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的课程。
生命科学涵盖了生物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而生命科学导论则是对这些学科的概述和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命科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苏格兰科学家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引发了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改变。
随后,科学家们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深入研究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结构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迅速发展。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分子结构和生命分子相互作用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DNA、RNA、蛋白质等生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方面的知识。
四、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变异和遗传遗传传递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基因、染色体、基因遗传和基因重组等方面的知识。
五、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生物进化与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物种和生态系统演化及其生态规律的学科。
本部分的内容包括物种形成、演化理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现象的学科。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元素之一,本部分的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课程,是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学生将对生命科学的本质和研究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为后续的生命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1100530108 罗英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而生命科学导论则主要介绍了生命科学知识和理论、生物体的组成、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介绍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生物工程和生态环境与人口、资源的关系等与当今人类发展有密切关系的知识。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希望的世纪,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和能源问题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与生命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有关。
所以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要我们对生命科学有所了解,而生命科学导便是我们最好的学习媒介。
生物体的元素主要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Mo Cl Mn B Ni Zn Fe Cu。
其中生物C含量占很大比重,生物大分子都是以C为骨架,而非生物界C含量就比较少。
C H O都是组成水、脂质和糖类的元素。
C H O N 则是组成蛋白质缺一不可的元素。
C H O N P 则是核酸组成的主要元素。
K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一般成年人体内约含钾元素150克左右,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人体一旦缺钾,正常的运动就会受到影响。
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使人感到倦怠无力。
严重缺钾时,可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全身肌肉无力、懒动。
此时,有些人为了使自己少出汗而过量地饮用盐开水。
但这样做却容易加重心脏负担,使体内钾、钠失调。
生命科学导论

一、对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生命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一个从非生命物质演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
人们对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如“宇宙来源说”和“地球化学起源说”。
关于“宇宙来源说”,学者们认为生命起源与地球的形成不同源,在原始地球形成后,原始生命物质可能通过不同方式从空间来到地球后,不断演变、化合、凝聚和缔合形成原始生命,再由原始生命形成真正的生命体。
地球上最早有机体的起源,是由于宇宙天体早已有生命存在,其微生物“孢子”通过陨石带到原始的地球上以后,就在适合的环境逐渐而且缓慢地发展为这些有机体,这些有机体从而成为地球上各种生命类型的祖先,1963年利用射电望远镜观察星际空间的尘埃云,分析其无线电波谱,发现太阳系其它无生命的行星上都有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存在,,本世纪80年代初已探知由C、H、O、N构成的星际分子共37种,其中80%是有机化合物,并未发现木星的大气层成分和嘉定的地球原始大气成分是一致的。
从陨石的提取物中,科学家们也有对有机物的发现。
1986年有人在坠落在澳大利亚的陨石中检验出了天然的氨基酸,1967年米勒报导,在澳大利亚陨石中存在的氨基酸都已在模拟的放电实验中找到。
此外他们还在月球样品中检出了形态和地球上发现的微玻璃陨石几乎一样的物质。
由此可见,宇宙空间广泛存在着化学进化过程。
关于“地表化学起源说”,学者们认为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的形成是同源的,原始地球形成后,原始生命是通过地球表面的含C、H、O、N的一些化合物通过漫长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原始生命不来自于宇宙空间,而是源于地表及其原始大气层。
生命可能诞生于“海水泡沫”,即原始肉汤中,1993年,美国学者路易斯·莱尔曼认为“海水泡沫是生命的产房”。
据他的理论认为漂泊地海面上的泡沫黏住由火山或彗星带进空气中的含碳分子、泥土和金属微粒就暴露于空气中,通过紫外线、电离辐射或闪电作用引起这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分子——氨基酸、DNA、RNA和脂肪酸等,这些分子与雨水一道落到地面上,形成第一个细胞,也即原始生命体。
生命科学导论

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B生命科学研究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内在联系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A 描述法B 比较法C 实验法D 历史法C在一定的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从事对各种生命现象的观察及对生命本质的研究的方法是,常常要借助于精密的科学实验技术和物理仪器。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
![《生命科学导论》电子笔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31aa0f5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a.png)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电子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命科学简介:概念:生命科学(Life Science)是将生物体诸如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各种学科的统称。
基础科学——生物学(如普通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生命科学主要分支学、人类学、古生物学、病毒学、昆虫学等)应用科学——医学、药学、农学、生物技术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长与繁殖、应激性等。
二、生命科学发展历程观察描述阶段(19世纪以前)——生命活动表面现象的揭示;如:达尔文实验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生命活动本质的揭示;如:巴斯德创新生物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对生物特性的改造和创新,应用潜力巨大。
如:克里克、沃森等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三、面向21世纪的生命科学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能源、食品、环境、人类健康等生命科学的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带头科学21世纪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向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向基本和复杂生命现象、系统、疾病等两极发展,等等。
第二章生物分子与细胞一、生物分子:(一)生物小分子:种类、特性、功能(二)生物大分子1.蛋白质(Protein)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序列及连接方式。
结构二级结构:相邻氨基酸折叠、盘旋形成的稳定、规律的构象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等。
三级结构:整条多肽链通过折叠(某些化学键稳定之)形成的特定空间立体构象。
功能蛋白质:执行特定功能。
如酶、受体、各种蛋白类调节因子等。
酶:指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也可以是核酸)。
功能酶的活性中心:由催化部分和结合部分构成,由酶分子的特定构象决定。
酶促反应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易失活。
结构蛋白质:既作为结构成分,又执行一定功能。
能源物质:作为体内的储能物质,必要时分解供能。
2.核酸(Nucleic acid):DNA、RNA一级结构:多核苷酸链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生命科学导论2023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2023总结1. 引言生命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研究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在2023年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进展。
2. 生命科学导论的学习内容2.1 生物化学基础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以及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相关的概念和过程。
2.2 细胞生物学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学科。
我们在课程中学习了细胞的基本组成、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功能等内容,深入了解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2.3 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学科,对于生物进化和物种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等内容,了解了基因在生物体内传承和表达的机制。
2.4 生物进化与生态学生物进化与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种群进化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进化论的基本原理、物种形成的过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2.5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而基因工程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基因进行操作和改造的学科。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基因克隆、DNA重组技术、基因编辑等内容,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2.6 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和分析生物数据的学科,而系统生物学则是综合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多学科研究生物系统的学科。
在导论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内容,了解了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导论

生命科学导论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一章生命系统与生命科学名词解释生命: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最后成为代谢最终产物而被排出体外合成作用: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分解作用 :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有目的的反应,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内稳态 :生物体在没有强烈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能保持动态稳定性适应:(1)生物的结构都适应于一定的功能(2)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延续填空题当前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正开始从物理科学向生命科学转移。
从生物学角度,生命被定义为: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环境产生反应的能力。
从生物物理的角度,生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所组成。
在生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中,贯穿了这三者的变化、协调和统一。
“生机论”即“”,它把生命现象归结为一种非物质的或超物质的力,即生物体内存在一种“活力”。
还原论认为生命运动的规律可以还原为物理的和化学的规律,认为生物的一切都可用分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来说明。
生命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
选择题D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是:A 过度繁殖B 生存竞争C 遗传与变异D 适者生存A1953年,尤里和米勒做的模拟原始大气放电实验证明,生命起源于:A无机物 B 简单有机物 C 复杂有机物 D 团聚体B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物理和化学的过程,把生物系统看成是一架结构极复杂的机器,这种观点即所谓的。
A 生机论B 机械论C 还原论D 整体论D生物各组成部分的规律加起来不等于整体的规律,这种说法就是。
生命科学导论

什么是生命所谓的“生命”就是指活的东西。
生命的基本特征(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二)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新陈代谢:生命体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总和,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同化作用(anabolism,又称合成代谢):即从外界摄入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本身的物质和贮存的能量(ATP);异化作用(catabolism,又称分解代谢):即分解生命物质,释放能量以供生命活动所需。
所谓“生物是活的东西”就是说生命过程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过程之中。
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高级的运动形式(三)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使生物体的特征得以延续。
变异使生物界生物多样化。
生物遗传的秘密: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四)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生物体的一生(个体的生活史):受精卵(起点)新个体生长死亡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来源。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适应是自然界普遍的现象,体现在两个方面:生物的结构适应于一定的功能;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适应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生命的基本特征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病毒除外)2、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3、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DNA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
4、生物具有个体发育和进化的历史5、生物对外界可产生应激反应和自我调节,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生命就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开放有序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起源之谜:1、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生命2、古代人认为生命是自然发生的,生物是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来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淤泥生鼠3、达尔文的探索“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理论的精髓达尔文1859年写下《物种起源》4、奥巴林的生命起源假说——“团聚体假说”•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团聚体)•有新陈代谢功能的蛋白质体5、米勒的实验——生命起源于无机物生命科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广义的生命科学还包括生物技术、医学、农学、生物与环境、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为什么学习生命科学知识(重要性)一、生命科学是新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二、生命科学充满未解之谜三、生命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四、学科交叉出人才、出成果)生命科学的分科按生物类群或研究对象来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藻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等)按研究的生命现象或生命过程来分(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胚胎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学、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等)按生物结构的层次来分(种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量子生物学等)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来分(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生物气候学、生物地理学、仿生学、放射生物学等)研究生命科学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历史法)研究生命科学步骤(认识问题、搜集资料、提出假说、检验假说、评价数据、结果报道)生命的完整的、系统的定义(生命是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分子体系的存在形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现象)生命的涵义(生命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生命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不断自我更新,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系统、生命是物质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存在形式生命的本质特征(化学成分的同一性、严整有序的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应激性和运动、不断的演变和进化趋势)第二章细胞(细胞是包含了全部生命信息和体现所有基本特点的独立的生命单位)细胞三个体系(遗传信息的复制、维持和表达体系;新陈代谢体系;构成维持生命结构有序性体系,如细胞骨架系统)原核细胞特点(遗传物质仅一个环状DNA、无核膜,有细胞壁、无细胞器,无细胞骨架、以无丝分裂或出芽繁殖、支原体、细菌、蓝藻)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生物膜系统质膜、内膜系统(细胞器)、遗传信息表达系统染色质(体)、核糖体、mRNA、tRNA等等、细胞骨架系统胞质骨架、核骨架)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胞间连丝)生物膜系统(质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修饰、新生多肽的折叠与组装、脂质的合成)高尔基体的功能(蛋白质修饰与加工、蛋白质的分选、蛋白质和脂质的运输、蛋白质分泌等)溶酶体的功能(消化细胞内吞的食物,为细胞提供营养、清除衰老的细胞器、防御功能)线粒体功能(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呼吸,产生能量)遗传信息表达系统(核被膜、染色质和染色体、核仁、核糖体)染色质:间期细胞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染色体: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癌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分化程度低具有侵润性和扩散性、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细胞凋亡: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程序性死亡: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对一定生理刺激的反应性死亡,它需要一定基因表达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开细胞外形不规则变化核染色质凝聚溶酶体破坏细胞膜内陷细胞膜破裂细胞分为一个个小体胞浆外溢被周围细胞吞噬引起周围炎症反应细胞分裂(无丝。
有丝。
减数)第三章大脑的结构(人的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及连接两个半球的部分、大脑半球被覆灰质,称大脑皮质,其深部为白质,或称为髓质。
大脑两半球间由巨束纤维相连、脑主要包括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及延髓等六个部分)睡眠与觉醒是生物节律最为重要的外在表现,睡眠的实施由褪黑素、视交叉上核的节律性活动,以及脑干上行激活系统、脑干上行抑制系统,以及大脑皮层、海马边缘系统等神经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得以共同实现语言和思维脑机制的研究(一是研究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脑功能一侧化问题、二是探讨语言和思维的双脑协同机制。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客观现象为思维对象、以感性形象认识为思维材料、以意象为主要思维工具、以指导创造物化形象的实践为主要目的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并行处理,并具有协同性、动态性、总体性、容错性、无法预测性和不确定性、难以直接表达等特点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理性思维,它反映了人们以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灵感思维是在显意识下,经潜意识加工后,再通向显意识,是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晶。
它具有非同期的突发性、非线性的独到性、非神秘的模糊性等特点,穿插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起着突破、升华的作用,它比形象思维更复杂前额叶功能(①对注意力的控制,②具有短时记忆功能,③对情绪和动机有调控作用,④具有预见性和组织规划方面的功能)学习:指神经系统接受外界环境信息而影响自身行为的过程(简单,联合,复合)记忆:一是记,指的是大脑从外界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部分有用的信息形成感受印记,再从感受印记中选择部分信息形成短时记忆,又同样从短时记忆中选定部分信息形成长时记忆这样的一个过程;二是忆,指的是大脑根据当前外界传入信息的情况,迅速提取大脑贮存的相关的信息经验,结合外界传入信息,生成某种心理行为反应或应答的过程记忆时程长短(瞬时,短时,长时,永久)记忆方式(形象,逻辑,情感,运动)脑疾病与脑功能退化(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症,亨廷顿病)第四章遗传病的类型与特征类型基因在常染色体(隐性)基因在常染色体(显性)基因在X-染色体只有在父母均父母一方有母/女常常是特携带缺陷基因病症,子女缺陷基因携带者情况下,子女出现病症的病症更多出征才可能表现病症概率为50%现在儿子身上病苯丙酮尿症亨廷顿氏病血友病例纤维性囊泡化家族性高胆固红绿色盲镰刀状贫血症醇血症肌营养不良症苯病酮尿症:亦是苯丙氨酸代谢紊乱病症。
但是疾病后果的严重程度远大于尿黑酸症。
因为脑发育受阻,严重脑力呆滞,智商0-50白化病: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又一种“遗传病”。
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镰刀装贫血症:由于红血球不正常带来严重后果。
问题在于血红蛋白β-链一个谷氨酸残基变成了缬氨酸残基亨廷顿氏病:是一种神经症状疾病,患者出现不由自主动作,渐渐记忆丧失,行为失常,直至行动失控、致死血友病:患者表现为血凝过程受阻,常常在有伤口时,出血不止遗传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单基因遗传病的患者在人群中比例不高2、多基因遗传病不但取决遗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影响遗传病诊断:1、检查特征的异常代谢成份2、调查家族病史,以查明遗传病的遗传特征3、检查异常基因是遗传病确证的关键步骤遗传病的治疗:1、生理水平的治疗——对症治疗2、蛋白质水平治疗,向病人体内补充缺失的蛋白质3、基因治疗实施基因治疗的必要步骤如下:找到致病基因、克隆得到大量与致病基因相应的正常基因、采取适当方法把正常基因放回到病人身体内去、进入体内的正常基因应正常表达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大影响:(1)在HGP推动下,世界大公司投入生物技术意向剧增(2)推动新学科兴起第五章影响受精的条件和因素(①精子的活动和受精力②精卵成熟与受精的关系③精子的成熟④精子的数量⑤卵子的成熟)受精过程(①顶体反应②皮层反应)体外人胚胎的卵裂(A受精卵B2细胞阶段C4细胞阶段D6细胞阶段E桑椹胚;F囊胚)胚胎发育的共同机理(1.细胞增殖(反复的细胞分裂2.细胞分化,必须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发生和进行3.模式形成,各种类型细胞并非无序排列,而是按照一定的空间模式排列4.细胞的移动和迁移5.程序化细胞死亡6.形态发生,形态的形成)细胞分化:指细胞类型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进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获得干细胞的途径(①从早期胚胎获得②从早期流产胎儿中获得③从克隆胚胎中获得④从成体组织中获得成体干细胞)干细胞分类:根据分化潜能不同(①全能干细胞②多组织潜能干细胞③多细胞潜能干细胞④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应用:细胞或组织移植(①成体干细胞移植②定向分化干细胞移植)其他治疗(①基因治疗②药物筛选和毒性检测③促进人体发育机制研究)第六章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原因: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物质、生物体一切代谢活动都是在水中或以水为介质进行的、由于水分子之间可以通过氢键相连,使水不易蒸发、水热容量大,因此可吸收、贮存更多热能,使我们生活环境的温度可以收到水的调节,不致变化太大、水分子具有电负性和极性、极性的水对于维持生物大分子空间结构和活性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七章生命多样性:生命有机体的种类和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生物多样性的类型: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广义)生物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狭义)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生物圈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景观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即动态)的复杂性物种: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生物学家认为物种是生物世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同一的形式生态学家认为物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中国学者陈世骧认为物种是由种群组成的生殖单元,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在系谱上代表一定的分支病毒形态:不具有细胞形态结构、形态多样、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将病毒称为分子生物病毒的特征: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严格寄生,只能在特定的、活的宿主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通常对抗生素不敏感病毒分类:寄主:动物、植物、噬菌体;遗传物质:DNA或RNADNA病毒繁殖周期;病毒进入那宿主细胞,脱壳,释放出DNA和衣壳蛋白、利用宿主酶系统复制病毒基因组、利用宿主酶系统,以病毒基因组为模板,转录出病毒mRNA,翻译出蛋白质病毒的基因组和衣壳、蛋白自装配成新的病毒颗粒,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类病毒特征:类病毒比病毒更简单,没有蛋白质外壳,仅有裸露的RNA、不编码或翻译蛋白质发现意义:类病毒的发现,对生物学探索生命起源提供了新的低层次上的研究对象、对分子生物学家来说,类病毒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绝好材料细菌的分类: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等(共有)鞭毛、菌毛、荚膜(特有)第八章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指生物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周围物质条件的综合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所含有的众多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物因子:指生物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