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简介苦荆皮,又称为苦楝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药材,来源于苦楝科植物苦楝的干燥树皮。

苦荆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下面将介绍苦荆皮的主要功能与主治。

功能1.清热解毒:苦荆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对于由于热毒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疽等疾病,苦荆皮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2.疏肝利胆:苦荆皮可以疏肝利胆,对于肝胆不调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苦荆皮可以缓解胃脘胀闷、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等肝胆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3.散瘀止痛:苦荆皮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苦荆皮还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经闭、痛经等妇女疾病。

4.润肠通便:苦荆皮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便秘、干燥热结型肠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苦荆皮还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促进肠道排毒,保护肠胃健康。

5.镇咳祛痰:苦荆皮可以镇咳祛痰,对于痰湿郁滞引起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苦荆皮可以帮助咳嗽痰多、咳嗽有黄痰、咳嗽伴有胸闷等症状的患者缓解不适。

主治1.外感热病: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如感冒、发热、咽喉红肿、咳嗽等症状。

它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不适,改善呼吸道炎症。

2.热毒邪传: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由热毒邪气引起的疾病,如扁桃腺炎、口腔溃疡、痈肿等。

苦荆皮可以发散湿热,消炎解毒,减轻疼痛和炎症。

3.肝胆湿热: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疾病,如黄疸、胸闷、恶心呕吐等。

它可以疏肝利胆,减轻湿热症状,改善消化功能。

4.风湿痹痛: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

它可以散寒热,活血化瘀,减轻疼痛和炎症。

5.便秘: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便秘,尤其是因为大便干燥、热结肠道引起的便秘。

它可以润肠通便,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不适。

6.妇女疾病: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疾病。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_苦楝皮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苦楝皮简介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药用附方苦楝皮的配伍应用苦楝皮的副作用*苦楝皮简介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

气微,味苦。

*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杀虫;疗癣。

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1、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2、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3、《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4、《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5、《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6、《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7、《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药名】苦楝皮【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

【主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4.5~9g。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楝皮的药用附方1、治小儿蛔虫: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

此为有小毒。

(《千金方》)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

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苦楝皮是一种经过炮制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苦楝树的树皮。

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苦楝树的树皮经过特殊的炮制处理后,可以用于中药治疗。

苦楝皮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苦楝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芳香酮和醛类物质,这些化合物对于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其次,苦楝皮具有镇痛和消肿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其中的酮烯类物质对于减轻疼痛和消除肿胀有很好的效果。

苦楝皮可减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疼痛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加速伤口的愈合。

第三,苦楝皮具有抗瘙痒和抗过敏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苦楝素等,它们能够抑制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苦楝皮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起到抗瘙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瘙痒性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第四,苦楝皮具有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苦楝皮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苦楝皮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抑制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水平。

苦楝皮的使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六,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苦楝皮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急性感染和中毒症状产生的高热、中暑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乌豆衣的功效与作用

乌豆衣的功效与作用

乌豆衣的功效与作用乌豆衣,又称为苦楝皮,是从苦楝树的内皮中提取出的一种中药材。

乌豆衣在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有许多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介绍乌豆衣的主要功效与作用,并探讨它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

乌豆衣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1. 清热解毒:乌豆衣含有一种称为赤豆衣素的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轻热病症状,如高热、口渴、咽喉肿痛等。

2. 杀虫驱寒:乌豆衣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杀虫作用,可以驱除体内的寄生虫,特别是蛔虫。

此外,它还有温暖的特性,可以驱散寒气,缓解寒痛症状,如腹痛、关节疼痛等。

3. 止血散瘀:乌豆衣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止血和散瘀的作用。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淤血和血栓形成,预防和治疗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症状,如瘀血痰,斑块等。

4. 抗菌消炎:乌豆衣中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消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缓解感染引起的炎症症状,如红肿、疼痛等。

乌豆衣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1. 夏季热病:夏季气温高,易引起体内火热,导致高热、口渴、疲倦等症状。

乌豆衣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减轻热病症状。

2. 蛔虫感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肠道,引起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乌豆衣的杀虫作用可以驱除寄生虫,缓解相关症状。

3. 寒痛症状:寒气容易导致关节和腹部的寒痛症状,如关节疼痛、腹痛等。

乌豆衣的温暖特性可以缓解寒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相关症状。

4. 出血和瘀血症状:出血和瘀血常见于中医中的一些疾病,如阴道出血、肺部出血、瘀血痰、块积等。

乌豆衣的止血散瘀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血扩大和瘀血形成。

乌豆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煎剂:乌豆衣可以煎剂,将其浸泡在水中,用中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20-30分钟,直到煎汤变黑。

一般每次服用50-100毫升,每天2-3次。

2. 口服胶囊:乌豆衣也可以制成口服胶囊,每次服用4-6粒,每天2-3次。

3. 外用:乌豆衣可以用于外敷。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CORTEX MELIAE KǔLiàní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枝叶/树皮类苦寒有毒。

vvr西部①《别录》:微寒。

vvr西部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vvr西部⑧《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脾;胃;肝经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边。

分布于河南省、甘肃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落叶乔木高15~20米。

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

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

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

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

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vvr西部①《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

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

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vvr西部②《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

vvr西部杀虫;疗癣。

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vvr西部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vvr西部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vvr西部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vvr西部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苦楝皮产地是哪里?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楝皮产地是哪里?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苦楝皮产地是哪里?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有哪些
苦楝皮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和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前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苦楝皮产地及其功效与作用。

一、苦楝皮的性味与功效
1、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2、归经:归肝、脾、胃经。

3、功效:杀虫,疗癣。

功善杀虫,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证疗效颇佳。

兼有清热燥湿之功,外用治疗疥癣湿疮。

二、苦楝皮有杀虫的功效
本品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证,对蛔虫、蛲虫、钩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可单用本品水煎、熬膏或制成片剂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以增强杀虫作用,如化虫丸。

若以本品配伍百部、乌梅,煎取浓液,每晚保留灌肠,连用2-4天,用治蛲虫证,则疗效更佳。

单用苫楝皮制成25%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或用鲜苦楝根煎成100%水煎剂内服,治疗胆道蛔虫症,临床均有显效。

三、苦楝皮的止痒作用
本品苦寒、有毒,能除湿热、杀虫止痒,故治疗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痛痒等证均效。

常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

四、苦楝皮用法、用量与禁忌
1、用法:6-9g,水煎服。

鲜品用l5-30g。

外用适量。

2、用药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

有效成分难溶
于水,需文火久煎。

五、苦楝皮的副作用
苦楝皮的毒性,通常为头晕、头痛、嗜睡、恶心、腹痛等;严重中毒者,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苦楝皮临床应用

苦楝皮临床应用

苦楝皮临床应用苦楝(学名:Meliae cortex),又名楝皮、楚楝、楝楝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其树皮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丹楝酮、楝楝素、楚楝甲、楚楝酮等,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抗病毒、镇痛等药理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苦楝皮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苦楝皮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疹、痱子、疥疮等皮肤病。

研究表明,苦楝皮提取物对多种致病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皮肤病原菌、真菌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红肿、溃疡等症状。

因而在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常用于外用治疗各类皮肤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二、苦楝皮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抗炎、镇咳、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苦楝皮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呼吸道痉挛和炎症反应,对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制剂常用于合成感冒药和咳嗽药中,帮助患者缓解咳嗽、喉痛等不适症状。

三、苦楝皮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苦楝皮具有促进消化、抑制胃肠道病原微生物生长的功效,对治疗胃肠炎、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

苦楝皮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性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益。

因此,在中医临床中,苦楝皮常用于治疗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

四、苦楝皮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苦楝皮在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苦楝皮具有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可帮助患者增强抵抗力,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苦楝皮常用于综合调理、辅助治疗各种慢性病,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苦楝皮作为一味优良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苦连树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苦连树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苦连树皮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苦连树皮也叫苦树皮,是植物苦楝树的干燥树皮,也是一种功效出色的中药材,它在中医临床上有很广泛的用途,能清热解毒也能消炎杀菌,还能治疗人类的高血压与高血脂,下面是对苦连树皮功效与作用的具体介绍,想了解它的人可以认真看一看。

苦连树皮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作用
抗菌是苦连树皮的重要作用,它能消灭人体内的多种病菌,对人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还有痢疾杆菌以及格兰仕阴性菌都有明显抑制和消灭作用,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平时服用能增强人体抗炎能力也能让人体内炎症很快消退。

2、预防治疗高血压
苦连树皮对人类的高血压也有很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它能促进人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并没有提高毛细血管通透性,还能增强心绞收缩功能,并能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人们用它煎水以后服用能让血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而那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它后,还能让血压慢慢恢复正常。

3、提高心脏功能
苦连树皮还有一定的强心作用,它能营养心肌也能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并能促进心肌收缩,对人类的心肌无力和心肌缺血有一定调节作用。

苦连树皮中还有丰富的强心苷,这种物质可提高人类心脏功能,防止心脏功能减退,它能用于人类心梗和心率不齐等症的预防与治疗,用药以后效果特别好。

4、止痛止痒
苦连树皮还有很明显的解毒作用,它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和代谢,并能防止他们在身体内堆积,另外他对人类因毒素入侵导致的皮肤红肿疼痛和癣症以及黄水疮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治疗时把它研碎制成粉末直接外敷在患处,就能止痛止痒也能消肿,能让病情很快减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和作用
1.杀虫:本品杀虫作用较强,疗效较佳,可用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

2.清热燥湿:本品苦能燥湿,寒能除热。

热生风,湿生虫,故苦楝皮能清热燥湿而祛风杀虫。

且有毒,也可杀虫,《日华子本草》曰:“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

”此药可用治风疹,疥疮,瘾疹,头癣等。

3.鉴别应用:苦楝皮与川楝子均能杀虫、疗癣。

而川楝子导小肠、膀胱之热,引心火下行,具有行气止痛之长。

故为治心腹痛及疝气之要药;而苦楝皮杀虫之力较川楝子为强。

苦楝皮的用法用量
内服:6--9克(鲜者30--60克),煎汤;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苦楝皮的宜忌配伍
1.本品苦寒,体弱及脾胃虚弱者慎服。

2.本品有毒,不宜持续或过量服用。

肝病者忌用。

苦楝皮的配伍应用
1.配槟榔:二药均有杀虫之效,而槟榔尚有泻下之功。

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泻而通便,借其行气缓泻之功排除虫体,两药相伍,既杀虫又排虫,以增强驱虫之效。

如化虫丸。

2.配黄连:两药均苦寒。

苦可下蛔,寒可清上热,可制蛔虫热扰,二药相伍,可减轻虫扰腹痛,以利杀虫。

且苦楝皮又有杀虫之功,故可用治蛔虫病。

3.配乌梅:乌梅味酸能制蛔,安其动扰;苦楝皮杀虫,其味苦又能下蛔。

柯琴曰:“蛔得酸则静。

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故二药相合,共奏安蛔杀虫之功。

治蛔虫病。

4.配鹤虱:苦楝皮与鹤虱均有驱杀蛔虫之功。

鹤虱气辛能伏蛔,二药相须为用,效专力雄,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虫丸。

5.配木香、枳壳:木香、枳壳皆能行气、调中、止痛;苦楝皮能杀虫。

三药合用,相辅相助,治虫积腹痛。

6.配芜荑:苦楝皮与芜荑皆有杀虫之功。

芜荑具有消疳之长,两药相须为用,杀虫之力大增,并能消积,用治虫积腹痛为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