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导论-空间技术

合集下载

化工导论题

化工导论题

第二章无机化工简答题1、无机化工包括哪些类产品?无机化学工业的原料来源很广,大致可分五大类:空气、水、化学矿物、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及工业农业副产品。

2、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硅酸盐材料包括哪几种?硅酸盐材料主要有陶瓷、玻璃、水泥和耐火材料四种。

3、烧碱是用什么方法生产的?电解食盐的水溶液4、三酸两碱都包括那些酸和碱?(1)硫酸(H2SO4)、硝酸(HNO3)、盐酸(HCl);(2)烧碱(氢氧化钠,NaOH)、纯碱(碳酸钠,Na2CO3);5、最重要的氮肥是什么?其氮含量大约是多少?尿素氮含量大约是46.6%论述题1、简述硫酸生产的主要步骤和每个步骤的目的,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

接触法生产硫酸工艺(1)二氧化硫的制备(2)含二氧化硫原料气的净化(3)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4)三氧化硫的吸收2、简述合成氨生产的主要步骤和每个步骤的目的,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

1、原料气的制备造气过程以水蒸气作为气化剂,将原料煤或焦炭气化得到混合气(即水煤气);2、脱硫脱除对合成氨催化剂有害的硫化氢、二硫化碳、硫醇、硫醚、噻吩等。

3、CO变换通过变换工序使得原料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水蒸气作用变为氢和二氧化碳;4、脱CO2采用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方法,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5、氨的合成在高温(400℃)、高压(30MPa)和催化剂(Fe等)作用下,进行合成反应。

第三章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简答题:1、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有哪些?各列举5种。

石油炼制主要产品:汽油、溶剂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轮滑油、石蜡石油化工主要产品:2、石油炼制的一次加工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得到的燃料油主要包括哪几种?3、原油减压蒸馏的目的是什么?减压操作的目的是降低物料的沸点,避免在高温下蒸馏发生分解。

4、石油二次加工的目的是什么?炼油产品需求量较大的是轻质油(如汽油),但直接蒸馏得到的汽油等轻质油含量很少。

另外,直馏汽油主要含直链烷烃,辛烷值(衡量汽油在汽缸内抗爆性的数字指标)较低。

智能科学导论上课PPT课件

智能科学导论上课PPT课件
5、人是怎样产生情绪、情感的?
(神经系统的心理过程) … 19 第19页/共88页
自然智能系统,指:自然进化所造就的智能系统。
人,地球上智能程度最高的自然智能系统; 动物,智能程度较高的自然智能系统; 植物,智能系统较低的自然智能系页
----智能等级和智能空间
30
第30页/共88页
如果还需要测试被测对象利用视频信号的感知能力和传递接受物体的行为能力, 即所谓的完全图灵测试,则计算机还应该具有如下能力:
⑤计算机视觉:可以感知物体。 ⑥机器人技术:可以操纵和移动物体。
31
第31页/共88页
类人行为方法
Turing测试
测试主持人
能分辨出来的概 率小于50%吗?
13
第13页/共88页
形象思维(直感思维)基于形象概念,根据感 性形象认识材料对客观现象进行处理的一种思 维方式。例如,图像、景物识别等。 ➢特点:依据直觉。
14
第14页/共88页
顿悟思维(灵感思维):是一种显意识和潜意 识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例如,因灵感而顿时 开窍。 特点
不定期的突发性。 独创性及模糊性。 穿插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之中。
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
18
第18页/共88页
----智能的现象 智能(自然智能)问题: 1、人是怎样思考问题的?
例如:树上还有几只鸟?(常识推理)
2、人是怎样横穿马路的?
(常识推理和逻辑问题的形象处理)
3、人是怎样识别景物的?
例如:小孩的妈妈是谁?(形象思维)
4、人是怎样实现感知、学习、思维等的?
(神经系统的心智活动)
16
第16页/共88页
④ 行为能力(表达能力)
含义:是人们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作出动作 反应的能力。 信息来源:由感知直接获得的外界信息经过 思维加工后的信息。 实现过程:通过脊髓来控制由语言、表情、 体姿等来实现 。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

地理科学导论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地理学作为一门古老且深刻的学科,涉及到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并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地球环境的多样性和变化规律。

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地理科学旨在研究地球上的空间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地球形成演化、自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等内容。

其研究对象广泛,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1.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态系统等,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揭示地球自然系统的功能和规律性。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包括人类聚居和分布、城市发展、交通网络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地理科学的发展历程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地球形态观察到现代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贡献颇丰。

•古代地理学:古代地理学主要关注地貌、气候、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其代表作品包括《地理学》、《地形志》等。

古代学者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积累了大量地理知识。

•近代地理学:进入近现代,地理学得到了系统性发展,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地理学家。

他们在探索地球空间规律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理论框架,推动了地理科学向前发展。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考察、空间分析、实验模拟等。

这些方法为地理学家提供了观察地球的不同角度。

1.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家获取地理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观测地表现象,掌握地理现状和变化规律。

2.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对地球表面空间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理空间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联。

3.实验模拟:实验模拟是通过实验室等控制条件的手段,模拟地球系统中的一些过程,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

地理科学的意义与展望地理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指导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密码学导论

密码学导论

计算机单机,专人操作
网络时代 • 需要自动工具来保护存储在计算机
中的文件及其它信息
• 需要可靠措施来保护网络和通信链
接中的数据传输
计算机安全:单机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密码学导论--中国互科联学技网术安大全学 :全网络上的数据安全
4
一个通信安全的例子
❖ Alice与Bob通信
Alice
密码编码学与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第六版 •William Stallings,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 参考书:
)
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
•Bruce Schneier,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密码编码学和密码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吴世忠等译,2001年
密码学与计算机网络安全
•卿斯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密码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绪论经典技术与理论经典密码密码学理论基础密码算法分组密码流密码公开密钥密码媒体内容安全基础安全技术消息认证及其算法数字签名与认证密码应用密钥管理与应用密码协议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复杂的信息安全
• 信息安全的复杂性 • 安全框架与模型
第二节 密码学的历史
第三节 密码学基本概念
• 基本术语、基本模型、基本原则、基本参数 • 安全的种类、密码分析基本类型 • 密码体制分类
多方协议,……
密码学导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
网络访问安全模型
用户
访问通道
看门 函数
❖ 使用网络访问安全模型需要:
选择合适的看门函数识别用户 实现安全控制,确保仅授权用户可以使用指定信息或资源
❖ 可信计算机系统有助于实现此模型
信息系统

2013年山东现代技术导论真题4

2013年山东现代技术导论真题4

(1)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多维性;(2)();(3)阶段性;(4)差异性。

A:动态性B: 发展性C:科学性D:民主性(2) 实物媒体的作用是()。

A:表示感觉媒体B: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C:传递数字化信息D:处理数字信号(3) ()打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使得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

A:共享性B:开放性C:交互性D:协作性(4) Photoshop从功能上看可分为()、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部分。

A:图像编辑B:图像处理C:图像分析D:图像制作(5) 数码摄像机与模拟摄像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A:光电转换的设备B:以数字方式记录拍摄的声光信息。

C:以数字方式处理视频D:画面质量更加清晰、逼真(6) 对声波波形幅度的数字化表示称为()。

A:量化B:采样C:记录D:采取(7) 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教师的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趋于过时,另一方面又强化了教师的学习()身份。

A:合作者B:领导者C:服务者D:指导者(8) 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各画面之间好像有无形的链条互相串联,这种无形的链条被称为超链,这种带超链的多媒体又称为()。

A:多媒体B:超媒体C:智能媒体D:超链媒体(9) 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形态是()和实践。

A:理论B:创新C:学习D:构思(10) 专题学习网站中的结构化专题知识是对结构化知识按一定教学策略进行()和展示。

A:结构化重组B:链接C:排列D:分类搜素引擎(11) 使用通配符(),表示可以由任意一个词代替。

A:* B:,C:& D:&&(12) 教学设计理论家()指出,尽管不同的人对“教学设计”术语有着不同的理解,但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主要呈现两种倾向,一种观点是把它看作过程,另一种观点是把它看作结果。

A:杜威B:赖格卢斯C:赫尔巴特D:梅瑞尔(13) 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始时,教学活动尚未纳入轨道之前,对学生知识技能、智力体力及情感状况等进行评价称为()。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模拟练习题库-part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模拟练习题库-part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模拟练习题库-Part2170多选题虚拟现实系统包括()。

◎计算机投影仪◎操作者◎人机接口171多选题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将()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黑板粉笔◎电子出版技术◎音像技术172多选题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制度◎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思想173多选题虚拟教育可分为()。

外模式内模式◎校外模式◎校内模式174多选题在许多建设了校园网的学校,如果能够充分开发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就可以做到虚拟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与()贯通,这是未来信息化学校的发展方向。

实践教育◎校外教育理论教育◎校内教育175多选题一定的学习方式是和一定的教育传播媒体相联系的,以()与()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首先改变了学习的空间,实现了从传统的学校、课堂这些相对封闭的教育空间转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技术176多选题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传播理论◎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177多选题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

◎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多媒化178多选题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主要包括()。

◎信息基础理论◎信息意识、道德与伦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灵活使用信息工具179多选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的特点是()。

◎动态性◎多维性◎差异性◎阶段性180多选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可以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集教师()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情感◎专业素养181多选题“信息素养”是信息化发展所要求的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信息素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信息意识信息容量◎信息伦理◎信息能力182多选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随教师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文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与理科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导论论文通信工程1601班梁玥滢进入大学已经过去将近半年了,当初填报志愿时,怀着要为通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决心,我选择了通信工程这个专业。

通过上半学期的专业导论课,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所要从事的研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我对所学专业的探索的热情。

以下是上完课后我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我今后的打算。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概述21 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和军事等科技领域将获得的更广泛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产业的迅猛发展。

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电子科学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电子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

电子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柱学科,是设计各种电子或光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与集成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系统的技术学科,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电子信息技术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2.1 电子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信息的表达和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如西周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等,都是传递和存储信息的过程。

到现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

数字技术也称数字控制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结合,体现在各种实际的通信系统中。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题目: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完成以下作业要求:(1)了解该领域或学科在全国有多少所高校设置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从2004年武汉大学首先开设至今,经过了数年发展,已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和领域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扎实软件工程基础与复合知识结构,掌握大型数字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能够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的处理、网络化的传输、可视化的表达、智能化的决策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造”、“创新”、“创业”交叉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责任感和使命感;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以及宽厚的学科专业基础;创造、创新、创业的精神和能力;全球视野。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基础。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空间信息应用基础实习、空间数据库原理与设计、分布式空间信息应用及高级图形开发实践、数字工程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字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数字工程领域的软件环境和工具;熟练应用英语进行交流;具有较强的数字工程项目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武汉大学在2004年首创此专业,挂靠于国际软件学院。

武汉大学拥有这亚洲最强、世界第三的测绘遥感专业,软件工程方面也是国内一流。

武汉大学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实际是遥感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的一个交叉学科。

这里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实际应该称为(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这里看起来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是并列关系,实际上(地理)空间信息是处理对象,数字技术是处理方法。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将巨量的空间信息转化为易被人接受形式的信息,并通过网络等手段将信息提供给客户(例如谷歌地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技术
——小教2班第二组
空间技术:
是研究和解决航天器进入太空并 在太空正常运行、可靠工作,并以此 研究发生在宇宙空间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等自然现象,探索研究太空环境、 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概 念
航天技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 内的空间活动。 航宇技术:指超出太阳系以外的空间活。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的组成部分:
由运载器技术、航 天器技术和航天测 控技术三大部分组 成。
空间资源
是空间环境中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获得经济和其他 效益的物质或非物质资源的总称,目前已经探明可资利用 的空间资源主要有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无污染、 太阳能和其他丰富的物质资源,概括起来包括轨道资源、 环境资源和天体矿物资源。
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 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 刘洋将第一次入住“天宫” 。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 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重大意义
1、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 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 2、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 3、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就日渐重要。 4、航天事业是一项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事业。
空间技术的意义:
1、在经济上,太空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占有空间优势, 谁就具有军事战略优势。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对 军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 3、在科学技术上,空间活动带动和促进了众多学科 的发展。如自动控制技术,对生命科学、宇宙的形 成和发展等。 4、在政治上,空间技术极大地提高国家在综合国力 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 问题都与空间有关,世界大国首脑会谈也离不开这 个问题。
航天测控技术
对运行中的航天器(运载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 宙飞船和其他空间飞行器)进行跟踪、测量和控制的 大型电子系统。


航天飞机
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宇宙和地面之间的航 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
航天飞机的应用:
1、进行空间科学和试验。 2、运送人员和物资: 可把重达数十吨的实验器材运送到太空。比 如,卫星等。关于运送人员,航天飞机的标准人 员容量是7人,而飞船一般是3人。 3、为在规工作的航天器提供维修: 航天飞机可以利用其上的机械臂对故障卫星 进行回收,维修后再将其放飞回正常轨道。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 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 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 的第一位中国访客。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国第三艘载 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 、景海鹏顺利升空。主要任务 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 舱活动,同时开展卫星伴飞、 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 术试验。
空间站
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 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 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 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的特点
1、经济性。例如,空间站在太空接纳航天员进行实 验,可以使载人飞船成为只运送航天员的工具, 从而简化了其内部的结构和减轻其在太空飞行时 所需要的物质。
2、能缩短航天员在太空的时间,减少消费,当空间 站发生故障时可以在太空中维修、换件,延长航 天器的寿命。增加使用期也能减少航天费用。因 为空间站能长期(数个月或数年)的飞行,故保 证了太空科研工作的连续性和深入性,这对研究 的逐步深化和提高科研质量有重要作用。
应用卫星
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它的种类最 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 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 截击卫星等
宇宙飞船(又称载人飞船)
指保障航天员在太空执行航天任务,并能使航天员 座舱沿弹道式路径返回地面垂直着陆的航天器。
中国载人航天
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空间技术:包括了航天技术和航宇技术。
空间技术——航天技术
因为人类主要还是在太阳系内从事活动,所以现如今 人们把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视为同义词。
目的: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 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 现象。
空间技术的特点:
1、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是许多科技最新 成就的集成,其中包括喷气技术、电子技术、自 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数学、物理、化学等等。 2、是对国家现代化、社会进步具有宏观作用的科学 技术。例如,通过卫星使电视网络覆盖全国及至 全球;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包括长 期天气预报;这许多都是常规手段无法做到的。 3、空间活动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尽 管风险很大,但是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 是巨大的,因此它必将持续发展。
现代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
他在1883年《自由空间》论文中便提出了宇宙飞船的 运动必须利用喷气推进原理。 1903年,他发表了《利用喷气 工具研究宇宙空间》的论文,深入 论证了喷气工具用于星际航行的可 行性 。
“地球是人类的摇蓝篮,但是 人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
火箭的构造
主要是由 1、箭体结构 (安装、连接、储存) 2、推进结构 (提供动力) 3、制导结构 (实时测量和控制飞 行) 这三大部分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箭飞行的原理
利用喷气的反作用力作为推力的飞行器。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 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 步。
我国的火箭技术必将跃上新台阶
航天器技术
航天器(亦称空间飞行器、太空飞行器): 是飞向宇宙空间或在宇宙空间飞行的所有装置的统称 。
航天器的分类
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指环绕地球飞行并 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 器。简称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是发射 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 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按用途可分为三大类
科学卫星 是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的卫星,主要包括空间物 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
航天器具有多种分类方法,即可以按照其轨道性质、 科技特点、质量大小、应用领域进行分类。按照应用领域 进行分类。是使用最广泛的航天器分类法。
按是否载人分类
无人航天器
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货运飞船
航天器
载人航天器
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空天飞机
按照应用领域分类
军用航天器
航天器
民用航天器 军民两用航天器
按原理分类
近地轨道宇宙飞行器 在地球引力作用范围内,围绕地球作轨道 运动。如人造地球卫星。
航天器
行星际宇宙飞行器
飞出地球引力作用范围,进入太阳、其 他行星或其天然卫星的引力范围。如行 星际探测器等。
载人航天器与人造卫星等不载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
1、具有保障人生存的生命保障功能,舱内有适合人 生存的大气压和大气成分,有适合的温度和湿度 ,并提供饮水和食物及生活设施; 2、具有人工作所需的操作和实验设备,显示系统及 时显示航天器工作状态和实验数据; 3、具有天地通信功能,使航天器中的人能够与地面 控制中心进行语音通信; 4、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人在其内工作和生活具 有一定的舒适性。
挑战者号升空爆炸
1986年1月28日,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 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 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 (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 遇难。
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
美国当地时间2003年2月1日 ,载有七名宇航员的美国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 束了为期16天的太空任务之 后,返回地球,但在着陆 前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 体坠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