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学习精品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青铜器文化,知道著名的青铜器通过学习了解甲骨文的由来,知道汉字的演变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创设整篇课文,对青铜器示意图的观赏,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了解我国的青铜文明。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分析,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出现有怎样的意义学习过程:自学提纲一、青铜器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品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1)、青铜器主用用途有哪些?2)、青铜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是什么时候?3)、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器物有哪些?4)、甲骨文发现的时间、人物?5)、列举甲骨文的造字方法?6)、甲骨文的影响?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1、说出与鼎字有关的成语?2、历史虽然已离我们远去,但总会留下一些遗迹。
这些遗迹就成为我们探究历史古风遗韵的重要依据。
请结合资料,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1)此遗迹是哪一个王朝的都城?与哪一国王迁都有直接关系?商朝。
盘庚。
【文物中的历史】(2)图一在出土之初叫“龙骨”,清朝人王懿荣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图案。
这些图案叫什么?有何历史地位?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单元5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观察《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文字的演变。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青铜器出现的时期是什么时候?有何用途?当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2、商朝出现的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哪些?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中国甲骨文文字,让学生写出对应的汉字,并说出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什么材料制造的工具?【合作探究】知识点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出现在什么时候?青铜器在商朝以后有什么发展呢?答案提示: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乃至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哪个?答案提示:司母戊鼎。
教师点拨:商朝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立人像,反映商代巴蜀文化。
知识点二甲骨文记事1、1.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答案提示: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2、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答案提示: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商朝的青铜文明以及甲骨文的发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本课内容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商朝的历史背景、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甲骨文的演变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商朝的历史背景,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商朝的青铜文明,认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掌握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骨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和意义。
2.难点:甲骨文的发现过程,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
2.图片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甲骨文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及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商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出现时期。
2.呈现(10分钟)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新人教版

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
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
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3新人教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明白汉字的演变,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绩。
(重点)2.通过甲骨文和青铜工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熟悉到它们是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典型代表。
(难点)3.通过甲骨文金文司母戊鼎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奴隶社会严格的品级区分。
【自主学习】看了书,填一填一、甲骨文1.甲骨文是出土的刻在和的文字,今天的确实是从它演变而来的。
2.甲骨文记录了的活动。
我国有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进展于、时期,至时期慢慢走向鼎盛。
2.殷墟出土的鼎是目前我国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权利的象征。
3.青铜工艺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期。
三、金文1.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被称为文,又称为文。
2. 文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宝贵资料。
看了书,查一查甲骨文是如何发觉的?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何关系?看了书,想一想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特点?我的疑问【合作探讨】1.甲骨文记录了哪些内容?甲骨文的发觉及研究有何意义?2.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进展情形如何?3.商朝青铜器什么缘故没有普遍运用于农业生产活动?4.金文有哪些特点?【课堂小结】甲骨文: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时刻:产生于时期,鼎盛于至时期。
特点:造型宏伟、纹饰古朴既有价值,又有价值。
青铜工艺代表作鼎(最大青铜器)、尊(精品)青铜时期: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期。
金文: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又称文。
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宝贵资料。
【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1.咱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A.金文 B.小篆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2.《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那时人们利用的文字主若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3.青铜器是以下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铅 B.铜锡铅 C.铜铝铅 D.铜金铝4.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A.商王室狩猎 B.日食、月食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5.在中国奴隶社会,文字进展的顺序A、甲骨文——金文——大篆 C、大篆——甲骨文——-金文B、金文——甲骨文——大篆 D、甲骨文——大篆——金文鼎6.我国已发觉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 B C D二、猜字并回答下列问题1把以下甲骨文对应的汉字下载横线上。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商朝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高峰期,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青铜器的主要材料是铜和锡,经过多次熔炼、铸造、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商代青铜器的形状奇伟,花纹瑰丽,其中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2.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和用途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之一,它是在商王武丁时期铸造的。
司母戊鼎高1.33米,重875公斤,是中国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它的造型独特,花纹精美,是商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代表之一。
司母戊鼎的用途是祭祀时用来盛放食物和酒水的。
二、甲骨文的演变和意义1.甲骨文的起源和历史地位甲骨文是商代时期的一种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
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对后来的汉字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和会意等几种。
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用法,通过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同时,甲骨文的研究也为后来的汉字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搜集资料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和范例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青铜器相关资料和图片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和用途,通过模拟司母戊鼎的铸造过程来体会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通过质疑解疑的活动来深入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和意义。
四、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和甲骨文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学生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甲骨文构字方法和认识今天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国文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笔画简单、结构规整、纹理清晰,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指事性,而且它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简洁、生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甲骨文的图案和文字,让学生感受甲骨文的神秘和古老,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
骨文导学案
A.象形 B.方块 C.字母 D.描写
5.将以下画线的局部矫正过去。
中国文字来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明的代表。
器消费工艺高明的是【B】
A.人面鱼纹盆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兵马俑
2.«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6日载:〝日前,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音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中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末尾于【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3.(2021福建宁德模拟)如下图器物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它铸造于【B】
4.(2021山东临沂模拟)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该节目寓意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明的学习。
我国比拟成熟的文字始于【C】
A.金文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5.由于文字的发生,历代文明才干经过文字载体世代传达。
甲骨文运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C】
A.形声
B.会意
C.象形
D.指事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以及甲骨文的产生和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独特魅力,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代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的青铜器文化,掌握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了解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2.甲骨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阐述其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展示法: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学生就青铜器和甲骨文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化的瑰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
3.操练(10分钟)学生讨论: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其制作工艺对后世有何影响?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加深对青铜器文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认识到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3.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地位,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学习】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
(2)发展:_______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3)用途功能:主要用于饮食、_______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
(4)高超的制作工艺: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采用“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5)典型代表:_______后期铸造的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甲骨文
(1)含义:中国_______时期刻写在_______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人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
(3)影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朝开始。
(4)造字方法——_______、指事、_______、形声等。
【合作探究】
1、商周青铜铸造的特征有哪些?
2.甲骨文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3.甲骨文与汉字是什么关系?
【当堂达标】
1.小明暑假到首都博物馆参观时,在材料介绍上发现,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你能告诉小明此时青铜器的生产有什么特点吗()
A.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B.生产规模小,工艺一般
C.数量多,质量则一般
D.生产规模大,数量少,精益求精
2.大量精美青铜礼乐器形成的青铜礼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特色。
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
①饮食方面②军事方面③祭祀方面④外交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假如请你回到三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当一名监制青铜器的官员,如果你想要铸造一件大型青铜器,其工艺生产环节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 制范——制模——注液——铸造
B. 制模——制范——注液——铸造
C. 铸造——注液——制范——制模
D. 制模——铸造——注液——制范
4.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5.下列关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残片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是文字的雏形②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③今天的汉字是由它发展来的④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⑤在清朝末年被发现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6.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个发现“甲骨”上刻有明显的“符号”,并断定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泯没。
这种符号应是()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7.发现于河南安阳的甲骨文,商朝的下列哪些活动有可能记载在这些文字中()
①祭祀②官制③刑法④旅游⑤战争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世代流传,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它以哪一种造字方法为主()
A、形声
B、指事
C、会意
D、象形
9.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中的文字叫什么?这种文字的载体是什么?
(2)这种文字记载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的?
(3)这种文字有哪些构字方法?
(4)这种文字与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有何联系?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1)原始社会(2)商朝(3)祭祀食器礼器(4)铜锡铅泥范铸造法(5)商朝司母戊鼎
2.(1)商朝龟甲(2)王懿荣(3)商(4)象形会意
【合作探究】
1.(1)普遍使用青铜铸造技术。
陶范铸造技术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主流,并成为中国青铜冶炼史上的一大特色。
(2)已能较好地掌握合金的比例,懂得青铜调剂的比例与性质的关系。
青铜调剂比例的合理掌握,大大提高了青铜器具的使用效果,也为青铜器具的广泛使用提供了可能。
(3)青铜器具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4)商周青铜器造型独特、纹饰瑰丽,集工艺、美术于一体,是古代世界的艺术瑰宝。
每一件青铜器具都是一件杰出的工艺品,反映了制作者具有高超的工艺技巧和艺术匠心。
2.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成的,对我国文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是我国文明史的开始。
3.现代的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甲骨文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堂达标】
1.A
2.A
3.B
4.B
5.B
6.B
7.B
8.A
9.(1)甲骨文。
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
(2) 包括祭祀、战争、农牧业、数学、地理、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
(3)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4)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