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練(来源、别称、植物形态特征、用途、药用价值

合集下载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子,是一种中药材,主要由苦楝科植物苦楝的种子制成。

苦楝子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灰褐色或深褐色。

苦楝子具有苦味,性寒,归肝、胆经。

苦楝子在中医药中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苦楝子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特别是毒热引起的痢疾、疮疖等疾病。

2. 杀虫止痒:苦楝子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和虫咬引起的疼痛。

它具有杀虫作用,可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皮肤病。

3. 利胆消炎:苦楝子有利胆消炎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

4. 清热利湿:苦楝子能够清热利湿,有利于湿热引起的尿路感染、急性淋巴管炎等疾病的治疗。

5. 消肿止痛:苦楝子有一定的消肿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肿痛、疮疡肿胀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苦楝子性寒苦,容易导致脾胃虚寒者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

孕妇、体质虚弱者和过敏体质者慎用苦楝子。

另外,使用苦楝子时应按照医师建议进行正确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总之,苦楝子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的药材,在中医药中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荒地1野草,人称“苦碟子”生长于路边常被踩踏,泡茶却有奇效

荒地1野草,人称“苦碟子”生长于路边常被踩踏,泡茶却有奇效

荒地1野草,人称“苦碟子”生长于路边常被踩踏,泡茶却有奇效春天了,万物生长,也到了挖野菜的时节。

说到挖野菜,首先是得先“识货”,野菜在荒地里生长,相比常见蔬菜来说外形其貌不扬,很多新手挖野菜时看着遍地野菜往往无所适从,而对于常年挖野菜的来说,打眼一看就知道哪种野菜好吃,哪种味道差。

在农村的荒地里,有一种1野草,因长相差被人踩踏,目前12元一斤,别再当杂草。

挖野菜时我们常选择那些味道清香的野菜,而对苦味类的野菜选择忽略,事实上,苦味野菜虽然口感差却有很好的食用价值,村里老人认为经常吃点带苦味的野菜,可以清肝火,是针对感冒引起的上火的良方。

因此每到春季,常会有老人到地里挖一些苦味的野菜,洗净后直接蘸酱吃,或者是把苦味的野菜晒干后用来泡茶,对预防春季呼吸道感染和肝炎有奇效。

野菜在地里自然生长,样貌各异,在农村地区人们常根据其味道或外貌给取一些小名,说到“苦味”野菜,相信很多人会想到苦菜,苦荬菜,不仅它们的叶子连地下的根茎味道都很苦。

要论那种野菜味道最苦,当属是农村荒地里生长的“苦碟子”菜。

苦碟子幼苗叶片贴着地皮生长,趴在地上像个菜盘子,茎叶及根茎有很大的苦味,故得名苦碟子菜。

苦碟子菜,又叫苦丁菜、苦麦菜、抱茎苦荚菜,苦叶菜,我们从它这些名字就知道它味道有多苦了。

苦碟子菜叶片边缘呈波状锯齿状,茎叶边缘有细小的毛刺,初春时长出嫩芽,至夏季植株可长到一米多高,花朵明黄色呈盘状,苦碟子是一种有个性的植物,在地里独自生长,即便苦碟子在地里长成一大片,它的根也是独立的,在荒地里很容易辨识出来。

苦碟子菜幼苗时叶片宽大边缘呈锯齿状,叶柄淡紫色,苦碟子菜趴在草丛里,样子灰头土脸的,一般人很难拿它当菜。

苦碟子菜长在路边的荒地里,遍地生长,常因为其长相差而被忽视,事实上,苦碟子菜茎叶内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及钾、钙、锌含量很高,可以清热去火,消肿化瘀。

苦碟子含丰富的粗纤维,不仅清热去火还是“刮油”利器,将苦碟子连根挖回家,洗净后蘸酱吃,苦味会减少,常吃一些可以清肠胃同时还有很好的瘦身效果。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什么病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什么病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什么病苦楝子简介苦楝子,学名为Melia Azedarach 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被称为香椿树、小檗树等。

苦楝子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省份,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

苦楝子是一种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0米,树皮灰白色,树枝伸展茂密,叶子为羽状复叶,果实为椭圆形核果。

苦楝子在夏季开白色花,秋季结紫黑色果实,果肉呈苦涩味道。

苦楝子的药用价值苦楝子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山梨醇、虫脑素、奎宁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寄生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苦楝子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果实和叶子。

果实可以直接入药,也可以晒干后研磨成粉末使用。

叶子则通常需要晒干后制成药材。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苦楝子的主要功能和可以治疗的疾病:1.清热解毒:苦楝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高热、急性感染等病症。

2.抗菌消炎:苦楝子含有多种抗菌活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有利于消炎治疗。

3.驱虫杀蛔:苦楝子内含有虫脑素成分,具有驱虫杀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4.抗肿瘤:研究表明,苦楝子内的奎宁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5.抑制肝纤维化:苦楝子中的苦楝醇可以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6.抗氧化:苦楝子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助于延缓细胞老化,维护健康。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苦楝子作为中药材,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量控制:苦楝子的使用量应按照医嘱或中药师的建议进行。

一般情况下,每次用量不宜超过10克。

2.煎煮时间:苦楝子煎煮时,一般使用水煎法。

将苦楝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煎煮20~30分钟即可。

3.禁忌症: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应避免使用苦楝子。

对苦楝子过敏者、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和低血压者慎用。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苦楝子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时应与医生沟通,避免药物不当搭配。

【阔叶草类】苦蘵(茄科)

【阔叶草类】苦蘵(茄科)

【阔叶草类】苦蘵(茄科)
苦蘵图片,苦蘵长怎么样,苦蘵有什么药用价值?除苦蘵用什么除草剂?苦蘵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中文名称:苦蘵
二、别名:灯笼泡、灯笼草
三、英文名:cutleaf groundcherry,wild tomato,winter cherry
四、分类:茄科酸浆属
五、形态特征:1年生草本。

全株被短柔毛。

1、根:主根明显。

无根状茎。

2、茎:多分枝,分枝纤细。

株高30~60cm。

3、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3~6cm,宽1~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偏斜,阔楔形或楔形,全缘或具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

柄长1~5cm。

4、花:单生叶腋。

花梗长5~7mm,纤细。

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

花冠淡黄色,喉部具紫色斑点,径6~8mm,5浅裂。

雄蕊5枚,花药紫色,长2mm。

5、果实:浆果球形,1~1.5cm,为膨大的宿存萼所围。

6、种子:圆盘状,淡黄色,径1.5mm。

六、生物学特性: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七、生长环境: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坡林下、林缘、溪边、荒地、沟边、湿地等。

八、危害:杂草。

九、繁殖传播扩散方式:种子繁殖。

十、分布范围: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有分布。

日本、印度、大洋洲和美洲也有分布。

十一、用途:全草药用,具清热解毒、化痰利尿的功效。

十二、防治方法:用二甲四氯、虎威、杂草焚等除草剂防治。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

苦楝子的功能主治1. 苦楝子的概述苦楝子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科名为苦楝科,学名为Picrasma quassioides。

它是一种小乔木,分布于我国的山区和阳坡地带。

苦楝子的枝叶和根部都有药用价值,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和食品饮料添加剂中。

据研究表明,苦楝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苦楝子的主要功能2.1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苦楝子具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能够帮助消化系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食物。

它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对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有一定的效果。

2.2 抗炎和抗菌作用苦楝子中含有丰富的苦楝素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

苦楝子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肠道感染等病症,对减轻炎症和杀灭病原菌有一定的作用。

2.3 调节免疫系统功能苦楝子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它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对各种外界侵害的抵抗能力。

苦楝子可用于治疗感冒、咽炎等疾病,对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有一定的功效。

2.4 保护肝脏功能苦楝子中的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护肝脏功能。

它可以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保护肝脏有一定的作用。

苦楝子可用于治疗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2.5 抗氧化作用苦楝子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它对减轻氧化应激、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苦楝子可用于抗衰老、防癌等领域。

3. 苦楝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1 使用方法•苦楝子可制成药饮品,每日可饮用一杯。

•苦楝子也可以煎煮后作为中药使用,具体用量需咨询医生或药师。

3.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苦楝子。

•使用苦楝子时应注意药量,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药用苦楝子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参考文献1.周建华,孙东平. 苦楝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03, 28(3): 234-239.2.邓祥文,张素梅,蒲利民,等. 苦楝苦素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9,40(2): 288-291.3.苦楝子. 中国中药材数据库./herbdetail/kiJPi1UY—–nc.html。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子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子,是中药名。

为楝科植物楝的果实。

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川楝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形态特征楝,又名苦楝、楝树、翠书、紫花树、森树、火枪树、金斗木、相心树、花纹木。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纵裂。

分枝广展,小枝有叶痕。

叶为2-3回奇数羽状复叶,长20-40厘米;小叶对生,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顶生一片通常略大,长3-7厘米,宽2-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多少偏斜,边缘有钝锯齿,幼时被星状毛,后两面均无毛,侧脉每边12-16条,广展,向上斜举。

圆锥花序约与叶等长,无毛或幼时被鳞片状短柔毛;花芳香;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外面被微柔毛;花瓣淡紫色,倒卵状匙形,长约1厘米,两面均被微柔毛,通常外面较密;雄蕊管紫色,无毛或近无毛,长7-8毫米,有纵细脉,管口有钻形、2-3齿裂的.狭裂片10枚,花药10枚,着生于裂片内侧,且与裂片互生,长椭圆形,顶端微凸尖;子房近球形,5-6室,无毛,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具5齿,不伸出雄蕊管。

核果球形至椭圆形,长1-2厘米,宽8-15毫米,内果皮木质,4-5室,每室有种子1颗;种子椭圆形。

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生长环境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广西、云南,西至四川等地。

主要价值功效行气止痛,杀虫。

主治脘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冻疮。

贮藏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防蛀,防霉。

入药部位果实。

性味味苦,性寒,小毒。

归经归肝、胃经。

相关配伍1、治胃痛,肝气不舒的胸胁痛、疝痛:苦楝子、延胡索各9g,水煎服。

(《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2、治头疮:苦楝子十四枚,杏仁七枚。

上件药炒令烟尽,捣罗为末。

入腻粉半钱,更研令匀,以生油调涂。

(《圣惠方》)3、治泻血不止:苦楝子炒黄,为末,蜜丸如桐子大。

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卫生易简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苦楝的功能主治

苦楝的功能主治

苦楝的功能主治苦楝简介苦楝(学名:Melia toosendan)属于苦楝科植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苦楝树高可达10-15米,树冠广阔,树皮灰褐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苦楝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等省份。

主要化学成分苦楝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萜烯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等。

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苦楝素和苦楝碱。

主要功效与作用苦楝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抗菌消炎作用:苦楝素和苦楝碱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驱虫杀虫作用:苦楝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具有较强的杀虫作用,特别对于寄生虫和一些害虫有较好的驱避效果。

3.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苦楝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对于一些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4.抗炎作用:苦楝中的苦楝素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5.清热解毒作用:苦楝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一些热性疾病,如感冒、咽喉炎等具有缓解症状的作用。

主要临床应用苦楝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以下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1.咽喉炎:苦楝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缓痛的作用,对于咽喉炎引起的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痢疾:苦楝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于痢疾引起的腹泻、腹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皮肤感染:苦楝具有抗菌活性,对于一些皮肤感染引起的皮疹、红肿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寄生虫感染:苦楝的生物碱成分能够杀灭寄生虫,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腹痛、恶心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5.肿瘤辅助治疗:苦楝的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可以作为其他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使用。

用法用量苦楝主要以树皮、根和叶为药用部分,可以制成口服剂、外用剂等形式。

具体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使用,一般建议如下:1.口服:苦楝树皮可研磨成粉末,每次可服用0.5-1.5克,每日2-3次,可配伍其他中药一起服用。

苦楝

苦楝
苦楝视频
植物名称:苦楝 别称:楝树、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
学名:Melia azedarach Linn.
科属:楝科楝属 苦楝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生于旷野或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该植物在湿润的沃土上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是平原及低海拔丘陵区的良好造林树种在村边旁种植更为适宜。该种不仅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苦楝播种育苗技术 一、采种 果实立冬成熟熟后经久不落当果实变黄略有皱纹时即可采集。苦楝播种后4至5年开花结实采种应从10至20年生健壮母株上采集。将果穗剪下或用手摘取也可用木棒轻轻击落收集。
二、催芽 春播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否则播后一两个月才开始发芽幼苗出土慢而不整齐。处理方法是:播种前20天左右将种子在太阳下暴晒两三天用80℃的温水浸种任其自然冷却。浸泡一两天种子吸水膨胀后捞出混3倍湿沙。沙的湿度为手握成团松手即散。在温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催芽约10天左右种子开始萌动。当有1 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间苗补苗 苦楝每个核果内有种子4至5粒成簇发芽出土幼苗疏密不均。选阴天或傍晚进行间苗补苗每簇选留一株健壮幼苗。移植时要带土以利于苗木成活。对移栽后的幼苗早晚连续浇水2至3 次通过间苗补苗每亩应保留苗木8000至1万株。
3.松土除草 除草结合松土同时进行采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次灌溉及降雨后达到适耕程度时应进行松土小苗宜浅大苗宜深苗木木质化期应停止松土除草。
4.追肥幼苗 期应以氮、磷肥为主速生期氮、磷、钾肥适当搭配苗木木质化期则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練(来源、别称、植物形态特征、用途、药用价值
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又称Chinaberry,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种,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

别称:
楝(本草径),楝树、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形态特征
1.楝落叶乔木,高15-20m。

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

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

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乔木,高达10m。

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

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

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分布情况
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主要用途
药物用途
用药部位:苦楝皮、苦楝叶、苦楝子、苦楝花。

苦楝皮:以植物的树皮及根皮入药味苦;性寒;有毒杀虫;疗癣。

苦楝叶:以植物的叶入药味苦;性寒;有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

苦楝子:以植物的果实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

苦楝花:以植物的花入药味苦;性寒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园林观赏
树形优美,叶形秀丽,春夏之交开淡紫色花朵,颇美丽,且有淡香,宜作庭荫树及行道树;加之耐烟尘、抗二氧化硫,是良好的城市及工矿区绿化树种,宜在草坪孤植、丛植,或配植于池边、路旁、坡地。

该树既能抗吸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又是杀虫能手,可防治12种严重的农业害虫,被称为无污染的植物杀虫剂。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

其它用途
边材黄白色,心材黄色至红褐色,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施工易,是家具、建筑、农具、舟车、乐器等良好用材;用鲜叶可灭钉螺和作农药,果核仁油可供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

苦楝花药用价值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主治: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主治热痱;头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药方选录
1、治痱子瘙痒:苦楝花不拘多少,焙干,捣罗为细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许,研匀。

日频敷之。

(《圣济总录》)
2、治头癣:苦楝花适量。

研细面,用鲜肉汤和白酒调涂患处。

(《河南中草药手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