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世说新语》二则与课外比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6篇)(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舆③,捐祖于野。
谷随,收舆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门外戏.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 ③谏.父曰______④是.负义也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__A.捐祖于野皆以美于徐公B.下车引之欲捐之C.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D.尊君在不父不从,作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汝何以收此凶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举出一种并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原谷身上分别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怎样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你的身上还具有哪些让别人感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呢?请简述一例。
七年语文《世说新语》二则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②未若柳絮因风起③相委而去④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分别找出敬词(对别人的尊称)和谦词(对己称呼)各一个。
敬辞:谦辞:4.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舍去。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含义。
(1)俄而雪骤俄而:(2)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相委而去委:(4)下车引之引: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诗句和谢朗的诗句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 “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感,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一」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2分)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1.(1)称赞,赞许(2)效法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
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
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
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古文阅读世说新语题目及参考答案「篇二」1、本文选自?2、解释文中的字词。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俄而()雪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是下列哪位作者的作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逸事?A. 春秋战国B. 秦汉时期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时期3. 下列哪则故事不是出自《世说新语》?A. 王羲之爱鹅B. 王安石变法C. 谢安石东山再起D. 王献之书圣二、填空题4. 《世说新语》共分为________篇,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________和________。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记载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
三、简答题6. 简述《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内容。
7.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故事,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四、论述题8. 论述《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1. A2. C3. B4. 36,逸事,轶闻5. 言语6.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讲述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有一次他听说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便前去观赏。
王羲之看鹅看得入迷,于是提出用自己写的《黄庭经》来换取这些鹅。
道士欣然同意,王羲之便以书法换取了鹅,此事成为佳话。
7. 魏晋风度主要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所特有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它强调个性的自由发展,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超脱,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传统礼教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8.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名士的言行举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风貌。
作为一部志怪小说集,它开创了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是研究魏晋文化和名士生活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曹操2.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哪个时期的人物言行?A. 春秋战国B. 秦汉C. 魏晋南北朝D. 唐宋3. 下列哪篇不是《世说新语》中的篇章?A. 《言语》B. 《德行》C. 《政事》D. 《史记》4. 《世说新语》中“王戎不取道边李”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A. 王戎很吝啬B. 王戎很聪明C. 王戎很勇敢D. 王戎很诚实5. 《世说新语》中的“谢安石”是指谁?A. 谢灵运B. 谢安C. 谢道韫D. 谢翱二、填空题6. 《世说新语》是一部_________体志人小说集。
7. 《世说新语》中“_________”是其最著名篇章之一。
8. 《世说新语》中“_________”的故事,体现了王戎的机智。
9. 《世说新语》中“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谢安的从容不迫。
10. 《世说新语》中“_________”的故事,展现了阮籍的放荡不羁。
三、简答题11. 简述《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12. 请举例说明《世说新语》中所反映的魏晋风度。
四、论述题13. 论述《世说新语》中“王戎不取道边李”的故事对现代人的启示。
五、翻译题14. 将下列《世说新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六、分析题15. 分析《世说新语》中“谢安石”的形象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6. 如果你有机会与《世说新语》中的一位人物对话,请选择一位,并设计一段对话内容。
答案:1-5 A C D D B6. 志人小说7. 《言语》8. “王戎不取道边李”9. “谢安石围棋”10. “阮籍猖狂”11. 《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在于它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展现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性格,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含答案)

名著阅读《世说新语》专题训练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时期的(人名),其体裁是小说。
2.《世说新语》全书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篇。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⑤师:学习。
(1)“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2)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挪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半日,谢去。
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
”然后复坐。
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
”蓝田云:“汝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世说新语》阅读题和答案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0.5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 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告诉。
②车骑——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A. 刘义庆B. 司马迁C. 班固D. 王羲之2.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了哪个时期的历史?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朝时期3. 下列哪篇不是《世说新语》中的篇章?A. 德行B. 言语C. 政事D. 兵法4. 《世说新语》中“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出现在哪个篇章?A. 德行B. 言语C. 雅量D. 任诞5. 《世说新语》中“谢安石围棋”的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A. 政治斗争B. 个人修养C. 家庭和谐D. 社会风气答案:1. A2. C3. D4. D5. B二、填空题1.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________为主要体裁的志怪小说集。
2. 王羲之在《世说新语》中被称为“________”,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章,主要记载了魏晋名士的言行举止。
4.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通过________的描写,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度和精神风貌。
5. 《世说新语》中的“________”篇章,记录了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逸事和趣事。
答案:1. 小说2. 书圣3. 言语4. 人物5. 任诞三、简答题1. 简述《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描述《世说新语》中“王献之画龙点睛”的故事,并分析其寓意。
3. 根据《世说新语》中的内容,谈谈魏晋士人的文化特点。
答案:1. 《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在于其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魏晋时期名士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们的风度和精神风貌,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历史价值则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魏晋时期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和人物性格的第一手资料。
2. “王献之画龙点睛”的故事讲述了王献之在画龙时,最后用笔点上龙的眼睛,使龙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个故事寓意着艺术创作中细节的重要性,以及艺术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
3. 魏晋士人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他们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重视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道人①诣谢公②。
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 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
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
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
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
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
⑤信:传信的人。
⑥朝士:朝廷官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2.根据文意,用“ /”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
(3 分)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3.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参考答案:22.⑴才⑵派⑶他,代东阳(或谢朗)⑷告诉或“对……说”评分标准:每词1分,第⑶题只写出“他”,得分。
共4分。
23.新妇少遭家难/ 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第一处2分,第二处1分,共3分。
24.⑴新病起;⑵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评分标准:两个要点,答到一点得1分。
用自己的话表述意对也可。
共2 分。
桓南郡小儿时,与诸从兄弟各养鹅共斗。
南郡鹅每不如,甚以为忿。
乃夜往鹅栏间,取诸兄弟鹅悉杀之。
既晓,家人咸以惊骇,云是变怪,以白①车骑②。
车骑曰:“无所致怪, 当是南郡戏耳!”问,果如之。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白一一告诉。
②车骑一一车骑将军桓冲。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⑴甚以为忿()⑵家人咸以惊骇()⑶云是变怪()⑷果如之()2、“取诸兄弟鹅悉杀之”句中的“之” ,与下列哪个选项中“之”的用法相同()A、何陋之有B录毕,走送之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D辍耕之垄上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所致怪,当是南郡戏耳!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桓南郡是怎样的一个人?参考答案:1、⑴很、非常、十分⑵都⑶说⑷果然、果真2、B 3、没有什么能引来怪异,应该是桓南郡开玩笑罢了!4、斗鹅“每不如,甚以为忿”表明他心胸狭窄,“夜往鹅栏”“取诸兄弟鹅悉杀之”表明他也是一个凶残的人。
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胡贼攻,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值:适逢。
②郡:城。
③相视:看望。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
⑥班军: 调回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1)吾今死矣,子(你)可去()(2)贼既至()(3)遂班军而还()(4)一郡并获全()2.翻译下面的句子。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离开(2)已经(3)于是(4)一起2.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命换朋友的命。
3.示例: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4.胡贼受到教育和感动;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 ”标出来。
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
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1.(1)称赞,赞许(2)效法2 .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 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 ,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2011 版)【注】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当时著名文学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并皆暴犯百姓/触风雨,犯寒暑B•或说处杀虎斩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乃入吴寻二陆/寻向所志D.为乡里所患/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3 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 分)(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 分)答:(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 分)答:4.周处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 分)答:参考答案:1. (3分)A (A侵害/冒着B有的人C寻找D祸害、灾祸)2. 分)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每处1 分)3.(5 分)(1)(2 分)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害,而周处最为厉害。
(关键词“谓”“剧”)(2)(3分)再说(况且),人总是担心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关键词“患”“彰”,宾语前置句“志之不立” )4.(3 分)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表意明确2 分,语句通顺1 分,能表明改过自新的意思即可。
)陈仲举礼贤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为士则(准则,标准)(2)登车揽辔(拿,提)(3)为豫章太守(担任)(4)主薄白(报告,禀报)二、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2)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三、从本文可以看出陈仲举是一个怎样的人?以天下为己任,敢于担当!且有独特的施政方针,就是敬贤礼士。
投舒丧命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
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厄,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
舒果沉含父子于江。
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
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世儒为江州(担任)荆州守文(谨守成法)岂能作意表行事(意料之外)含不从(听从)二、翻译下列文言文。
1.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大将军平时和江州关系如何,你却要投奔他?2.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江州在别人强大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和别人强制他的想法抗争,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三、从短文来分析,王应是个怎样的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怎样的启发?王应是个有敏锐的洞察力,但是却不能坚持主见的人。
启发:为人处世要善于分析自己身处的环境、背景,在关键时刻要,能够权衡利弊,善于抉择。
许允丑妻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 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一、解释加点字词。
奇丑(容貌特别丑陋)允无复入理.(意愿)故当有意(必定,自然)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料想)二、翻译文言文。
1、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
阮家既然嫁丑女于你,必有原因,你得考察考察她。
2、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百行德为首,您好色不好德(你看重容貌而不看重品德),怎能说俱备呢?三、你认为许允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好色不好德” ,但又知错能改的人。
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
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
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
②减:不足。
③大将军:王敦。
④钱凤:人名,字世仪。
⑤孰:熟。
⑥从:纵。
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一、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屏.人论事( C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D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 与“阴”相对C.外露的D. 通“佯”二、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C.小大之狱 D.宋何罪之有三、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
大将军与钱凤商议叛逆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四、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机智(聪明)、沉着(冷静、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