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撤县设区方案
汉中资料

汉中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1] 。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
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中文名称汉中市外文名称Hanzhong City 别名褒国、梁州、天汉、兴元府、南郑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下辖地区1区10县及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汉中话[1]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汉三遗址、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南湖、定军山、黎坪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汉中站、略阳站、阳平关站车牌代码陕F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鸟朱鹮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橘节地区生产总值1064.83亿元人民币(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1031.04元人民币(2015年)历史名人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户籍人口385.21万(2016年)目录1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 水文4 资源? 生物? 矿产5 经济6 人口7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8 社会? 对外交往? 市花市树? 科教卫生9 旅游10 荣誉11 文化艺术? 民俗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特产12 历史大事汉中历史沿革 编辑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汉中市简介

汉中市简介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辖汉台区和镇巴、留坝、勉县、西乡、南郑、城固、宁强、洋县、佛坪、略阳10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80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现任市委书记张会民、市长胡润泽、市政协主席李怀生。
汉中主产水稻、小麦,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
中文名称:汉中外文名称:Hàn Zhōng City别名:天汉,梁州,褒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汉台区,南郑县,洋县等政府驻地:汉台区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缘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80万人(2010年)方言:汉中话(属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古汉台,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等机场:汉中机场火车站:汉中站车牌代码:陕F城市精神:仁智,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拼音:HAN ZHONG概述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止2006年第六批[1]),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截止2008年第五批[2]);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截止2004年),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截止2009年),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截止2009年第九批),国家森林公园4个(截止2009年)。
中国真正的心脏部位。
汉中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汉中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剑南道),北宋汉中曾为利州路的治所兴元府所在地(宋设路、州、县三级制,路为宋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益州路,治成都府;梓州路,治今绵阳市三台县;夔州路,治重庆渝中区。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汉中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汉中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行政区划与地名
【发文字号】陕政函[2017]170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8.12
【实施日期】2017.08.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汉中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陕政函〔2017〕170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汉中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8号)精神,现就你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批复如下:
同意撤销南郑县,设立汉中市南郑区,以原南郑县的行政区域为南郑区的行政区
1 / 1。
城固西六路归划

城固西六路归划1. 任务背景城固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城。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城固县决定对西六路进行归划,以提升交通便利性和城市规划的合理性。
2. 归划的目的和意义城固县西六路位于城市的西部,是连接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干道。
然而,由于道路狭窄、拥堵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
因此,归划西六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道路状况,提高交通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归划西六路还有以下几个意义:•优化城市规划: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使城市交通更加有序,提高城市整体形象。
•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便利物资流通和商业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提升居民幸福感:改善交通状况,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居民的出行舒适度和安全性。
3. 归划范围和方案3.1 归划范围城固县西六路的归划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道路拓宽:将现有狭窄的道路进行拓宽,提供更宽敞的通行条件。
•交通信号灯设置:在关键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提高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为行人和自行车设置专用通道,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增加城市美观度和生态环境。
3.2 归划方案根据城固县的实际情况和交通需求,制定了以下归划方案:•道路拓宽:根据现有道路的状况,将西六路的道路宽度从现在的6米拓宽到10米,以提供更宽敞的通行条件。
•交通信号灯设置:在西六路与其他主要道路的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确保交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在西六路两侧设置专用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分隔,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
•绿化美化:在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各类树木和花草,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实施计划和预期效果4.1 实施计划根据归划方案,制定了以下实施计划:•道路拓宽工程:计划于2023年开始,预计耗时1年完成。
•交通信号灯设置:计划于2022年开始,预计耗时6个月完成。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
•【公布日期】1996.02.21
•【文号】国函[1996]11号
•【施行日期】1996.02.21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划地名
正文
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的批复
(国函[1996]11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汉中地区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请示》(陕政字〖1994〗22号)及有关补充报告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汉中地区和县级汉中市,设立地级汉中市。
市人民政府驻原汉中市民主街。
二、汉中市设立汉台区。
汉台区辖原汉中市的东大街、东关、汉中路、中山街、北关、舒家营、鑫源、大河坎8个街道办事处,河东店、宗营、武乡、铺镇、龙江5个镇和汉王、老君、望江、七里4个乡。
区人民政府驻原汉中市中山街。
三、汉中市辖原汉中地区的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0个县和新设立的汉台区。
国务院
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城固地区(汉中)地貌简介

城固地区(汉中)地形地貌简介钟涛第一节历史简介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
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自公元前312年惠王设置汉中郡到2012年,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郡始于秦代,"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府志》。
其后历史变迁,三国时曾属蜀地。
汉中北有秦岭、陈仓、褒斜、骆古、子午古栈道北通关中;南有米仓、金牛、古栈道和阳平关,地势险要,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显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资源,使汉中地区成为陕南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镇。
历史上这里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战事,秦代始汉中就成为连接关中和陕南及巴蜀的要道。
汉高祖刘邦初为项羽手下的汉中王,后结集韩信、萧何、张良等名将谋士,力挫群雄,大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三国时刘备、诸葛亮、黄忠、赵云与魏将在此逐鹿。
生于城固张骞是历史上抵御匈奴、沟通西域的外交家,其封地和墓地均在故里。
著名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墓地和封地也在此处。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张鲁、李白、杜甫、陆游曾在此活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和动人的篇章。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汉中,设陕南行政公署。
1951年设南郑专区,1954年改称汉中专区,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
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以原县级汉中市的行政区域为汉台区行政区域。
新设的地级汉中市,辖10县1区。
第二节自然文化简介汉中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城固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评优)

旅游开发规划
旅游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
城固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2030)
“一心、一轴、三大板块”的空间结构
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 城固县县城;
一条旅游发展轴 — 以108国道城固段作为
旅游发展主轴;
三大板块 — 中部历史文化观光板块;南部
南沙湖山水生态度假板块,北部桔园-胥水河沿
线乡村旅游板块。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平方公
里。
城乡统筹规划
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城固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2030)
柳林航空城 规划定位
“中国航空产业高地,西部航 空名城”
规划结构
“两轴、三心、八片”
规划规模
2020年人口规模为5.0万人,建 设用地面积为8.5平方公里。 2030年人口规模为13.0万人, 建设用地面积25.66平方公里。
-
100
15 100 56 80 53 35 40 28
100
25 100 45 90 52 35 38 28
100
40 100 35 95 50 35以下 35以下 28以上
水体保护
废物处理 废物处理 空气质量 水质保护 环境质量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
城镇登记失业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人均GDP达 到288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75元 。 中期目标:到202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5%,国民生产总值480亿元,人均GDP达到 84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0元. 远期目标:到203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850亿元,人均 GDP达到 11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1000 元。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附件一概述一、概况(一)市域汉中市下辖2区9县,即汉台、南郑区和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2000年底人口3689306人。
1、自然条件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西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东、北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市相毗连。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
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和平坝,其中山地面积占75%以上,最高峰3071米。
汉中盆地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汉中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天然分界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平均气温11℃—14℃,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在700—1800毫米,年日照1301—1784小时,为全省日照最少地区。
市域河流分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72.3%和27.7%。
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较大支流有沮水、玉带、褒河、胥水、酉水、牧马、泾洋等河流。
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毛坝河、碑坝河、后水、徐家河等。
2、建制沿革汉中市早在三十万年到七十万年前便有人类祖先在繁衍生息,夏朝时属梁州,殷商时属巴方,西周时并入雍州,春秋时又成为蜀国一部分。
战国时代,秦、楚、蜀、巴交错争夺,楚怀王和秦惠文王都曾设“汉中郡”。
秦统一中国后,袭之。
汉至明代,郡、府、路、道置废频繁,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改“兴元路”为“汉中府”,一直到民国2年方废府改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而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设陕南行政公署,辖汉中、安康、商洛3个区,1951年撤销陕南行署,分设南郑(后改称汉中)专员公署,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革委会,1978年设汉中地区行署,199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
3、经济发展汉中市历史上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
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只有1242万元,粮食总产45.8万斤,农业总产值13877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固撤县设区方案
背景介绍
城固是位于陕西省南部,榆林市东南部的一个县级市,是陕西省的边境县市之一,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
然而,随着城固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原有县级市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居民对优质服务的期望。
因此,市政府提出了城固撤县设区的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目标与意义
撤销县级市设区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推动城固市的城市化进程,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设立行政区划区域,有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行政管理效率提升:通过设立区级行政区划,可以减少行
政管理层级,有效提高政府决策的效率,加快问题处理的速度。
2.促进经济发展:撤县设区可以优化市域经济结构,强化城
镇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3.改善民生服务:设立行政区划有利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
置,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育、医疗、交通和环境等方面的民生服务。
4.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通过设区改市,可以加强城市规划
和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设区方案
撤销城固县级市,设立城固市行政区划,具体方案如下:
区域划分
根据城固市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分布,将城固市划分为以下几个行政
区划:
1.城区:包括城固市的主城区,是政府机关和商业中心所在
地。
2.县区:包括城固市周边的农村和乡镇地区。
3.经济开发区:设立经济开发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设置
为了适应新设区后的行政管理需求,需要设置相应的政府机构和行政职能部门,包括:
1.市政府:负责市区的行政管理,制定政策,承担市级行政
职能。
2.管委会:设立经济开发区的管理机构,负责经济开发区的
规划和管理。
3.各区政府:设立各区政府,负责各自行政区域的管理和公
共服务。
财政体制
为了保证新设区的财务运作,需要调整财政体制,包括:
1.财政预算:制定财政预算,合理分配各区财政资源,保障
各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2.财政管理:建立财政管理体制,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
管理,防止财务浪费和腐败。
各方面配套措施
为了顺利推进城固撤县设区方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1.法律法规支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行政区划调整
的程序和条件。
2.社会稳定保障:加强社会稳定维护,妥善处理职工安置、
土地收储等涉及利益诉求的问题。
3.人员调整安排:对原县级市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调整和安置,
确保正常运行稳定过渡。
4.教育医疗资源:加大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投入,提高教育
和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5.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升城市的交通、
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水平。
实施计划
根据城固撤县设区方案,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时间安排:确定具体的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的启动时间
和完成时间。
2.资金需求:估算实施方案所需的资金,争取中央和地方政
府的支持。
3.人员调配:合理安排原县级市的人员调配和安置,确保正
常过渡。
4.监督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
测和评估,及时调整。
结论
城固撤县设区方案是城固市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行政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划分行政区划,建立相应的政府机构和财政体制,配套相应的措施,实施城固撤县设区方案将有助于推动城市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并随时调整和完善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