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

合集下载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历史学基础(中国近现代史)模拟试卷2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解放军渡江战役中横渡长江的东西两个攻击点是( )。

A.江阴、湖口B.南京、汉口C.九江、南京D.汉口、江阴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解放战争中的具体细节。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2.1946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但是被称为“伪国大”,原因是( )。

A.确立国民党一党专制B.民主党派尚未参加C.违背了政协协议D.国民党一党包办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国民党的伪国大。

按照政协决议,国民大会应该由已经改组后的各党派联合政府召开,而国民党却一党包办。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3.下列不属于“大跃进”时期标志的是( )。

A.高指标B.低成效C.浮夸风D.共产风正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大跃进”。

“大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4.陈云在哪次会议上发表了《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 )A.中共八大B.庐山会议C.西楼会议D.七千人大会议正确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西楼会议。

西楼会议讨论了1962年国家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问题。

陈云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重要讲话,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5.下列不属于“四清运动”内容的是( )。

A.清政治B.清经济C.清思想D.清文化正确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四清运动”的具体内容。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在城乡开展了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运动,又称“四清运动”。

知识模块:中国近现代史6.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观念的是在文件( )中。

A.《论十大关系》B.《共同纲领》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正确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具体细节。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4 能力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4 能力

能力提升训练(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选C。

据题干中“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知,“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全国Ⅲ卷冲刺演练)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某某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选A。

《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某某,故A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故B项错误;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与材料中“1956年8月1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教育刊物,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

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某某法制的中心环节。

”这一思想( )A.提供了新中国某某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解析:选D。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

2018年⾼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03-现代中国政治外交(含答案)考点⼀:中华⼈民共和国成⽴01.(2018届重庆市⾼三5⽉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949年新中国成⽴。

在开国⼤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曲》等核⼼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

这些措施A. 强化了新政权的民众认同感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 意味着⼈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答案】A02.(湖北省⼋校2018届⾼三第⼆次联考⽂综历史试题)新中国成⽴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办法》,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A. 巩固新⽣的⼈民政权B. 取缔⾮法的社团组织C. 防控境外的敌对势⼒D.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答案】A【解析】据材料“初步确⽴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可知对社会团体进⾏登记的⽬的在于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有利于巩固新⽣的⼈民政权,A正确;BCD均与材料和新中国的需求⽆关。

03.(⼭东省烟台市2018届⾼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949年7⽉,中共中央指⽰:“凡三万⼈⼝以上的城市,在解放两个⽉⾄迟三个⽉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民群众的重要⽅法之⼀。

”这⼀指⽰A. 为渡江作战进⾏战前总动员B. 执⾏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C. 有利于建⽴和巩固⼈民政权D. 标志⼈民代表⼤会制度建⽴【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学⽣抓住关键信息、运⽤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题⼲时间“1949年7⽉”结合新民主主义⾰命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04.(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17届⾼三第⼆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研究历史需要⼀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不同的历史观影响着⼈们对历史问题的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史观越发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观都是⾰命史观,认为近代中国是⼀段不断出现⾰命⾼潮的历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闯关检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闯关检测

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

这说明我国( )2.(2017北京西城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此规定意在( )3.(2016北京海淀期末)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事件影响“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A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B提出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4.(2016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次讲话(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5.(2017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7.(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8.(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论述题7.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C.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

A.扫除发展生产力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上说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改革开放B.与时俱进C.科学发展D.快速发展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 )。

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改革的性质是( )。

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8.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

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的诞生C.城市企业承包制D.设立经济特区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9.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 )。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0.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是一次伟大的“基本制度选择”的话,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一次伟大的( )。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34卷 第4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Vol.34 No.4 JOURNA L OF HENAN N ORMA L UNIVERSIT Y J ul.2007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郭根山,刘玉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摘 要:改革开放前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光辉成就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但问题在于,在高速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幅度,人民生活质量没有得到与经济增长同比例的提高,中国依然没有脱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经济社会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同时,由于经济领域与政治领域的“左”倾相互影响,出现了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样的冒进错误,甚至导致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错误,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前30年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因为公众总是直观地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和之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对比,而无需去考察这些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而历史研究者和党史理论工作者则必须力求再现历史的原貌,从当时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的诸多因素中捕捉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一个更加接近历史事实的判断,对这些问题作出历史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经济增长;高积累;问题;理论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359(2007)0420196204作者简介:郭根山(1963-),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30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

统计资料表明,1953-1978年间经济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7.9%、8.2%和6.0%。

高三年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A. 2H2 + O2 → 2H2OB. 2H2 + O2 → H2OC. 2H2 + O2 → 2HOD. 2H2 + O2 → 2HO2答案:A2. 根据题目所给的物理公式,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速度 = 距离 / 时间B. 速度 = 距离× 时间C. 速度 = 距离 + 时间D. 速度 = 距离 - 时间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数学公式?A. 圆的面积= π * 半径^2B. 圆的面积= π * 直径C. 圆的面积= π * 半径D. 圆的面积= π * 直径^2答案:A4.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历史事件?A.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年B.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21世纪C.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221年D. 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221世纪答案:A5.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生物现象?A.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夜间进行的B.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有光条件下进行的C.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无光条件下进行的D.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任何条件下进行的答案:B6-10. 题目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_________。

答案:质量乘以加速度2. 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_________。

答案:相交3.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___。

答案:自然选择4. 化学中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是_________和水。

答案:盐5. 根据题目所给的公式,计算半径为5的圆的面积。

答案:78.54(π取3.14)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牛顿三大定律。

答案: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指出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即动力定律,指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2020届二轮: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专题卷)

2020届二轮:第8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中国(1978至今)(专题卷)
B.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束缚
C.对外开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D.初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根据材料“可口可乐公司提出在中国独资新建浓缩汁厂”,中美间的交往属于对外开放的范畴,“中方代表提出,先由可口可乐公司兴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再由美方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这两个厂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这一制度下的变通,体现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故选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这一事件不能作为突破计划经济的开端,排除B项;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项。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进出口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仅为0.8%,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列第29位”,这是我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的体现。2009年起,“我国连续9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说明我国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
答案D
12.(2019·济南模拟)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年份
出口额
(百万美元)
进口额
(百万美元)
贸易差额
(百万美元)
贸易额/
GDP(%)
1978年
9750
10890
-1140
9.53
1984年
26139
27410
-1271
17.29
1989年
52538
59140
-6602
24.75
1992年
84940
8058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355
33.90
1997年
182792
142370
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
1.下图1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
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
2.下图2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
C.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D.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3.下表1为1953—1955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在沿海和内地投资比例统计表。

该表反映出在“一五”计划建设时期我国政府(
★沿海与内地的比重相加,不等于100,因为少数单位的部分投资不按地区划分。

A.力图扭转工业布局不均衡的局面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 .投资向经济欠发达民族地区倾斜
D .实行沿海带动内地的战略
4.新中过成立后,传统“国家一民间精英一民众”三层社会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

二层结构
A .是消灭剥削阶级必然要求
B .保障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C .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 .便利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 5.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

下列立法
C .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D .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 6.下图3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
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品的基本风格
B .体现了百花齐放的创作精神
C. 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 D .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7.1954年,周恩来在一
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从资本主义的束缚和 小生产的限制下面,解放我国的生产力,使我国国民经
济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得到有计划的迅速的发展。

”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 A .架构了新型国家的基本框架 B .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C .体现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原则 D .表明过渡时期在我国的结束
8.图4反映1952—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

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图2
A .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将完成
C .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D .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探索迫切
9.20世纪50年代,拖拉机是年画的重要题材,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憧憬。

对下图5理解正确的是
195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享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
A.反映新中国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B.展现了“大跃进”时期生产建设热潮
C.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D.反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
10.图6所示为1950年的年画《劳动换来光荣》。

这反映了
图6
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B.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C.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D.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1.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

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12.表2为“一五”计划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情况(单位:亿元)这表明“一五计划”
年份社会消费食品类衣着类用品类燃料类
1953 329.8 177.9 69.5 70.4 11
1954 356.1 197.3 71.6 74.2 13
1955 364 202.6 71.9 75.4 14.1
1956 424 219.3 94.1 91.8 18.8
1957 46 241 82.6 99.6 18.4 A.在工业建设中兼顾民生B.加大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C.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D.深受苏联经济建设影响
1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14.下表3
年份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第1年19505 2451 +6.0
第2年20000 4532 -21.8
第3年17000 4561 -65.8
第4年14350 5044 -81.8 A.优先发展农村经济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削减城镇人口D.推行经济体制改革
15.下图7是著名画家董希文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水粉画。

对这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鼓足干劲》1958年
A.反映“放卫星”的时代特点B.充分展示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
C.沿袭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D.苏联加速援助激发人民的热情
16.1950年10月,华东画报社出版了一本漫画集,图8和图9为其中的两幅漫画。

其主要创作意图在于
A.鞭挞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B.为社会主义改造进行舆论先导
C.激发人们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D.调动一切力量以建设社会主义
17.下表4是我国建国初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单位:%)
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公私合营
经济
前三项合计
私营
经济
个体
经济
1952

1 1.5 0.7 3 6.9 71.8
1956

32.2 53.4 7.3 92.9 0.1 7.0 据此可知
A.私有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新民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延续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8.“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工人阶级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在“一五”计划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他们努力用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和交售粮棉的实际行动支援工业建设。

这反映了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贡献力量B.工业化得到了工人阶级的积极响应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19.图10为1960年版1元人民币的正面图案。

该设计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风格B.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C.描绘了农业合作化的场景D.倡导适应国家建设的新风
20.1962年,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的田间管理负责制。

到1963年全省有65%的生产大队都推行了“评比奖励”责任制。

这一做法
A.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B.揭开了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21.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示意图11据此判断,符合1956年的是
22.1908年,中国体操学校的校训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洗刷东亚病夫耻辱”。

1955年,朱德为第一届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题词:“普及人民体育运动,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

体育目标的变化反映了A.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工业建设成就巨大
C.人民体质逐渐增强D.国防力量迅速增强
23.下图12是1950年创作的版画《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该作品
A.继承了中国画注重写意的基本风格B.反映了农民珍惜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C.折射了美苏对抗的国际政治局势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创作精神
24.
该柱状图反映出
A.新中国国际声誉得到极大提高B.新中国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
C.建国初期外交环境逐渐改善D.新中国外交政策得到广泛认同
25.武汉作为中国的中部重镇,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开辟了我国南北交通和桥梁建设的新历史。

中国从来没有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建设座规模巨大的铁路桥梁。

三年来,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工程技术人员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

全部工程用自己的材料由自己的人力来建设,因此,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

——摘自《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的有利因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0分)
改革开放前的现代中国模拟题参考答案
25.有利因素:“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勘测设计。

(6 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
历史意义:促进南北交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

(4分)(每答出一点得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