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气泡病的防治
鳙鱼苗气泡病治疗实践

发 病而 亡 ,没有 新发 病 的鱼 苗 ; 1 日继 续 泼洒 一天 熟豆 8
更多。这时虽然是个别鱼苗含气泡上浮,但意味着有更 多的鱼苗处于气泡病暴发的危险境地 。
三 、病 因 分析
这个鱼苗培育池塘发生气泡病 ,究其原因我们分析
浆 ,巡塘时观察,极少发现有 患气泡病的鱼苗,鱼苗均 已正常摄食、游动 ,没有新发病鱼苗,说明气泡病 己治 愈。2 日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直到鳙鱼乌仔出塘 0 未再发病 。5 8日拉 网锻 炼 ,经过对 拉网情况 的分 月2 析,估计可 以培育出乌仔2 0 0 万尾左右 ,出塘 率大约为
到 l2 左 右 。5 l 日,池 塘 水位 13 ,池 水透 明度 _米 月 0 .米
少水 中产气物质 ,降低水体中气体密度;③使用二氧化
氯0 3 米3 . 克/ ,杀灭部分浮游植物 ,并对水体进行 消
毒,防止鱼苗继发性感染其他病害;④采用熟豆浆泼洒 投 喂,连喂4 天,开始时采用熬豆浆的方法 ,由于豆浆
匝E匦 ] 旦塑 夔 囝蜀 拦 旦
⑤池水温度变化大,天气状况异常,由于几天前气温 曾
达3  ̄ 0 C,而1 日这天气温只到2 ℃,水温变化虽没有气 5 2 温变化剧烈,但因受气温 的影响也从最高时的2  ̄ 5 C下降 到2 ℃,况且 l 日这天天气由晴转阴,天气、气温 的异 2 5
常 变 化使 气 泡 病 的发 生加 剧 。 四、 治疗 措 施
5 %。 7
可能有:①池塘底质淤泥过厚,由于连续多年未清淤 ,
池底淤泥2 多厘米 ,池底各种 有机质 分解 ,使底质变 O 肥 ,有害成分增多;②水体肥度大,池水透 明度2厘米 0
鱼苗气泡病的治疗办法

解有机物,改善水质,改善河蟹品质 ,而且有繁茂 的水 草池中也不会有青苔生成。②螺蛳投放最好分期分批。 我县 目前精养池塘螺蛳的投放量一般在 10 0 千克/ 5  ̄50 亩,早期螺蛳主要集中在蟹沟中。按照蟹沟面积 占池塘
总面积 的1% 0 计算,蟹沟中的螺蛳量达70 00 0  ̄2 % 5 ̄50
质 造成 污染 之后 ,应 采用 换水 、调 水 、改底 的方法 对水
青苔亦称青泥苔,是水绵、双星藻、转板藻等几种 丝状绿藻的通称。养殖池塘 中的青苔多在天气转暖后,
质和底质进行改良。一般采用E菌调水和底质改 良剂改 M
于池塘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 ,上 端直立水中,故也称沉水性丝状植物 。当其衰老时断离
鱼 苜气泡病
内,导 致 鱼苗 浮 出水 面 而 亡 。多 发 生在 晴天 的 1 :0 3 0 ~
1 :0 6 O 。笔者 在 多年 的养殖 过 程 中 发现 ,传 统 资料 上 介
要积水,进行搁池曝晒冰冻 ,并用生石灰按10 0千 0  ̄2 0
克/ 亩全池泼洒 。② 在蟹池进水后立 即进行肥水,每亩
浮游生物少,水清,引起青苔滋生,这一般发生在老塘 口;二是新开挖塘 口因土质偏瘦,沟内水位偏浅,没有 肥水或螺蛳投放过多肥水困难,致使水过清引起 的。
二 、防治 方法
防止青 苔滋生最有效的办法是早期肥水 。主要做法
是 :①冬 季 养殖 品种起 捕结 束 以后 ,排 干池 水 ,注肥度,从而 降低水中 亩) 溶解氧 ,避免气泡病的发生。
二、喂熟豆浆 正常情况下鱼苗下塘后需喂生豆浆 ,每天喂两次,
时 间分 别 为8 O ~9 O 及 1 :0 1 :0 :0 :0 5 O ~ 6 O 。每 天每 万 尾
【鱼类水质不良引起的病害】鱼类病害

【鱼类水质不良引起的病害】鱼类病害一、气泡病 1.病因,鱼的肠道出现较多气泡或体表、鳃上为附着许多小气泡,使或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坠地,严重进可引进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包括危害鱼苗。
其原因如下:(1)池塘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水中氧气,并释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
鱼苗误将这种小气泡当作浮游生物吞入。
气泡在肠内积累较多时,使鱼体上浮,失去变宽的控制力。
(2)水中气体过饱和。
如水中含氧量达到14.4mg/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cm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
水中氮的色度达到153-161%时,也会发生气泡病。
2.症状,发病鱼苗浮于水面,随着的增多而失去自由游动的能力,身体失去平衡,尾部向上,头部朝下,时而做为挣扎状游动,时而在水面打转,随着体力的耗尽而死亡。
用解剖显微镜或低倍显微镜检查,可见病鱼肠内含有气泡,也可以在体表、鳃或血管内发现气泡。
3.流行情况,夏秋两季是此病的流行季节,鱼苗最易患病。
随着鱼的长大,发病逐渐减少,成鱼偶尔可见。
鳊鱼对氧气饱和病最敏感,草鱼次之,鲢、鳙、鲤、鲫鱼敏感性较差。
4.防治方法;(1)不吊挂未经发酵的肥料,严格掌握投饲和施肥的数量,杜绝池中腐殖质过多。
(2)注意水质,不或使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3)鱼苗运输时不要进行前一天急剧送气。
(4)鱼池中会发现气泡病时,应迅速注入新水或换水,可防止病情恶化。
冰晶病情轻的能在水中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或向池内泼洒黄泥浆水,以减低浮游生物的减轻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效果。
二、弯体病1.病因:又称畸形病,这种病大多发生于新开鱼塘中的鱼苗和鱼种。
其中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由于池中含有重金属盐类,刺激金鱼的神经和肌肉收缩所致。
土壤中会迷幻的重金属盐类虽然微小,但很普遍,久经养鱼的鱼塘,其金属盐类大都也已溶解,含量极微,一般不会引发弯体。
但新开塘就容易引起这种病。
(2)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如钙和维生素C等而产生畸形。
龙鱼水泡病治疗方法

龙鱼水泡病治疗方法
龙鱼水泡病,又称龙鱼疱疹,是龙鱼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身体表面出现水泡状的白色或透明的小颗粒。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龙鱼水泡病的治疗方法:
1. 隔离患病龙鱼:将患有水泡病的龙鱼分离到一个单独的鱼缸中,以防病菌传播给其他健康的龙鱼。
2. 水质管理:保持鱼缸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并注重维持适宜的水温、PH值和氨、硝酸盐等指标的平衡,有助于龙鱼抵抗病菌。
3. 药物治疗: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硝酸银溶液、金霉素和磺胺类药物。
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导使用药物,通常可以通过将药物加入鱼缸水中进行治疗。
4. 提供适宜的水温和营养:将水温保持在28C-30C范围内可以加快龙鱼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的恢复。
同时,提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有助于增强龙鱼的免疫力。
5. 化脓水泡处理:对于化脓的水泡,可以使用无菌棉签沾取盐水或碘伏轻轻擦拭水泡,并在患处涂抹抗菌或消炎药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一般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病情严重或病情持续恶化时,应及时就医请教兽医。
此外,预防龙鱼
水泡病的最好方法是保持鱼缸的清洁、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适宜的饲养环境,避免龙鱼受到惊吓和压力。
观赏鱼气泡病的症状表现,气泡病因及症状防治

观赏鱼气泡病的症状表现,气泡病因及症状防治养鱼须知:气泡病因及症状防治导读:水族养殖的气泡病,是因水中气体饱和,造成饲养鱼只生病,严重急症时可能会死亡,是一种有致命性的疾病,所以有饲养水族的饲主,应该注意小心,现在就请看以下,有关气泡病的各项介绍吧。
一、鱼气泡病的病因1、气体过饱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鱼的肠道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著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危害鱼苗。
2、肥料致病池塘、鱼缸中施放过多未发酵肥料,生肥在池塘、鱼缸底部分解放出甲烷和硫化氢的小气泡,鱼苗误当食物吞入。
气泡在肠内积累较多时,加之硫化氢等对鱼苗有毒,使鱼体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
3、氧量过饱病因是水体中某些气体的含量达到过饱和而引起,如水中含氧量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
4、产生本病溶氧量过饱和常见于夏季高水温期,再加上水中植物性浮游生物太多,经日光照射下,这些植物行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而产生本病5、溶氧过高一般溶氧之饱和度高于125%被认为是有危险性,若高于300%则有致死性,饲养者,不得不甚。
二、鱼气泡病的症状1、外观症状气泡病的外观症状是在体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气泡,常见于头部皮肤,眼球四周及角膜,对光检查上述部位不难发现气泡的存在。
2、眼球肿胀若气泡蓄积在眼球内或眼球后方,会引起眼球肿胀,严重时可将眼球向外推挤而突出,所以本病亦为突眼症原因之一。
3、急性病例急性病例易发生于鱼卵孵化期或鱼苗期,病程往往只有几分钟,却可造成100%死亡率。
4、主症膨大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突眼、鳃丝肿大及卵黄囊异常膨大,通常待养殖者发现之时,往往只见到腹部膨大而且是已经死亡之鱼苗。
5、春夏较多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水进行人工孵化时,刚孵出的鱼苗常发生气泡病。
鱼类越冬中后期严防气泡病的发生

瓜虫 寄生 体 ,而 且数 目有 所增加 。食 盐有刺 激 小瓜虫 离 体 的作 用 ,但对 于离 体小 瓜虫 的杀灭 作用较 差 ,因此 , 单纯 使用 食盐 治疗 小瓜 虫 效果 不佳 。 2 福 尔马林 对细 鳞 鱼 施 用 10 升/ 3 2 0 . 0毫 米 和 0 毫 升 / 3 同浓度 的 福尔 马林进 行 2 , 米 不 4 时药浴 ,连 续3 , 天 结 果杀 灭小瓜 虫效 果不 理想 。试验 中发现 ,施 用福 尔马 林 会使鱼 体粘 液分 泌增 多 ,一定程 度上 阻碍 了药物 进入 小 瓜虫 的 寄生部 位 。
2 由于气泡引起的竖鳞、鳍条溃烂又为各种低温致 . 病细菌 、水霉菌 的侵袭创造 了条件 ,加重鱼体负担 ,待
融 冰后 造 成大 量 死 鱼 。
要为氨气、氮气 ( 盐碱地碱性水体) 或硫化氢、二氧化 硫、二氧化碳 ( 胜水体) 酸 等气体,浮游植物过多的肥水
则主 要 为氧 气 。
3长时间高浓度的气体可导致池鱼烂鳃 ,更会加重 .
1因为 大量 气泡 的存 在而 导致 鱼鳍 条 功 能下 降或 者 . 丧 失功 能, 鱼类 长时 问浮 于水 面 下不 去 ,容 易造 成缺 氧
窒息 死亡 或 被 冻伤 致死 。
鲟幼鱼气泡病的发生与控制

肠气栓:肠气栓足由胃充气造成。解剖可见从前肠
到后 肠,气栓 布满拯 个肠管 .部分 食物粘 贴在肠 壁。肠
c 栓使消化道上下通气不畅,形成肠梗阻。
体 表黏附气泡 :气泡吸 附鱼体表 .初始 发生在 鱼鳍
三 早 、凹 定 、
2 四定” .“
肖
春 季 防 鱼 病
四定即定质、定最、定I 对、定位。 直接喂鱼的青料璺新鲜适 口,水草要洗净,浮萍要消 毒,腐败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同时饵料要寓宵营养,
适 u性 好 根 摧鱼 体大 小和摄 食 能力 ,在水 温 断升 高 的情况 下,逐 步增 加投饵 量 ,做到 适量 投喂 。投 喂要铂
早管理。一般春节前后投放鱼种较为适宜,这时水漩较 低,龟种活动力较弱。鳞片紧密,在捕捞 、运输和放养
过程中.种苗不易受伤。春季应在各种龟类代谢起点水 温之前就开始诱食,以促其 开食、快生长,增强龟体
质 .从 而达到 提 高抗病 的 E的 。 管 理足 相应 做好 规 I 划 安 排 .如 各利t 其 的检 杏 与维修 ,肥 料 和饲 料 的 I 渔 应 .池塘 生态 环境 的 凋控 。
硫 陵娅 铁台 剂 ( 比例5: ) . 克/ 全池 泼洒 ,】 门 2 o7 米 ~2 进 行 ‘ 。用 9 % 体敌 百虫0 2 . 兜/ 仝池 泼 次 0晶 . ~O 5 米
( 饵料消毒:投喂饵料不清洁,或腐 的饲料.或 2 )
未经 发酵 的粪 肥 ,足引 发肠 炎病和 鳃 病的 主要 因素 傲 水草 用r 的食 盐水 浸泡 3分 钟, 粪肥 按每 5千 兜加 j % 0 0 漂 白粉 10 2 兜搅 拌 后投 施 () 3食场 消毒 :鱼池 食场 内常 有残饵 ,残 饵腐烂 能为 痫原 体繁硝 提供 有利 条件 。 此 , 一 要定 期用漂 粉 是 20 5 克对水泼洒 食场 , 是要 在食场 喇 ,按每 j竹篓 l 漂 白粉 10 ,或每 袋装 硫酸 制 10 5克 0 克加 硫酸 亚铁 克挂 0 竹 篓 ( 进行 消。 袋) 薄.每 次每个 食场 挂3 只. 每天换 药 ~5
鲟鱼苗种培育阶段气泡病的危害与防治

鲟鱼苗种培育阶段气泡病的危害与防治一、气泡病症状1.游动:仔鱼旋转游动,侧卧间歇片刻后又重复旋转游动,持续一段时间后随着体能大量消耗,旋转游动频率降低,渐渐浮游于水面,如果症状加剧,会出现仔鱼腹部向上,漂浮于水面的现象。
在此阶段,仔鱼往往下潜困难,游动行为难以自身控制,直接导致仔鱼摄食困难。
2.鳔鳔充气胀大。
原本稍厚的鳔壁被气体充胀得异常透明。
由于鳔异常充气膨胀,严重地挤压各内脏器官,导致器官变形,甚至萎缩。
3.胃肠:受鳔严重挤压的胃肠有不同程度的充气、膨胀。
胃肠充气、膨胀,除挤压其他内脏器官外,因其本身内存气体,造成胃肠气栓。
胃内气泡体积较大,数量较少;肠内气泡体积较小,数量很多。
4.鳃:由于仔鱼鳃盖发育尚不完善,并不能将整个鳃部覆盖,这样伴随着气泡病发生,早期会出现裸露部分的鳃丝末端膨大、弯曲。
随着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加重,鳃丝末端毛细血管因循环障碍,表现出鳃丝颜色加深、粘液异常增多、粘附脏物等症状,更为严重者会出现一些其他烂鳃症状。
5.肛门:胃肠及消化腺严重被挤压,形成胃肠气栓,导致仔鱼肛门红肿、外突等症状。
6.其他如眼睛突出、鳍基充血、腹部肌肉充血等症状。
二、气泡病危害1.开口仔鱼开口仔鱼前期主要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同时以卵黄囊上的毛细血管网行使呼吸功能,此期间仔鱼处于垂直游泳阶段。
而气泡病会对卵黄囊上娇嫩的毛细血管网造成损伤,导致呼吸效率降低,对仔鱼垂直游动造成沉重负担,甚至难以下潜。
仔鱼由于气泡病影响,推迟开口时间,开口滞后导致仔鱼长时间饥饿,对以后仔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2.转口仔鱼转口阶段的仔鱼完全转入底栖生活,以外界饵料作为营养来源,游动速度加快,对氧气需求量增加,以鳃为呼吸器官,但鳃尚不完善。
气泡病对转口仔鱼的直接影响是摄食困难。
长时间努力克服气泡阻力进行摄食造成过量能量消耗,直接表现为:鱼体严重消瘦,对氧气需求量增加,鳃呼吸频率加快。
在此敏感时期,若发生水质变坏、水温突变、缺氧等情况,往往会造成此阶段仔鱼大批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气泡病的防治
鱼类气泡病,在鱼苗、鱼种阶段均能发生,尤其对鱼苗危害最大,发病率高达80%以上,是鱼苗培育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应重视该病预防。
发病原因
(1)渔池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池底经分解消耗水中氧气,放出甲烷,硫化氢等小气泡。
(2)渔池水生植物过于旺盛,经光合作用产出大量氧气而引起氧气过饱和。
(3)鱼苗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引起溶解气体过饱和。
(4)水中氨气含量过饱和,也会引发此病。
气体进入鱼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鱼苗误将气泡当食物,直接吞入。
二是气体通过鱼体鳃、皮肤、黏膜等处进入血液,当水温陡升,血液里过剩的气体游离积蓄成气泡,引起栓塞致鱼死亡。
主要症状
病鱼体表、鳍条及鳃丝上附有许多小气泡,有的肠内含数量较多的白色气泡。
鱼体呈无力状游动,随着气泡的增加,体力消耗,鱼体失动平衡,浮于水面,难以下沉,有时作挣扎状时游时停,有时头朝下尾朝上,如不急救,会引起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发生于春未夏初,鱼苗、鱼种均能发生。
鱼越小越敏感,可引起鱼苗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
(1)渔池不施放未发酵的肥料。
(2)掌握合理的投饵量和施肥量,保持水质新鲜,控制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3)人工孵化用水,不用含气泡多的水体。
(4)鱼苗运输过程中,要注意水源的含氧量,不要进行急剧的充气。
治疗方法
(1)发现此病,迅速注入新水,能治愈此病。
(2)水深0.8米每亩用1ppm~1.5ppm食盐水,均匀泼洒。
(3)鱼苗培育过程中,加工豆浆时,加入适量的食盐,进行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