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
晚清有个袁世凯读书笔记

晚清有个袁世凯读书笔记赵焰2014-03-14相较于曾国藩和李鸿章,袁世凯更复杂,更具有某种象征意义——首先,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影子,中华传统文明尤其是中原文化的诸多特质,在袁世凯身上表现得异常充分;其次,袁世凯还充分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袁世凯身上,既有儒、道、法的气场,正与邪的混合,也有阴与阳的起伏。
2014-03-14袁世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时代里——它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故事,因为袁世凯的故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警惕和自省。
当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强人在1916年的夏天躺在灵柩里回归故土的时候,他甚至付不起自己的安葬费。
尽管北洋政府在财政巨大赤字的情况下,拨了五十万元用于陵墓的建设,但这一笔费用由于袁克定和田文烈控制规模不力,远远不能满足安葬的需要。
最后,他的弟子和手下,不得不又个人凑了二十万,用于弥补他安葬的漏洞。
这个生平一直幻想着流芳千古的河南人,最后竟沦落到如此尴尬的地步:看起来庄重肃穆,其实只是敷衍了事。
尴尬地躺在“袁林”之中,面对如此结局,袁世凯若地下有知的话,会永远合不上眼睛的。
2014-03-14袁世凯在晚清登上权力的巅峰,在某种程度上,更像是上天的有意为之: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然后,让他择机冲天而起,有所作为;最后,又毫不留情地让他一败涂地,遗憾终身。
注:对袁我是一直搞不懂为什么会称帝的,虽然之前有讨论过,但总感觉理由不是那么充分。
2014-03-14有很多人联系到袁世凯的出生环境、多变的性格以及末代权臣的地位,以为袁世凯在整体上像极了曹操。
真实的情况是,袁世凯的性格和命运,与其说像曹操,不如说更像其远祖袁绍(袁世凯家族,就是三国袁绍的遗脉)。
注:像袁本初?本初同志志大才疏,就是有个好出生,不然哪里有机会和曹孟德在一起逐鹿天下啊。
袁世凯好像没这么好运吧?2014-03-14自袁耀东到袁世凯这一代,四代袁家男性主人,几乎没有活过六十岁的,这四代的三十余个男人当中,先袁世凯而死的十四人当中,有十三人都是死于虚龄五十八岁以前,仅袁世凯的四叔祖死于六十岁。
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

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袁世凯称帝背后的秘密——袁世凯孙子袁家诚访谈录2010年11月26日朱恒袁世凯长子袁克定河南安阳有一处陵园,当地人称之为袁坟。
埋葬在这个陵园里的人就是袁世凯。
1915年,中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走向共和已有四年。
这一年12月13日一早,一个个骑兵通讯员敲开了北京文武百官家的大门,说大总统袁世凯要在今天九时三刻举行登基仪式,命令他们前去朝拜。
袁世凯登基称帝的消息一出,蔡锷在云南通电讨袁,宣布独立,西南各省纷纷效仿,一时间引发了全国的反袁运动。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他的皇帝梦仅仅维持了83天。
取消帝制后,袁世凯在极度悔恨和恐慌中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两个月,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
在弥留之际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猜测。
袁世凯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袁家诚是袁世凯第十个儿子袁克坚的儿子。
他告诉我们说:“爷爷过世之前,最后说的一句就是:是他害了我。
是他害了我的‘他’是指袁克定,我的大伯父、袁世凯的大儿子。
”袁家诚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袁克定是最后造成自己祖父从一个共和的创始人变成了一个复辟的人。
至于他做皇帝最后复辟这些因素很多,错综复杂。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袁克定。
“我的大伯父袁克定,因为他本人非常希望我爷爷做皇帝。
他是大太子,所以世袭的一定是他的王位。
还有这些君主立宪派,他们竭力推崇我祖父继续做皇帝。
”袁克定是袁世凯的长子。
袁世凯对这个大儿子信任有加,将很多权力都给了他。
然而袁克定并不满足。
他有一个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当皇帝。
虽然自己的父亲是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不能世袭。
如果父亲当了皇帝那么自己就是太子,将来就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当上皇帝了。
于是他开始采取各种手段促使袁世凯登基。
袁家诚说:“我父亲曾经讲过,你大伯就是把你爷爷害了。
当时就是袁克定他想要继承皇位,所以支持你的爷爷做皇帝。
袁世凯告密问题综述

袁世凯告密问题综述学号:09313242 姓名:吴威摘要:多年来,关于袁世凯告密这一事件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一直在向我们阐述说:维新派要求袁世凯杀掉荣禄并解救光绪帝,袁世凯却在暗中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换言之,因为袁世凯的告密直接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袁世凯无疑成为变法失败的罪魁祸首。
但我认为,变法并非因袁世凯告密而失败,告密只是加大了政变的剧烈程度而已。
关键词:维新变法戊戌政变袁世凯告密公元1898年9月23日(农历八月初七),袁世凯告密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党骚动,京城上下顿时炸开了锅。
维新派遭到大肆逮捕,政变几近高潮。
真的是因为袁世凯的告密使得变法惨遭失败、维新人士血溅菜市口吗?大量的史料史实表明,政变发生的时间其实是在袁世凯告密之前的。
但袁世凯同志确实是做过告密一事的,而且他本人对此也并不否认。
可以看出,袁氏的告密只是加剧了戊戌政变的剧烈程度罢了。
一、告密事件的简要论述现在,我们从戊戌政变整件事的发端开始讲起,看看袁世凯告密一事的作用是如何在政变中发酵膨胀的。
公元1898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初四),在颐和园颐养清闲的慈禧太后突然返回西苑,其原因则是由杨崇伊的奏折引发的。
慈禧的目的则在于初五日监控光绪帝接见日本前相伊藤博文,值此之际,戊戌政变的序幕被悄然拉开了。
八月初五,各事还在按部就班的向前发展:上午,光绪帝在单独处理政务,包括单独召见了袁世凯;而西太后慈禧则决定回园的日期推迟至初十日并“在光绪见伊藤后,见了某人,听到了某事。
”1到此时,光绪帝还没有失去人身自由和处理政务的权力。
八月初六,政变发生,慈禧太后训政并下令捉拿康有为,将宋伯鲁革职,但此时的朝廷并无其他停止新政的谕旨。
同时慈禧对光绪、康有为在权力层面进行了清算,但未进入政策层面。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是一个关键情节,政变非袁世凯告密而发生,而告密却加大了政变的剧烈程度。
八月初七,袁世凯告密消息传到北京,慈禧下令捕人。
八月初十,原定于初十回颐和园的慈禧将日期改为十四日回,又下达了恢复被裁撤的衙门、取消上书权、撤销时务官报等谕旨。
对袁世凯戊戌告密问题的回顾和反思

诸 军 , 其 防变 。” 谕 。
此外 . 天石考 察 了详尽 记 杨
载 戊戌 政 变前 夜谭 嗣 同夜访 袁世 凯 的核 心史 料——
本 文就 学术 界关 于袁 世凯 在戊 戌 政变 中的告 密
袁世 凯《 戊戌纪 略》 认 为情节较 为可靠 。《 , 戊戌 日记 》
的最直接 原 因。
费行 简 《 慈禧传 信录》凯 ) 天 津告 密 于 禄 , 奉 帝 手 诏 , 锢后 杀 ( 至 谓 令
禄 。 大惊 日 :子 意 云何? 袁 世凯 日 :特 以告公者欲 禄 ‘ ‘ 破奸谋 , 慈圣耳 。 禄感 极 , 卫 即嘱世 凯守津 , 自乘火 而 车微服 入京 , 奔颐 和园告 变 。 因袁世凯告 密语 . 大震 后
、
袁 世 凯积 极 主 动 告 密
全 皇上 , 以安天 下 。 未竞 , 语 叶祖人 座 , 文亦来 , 佑 外侯
至 二鼓 , 得 问 , 不 只好先退 晚餐 , 以 明早再 造 详谈 。 约
次 早 荣 相枉 顾 , 以详 细情 形 备 述 , 相 失 色 , 呼冤 荣 大 日:荣某 若 有丝 毫 犯上 心 , “ 天必 诛 我 , 来屡 有 人来 近 津通告 内情 ,但 不及今 谈 之祥 。 ” ]-4 人商 量许 [55 两 35 5-
久, 荣相 回署 , 复约佑 文熟商 。事 晚 ,荣 相折简来 招 , “ 杨 莘伯 在坐 , 出示训政 之 电 , 已 自内先 发矣 。” 业 [ 1
说 法 .将其 分为 积极 主动告密 和消极 被动告 密两 类 . 并 分别进行 回顾 . 反思袁 世凯 没有成 为历史 上 的正面
第五章 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当时宫廷和天津督署,天天有 私人往还,所有秘密,他们知 道比我多,比我快,何待我告 密?(御史杨崇伊、礼部尚书 怀塔布等)到津与荣督秘谈, 所谈何事,外人固不得知,听 说与太后训政有关。
(9月18日深夜谭嗣同来要求 我“诛荣围后”)此是何等机 密之事,彼等在别处亦昌言不 讳。次日,京中已有交头接耳 谈及此举者矣。
(1)上清帝第五书 上策 中策 下策 采法俄日以定国是 大集群才而谋变政 听信疆臣自行变法
传康有为到署,高谈时局,以变 法为主,立制度局新政局练兵局开 铁路广借洋债数条,狂甚.灯后归, 愤甚,惫甚.(翁同和)
(2)上清帝第六书
大誓群臣
开制度局
设待诏所 *《戊戌奏稿》与《杰士上书汇录》 (3)上清帝第七书 (4)慈禧的态度
1、张小路:《中国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反应》, 《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第2期。 2、戴逸:《戊戌年袁世凯告密真相及袁和维新派 的关系》,《清史研究》1999年第1期或人大复印 《中国近代史》1999年第7期。 3、郭卫东:《再论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告密” 问题》,《清史研究》2002年第1期。
4、茅海建:《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与原委—— 先前研究各说的认知、补证、修正》(1-3),《近 代史研究》2002年第4-6期。
渐退贪庸,代以俊义,徐以腹 心,分任疆寄,行之三年,主 权既尊,兵柄在己,然后更国 是,改制立法,后虽欲阻挠, 亦不可得矣。——袁世凯
六、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 西方在华传教的扩展与教案
* 反洋教斗争的历程及其历史评价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1、“公车上书” 焦点: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 /article.asp?Newsi d=2721&type=1002
关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

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试图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开始从正面审视和评价袁世凯,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
这本来是好事,但时下对袁世凯的评价越来越高,大有把过去的全部定论推翻之势,这就不能不令人忧虑了。
我们认为,对袁世凯这样复杂多变的历史人物,应当把他还原到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下去分析,既要突破“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老框框,也要把握好评价尺度,不应矫枉过正。
●关于袁世凯对近代中国是否“未建尺寸之功”的问题//袁世凯一生到底有没有做过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事情,这是深入评价袁世凯不可回避的问题。
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袁世凯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驻使朝鲜,不辱使命。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平乱。
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并因此赢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二是编练新军,以振国威。
1895年12月,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
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这就开了“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三是首倡新政,堪称楷模。
他先后在山东、直隶力行新政,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除科举考试;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四是顺应潮流,颠覆满清。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
这时,他不仅可以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对付革命党人,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在1911年底之前把这场革命碾得粉碎。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与革命党人联手,将清朝268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句号,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迅速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提倡实业,注重发展经济,提出的一些举措对近代工商业的较快发展无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认识和评价袁世凯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有的论者在肯定袁世凯某些历史贡献的同时,却矫枉过正,片面夸大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比如,有论者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无论是领导国民推翻晚清政府还是建设中华民国都“非袁莫属”,甚至把他的功劳抬高到同时代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之上。
朝鲜秘闻:揭朝鲜明成皇后与袁世凯风流恋情

[键入文字]朝鲜秘闻:揭朝鲜明成皇后与袁世凯风流恋情朝鲜明成皇后即闵妃,明成皇后生前不是真正的皇后,而是王妃,因当时朝鲜是大清的附属国。
闵妃是朝鲜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纯宗李坧之母,本名闵兹映(一说闵紫英或闵贞镐),本贯骊兴闵氏。
1882 年,袁世凯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进驻朝鲜。
当时袁世凯年近23 岁,年轻英俊,在吴长庆1885 年去世后,升任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
袁世凯设计帮助高宗和明成皇后也就是闵妃家族除掉政敌大院君,得到了朝鲜皇室的赏识。
当时执掌朝鲜大权的其实是闵妃,她听从袁世凯建议,组建义勇团,并任用袁世凯为练兵大使,使义勇团成为维护高宗和闵妃为代表的朝鲜皇室的重要力量。
当时朝鲜后宫的闵妃美貌无比,有世界第一美女之称。
她十分感激袁世凯帮其除掉大敌,又仰慕袁世凯的风采,便有意以身相许。
袁世凯也是不甘寂寞,随即便上了闵妃的凤床。
为了不引人怀疑,闵妃想出一条妙计,就是将其妹妹闵碧蝉许配给袁世凯为妻。
碧蝉虽姿色不如其姐姐闵妃,但也是倾国之貌,且立志非英雄不嫁,听说要嫁的袁世凯年轻英雄,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过门之后。
闵妃几乎每天都借探望妹妹之名来袁世凯府邸幽会,但不久便被其妹碧蝉发现。
碧蝉知道真相之后十分气愤,便向袁世凯晓以厉害。
袁世凯也担心与一国之母私通之事暴露之后会影响甚大,便又按照碧蝉的方法,从中国的河南带回自己的一个姨太太,谎称正室,主持家务,闵妃对此恨之入骨,便联合那个姨太太一起算计碧蝉进行报复。
不久日军开始进攻朝鲜,袁世凯被召回国,随同带上了碧蝉和她的两个婢女。
回国之后,袁世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将两个婢女也收为侧室,并按年龄大小分别成为二姨太和四姨太,碧蝉仅排为第三。
原想成为正室的碧蝉现在还经常受到大姨太的打骂,终日郁郁寡欢,喜怒无常,袁世凯自认有愧于她,也就随着她,对她的待遇比其他几位姨太太要特殊一些。
1。
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

袁世凯戊戌年告密真相作者:张程来源:《读书文摘》2010年第07期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八月初五下午三点钟,一辆从北京驶来的蒸汽火车轰隆着在天津站停下。
站台上顿时喜乐喧嚣,等候多时的天津文武官员来了精神,纷纷向一位下车的大人物涌去。
这位大人物就是进京陛见归来的三品按察使衔、督练小站新军的袁世凯。
他刚刚被光绪皇帝擢升为二品顶戴、候补兵部侍郎——这就是满城文武官员热脸相迎的原因。
袁世凯高兴地和大小官员一一致意,跟着进入早已筹备的盛大的欢迎会。
似乎天津全城的官员都来了,场面颇为热闹。
天津是督府所在地,但二品侍郎也算是屈指可数的高官了。
在场的许多人眼看昔日的同僚现在进步到自己的前头去了,心情复杂,羡慕、妒忌和巴结的心态各有。
而老袁一如既往的亲切、热情,不慌不忙,请皇上、太后圣安,入座同大家行礼如仪,再激动地转述陛见盛况,表态“天恩浩荡”“效忠皇上”云云。
最后,袁世凯与各位告别,出站,奔赴直隶督署。
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是荣禄。
作为老袁的直接上级,荣禄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多次举荐、笼络他。
如今袁世凯荣升了,众人想当然地认为荣禄肯定准备了盛大的宴会给爱将接风。
谁知,袁世凯一入督府就被荣禄“扣”住了,而且这一“扣”就是数日之久。
就在第二天,北京城发生了可怕的政变,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
在历史关键时期,天津督府内发生了什么事情?袁世凯风风光光、风平浪静的背后有什么秘密呢?袁世凯并不属于荣禄他们的圈子。
他发迹于朝鲜,最开始是李鸿章的人。
甲午战争战败后,李鸿章的势力元气大伤,袁世凯也从朝鲜撤了回来,成为官场的散兵游勇。
他开始上下走动,交结各种人物,图谋东山再起。
当时朝野对旧式军队失去了信心,袁世凯就撰写编练新式军队的书籍,向各方呈送,最后被榮禄等人看中,去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了。
在袁世凯这一时期认识的人中,包括康有为等人。
袁世凯曾向光绪上书,建议变法。
1895年夏,康有为第四次上书,都察院和康有为任职的工部都不肯传递,最后还是袁世凯通过督办军务处代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反动敌人。
他曾采用各种方法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如镇压工人运动、打压革
命党派等。
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与他有过交往的人物也屡屡被怀疑
与其有所勾结。
其中,蔡金台的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说备受争议。
蔡金台的背景
蔡金台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大地主和官僚。
他有过短暂的学习经历,但并未成为一位优秀的读书人。
他利用自己父亲与袁世凯的交好,得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并逐步晋升至巡抚一级。
此外,他还是袁世
凯亲信张勋与一系陈宝琛的国家联络人物。
蔡金台的密札
根据史料记载,蔡金台在与张勋、陈宝琛等人相处的过程中,曾写
过一些信件。
其中,最有争议的是称袁世凯为“天子”的密札。
这个称呼本身并不太过奇怪,因为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控制了政府和军队,实际
上是中国的“皇帝”。
但这个信件的内容被解读为蔡金台暗示其忠诚于袁世凯,并愿为袁世凯效力。
这封密札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直到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后被
日本人发掘出来,并被发表在众多报纸上,引起轩然大波。
袁世凯告密之说
除了蔡金台的密札以外,还有另一种说法称袁世凯自己也曾告发革命党派领袖孙中山等人的密谋。
袁世凯当时在清朝政府中颇具权力,他通过监控、刺探、间谍等手段掌握了革命党派领袖们的动态,并向清朝巡抚、督军、都统、刺史等官员报告了这些情况。
这种说法的出现,与蔡金台的密札有些联系。
有观点认为,袁世凯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利用了蔡金台这类既受自己信任又在朝中拥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来进行监控和告密。
反之,蔡金台的密札也成了袁世凯向朝廷证明自己对当时社会动态有所掌握,从而加强自己权力地位的证据。
然而,这种说法并未得到确凿证据的支持。
业内专家也一致认为,袁世凯并非是一个容易被他人操纵的人,他的掌控能力相对很强,通过监控和刺探得到情报的能力也比较强。
真相
虽然蔡金台的密札和袁世凯告密之说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历史学者和研究者一致认为,这些说法都缺乏确凿的证据。
而“真相”或许仅限于历史的漩涡之中,很难得到完全确认。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袁世凯本身是一个反革命的统治者,他在政治上采用各种丑恶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如利用地主豪强、镇压工人运动、打压革命党派等等。
无论他和蔡金台是否真的有过所谓的密约告密之类的事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和其对中国的危害都是无法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