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合集下载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改良,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特征,以达到提高产量、抗病虫害、改良品质等目的。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

为了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检测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的安全性评价研究。

本文将就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和安全性评价进行介绍和讨论。

一、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1. PCR技术2. 蛋白质检测技术转基因食品中携带的外源基因往往会表达出相应的蛋白质,科学家们也可以通过检测目标蛋白质来鉴定转基因食品。

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免疫共沉淀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接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对于大量生产的转基因食品,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3. 多重分析技术一般而言,转基因食品检测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谓多重分析技术,就是指通过多种检测手段,例如PCR、蛋白质检测、生物学特性鉴定等,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全面检测。

这种综合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检测出更多的外源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因此具有更高的鉴定准确性。

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1. 毒理学评价转基因食品的毒理学评价是指通过实验方法,评估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和动物的潜在毒性和危害性。

这包括对转基因食品中潜在毒素的检测和评价,以及对动物进行饲料试验等。

毒理学评价的目的是在食品上市前,充分评估其潜在毒性,确保其对人体和动物的安全性。

2. 过敏原性评价一些转基因食品中携带的外源基因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因此过敏原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

这一评价通常通过实验方法,评估转基因食品中潜在导致过敏反应的基因和蛋白质,以及通过动物实验和过敏原性试验来进行评价。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学评价主要是对比分析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和变化。

这包括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分析评价。

通过这一评价可以了解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营养方面的差异,以及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国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清单一、我国转基因作物有哪些?1、已批准安全证书的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只有棉花、番木瓜批准商业化种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说。

“目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

” 谢家建表示,“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

”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这些食品必须获得我国的安全证书。

2、目前市售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网上流传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包括“圣女果、大个儿彩椒、小南瓜、小黄瓜”。

对此专家并不认同。

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王志兴说,小番茄也叫圣女果、樱桃番茄,是自古就有的番茄品种,只是因为个头小、采摘不便、产量低,最早仅作为观赏用,后来发现食用方便,口味经过改良后逐渐流行。

个头小是天生的基因差异,不是转基因的结果。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副研究员吴刚说,小南瓜和小黄瓜也不是转基因食品,仅仅是未充分成熟的南瓜和黄瓜。

如果继续在田间种植,小南瓜和小黄瓜最终会生长成普通的大南瓜和老黄瓜。

关于大个儿彩椒,吴刚表示,大个儿彩椒含有不同类型的花青素,表现为更丰富的颜色。

花青素的变异在植物中很常见,像鲜花同一个品种就有不同颜色,萝卜也有红萝卜、绿萝卜、白萝卜等。

“我国曾经批准过抗病毒甜椒的商业化种植,但与常规甜椒相比,转基因甜椒并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市场自然淘汰。

”3、我国市场转基因食品主要是大豆油和木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院院长罗云波介绍,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转基因食用油,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豆色拉油,来源主要是从美洲,尤其是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的大豆所生产出来的食用油。

还有一种就是转基因木瓜,因为木瓜容易得一种农药很难治的病,用基因的技术能够控制,转基因木瓜也是我们能够吃到的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材料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材料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目前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5 000万hm2以上,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被直接或间接的制成人类的食品,呈迅猛发展的趋势。

但是转基因作物作为一种新物种,其对人体健康、生态平衡是否具有危害还未确定。

许多国家以立法或其他形式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记。

我国于2001年5月23日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3月20日开始实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检验检疫和标识制度。

世界各国均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具是否为转基因产品的认定报告。

因此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核酸水平,即检测遗传物质中是否含有插入的外源基因;二是蛋白质水平,即通过插入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产物或其功能进行检测,或者是检测插入外源基因对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主要检测外源基因对插入位点附近基因影响及对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由于该类型检测成本高,所需时间长,且被认为重要性较低,目前该类检测实际工作中较少涉及。

本文分别对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水平上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1核酸水平主要检测报告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当前转基因产品检测的重要手段。

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胭脂碱合酶NOS终止子等10多种基因和基因片段广泛存在于转基因植物中,这就为检测转基因食品提供了便利。

核酸水平的检测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

1.1定性检测1.1.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996年德国伯恩斯坦大学的Meyer Rolf等论证了PCR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

利用该方法在鉴定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RoundUp ReadyTM Soybean(RRS)和转基因抗虫玉米系列标准品Btl76 Maxi maizer的实验中,可以检测到仅为0.5%转基因成分。

Matsuoka等通过对7种转基因玉米转入的外源基因的序列分析,设计了14对检测该7种转基因玉米启动子、终止子和结构基因的引物,分别对转基因玉米、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进行了PCR扩增检测,同时为检测所设计引物的特异性,还对其他作物如水稻、大麦、小麦等进行了PCR扩增,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玉米品种。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1. 背景介绍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还被广泛用于饲料和工业原料。

然而,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使用逐渐增多。

转基因大豆不仅在农业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因此,制定一套严格的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2. 转基因技术概述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体中,并使之在目标生物体中表达。

在大豆中引入外源基因可以使其具有抗虫、抗草甘膦等特性。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影响等问题的担忧。

3. 国际转基因检测标准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国际贸易畅通,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转基因检测的标准。

其中最为知名且被广泛采用的是国际贸易法组织(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制定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指南。

该指南包括了转基因检测的样品准备、检测方法、结果解释等方面的要求,为各国制定转基因食品标签要求提供了依据。

4. 国内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现状在国内,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2002年,中国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其中包括了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中使用的转基因生物的监管要求。

此外,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还发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其中涉及到对大豆及其加工产品中转基因成分的监管。

5. 大豆转基因检测方法为了准确、可靠地检测大豆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科研人员开发出多种不同的检测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PCR法、ELISA法和质谱法等。

PCR法是一种通过扩增目标DNA片段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外源DNA 序列的方法;ELISA法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外源蛋白质结合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外源蛋白质的方法;质谱法则是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外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来判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6. 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的制定制定一套严格的大豆转基因检测标准对于确保食品安全和保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与安全性评价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转基因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转基因食品,即含有经过改造的基因的食品,已经成为当前食品行业的热点话题。

然而,随着转基因食品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人们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也日益增多。

那么,如何检测转基因食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呢?本文将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和安全性评价两个方面详细介绍。

1. PCR技术2. Southern blotting技术Southern blotting技术是另一种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

与PCR技术不同的是,Southern blotting技术需要将DNA片段进行分离并转移到膜上,然后与探针结合检测。

这种技术对DNA序列的特异性比PCR技术高,但是检测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更高的实验技巧。

3. ELISA技术ELISA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利用对特异性抗体和抗原的相互作用来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

该技术对操作要求不高,且检测速度快,但是只能检测特定的基因改造。

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有三个基本要素:动物实验、体外检测和人类测试。

1.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用于评估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动物体内,可以观察到转基因食品产生的生物学和生理学效应。

例如,采用小鼠实验可以评估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的影响,评估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毒性和过敏原性等。

2. 体外检测体外检测主要是对转基因食品的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特性进行检测。

通过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物质进行检测,可以判断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3. 人类测试人类测试是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人类测试中,研究人员将转基因食品或其成分喂给测试人员,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中 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 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

中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及鉴别方法在当今的中国市场上,转基因食品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得食品的生产和供应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转基因食品以及如何鉴别它们并非易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通过这种技术,农作物可以获得更好的抗病虫害能力、更高的产量,或者具备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

在中国市场上,常见的转基因食品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等。

这些转基因作物通常被用于生产食用油、豆制品、饲料等。

例如,我们在超市中常见的大豆油,很多就是由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的。

那么,如何鉴别转基因食品呢?这是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查看食品标签。

按照我国相关法规,转基因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明确标注。

如果食品的包装上标注了“转基因”字样,那么就可以确定其为转基因食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商家可能会在标签上使用较小的字体或者不太显眼的位置标注,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仔细查看。

另外,通过外观和口感来鉴别转基因食品并不是十分可靠。

因为转基因食品在外观和口感上与非转基因食品可能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比如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在外观上可能很难区分。

还有一种方法是了解食品的原料来源。

如果某种食品的原料是已知的转基因作物,比如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玉米油,那么这种食品很可能是转基因食品。

对于一些新鲜的农产品,如玉米、大豆等,如果是转基因品种,可能会具有一些特定的性状。

例如,转基因抗虫玉米可能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虫咬痕迹。

然而,鉴别转基因食品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转基因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的转基因品种不断出现,这使得鉴别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其次,一些食品可能经过了复杂的加工过程,其原料的转基因特征可能在加工过程中被掩盖或改变。

如何识别食物中的转基因成分

如何识别食物中的转基因成分

如何识别食物中的转基因成分食物安全是当代社会日益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转基因技术作为改良作物的一种手段,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然而,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如何准确地识别食物中的转基因成分仍然是一个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识别转基因成分,保障食物安全。

一、查看产品标签购买食物时,消费者应当仔细查看产品标签。

在一些国家,转基因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明“含有转基因成分”或“由转基因原料制成”。

因此,消费者只需查看标签信息,即可得知该产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对转基因成分有相同的标签规定,因此在购买进口食品时,消费者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相关信息。

二、寻求第三方认证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会对食品进行认证,确认其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消费者可以查找这些机构的认证标志,如“非转基因认证”、“无转基因成分”等。

在购买食品时,选择获得第三方认证的产品,可以增加消费者对食品是否转基因的信心。

三、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了解食品生产过程也是识别食物中转基因成分的一种方法。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转基因植物的种植、收割、加工等环节。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食品生产企业的官方网站或联系客服,了解他们的生产过程是否使用了转基因技术。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学习常见的转基因植物品种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情况,以更好地判断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四、参考权威机构的调查报告许多国家的权威机构会定期进行食品抽检,检测其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消费者可以查阅这些权威机构发布的调查报告,了解食品市场上转基因成分的普遍情况。

针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可以被准确地检测出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可靠的参考依据。

五、学会识别转基因食品常见标志在市场上,一些食品品牌会使用转基因食品常见标志来指示其产品没有转基因成分。

消费者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标志,快速辨别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

教你六招辨别转基因食品

教你六招辨别转基因食品

Tears are salty and sweat is salty, but I prefer sweat.(页眉可删)教你六招辨别转基因食品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人们看待转基因食品都持有不同的态度。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六招辨别转基因食品妙招,欢迎参考!常见的转基因食品辨别1、大豆非转基因大豆:为椭圆形状,有点扁。

肚脐为浅褐色。

豆大小不一。

打出来的`豆浆为乳白色转基因大豆:为圆形,滚圆。

肚脐为黄色或黄褐色。

豆大小差不多。

打出来的豆浆有点黄,用此豆制作的豆腐什么的都有点黄色。

简单的检验方法:转基因大豆不发芽!可以用水检测!本土大豆用水浸泡三天会发芽! 转基因大豆不会发芽,只不过是个体膨胀而已。

2、胡萝卜非转基因胡萝卜:表面凸凹不平,一般不太直,从头部到尾部是从粗到细的。

且头部是往外凸出来的。

转基因胡萝卜:表面相对较光滑,一般是直的,它的尾部有时比中间还粗。

且头部是往内凹的。

3、土豆非转基因土豆:样子比较难看,一般颜色比较深,表面坑坑洼洼的,同时表皮颜色不规则,削皮之后,其表面很快会颜色变深,皮内为白色。

转基因土豆:表面光滑,坑坑洼洼很浅,颜色比较淡。

削皮之后,其表面无明显变化。

检验方法:先削皮后看变化再决定吃不吃。

4、大米在中国取得转基因大米合法种植权的地区是湖北,要警惕细长的很亮的米。

容易与东北“长粒香”混淆。

买的时候一定看清原产地。

5、西红柿转基因西红柿:颜色鲜红很好看,果实较硬,不易裂果。

6、玉米转基因玉米:甜脆、饱满、体形优美、头颗粒尾差不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DS沉淀法实验流程(以动物组织为例)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复合扩增PCR 核酸印迹法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 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 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 使目的DNA迅速扩展。
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 等特点。
转基因食品 的检测方法
普通大米(左)与黄金大米(右) 的比较。 黄金大米是一种转基因稻米品种,由美国 先正达种子公司参与研发。

五颜六色的玉米!
当香蕉遭遇转基因,太厉害了!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虽然迄今
为止尚未发现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
但由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具有积累性和潜在性特点,并
3.适温延伸(70℃-75℃):在 Taq酶 (在72℃左右,活性最佳)的作用下, 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3′端 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
注:Taq酶<一种耐热的DNA聚合酶> dNTP<四种核苷酸,A、U、G、C的 混合物>
复合扩增PCR
复合扩增PCR是在同一反应管中含有一对以 上引物,可以同时针对几个靶位点进行检测的 PCR技术。
我国开发的转基因产品检测芯片基本上能实现: 确定是否是源基因食品、是哪一种源基因食品、 是否是我国已批准的源基因食品。目前研制的芯 片能检测国内外已批准商品化转基因作物物种: 大豆、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烟草、西红 柿、木瓜、西葫芦、甜椒等。
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它利用简单的 杂合、连接、及PCR扩增反应,于单一反应 管内可同时检测40个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的拷 贝数变化 。
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基因诊断等多个领 域。
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高通量检测
不用于单个细胞检测、不能检测染色体平 衡易位
酶联免疫吸附是一种酶联免疫技术。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 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 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 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 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核酸印迹法技术用于食品外源基因的检测可检测出外源基 因与内源基因有高度同源性的DNA片断,且准确可靠,但对 样品的纯度要求较高,费用也较高。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yems公司推出,是指在常规PCR基础上添加了 一条标记了两个荧光基团的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 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 板进行定量的方法。
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 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ELISA分析法特异性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 但如果食品中被检测蛋白浓度较低时会出现假阴性。
该法只适用于原料性食品,难应用于加工品(因为外源基 因表达的蛋白会因加工而失活、分解或消失)。
2、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
SDS是一种阴离子去垢剂,在高温(55~65 ℃) 条件下能裂解细胞,使染色体离析,蛋白变性, 释放出核酸。
提高盐(KAc或NH4AC)浓度并降低温度(冰 浴),使蛋白质及多糖杂质沉淀,离心后除去沉 淀。
上清液中的DNA用酚/氯仿抽提,反复抽提后用 乙醇沉淀水相中的DNA。
注:SDS法适用于大部分实验材料基因组DNA 提取。如动物组织、细胞、全血、细菌、酵母等。 具有经济、简便的特点。
蛋白质印迹法是一种分析和鉴定特定蛋白质的技 术。将经过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膜上,以 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 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 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 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再对转移膜上的 蛋白质进行检测的技术。
该法将电泳较高的分离能力、抗体的特异性和放 射性自显影的灵敏性结合起来,对分析不溶性蛋白 有较好的效果。
荧光探针主要有三种:分子信标探针、TaqMan探 针、杂交双探针。
灵敏度很高,对加工、未加工和样品都可进行检测。
其实质就是高度集成化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探针分子固定在载体上,待测基因经过PCR、末 端标记等操作,完成标记有荧光染料或同位素的 核酸分子,然后与固定的探针杂交。
进行筛查、定性、定量,具有高通量、集成化 和自动化的特点。
用于基因分离、克隆、核酸序列分析、疾病 的诊断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
注:每一次实验均需要设有阴性及阳性对照以确保
实验结果可靠性。在样品采集及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注 意防止污染。
1高温变性(90℃-95℃):双链DNA 模板在热作用下, 氢键断裂,形成单 链DNA
2低温退火(55℃-65℃):系统温度 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 部双链。
与社会、文化及伦理等多方面因素互为影响所以需要多方位
长期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其安全性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其中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技对术受检尤产为品重进行要鉴。定,区别转基因食
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筛选出在遗传分
化过程中已失去转基因特性的产品
检验
对受检产品中导入的基
因重组体构成的变异情 况进行检测

主要采
针对外源DNA进 行检测(核酸水 平的检测)
该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因为它是针对多个 靶位点进行同时检测,所以其检测效果较之普
通PCR更为可信。
核酸印迹法
以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外源目的基因的同源序列作为探针 与该食品原料农产品的总DNA进行杂交。首先用限制酶消化 受体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按大小分离所得的片断, 随后使DNA在原位发生变性,并从凝胶转移至一固相支持体 上。DNA转移至固相支持体的过程中,各个DNA片断的相对 位置保持不变,用放射性或荧光标记的探针与各个DNA片断 杂交,经放射自显影确定与探针互补的电泳条带的位置。
CTAB法原理(植物DNA提取经典方法)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 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并与核酸形成复合物。
该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 NaCl)是可溶的, 通过有机溶剂抽提,去除蛋白、多糖、酚类等杂质后加入 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CTAB法实验流程
SDS沉淀法原理
针对外源蛋白质 进行检测(蛋白 质水平的检测)
1、核酸的提取 2、定性筛选PCR技术 3、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4、基因芯片检测法
பைடு நூலகம்
定性检测 定量检测
对于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核酸检测首先要进行核酸
的提取,尤其是DNA的提取具有其特殊性。
提取转基因相关食品中的DNA的2种方法: CTAB法 SDS沉淀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