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生平年表 (1)

合集下载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

袁世凯的故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载淳,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曾经历了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参与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时大总统和第一位正式大总统。

袁世凯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命运的转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决心。

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出色的学习能力和领导才能,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状元。

他的才华引起了一位官员的注意,这位官员帮助他进入了北洋大学学习。

在北洋大学期间,袁世凯接触到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对于国家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参与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运动,旨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

袁世凯作为一名年轻的军事将领,积极参与了这次运动。

他在戊戌变法中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成为了变法派的核心人物之一。

然而,由于清朝政府的反对和内外因素的干扰,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袁世凯也被迫离开了政治舞台。

三、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成为了革命的领导者之一。

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使他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最终帮助他成为了临时大总统。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大总统时期袁世凯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总统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他努力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改革,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措施。

他试图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然而,他的一些政策和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导致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五、袁世凯的去世袁世凯在大总统任期内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他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然而,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反对,最终导致了他的去世。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北洋军阀
首领。

早年投靠淮军将领吴长庆,曾任驻朝鲜通商
大臣。

1895年,经李鸿章推荐,担任荣禄部下的
新建陆军督办,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网
罗徐世昌、段祺瑞等为党羽,拼凑起家的政治资
本。

“百日维新”期间,以曾参加强学会向光绪皇
帝表示效忠,骗取了维新派的信任,被光绪皇帝
破格授予兵部侍郎。

戊戌政变前,满口答应维新
派的要求,同意在天津阅兵时诛荣禄,以武力保护光绪皇帝,清除后党,但旋即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获得了慈禧的宠信。

1899年,升任山东巡抚,勾结德国侵略军残酷镇压义和团。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我国期间,加紧接触外国。

1901年,李鸿章临终前推荐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

1903年,利用清廷调整之机,成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帝国主义支持下一方面逼迫清帝退位,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手段窃取了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此后,派人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了革命党人的“二月革命”,又以暴力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实行个人独裁。

1915年,为取得日本帝国主义对复辟帝制运动的支持,接受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底,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的皇帝,激起了护国运动。

1916年,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忧惧而死。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袁世凯(1859年—1916年)

袁世凯故居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东南17公里处的王明口乡袁寨村。故 居占地270亩,建成具有明清特色和传统风格的各式建筑248间,周围是 1800米长、10多高的寨墙,6座炮楼及三道护城河。旧居整体按中、东、 西三轴线布局,分东、西三级纵深院落,且院落幽曲相连,形成一片完整 且别具风格的建筑群。建筑群由传统砖瓦、木材、白灰等建筑材料构成, 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特色。房屋顶脊之处,皆有狮、虎、豹、马、猴等砖 雕,四角挑檐高耸,饰有龙纹兽尖、直指苍穹,气势恢宏。
主要成就: 1.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 2.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 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 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 除科举制度 3.推广免费之如夫人周妃、闵氏、翠媛三人合影。 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 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
袁林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的太平庄,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 统袁世凯的墓地所在。袁林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墓园 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风 格,堂院后的墓园部分则具有西洋建筑特色,整体看来非常
别致。
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 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 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 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 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 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 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镇压二次革命,同年当选为首任中华民国 大总统; 1914年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1915年12月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 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 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 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 安阳。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 民贼”、“窃国大盗” ,也有人认为他对中国 的近代化做出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总之,袁 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

袁世凯

袁世凯叶根发、王术静编撰,杨宏雨指导、修改一、袁世凯评传小引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

河南项城人。

生于1859年9月16日(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

卒于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病逝后,黄兴在《戏挽袁世凯联》写到:“算得个四十年来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一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做了八旬三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应该说,这个结论还是比较公允的。

富家子弟袁世凯生前谋求帝制时,一班御用文人曾舞文弄墨,替袁世凯考证说,项城袁氏一族可远溯东汉末年袁术袁公路,近祖是明季宿将袁崇焕,并上书袁世凯要求将袁崇焕附祀关(羽)岳(飞)庙。

那时梁士诒撰文这样赞颂袁崇焕,“使崇焕以前而有崇焕其人者,则满洲军将不能越辽河一步;使崇焕以后而有崇焕其人者,则满洲军尤不能越榆关一步,崇焕一日不去则满洲一日不能得志于中国。

”面对这种为自己当皇帝而牵强附会制造的舆论,袁世凯倒表现得较清醒,没有答应。

项城袁家算不上“望族”,有案可稽的先祖要数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

他靠设馆收徒以养家糊口,因过度用功读书而“赉志而殁”,只活了40岁,留下了一群孤儿寡母难维生计。

袁耀东生前最大的名头——庠生。

好在袁耀东之妻郭氏治家育儿有方,据《项城袁氏家集》的《母德禄》介绍,郭氏白天井臼亲操,与众婢共苦;晚上篝灯课子,三鼓不辍。

在郭氏的悉心调教下,袁耀东的四个儿子树三、甲三、凤三和重三,都有出息。

长子袁树三是袁世凯的祖父,廪贡生,曾署任河南陈留县训导兼教谕;三子袁凤三是庠生,后担任禹城教谕20年之久;四子袁重三,为生员,虽未入任途,但在家乡长期主持团练;次子袁甲三,于道光十五年中进士,也就是他,奠定了日后袁氏家族的兴盛。

袁甲三历任礼部主事、军机处章京、郎中。

1850年被调任江南监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

此时的袁甲三和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曾国藩、大理寺卿倭仁过往较密,经常“讲求宋儒之学”。

袁家的资产也随着袁甲三的仕途的成功膨胀起来,成为项城的大望族。

袁世凯

袁世凯

第 1 页 共 1 页人物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袁世凯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

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后,与南方革命军有约,只要推翻清帝奉袁世凯为大总统,袁世凯履行承诺,逼宣统退位。

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后复辟称帝被推翻。

他曾担任过满清王朝的军机大臣、驻朝鲜的代理总督。

生平经历袁世凯生于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

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

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

袁世凯先后于1876年和1879年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能在乡试中中举。

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

对这位大人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

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

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历史事件 创立新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

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

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

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次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

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

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号容庵,又被称作袁项城,是出身河南项城(今项城市)的清朝及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他曾任大清帝国内阁总理大臣、北洋新军领导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等职。

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1884年,他率领清朝军队平定甲申政变,因而开始受清朝中央政府重用并参与于其中。

随后,他被清朝中央政府授权从事于新军之建立事务,同时协助于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等政策推行事务。

在清朝中央政府中,他的权位最终晋升至总理大臣等职位,并对该政府有巨大的影响及控制能力。

在辛亥革命爆发并扩散至中国各地后,他起先被清朝中央政府再次重用以镇压革命势力,后于与革命势力的谈判中取得承诺。

1912年,他迫使宣统皇帝逊位,随后组建政府并被临时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成为当时掌握中国最高权力者。

当时,他借由自己先前培养的武装势力,以及清朝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僚系统,有效地以专制手段继承清朝并获得政权的合法性。

他一度试图将中国的国体改回世袭君主制,但遭到来自全国的强烈抵抗,被迫在短暂时间内结束该体制,并放弃其原先掌握的政治权力。

不久,他过世并因而导致中国境内政治势力开始陷入分裂状态。

早年生涯1859年9月16日,袁出生于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袁张营一个官宦家族。

父祖多为地方名流。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的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

1882年,袁23岁,藩属国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李昰应兵变夺权;亲中的朝鲜事大党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前往协助,吴长庆的幕僚马建忠设谋,要袁将李昰应拘捕,李昰应被掳后,袁世凯以“通商大臣”身份驻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建亲军与镇抚军,并控制税务。

袁驻朝时期标准照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袁奉命随军撤回天津,1895年11月19日,袁奉旨督练新建陆军,袁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以及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军、淮军的旧制。

袁世凯年表

袁世凯年表

袁世凯年表袁世凯年表大泽龙方蜇,中原鹿正肥袁世凯(公元1859~1916年),生于河南项城袁家寨。

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袁世凯投淮军统领吴长庆麾下,帮办文案。

次年随吴长庆赴朝鲜平乱。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十二月,朝鲜亲日派发动“甲申政变”,袁率清军和朝鲜亲军镇压了发动政变的开化党,赶走了日军,拥朝鲜王李熙回宫。

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十月,李鸿章奏派袁为驻朝总理交涉通商大臣。

光绪十二年(公元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大起义,日本侵略朝鲜,进而向中国挑衅,袁世凯奉命回到中国,结束了他在朝鲜十二年的政治生涯。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当时中国为“改练新军”,袁被委派接管“定武军”(甲午战争期间成立的一支使用新式枪炮的队伍),到天津小站用近代军事训练方法督练新军。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袁晋升为直隶按察使,专管练兵事宜。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即农历戊戌年,光绪帝为推行变法,赏袁世凯候补侍郎,在随后的“百日维新”中,袁倒向保守派,戊戌变法失败。

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袁升任工部右侍郎。

同年十二月六日,再晋升为署山东巡抚,并率武卫右军前往山东东任职。

次年,镇压了山东境内的义和团。

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期间,袁扩充了自已的实力,使武卫右军成为北方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十月,因袁在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期间护驾有功,慈禧加封袁世凯为太子少保衔,并赏黄马褂,特许紫禁城骑马。

袁因此被人称为袁宫保。

十一月,李鸿章病死,袁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完全继承了李鸿章的内外政策。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初,袁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并在河北保定创设北洋军政司(后改为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此后,又兼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镇压了直隶广宗县景廷宾领导的农民起义。

与此同时,袁还废科举、办学堂,先后兴办了陆军小学堂、北洋常备速成学堂、)小站电讯学堂、大沽宪兵学堂、保定军官学堂等,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

袁世凯

袁世凯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光绪帝委 以大任时,他却投靠慈禧太后一党。到宣统继 位后,被摄政王强迫退休的他,在辛亥革命爆 发后强迫摄政王退位,掌握清廷大权,本应平 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 迫使清帝退位而得任民国总统。这全是选有利 益的一方投靠的行为。


兴办新式教育的楷模 据统计,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直隶办 有专门学堂12所,实业学堂20所,优级师范学 堂3所,初级师范学堂90所,师范传习所5处, 中学堂30所,小学堂7391所,女子学堂121所, 蒙养院2所,总计8723所,是整个洋务运动期 间兴办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当时直隶有学生 16.4万多人,位居全国第二,但学务资产有四 百八十万两,名列全国第一。直到民国初年, 直隶教育仍保持优势,这与袁世凯任直隶总督 时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 积极倡导出国留学、游历 重用“海龟”之先躯


清末新政中的袁世凯: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袁世 凯告密 袁世凯与二十一条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称帝分析
客观原因在于: 一是辛亥革命后呼唤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收拾 局面,此人非袁世凯莫属。 二是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卓著,得到资产 阶级的信任。 三是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各阶层“拥袁弃孙” 的一致倾向。


五姨太太杨氏。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 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早亡)、 九子克久(娶民国黎元洪的女儿为妻) 六姨太太叶氏。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 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七姨太太张氏。没有子女, 八姨太太郭氏。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 四女怙祯。 九姨太太刘氏。十六子克藩,早死;女儿仪祯 排行十三,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 家。
袁 世 凯
中 国日-1916年6月6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在全国的声讨声中病死,终年57岁。
文献参考
袁世凯评传(上下册)
作者:刘忆江著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6月
《瑰异总统---袁世凯》
作者:郭剑林纪能文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时间:1995年3月
袁世凯告密大大加剧了政变的激烈程度。此后,袁便以慈禧太后和荣禄为靠山,走上了飞黄腾达的快捷方式。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40岁
因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行为引起各国不满,袁对拳民大力镇压,山东在袁世凯治下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42岁
袁世凯在山东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集内政,外交,军事于一手,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53岁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
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5日,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窃取。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
54岁
3月20日,袁世凯收买凶手刺杀宋教仁。7月孙文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遭到失败。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故宫太和殿就职。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48岁
调任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同年,在袁世凯倡导下,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于天津成立。
1911年(宣统三年)
52岁
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用武力压迫南方革命的同时,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
袁世凯大事年表
时间
年龄
事件及影响
1859年9月16日(咸丰九年)
----
袁生于河南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1876年、1879年(光绪五年)
20岁
乡试未中,改文就武,投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驻防山东登州
1882年(光绪八年)
23岁
朝鲜壬午政变23岁的通商大臣 驻军 税务
1884年(光绪十年)
11月4日,袁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并收缴国民党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中 Nhomakorabea民国三年)
55岁
袁下令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并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5月9日,袁世凯为使帝国主义支持其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56岁
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月18日,日本公使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并要求绝对保密。
1至4月,在外交部同日本谈判时,袁暗中泄露内容,希望获得英美支持对抗日本。中国国内出现反日情绪。日本则以武力威胁中国。
袁世凯政府在5月9日晚上11时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要求,并于5月25日完成签字。5月9日被定为国耻日,称“五九国耻”。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44岁
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1906年9月(光绪三十二年)
47岁
北洋陆军举行军事会操,袁世凯是阅兵大臣。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廷看作是栋梁之臣。
“二十一条”是要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向日本表示除第五项“容日后协商”外,其余全部接受。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57岁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举国反对,全国开始了护国运动,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25岁
甲申政变,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的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它特权。
1894年(光绪二十年)
35岁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随军撤退天津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39岁
7月,以光绪帝为首的戊戌变法达到高潮袁将戊戌变法的消息告诉忠于慈禧太后的荣禄,结果变法失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皇帝失去政权并遭软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