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

合集下载

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 张惟杰 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 张惟杰 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教案课程概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本教案是针对第3版教材编写的,由张惟杰教授负责教授。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科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理论;-熟悉细胞结构与功能;-了解遗传学和基因调控的基本原理;-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演变。

教学内容第1章:生命科学导论-1.1生命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1.3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2章: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1生物分子的分类和特征-2.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3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4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第3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3.1生命起源的理论和实验证据-3.2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3.3进化对生命多样性的影响第4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1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组成-4.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4.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4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第5章:遗传学和基因调控-5.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5.3基因调控的机制和调控网络第6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6.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6.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3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稳定性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组织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生命科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试;-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XXX出版社,20XX年。

-相关研究文献和教育资源。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

生命科学涵盖了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而生命科学导论则是对这些学科的概述和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命科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苏格兰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引发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改变。

随后,科学家们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深入研究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分子结构和生命分子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DNA、RNA、蛋白质等生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四、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遗传和基因重组等方面的知识。

五、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生物进化与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物种和生态系统演化及其生态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物种形成、演化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现象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元素之一,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课程,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将对生命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后续的生命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1100530108 罗英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而生命科学导论则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知识和理论、生物体的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生物工程和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等与当今人类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关。

所以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我们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而生命科学导便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媒介。

生物体的元素主要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Mo Cl Mn B Ni Zn Fe Cu。

其中生物C含量占很大比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C为骨架,而非生物界C含量就比较少。

C H O都是组成水、脂质和糖类的元素。

C H O N 则是组成蛋白质缺一不可的元素。

C H O N P 则是核酸组成的主要元素。

K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年人体内约含钾元素150克左右,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

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懒动。

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

但这样做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This course concern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on earth and applies a broad,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life science.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scientific id that shape the biological world,but also shape humans.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五讲从基因到基因工程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六讲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七讲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八讲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九讲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
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Schedule&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第一讲序论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二讲构造生物体的基本元件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三讲生物的新陈代谢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四讲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全校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ofInstruction)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生物学导论)全复习整理

生命科学导论第一章绪论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

一.什么是生物学?1. 定义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因此,又称为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

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形态、构造、行为、机能、演变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等问题。

2.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正在日渐加深和扩大,不仅要研究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也要研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人类自己,因为人类也是一种生物。

生物学还要研究小至生物大分子的基团行为,广至地球表面的生物圈(bio-sphere)的将来动态,延伸至玄古生命的发生和宇宙中生命存在的问题。

3. 生物学的分科根据研究对象分为: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人类学。

根据研究角度分为: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胚胎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根据研究范围分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生物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等。

二.生物学的历史和发展从传统生物学到现代生命科学(1)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主要从外部形态特征观察、描述、记载各种类型生物,寻找他们之间的异同和进化脉络。

代表人物:达尔文—《物种起源》(1859)(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利用各种仪器工具,通过实验过程,探索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

(3)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创造”新的物种。

(4)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从微观到宏观分子→细胞→整体水平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辨证统一现代生物学的高度分化,各学科的相互渗透,新学科或边缘学科的产生。

三.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观察与描述方法外部观察和外部形态描述:分类学。

《尔雅》、《本草纲目》、亚里士多德对500种动物的描述分类、林奈的双名法等。

2. 比较方法比较解剖学:脊椎动物各类群的器官和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进行解剖,加以比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证据。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电子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命科学简介:概念: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将生物体诸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

基础科学——生物学(如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命科学主要分支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等)应用科学——医学、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繁殖、应激性等。

二、生命科学发展历程观察描述阶段(19世纪以前)——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揭示;如:达尔文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生命活动本质的揭示;如:巴斯德创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对生物特性的改造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

如:克里克、沃森等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三、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向基本和复杂生命现象、系统、疾病等两极发展,等等。

第二章生物分子与细胞一、生物分子:(一)生物小分子:种类、特性、功能(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Protein)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及连接方式。

结构二级结构:相邻氨基酸折叠、盘旋形成的稳定、规律的构象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等。

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通过折叠(某些化学键稳定之)形成的特定空间立体构象。

功能蛋白质:执行特定功能。

如酶、受体、各种蛋白类调节因子等。

酶: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可以是核酸)。

功能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部分和结合部分构成,由酶分子的特定构象决定。

酶促反应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易失活。

结构蛋白质:既作为结构成分,又执行一定功能。

能源物质:作为体内的储能物质,必要时分解供能。

2.核酸(Nucleic acid):DNA、RNA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生命科学导论心得体会

生命科学导论心得体会

生命科学导论心得体会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于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我对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在学习生命科学导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生命科学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生命科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生物体的发育和演化过程,为人类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命科学将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我了解到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和最新进展。

生命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例如,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实现人工合成新的生物体,为农业、医药和能源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生命科学也涉及到神经科学、免疫学、器官移植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的发展将推动医学和生物工程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与福祉做出贡献。

再次,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

生命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需要运用到多个实验技术和仪器设备。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了解了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习生命科学导论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研兴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最后,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我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团队合作和跨学科融合。

生命科学是一个广泛的科学领域,需要各个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小组讨论和研究报告,了解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生命科学导论学习感受

生命科学导论学习感受

生命科学导论学习感受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帮助我们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这门课程不仅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而且让我对生命科学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学习生命科学导论,我收获了许多知识和见解。

首先,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课程从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开始,深入探讨了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进化论等等。

我意识到这些概念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石,没有它们就无法理解和解释生命现象。

同时,课程还讨论了生物多样性、生物技术和生物伦理等重要议题,让我了解到生命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意义和影响。

其次,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注重实践和实验,提供了很多实验和案例研究机会。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我亲眼见证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我学会了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并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实验技术和仪器操作。

这些实践经验让我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还为将来从事生物研究或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

在课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评估和解读科学文献,正确理解研究结果和结论。

这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或者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界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而生命科学导论为我们提供了培养这方面能力的机会。

此外,我还发现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小组讨论和实验项目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意见。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率,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因为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关键能力。

总的来说,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生命科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都为我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深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既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

生命的特征:细胞、原生质、新陈代谢、调节、生长、繁殖、应激性
生物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描述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到20世纪中);创造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
17世纪中叶——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中叶——(蒸汽机)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电气革命;20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核物理(20世纪上半叶,现代物理学黄金半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三次技术革命:19世纪——工业革命——解放手脚;20世纪——信息革命——解放大脑;21世纪——生物技术革命——创造生命
维纳——控制论;贝塔朗菲——系统论;申农——信息论
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微生物、动物、植物体作为反应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
生物气体燃料:天然沼气;发酵沼气
沼气发酵的优点:白色能源;增加肥效;消除病害;处理污泥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

细胞学说的三点内容:1.所有生物都是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裂)而来。

原核生物的特征:1.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 2.无核膜 3.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 4.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例子:支原体、细菌、蓝藻、螺旋藻
真核生物三大系统:膜系统、细胞核系统、骨架系统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与修饰(糖基化等)、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和脂的运输、蛋白质
的分泌等
溶酶体:(酸性水解酶)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为新细胞的产生创造条件。

防御功能
线粒体:(外膜、内膜、嵴、基质、膜间隙)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1.腔内都有成环状DNA,70S核糖体2.它们都能自行分化。

3.但部分蛋白质还要在胞质内合成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胞间连丝
叶绿体:能量转化器,光合作用
细胞骨架系统
胞质骨架:微丝、微管、中间纤维
核骨架:核纤层、核基质
细胞连接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和胞间连丝联接。

•多细胞动物通过: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细胞外基质
•是多种蛋白质和多糖的混合成分
蛋白质: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粘连蛋白
多糖:氨基己糖和糖醛酸构成的糖胺聚糖、蛋白聚糖
•生理功能:支持、保护细胞,与细胞表面接触,与细胞骨架连接
生物小分子:水、氨基酸、核苷酸、单糖与二糖、脂类、维生素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纤维素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1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修复组织成分、2酶和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促进智力发育4增加机体免疫力 5调节渗透压
蛋白质的功能:结构、防御、信息、调节、运输、运动、其他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1.供给机体热量、2保肝解毒功能3抗生酮作用4神经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核酸——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DNA双螺旋结构)
脂肪的主要功能:1贮存供给机体热量 2保护机体组织并促进发育 3供给必需脂肪酸4促进脂溶与吸收 5维持体温平衡 6饱腹感
酶是生物活体细胞产生,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

(机理:降低反应活化能)高效性、专一性、温和性、受多因素影响
减数分裂只发生在从体细胞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细胞或卵子细胞)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体细胞的染色体两两成对。

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基因组数从2n变为n,这个机制称减数分裂。

(特征:1、染色体数目减半:2n → n 2、同源染色体配对3、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的意义:使生殖细胞遗传多样性大为增加;使有性生殖的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恒定细胞分化:一个或一种细胞其分裂增殖的后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互间不同并与亲代细胞也不同,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1、细胞核中保持着足以分化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基因;
2、决定发育潜能能否发挥出来的因子在细胞质中,决定细胞分化发育的因子是RNA。

细胞工程:在细胞水平运用各种生物技术,能够达到细胞产物或细胞及组织本身的规模生产的研究和应用称为细胞工程。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

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1.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2.链主体是糖基与磷酸基,以磷酸二酯键相连3.与糖基以糖苷键相连的嘌呤嘧啶基位于螺旋中间,碱基平面与螺旋轴相垂直。

两条链对应碱基,呈A- T,G-C配对。

4. 螺旋直径,螺距,每个中包含10个碱基对。

细胞内的DNA起着遗传信息载体的作用。

四象是两对阴阳体的循环,正好体现出宇宙中最基本的三种作用:相生、相克、相合。

DNA — RNA —蛋白质(中心法则)
基因:
1.是DNA(RNA)分子上具有遗传学效应的核苷酸顺序;
2.基因是遗传信息传递、表达、性状分化发育的依据;
3.基因是可分的,也是可移动的,它不是固定不变在染色体上的静止结构。

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重组和遗传物质的改变(突变)。

诱变的应用:育种
遗传病的诊断 1、临床水平2、细胞水平3、蛋白质水平4、基因水平(核酸分子杂交、PCR 法、RNA诊断)
遗传病的疗法:1传统疗法:在表型水平的治疗,治标a饮食疗法b药物疗法c手术疗法(包括骨髓或器官移植)
2. 基因疗法:在核酸分子水平的治疗,治本(1). 体外原位治疗(2). 体内基因治疗(3). 反义疗法(4). 通过核酶的基因治疗
优生学的措施:开展婚前检查、避免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开展遗传咨询、开展产前诊断、妊娠早期避免接触致畸剂
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一)目的基因获得(二)基因工程载体(三)基因重组(四)基因转移(五)基因表达
基因工程应用:(一)、基因工程药物(二)、制备疫苗(三)、基因治疗(四)、转基因动物(五)、转基因植物
举例说明人类如何作为一个整体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而又保持着内环境的稳定?
1、通过激素调节维持血糖平衡(肾上腺:肾上腺素胰岛:胰岛素胰脏:胰高血糖素)
2、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维持水盐平衡(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
3、钙的吸收和沉积受多种因子调控。

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甲状腺(降血钙素);食物中(维生素D)
生物系统分类的依据:(1).外部形态结构:植物的生殖器官—花和种子的特征;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哺乳动物前肢的演变。

(2)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灵长类几个物种的血清反应和亲缘关系;几种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
林奈双名法(种名+属名)首字母大写,前名后形,学名拉丁文,斜体
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分成两个总界:
原核生物总界: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总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和种七级
生物多样性:指各种生物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包括4个层次,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直接价值:提供食物、药品和工业原料
(二)间接价值:能量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壤;储存必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维持进化过程;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和降解。

保持生物多样性对策:挽救、研究、持续明智地利用、发挥生物技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遗传资源的保存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或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与环境以及生物种群间相互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 具有一定结构, 执行一定功能并保持动态平衡的一个整体。

(由生物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组分<辐射、大气、水体
、土体、气候>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