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系统损耗计算

合集下载

PON光功率计算

PON光功率计算

公式L ≤(P-D-A C*N- M C)/A F
28
0.38
0.5
17.1
4
1
L20.78947368
D的数量1
L—OLT至最末端一个ONU之间的光纤总长度(km);P—PON系统R/S至S/R最大允许通道损耗;PON技术标称波长 AF—光纤线路(含固定接头)衰减常数(dB/ km),1310nm波长的光纤衰减取0.38 dB/ km;1490nm波长的光纤衰减常数取0.26dB/ km;1550nm波长的光纤衰减常数取0.25 dB/ km;上行:1310nm AC—单个活动连接器的损耗(dB/处),取0.5 dB/处;下行:1490nm D —OLT 与单个ONU 之间所有光分路器插入损耗之和(dB ),每个分光器插入损耗与分光器类型和分光分路有密切关系;
N —OLT 与单个ONU 之间活接头数量;
Mc —光缆线路衰耗余量(dB )。

上行:1310nm
下行:1490nm
光分路器规格插入损耗典型值(dB)
1×2 3.9
1×47.2
1×810.5
1×1613.8
1×3217.1
1×6420.1
1×12823.7
传输距离(km)线路维护余量取值(dB)
L≤5≥1
5<L≤10≥2
>10≥3
区间最长间隔
17710150EPON GPON。

光传损耗计算公式

光传损耗计算公式

光传损耗计算公式光传损耗是指光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等领域,光传损耗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因此,了解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对于光通信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光传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光传损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有损耗和非固有损耗。

固有损耗是由于光纤自身材料的吸收、散射和反射而引起的损耗,而非固有损耗则是由于光纤连接、弯曲、光源功率等外部因素引起的损耗。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光传损耗(dB)=10log10(光功率出/光功率入)。

其中,光功率出表示光信号从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输出功率,光功率入表示光信号从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输入功率。

这个公式是比较常见的光传损耗计算公式,它可以用来计算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总体损耗。

在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传损耗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光源功率、光纤连接头损耗、光纤长度、光纤弯曲损耗等。

因此,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光纤传感系统中,光传损耗的计算也是非常重要的。

光纤传感系统通常用于测量温度、压力、应变等物理量,而光传损耗的计算对于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光纤传感系统中,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光传损耗(dB/m)=10log10(光功率出/光功率入)/光纤长度。

其中,光功率出和光功率入表示光信号从光纤传输过程中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光纤长度表示光纤的长度。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光纤传感系统中的局部损耗,从而评估光纤传感系统的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

总之,光传损耗的计算公式是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距离。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传损耗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保证光通信系统和光传感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优化。

光伏电站系统效率计算

光伏电站系统效率计算

光伏电站系统效率(PR)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计算,以下为计算公式:
1. 系统效率(PR)定义:系统效率,来源于英文Performance Ratio(简称”PR”),其包括太阳能电池老化效率,交、直流低压系统损耗及其他设备老化效率,逆变器效率,变压器及电网损耗效率。

2. 系统效率(PR)计算方法:PR在IEC61724给出的定义如下:PRT=ET/(Pe*hT) PRT:在T时间段内的平均系统效率 ET:在T时间段内光伏电站内上网电量 Pe:光伏组件标称装机容量 hT:在T时间段内峰值辐照小时数。

举例进行说明:装机量Pe=1KW,组件方阵面接收到的总辐射量为1500kwh/m2,也就是说组件方阵面峰值日照数为1500h,假设全年上网电量为1250 kwh,可以得出:PRT=ET/(Pe*hT)=1250 kwh/(1KW*1500h)=83.33%。

此外,光伏系统的效率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效率=实际输出电能/光能输入。

其中,实际输出电能是以千瓦时为单位的,光能输入是以千瓦时/平方米为单位的。

光伏系统的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高效的光伏系统效率可以达到25%以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相关的书籍、文献或咨询该领域专家。

光纤损耗计算公式

光纤损耗计算公式

光纤损耗计算公式光纤损耗是指信号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衰减。

在光纤通信中,了解光纤损耗的计算公式对于设计和分析光纤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光纤损耗的计算公式并详细说明每个参数的含义。

光纤损耗的计算公式可以基于不同的损耗机制进行推导。

一般而言,光纤损耗由以下几个主要因素引起:内部吸收、弯曲损耗、散射损耗和连接损耗。

1.内部吸收损耗:光纤材料本身对光的能量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当光传播在光纤中时,会发生能量的吸收导致损耗。

内部吸收损耗可以通过衰减系数来表示,记作α。

2.弯曲损耗:在光纤的弯曲部分,光信号会受到弯曲处产生的额外损耗,导致光信号的能量衰减。

弯曲损耗可以通过弯曲衰减系数来表示,记作αb。

3.散射损耗:光纤中的杂质、缺陷或不均匀性会导致光信号的散射,从而使光信号发生能量衰减。

散射损耗可以通过散射衰减系数来表示,记作αs。

4.连接损耗:光纤连接器、光缆连接点等处会引入额外的光损耗。

连接损耗可以通过连接衰减系数来表示,记作αc。

根据以上的损耗机制,可以得到光纤传输损耗的总公式如下:总损耗(dB)=内部吸收损耗(dB/m)×光纤长度(m)+弯曲损耗(dB/m)×弯曲次数+散射损耗(dB/m)×散射段数+连接损耗(dB)×连接次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以上公式进行简化或拓展。

例如,如果只考虑内部吸收损耗和连接损耗,则公式变为:总损耗(dB)=内部吸收损耗(dB/m)×光纤长度(m)+连接损耗(dB)×连接次数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光纤传输的质量和效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纤衰减系数。

在光纤衰减系数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光纤的类型、长度和应用场景等因素。

总之,光纤损耗的计算公式是设计和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基础。

通过了解光纤损耗的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的含义,可以对光纤传输的损耗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优化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

光衰减计算

光衰减计算

2013-1-11 09:06:35 上传下载附件(51.22 KB)这个功式,用系统里自带的计算器,设为科学型,进行计算便可得到。

例如1:32进行计算后得:经过计算可得到:1:2 分光器衰减为3.01 dB1:8 分光器衰减为 9.03 dB1:16分光器衰减为12.04 dB1:32分光器衰减为15.05 dB1:64分光器衰减为18.06 dB一般从OLT PON口里出来的光为+3—+5dB,上行口为-6—-7dB左右。

而ONU的光口灵敏度虽说是-28dB。

但一般-20dB以上最好,当然也不排除有-23 -24dB能开起来,这种的必竟不多,如果说从OLT到小区里的主干光纤测试为-3dB,这样的话在分光比为1:32的情况下,按上图来算,在ONU侧接收的功率应该为-18-- -20dB.1310nm波长光缆在正常情况下每公里损耗0.35dB,法兰盘0.5dB。

注:光纤损耗一般是随着波长加长而减小,0.85微米的损耗为2.5dB/KM,1.31微米的损耗为0.35dB/KM,1.55微米的损耗为0.20dB/KM.有关光纤资料可参考:EPON 里面有一条:在单模光纤上,以1000Mbps速率,分路比为1:32,传输距离达到10km;在单模光纤上,以1000Mbps速率,分路比为1:16,传输距离达到20km;以第一个为例做个简单算法:如果PON口发光为+3dB,中间没有其它跳,四个法兰盘-2dB,光缆损耗-0.35*10为-3.5dB.那么在小区光缆侧应为-2.5dB。

分路比为1:32,则ONU侧约为-18dB合格。

如果PON口发光为+3dB,中间没有其它跳,四个法兰盘-2dB,光缆损耗-0.35*20为-7dB.那么在小区光缆侧应为-6dB。

分路比为1:16,则ONU侧约为-18dB合格。

(在这如果分光比为1:32便不行了。

)所以当我们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根据测的光功率值,加上小区ONU到OLT设备的距离便大可算出能不能开通。

光系统损耗计算

光系统损耗计算

有线电视光网系统中光分路器的损耗计算一、光功率单位介绍在实际运用中,光功率单位常采用mw或分贝值dBm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利用场强仪测得的射频电平是以dBpV为单位表示的,dB表示一个相对值,如甲的功率为18dBm,乙的功率为1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8dB,dBm是功率绝对值的单位,不要相互搞混淆了。

二、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定义及电气参数光分路器类似于电缆传输网络中的分支器、分配器。

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用光分路器把光发射机输出的光信号分成强度不等的几路输出,光强较大的一路传输到较远的设备,光强弱的一路传输到较近的距离,以使各个光节点都能得到近似相等的光功率。

光分路器对各支路光功率分配的比例称为分光比,分光比K定义为光分路器某输出端输出光功率与光分路器输出端总的输出光功率之比。

分光损耗:不同的分光比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就叫做分光损耗,其值为-10lgK。

驸加损耗:光分路器把输入端的光信号按照预定的分光比对各个支路进行分配时,光信号通过光分路器时除分光损耗外,还有光分路器本身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这种损耗称为光分路器附加损耗。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包括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两部分,即插入损耗(dB)=-10lgk+附加损耗。

同时光分路器还有频率响应、均匀性、隔离度等技术指标要求。

三、光链路损耗的计算光链路损耗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光缆对光信号强度产生的衰减;二是网络中各种接头、接点对光信号的衰减;三是网络中器件对光信号产生的衰减,例如光分路器的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

光链路全程损耗可按下式计算:A=aL-10lgk+Ac+Af。

式中:A为光链路全程损耗,aL为光纤对所传输光信号的衰减,α为光衰减系数,L为光缆长度。

在设计中在光信号波长为1310nm时一般取α=O.4dB /km,当光信号波长为1550nm时,可取α=0.25dB/Km(包括熔接损耗)。

Ac为插头损耗,每个接头可按0.5dB计算。

Af伪光分路器附加损耗,设计中可按下表所示值计算。

光路各节点损耗计算公式

光路各节点损耗计算公式

光路各节点损耗计算公式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在光纤通信中,光路各节点的损耗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光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通信距离。

因此,准确计算光路各节点的损耗是非常重要的。

光路各节点的损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损耗(dB)=10log10(输入功率/输出功率)。

在这个公式中,输入功率是指光信号进入节点时的功率,输出功率是指光信号离开节点时的功率。

损耗的单位是分贝(dB),它是一种对数单位,用于表示两个功率之间的比值。

在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光路各节点的损耗可以由多种因素造成,包括光纤本身的损耗、连接器的损耗、分束器和耦合器的损耗等。

因此,准确计算光路各节点的损耗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首先,光纤本身的损耗是光路各节点损耗的主要来源之一。

光纤的损耗主要包括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弯曲损耗。

吸收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中被吸收而导致的损耗,它主要由光纤材料的吸收特性决定。

散射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中发生散射而导致的损耗,它主要由光纤材料的结构特性决定。

弯曲损耗是光信号在光纤弯曲处发生的损耗,它主要由光纤的弯曲半径和弯曲角度决定。

其次,连接器的损耗也是光路各节点损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连接器是用于连接光纤的设备,它通常由陶瓷、金属或塑料制成。

连接器的损耗主要由连接器的质量和连接方式决定。

一般来说,连接器的质量越好,连接方式越合理,连接器的损耗就越小。

另外,分束器和耦合器的损耗也会影响光路各节点的损耗。

分束器是用于将光信号分成多个信号的设备,而耦合器是用于将多个光信号合成一个信号的设备。

分束器和耦合器的损耗主要由器件的质量和器件的损耗特性决定。

一般来说,器件的质量越好,损耗就越小。

在实际的光纤通信系统中,为了准确计算光路各节点的损耗,通常需要进行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

实验测试可以直接测量光路各节点的损耗,而理论分析可以通过光学原理和数学模型计算光路各节点的损耗。

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光路各节点损耗的数值,从而为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的依据。

菲涅尔损耗计算

菲涅尔损耗计算

菲涅尔损耗计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菲涅尔损耗是指在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部分反射和透射,导致光的能量损失的现象。

菲涅尔损耗计算是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于光学元件设计和光学系统性能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来看一下菲涅尔损耗的物理原理。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由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导致部分光线反射回原介质,而部分光线透射进入新介质。

这种反射和透射的过程会导致光的能量损失,这就是菲涅尔损耗。

菲涅尔损耗的大小取决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入射角以及入射光的偏振状态等因素。

菲涅尔损耗的计算可以通过菲涅尔方程来实现。

菲涅尔方程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表示入射光线被反射的比例,透射系数表示入射光线被透射的比例。

通过计算这两个系数,我们可以得到光线在两个介质之间发生的反射和透射的能量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光线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菲涅尔损耗,以评估光学元件设计的性能和光学系统的整体效率。

在激光器、光纤通信等光学系统中,菲涅尔损耗的大小直接影响光信号的传输效率和系统的性能。

正确计算和分析菲涅尔损耗是光学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菲涅尔损耗的计算涉及复杂的光学理论和数学知识,需要精确的数值计算和模拟。

通常可以通过光学软件或数值仿真工具来进行菲涅尔损耗的计算,以方便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对光学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除了理论计算外,实验方法也是评估菲涅尔损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实验测量和验证菲涅尔损耗的计算结果,可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为光学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菲涅尔损耗计算是光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光学元件设计和光学系统性能的分析至关重要。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研究和改进菲涅尔损耗的计算方法,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推动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读者对菲涅尔损耗计算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光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线电视光网系统中光分路器的损耗计算一、光功率单位介绍在实际运用中,光功率单位常采用mw或分贝值dBm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利用场强仪测得的射频电平是以dBpV为单位表示的,dB表示一个相对值,如甲的功率为18dBm,乙的功率为10dBm,则可以说甲比乙大8dB,dBm是功率绝对值的单位,不要相互搞混淆了。

二、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定义及电气参数光分路器类似于电缆传输网络中的分支器、分配器。

在实际的运用中,常常用光分路器把光发射机输出的光信号分成强度不等的几路输出,光强较大的一路传输到较远的设备,光强弱的一路传输到较近的距离,以使各个光节点都能得到近似相等的光功率。

光分路器对各支路光功率分配的比例称为分光比,分光比K定义为光分路器*输出端输出光功率与光分路器输出端总的输出光功率之比。

分光损耗:不同的分光比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就叫做分光损耗,其值为-10lgK。

驸加损耗:光分路器把输入端的光信号按照预定的分光比对各个支路进展分配时,光信号通过光分路器时除分光损耗外,还有光分路器本身对光信号产生的损耗,这种损耗称为光分路器附加损耗。

插入损耗:插入损耗包括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两局部,即插入损耗(dB)=-10lgk+附加损耗。

同时光分路器还有频率响应、均匀性、隔离度等技术指标要求。

三、光链路损耗的计算光链路损耗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光缆对光信号强度产生的衰减;二是网络中各种接头、接点对光信号的衰减;三是网络中器件对光信号产生的衰减,例如光分路器的分光损耗和附加损耗。

光链路全程损耗可按下式计算:A=aL-10lgk+Ac+Af。

式中:A为光链路全程损耗,aL为光纤对所传输光信号的衰减,α为光衰减系数,L为光缆长度。

在设计中在光信号波长为1310nm时一般取α=O.4dB/km,当光信号波长为1550nm时,可取α=0.25dB/Km(包括熔接损耗)。

Ac为插头损耗,每个接头可按0.5dB 计算。

Af伪光分路器附加损耗,设计中可按下表所示值计算。

光分路器与同轴电缆传输系统一样,光网络系统也需要将光信号进展耦合、分支、分配,这就需要光分路器来实现,光分路器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路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

在光纤CATV系统中使用的光分路器一般都是1×2、1×3以及由它们组成的1×N光分路器。

1.光分路器的分光原理光分路器按原理可以分为光纤型和平面波导型两种,光纤熔融拉锥型产品是将两根或多根光纤进展侧面熔接而成;光波导型是微光学元件型产品,采用光刻技术,在介质或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光波导,实现分支分配功能。

这两种型式的分光原理类似,它们通过改变光纤间的消逝场相互耦合〔耦合度,耦合长度〕以及改变光纤纤半径来实现不同大小分支量,反之也可以将多路光信号合为一路信号叫做合成器。

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因制作方法简单、价格廉价、容易与外部光纤连接成为一整体,而且可以耐孚机械振动和温度变化等优点,目前成为市场的主流制造技术。

熔融拉锥法就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除去涂覆层的光纤以一定的方法靠扰,在高温加热下熔融,同时向两侧拉伸,最终在加热区形成双锥体形式的特殊波导构造,通过控制光纤扭转的角度和拉伸的长度,可得到不同的分光比例。

最后把拉锥区用固化胶固化在石英基片上插入不锈铜管,这就是光分路器。

这种生产工艺因固化胶的热膨胀系数与石英基片、不锈钢管的不一致,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的程度就不一致,此种情况容易导致光分路器损坏,尤其把光分路放在野外的情况更甚,这也是光分路容易损坏得最主要原因。

对于更多路数的分路器生产可以用多个二分路器组成。

2.光分路器的常用技术指标〔1〕插入损耗。

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是指每一路输出我相对于输入光损失的dB 数,其数学表达式为:Ai=-10lg Pouti/Pin ,其中Ai是指第i个输出口的插入损耗;Pouti是第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in是输入端的光功率值。

〔2〕附加损耗。

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输入光功率损失的DB数。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光纤耦合器,附加损耗是表达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反映的是器件制作过程的固有损耗,这个损耗越小越好,是制作质量优劣的考核指标。

而插入损耗则仅表示各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有固有损耗的因素,更考虑了分光比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光纤耦合器之间,插入损耗的差异并不能反映器件制作质量的优劣。

对于1*N单模标准型光分路器附加损耗如下表所示:分路数234 56789 10 11 12 16附加损耗DB 0.20.30.40.450.50.550.60.70.8 0.9 1.0 1.2 〔3〕分光比。

分光比定义为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比值,在系统应用中,分光比确实定是根据实际系统光节点所需的光功率的多少,确定适宜的分光比〔平均分配的除外〕,光分路器的分光比与传输光的波长有关,例如一个光分路在传输1.31 微米的光时两个输出端的分光比为50:50;在传输1.5μm的光时,则变为70:3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光分路器都有一定的带宽,即分光比根本不变时所传输光信号的频带宽度〕。

所以在订做光分路器时一定要注明波长。

〔4〕隔离度。

隔离度是指光分路器的*一光路对其他光路中的光信号的隔离能力。

在以上各指标中,隔离度对于光分路器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往往需要隔离度到达40dB以上的器件,否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另外光分路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温度变化,其它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时,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其它性能指标都应根本保持不变,实际上光分路器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悬殊相当大。

在实际应用中,本人也确实碰到很多质量低劣的光分路器,不仅性能指标劣化快,而且损坏率相当高,作于光纤干线的重要器件,在选购时一定加以注意,不能光看价格,工艺水平低的光分路价格肯定低。

三、光衰减器光衰减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纤维光学无源器件,是光纤CATV 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器件。

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固定式、步进可调式、连续可调式及智能型光衰减器四种系列。

1、衰减器的衰减原理。

光衰减器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衰减器分别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

①位移型光衰减器。

众所周知,当两段光纤进展连接时,必须到达相当高的对中精度,才能使光信号以较小的损耗传输过去。

反过来,如果将光纤的对中精度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控制其衰减量。

位移型光衰减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有意让光纤在对接时,发生一定的错位。

使光能量损失一些,从而到达控制衰减量的目的,位移型光衰减器又分为两种:横向位移型光衰减器、轴向位移型光衰减器。

横向位移型光衰减器是一种比拟传统的方法,由于横向位移参数的数量级均在微米级,所以一般不用来制作可变衰减器,仅用于固定衰减器的制作中,并采用熔接或粘接法,到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其优点在于回波损耗高,一般都大于60dB。

轴向位移型光衰减器在工艺设计上只要用机械的方法将两根光纤拉开一定距离进展对中,就可实现衰减的目的。

这种原理主要用于固定光衰减器和一些小型可变光衰减器的制作。

②薄膜型光衰减器。

这种衰减器利用光在金属薄膜外表的反射光强与薄膜厚度有关的原理制成。

如果玻璃衬底上蒸镀的金属薄膜的厚度固定,就制成固定光衰减器。

如果在光纤中斜向插入蒸镀有不同厚度的一系列圆盘型金属薄腊的玻璃衬底,使光路中插入不同厚度的金属薄膜,就能改变反射光的强度,即可得到不同的衰减量,制成可变衰减器。

③衰减片型光衰减器。

衰减片型光衰减器直接将具有吸收特性的衰减片固定在光纤的端面上或光路中,到达衰减光信号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固定光衰减器,也可用来制作可变光衰减器。

2.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

①衰减量和插入损耗。

衰减量和插入损耗是光衰减器的重要指标,固定光衰减器的衰减量指标实际上就是其插入损耗,而可变衰减器除了衰减量外,还有单独的插入损耗指标,高质量的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在1.0dB以下,一般情况下普通可变衰减器的该项指标小于2.5dB即可使用。

在实际选用可调衰减器时,插入损耗越小越好。

但这势必会牵扯到价格。

②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

衰减精度是光衰减器的重要指标。

通常机械式可调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为其衰减量的±0.1倍。

其大小取决于机械元件的精细加工程度。

固定式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很高。

通常衰减精度越高,价格就越高。

③回波损耗。

在光器件参数中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回波损耗。

回返光对光网络系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是指入射到光衰减器中的光能量和衰减器中沿入射光路反射出的光能量之比。

高性能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在45dB以上。

事实上由于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衰减器实际回波损耗离理论值还有一定差距,为了不致于降低整个线路回波损耗,必须在相应线路中使用高回损衰减器,同时还要求光衰减器具有更宽的温度使用围和频谱围。

3.光衰减器的应用围。

固定式光衰减器主要用于对光路中的光能量进展固定量的衰减,其温度特性极佳。

在系统的调试中,常用于模拟光信号经过一段光纤后的相应衰减或用在中继站中减小充裕的光功率,防止光接收机饱和;也可用于对光测试仪器的校准定标。

对于不同的线路接口,可使用不同的固定衰减器;如果接口是尾纤型的,可用尾纤型的光衰减器焊接于光路的两段光纤之间;如果是在系统调试过程中有连接器接口,则用转换器式或变换器式固定衰减器比拟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需要衰减量可随用户需要而改变的光衰减器。

所以可变衰减器的应用围更广泛。

例如由于EDFA、CATV光系统的设计充裕度和实际系统中光功率的充裕度不完全一样,在对系统进展BER评估,防止接收机饱和时,就必须在系统中插入可变光衰减器,另外,在纤维光学〔如光功率计或OTDR〕的计量、定标也将使用可变衰减器。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一方面光衰减器正向着小型化,系列化、低价格方向开展。

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型光衰减器已相当成熟,光衰减器正向着高性能方向开展,如智能化光衰减器,高回损光衰减器等。

四.光隔离器光隔离器是一种非互易光学元件,它只容许光束沿一个方向通过,对反射光有很强的阻挡作用。

在CATV光传输系统中,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头,光学元件的存在和光纤本身的瑞利散射的作用,总是存在反射光波,对系统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就必须采用光隔离器消除反射波的影响,在光反射机,光放大器中都装有光隔离器,隔离器由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三局部组成。

起偏器是一种光学器件,当光束入射到它上面时,其输出光束变成了*一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该方向就是起偏器的偏振轴。

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垂直时光不能通过,因此起偏器又可作检偏器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