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意思
朝代歌解析

朝代歌解析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三皇:伏羲、炎帝、黄帝。
五帝:少昊、顼、帝、尧、舜。
始:开始。
相:相互传递。
(1)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仅太古时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
人民则把他们敬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这里仅采用种说法。
)(2)炎黄子孙是指中华民族的后代。
“炎”指炎帝。
“黄”指黄帝。
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
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敌对的部落的首领。
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
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传说尧舜禹汤都是黄帝的后代。
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夏朝建立,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商纣王刚愎自用,残暴无道,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西周灭亡的催化剂,加剧了它的灭亡。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退走后,申侯、鲁侯、许文公等共立原来的太子为天子,于公元前770年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即位,是为周平王。
因镐京已遭战争破坏,而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所占,周平王恐镐京难保,于公元前770年在秦护送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在郑、晋辅助下立国。
东迁后的周朝。
史称东周。
(1)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 “让”指“让出帝位”。
相传尧、舜、禹时,部落联盟内采用“禅让”的方式“选贤与能”,推举联盟的共主。
如尧老时,把“王”位禅让给了贤能的舜。
(2)世袭制: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
烽火戏诸侯读后感

My heart is unwilling to move forward. The road is too far away and I feel too tired. When love becomes so barren, my heart has no place to belong.悉心整理祝您一臂之力(页眉可删)烽火戏诸侯读后感烽火戏诸侯读后感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只要讲了周幽王任意诸侯来取乐,使自己失去了诸侯们的尊重和信任,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也还的自己死《于非命,由此可见欺骗会招致多么严重的后果。
欺骗别人和不诚实都是一种不良习惯,欺骗别人就等于欺骗自己,这种不起眼的小错往往可以害了自己和别人,我们还小,现在欺骗别人,最多也就是同学不睬你,不和你玩,被爸爸妈妈骂一顿,看起来后果没什么。
可长大就不一样了,就像盖楼房,你第一层没盖好,上面你怎么盖都是歪的,长大你如果还在欺骗别人,就会越来越严重,与同事朋友处不好关系,你如果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如果更严重,还会进监狱,到那时候你肯定特别后悔,后悔当初,因为欺骗将改变你的一生。
我们应该吸取周幽王的教训,尊重他人,诚实的对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烽火戏诸侯读后感2今天,爸爸给我讲了《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西周时的周幽王,他娶了个很漂亮的妃子,这个妃子整天冷冰冰的,脸上没有笑容。
为了让这个漂亮的女人一笑,周幽王想尽办法,但都没用。
后来,有个大臣告诉了周幽王一个办法,周幽王就按照这个办法,带着漂亮的妃子去郊游,他们登上烽火台,周幽王下令点燃烽火,那些在外地的诸侯看见烽火,以为有敌人来了,连忙带兵来救幽王。
这个漂亮的妃子看见这么多人都上当受骗了,不由得笑了起来。
再说那些人赶到了周幽王这里,发现没有敌人,是周幽王跟他们开玩笑,他们很生气,但是没办法,就带兵回去了。
过了不久,周幽王又点燃烽火骗了各地诸侯一次,大家非常生气,就再也不相信周幽王了。
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范文一份

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范文一份守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1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形容真诚对人产生的感动力。
语出《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抱柱之信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
后来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桥墩)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
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
故事流传至今。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__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__,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__了__。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4、一诺千金诺:许诺。
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
比喻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讲究诚实信用。
典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楚人曹丘生,辨士,数招权(依附__而倚仗其权势)顾金钱。
事贵人赵同等,于窦长君善。
长城故事5篇

长城故事5篇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详文:周幽王三年(前779),幽王姬宫涅骄奢淫逸,自从得到褒国进献的美女褒姒后,封为宠妃,整天沉溺于佳丽之中,朝政荒废。
褒姒生性不笑,面对宫中玉宇琼楼,锦衣玉食,她毫无悦色。
褒姒美艳无比,但整天愁云密布成为一大憾事。
幽王欲睹褒姒笑容,大臣们想尽千方百计始终不得效果。
一天幽王出游骊山,佞臣虢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拙劣计策,幽王决意一试,遂命点燃烽火。
各路诸侯见烽火报警,以为京城出现敌情。
迅速整装带兵而至。
见君臣安然无恙,且游兴正浓,感到莫名其妙。
问其原因,对方笑而不答。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史记周本纪》)。
看到这种场面,褒姒忍不住一笑。
看到褒姒终于开了笑口,而且笑时姿态更美,昏君乐得忘乎所以。
风尘仆仆的诸侯终于明白,烽火报警,调兵遣将,原本为博宠妃欢心。
王命如山,无可奈何,只得怏怏离去。
为讨褒姒再开笑颜,幽王故伎几度重演。
后来褒姒生了儿子,幽王十分高兴,取名伯服。
公元前774年,幽王废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
同时重用善谀好利的奸臣虢石父为卿,国人怨声载道。
申王后和宜臼把这些情况告诉父亲申侯,申侯非常愤概,毅然联合两个诸侯攻打西周。
兵临城下,宫涅慌忙命令点燃烽火报警。
屡受戏谑的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00年历史宣告结束。
这就是“一笑失天下”典故的真像。
定城砖的传说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
"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古代不诚信的事例30个

古代不诚信的事例30个1.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
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2.食言而肥春秋时,鲁国大夫孟武伯,说话一贯无信,鲁哀公对他很不满。
有一次,鲁哀公在五梧举行宴会,孟武伯照例参加,有个名叫郭重的大臣也在座。
这郭重长得很肥胖,平时颇受哀公宠爱,因而常遭孟武伯的嫉妒和讥辱。
这次孟武伯借着向哀公敬酒的机会,又向郭重道:“你吃了什么东西这样肥胖啊?”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3.齐襄公言而无信春秋时,齐襄公派大将连称、管至父去守卫葵丘。
连称问齐襄公:“我们何时能回来?”当时正是西瓜上市季节,齐庄公一边吃瓜一边说:“明年吃瓜时派人替换你们。
”一年之后,齐襄公却忘了约定。
管至父只好送回一瓜,并提出按时替换的要求。
齐襄公十分振怒,平静下来之后,对送瓜的人说:“他们要想回来,在等一次瓜熟吧。
”连称、管至父见齐襄公言而无信,又气又恨。
后来,他们二人参加叛乱,杀死齐襄公。
齐襄公言而无信,最终落得被人推翻,死于非命的下场。
告诉我们人是要讲信用的,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
言而无信,必然失信。
4.曾子杀猪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锋火戏诸侯的意思

锋火戏诸侯的意思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题目
烽火戏诸侯是什么意思?
答案解析
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1、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2、故事背景:周宣王死后,其子宫涅继位,是为周幽王。
当时周室王畿所处之关中一带发生大地震,加以连年旱灾,使民众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
而周幽王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于危亡。
这时,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非但不听,反而把褒珦关押起来。
春秋战国时成语及典故集锦一

春秋战国时成语及典故集锦一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7、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褒姒的故事:一笑天下亡 烽火戏诸侯

[键入文字]褒姒的故事:一笑天下亡烽火戏诸侯周朝从周幽王开始就已经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尽管后来东周在极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却改变不了诸侯各自坐大的现实。
后人皆称褒姒是红颜祸水,事实上真正的祸水不是红颜,而是追崇红颜的周幽王。
褒姒不过是个导火索,周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当朝君主已经不再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女妖传言公元前788 年,也就是周宣王统治的第四十年,民间流传着一个恐怖的传言,说周朝将来会被一个女妖所灭。
周宣王听闻后十分惊慌,立即命人四处捉妖。
其实哪里有什么女妖,不过是百姓不满当时苦难的生活状况,试图通过这样的谣言来唤醒当朝君王,同时发泄心中强烈的不满。
但周宣王从没有考虑到这个层面,他只是单纯要保住周王朝。
中国有句老话叫“疑心生暗鬼”,如果周宣王带给周朝百姓的是一个清明天下,他就不会对自己地位的稳定性如此缺乏信心,也不会对周朝的未来充满担忧。
无论如何,周宣王已然陷入了谣言中不能自拔,只要是他认为可疑的女人,全都被秘密杀害。
然而,谣言并没有就此而住,反而愈演愈烈。
三年后的一个夜晚,周宣王做了个噩梦,梦到女妖来夺王位。
惊醒之后,周宣王再次派人去捉妖。
前去捉妖的大臣杜柏实在不忍心杀害平民百姓,就回报周宣王说根本没有妖精,如果继续诛杀百姓,恐怕会招致众怒。
失去了民心,就离失去天下不远了。
周宣王不仅不听劝告,还杀了杜柏。
另一名大臣左儒想替杜柏说话,却被周宣王一顿怒骂。
左儒彻底对周宣王失望了,最后只能以自杀的方式来进行抗议。
杜柏和左儒死后,周宣王也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当时有些冲动。
他开始茶饭不思,逐渐憔悴。
有一次,周宣王外出打猎,回来时在马车上做了个梦,梦到死了的杜柏和左儒身穿红衣,头戴红帽,手持红色弓箭,向他射了一箭。
周宣王感到胸口一阵疼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