的足迹遍布于岛屿、山川和海岸沿线。

《金县志》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置有县的治所,始称“沓氏县”,是辽东郡下辖的十八县之一。

至于“沓氏县治所”之争,在金州、在旅顺或普兰店境内均无大碍。

古代金州、旅顺、普兰店统属沓氏县,只是解放后从金县和复县划出一部分村屯成立了新金县,才有了金州之名,原于金代宣宗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5月),升当时的化成县为“金州”,金州之名由此而来,沿用至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