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附标准答案五
编译原理 全部参考答案

第二章P-36-6(1)L(G)是0~9组成的数字串;(2)最左推导:N⇒ND⇒NDD⇒NDDD⇒DDDD⇒0DDD⇒01DD⇒012D⇒0127N⇒ND⇒DD⇒3D⇒34N⇒ND⇒NDD⇒DDD⇒5DD⇒56D⇒568最右推导:N⇒ND⇒N7⇒ND7⇒N27⇒ND27⇒N127⇒D127⇒0127N⇒ND⇒N4⇒D4⇒34N⇒ND⇒N8⇒ND8⇒N68⇒D68⇒568P-36-7G(S):(没有考虑正负符号问题)S→P|APP→1|3|5|7|9A→AD|NN→2|4|6|8|PD→0|N或者:(1)S→ABC|CA→1|2|3|4|5|6|7|8|9B→BA|B0|εC→1|3|5|7|9P-36-8G(E):E→T|E+T|E-TT→F|T*F|T/FF→(E)|i最左推导:E⇒E+T⇒T+T⇒F+T⇒i+T⇒i+T*F⇒i+F*F⇒i+i*F⇒i+i*iE⇒T⇒T*F⇒F*F⇒i*F⇒i*(E)⇒i*(E+T)⇒i*(T+T)⇒i*(F+T)⇒i*(i+T)⇒i*(i+F)⇒i*(i+i)最右推导:E⇒E+T⇒E+T*F⇒E+T*i⇒E+F*i⇒E+i*i⇒T+i*i⇒F+i*i⇒i+i*iE⇒T⇒T*F⇒T*(E)⇒T*(E+T)⇒T*(E+F)⇒T*(E+i)⇒T*(T+i)⇒T*(F+i)⇒T*(i+i)⇒F*(i+i)⇒i*(i+i)语法树:SiSeSiSiiSiS i S eS iiP-36-9句子:iiiei 有两个语法树: S ⇒iSeS ⇒iSei ⇒iiSei ⇒iiiei S ⇒iS ⇒iiSeS ⇒iiSei ⇒iiiei因此iiiei 是二义性句子,因此 该文法是二义性的。
P-36-10 S →TS|T T →(S)|()P-36-11L1: G(S): S →AC A →aAb|ab C →cC|ε L2: G(S): S →AB A →aA|ε B →bBc|bc L3: G(S): S →AB A →aAb|ε B →aAb|ε L4: G(S): S →1S0|A A →0A1|ε或者:S →A|B A →0A1|ε B →1B0|A 第三章(1)Ei+i+iE +TE +TT F iF iF iEE +TT F iT *FF iii+i*i Ei-i-iE-TE -TT F iF iF i确定化:最小化:{0,1,2,3,4,5},{6}{0,1,2,3,4,5}0={1,3,5} {0,1,2,3,4,5}1={1,2,4,6} {0,1,2,3,4},{5},{6} {0,1,2,3,4}0={1,3,5} {0,1,2,3},{4},{5},{6}{0,1,2,3}0={1,3} {0,1,2,3}1={1,2,4} {0,1},{2,3},{4},{5},{6}{0,1}0={1} {0,1}1={1,2} {2,3}0={3} {2,3}1={4} {0},{1},{2,3},{4},{5},{6}P64-8(1)(0|1)*01(2)(1|2|3|4|5|6|7|8|9)(0|1|2|3|4|5|6|7|8|9)*(0|5)|(0|5)(3)0*1(0|10*1)* | 1*0(1|01*0)*P84-12(a)a最小化:{0,1} {2,3}{0,1}a={1},{0,1}b={2}{2,3}a={0,3},{2,3}={3}{0,1},{2},{3}a(b)已经确定化,只需最小化:{0,1},{2,3,4,5}{0,1}a = {1} {0,1}b = {2,4}{2,3,4,5}a = {1,3,0,5} {2,3,4,5}b = {2,3,4,5}又:{2,4}a = {1,0} {2,4}b = {3,5} {3,5}a={3,5} {3,5}b = {2,4} 分划为:{0,1},{2,4},{3,5}{0,1}a = {1} {0,1}b = {2,4}{2,4}a = {1,0} {2,4}b = {3,5}{3,5}a = {3,5} {3,5}b = {2,4}所以不能再分aP64-14正规式:(0|10)*还可以:然后再确定化,最小化,结果应该一样。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就是为了。
a.提高程序得执行效率b.使程序得结构更加清晰c.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并提高机器得执行效率d.利用有限得机器内存但降低了机器得执行效率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c.编译方法d.以上三项都就是3、变量应当。
a.持有左值b.持有右值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d.既不持有左值也不持有右值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a.出错处理b.词法分析c.目标代码生成d.管理表格5、不可能就是目标代码。
a.汇编指令代码b.可重定位指令代码c.绝对指令代码d.中间代码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得意义。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c.产生规则d.词法规则7、词法分析器得输入就是。
a.单词符号串b.源程序c.语法单位d.目标程序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得就是- 。
a.语法规则b.词法规则c.语义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9、编译程序就是对。
a.汇编程序得翻译b.高级语言程序得解释执行c.机器语言得执行d.高级语言得翻译10、语法分析应遵循。
a.语义规则b.语法规则c.构词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二、多项选择题1、编译程序各阶段得工作都涉及到。
a.语法分析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d.语义分析e.词法分析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d.语义检查e.目标代码生成三、填空题1、解释程序与编译程序得区别在于。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就是、语法分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就是,最后阶段得输出为程序。
4、编译程序就是指将程序翻译成程序得程序。
单选解答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就是为了使编译程序得结构更加清晰,故选b。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源程序、目标语言及编译方法等三方面得知识,故选d。
3、对编译而言,变量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故选c。
4、编译程序打交道最多得就就是各种表格,因此选d。
5、目标代码包括汇编指令代码、可重定位指令代码与绝对指令代码3种,因此不就是目标代码得只能选d。
《编译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7 题证明下述文法G[〈表达式〉]是二义的。
〈表达式〉∷=a|(〈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运算符〉∷=+|-|*|/答案:可为句子a+a*a 构造两个不同的最右推导:最右推导1 〈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a=>〈表达式〉* a=>〈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 a=>〈表达式〉〈运算符〉a * a=>〈表达式〉+ a * a=>a + a * a最右推导2 〈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运算符〉a=>〈表达式〉〈运算符〉〈表达式〉* a=>〈表达式〉〈运算符〉a * a=>〈表达式〉+ a * a=>a + a * a第8 题文法G[S]为:S→Ac|aB A→ab B→bc该文法是否为二义的?为什么?答案:对于串abc(1)S=>Ac=>abc (2)S=>aB=>abc即存在两不同的最右推导。
所以,该文法是二义的。
或者:对输入字符串abc,能构造两棵不同的语法树,所以它是二义的。
第9 题考虑下面上下文无关文法:S→SS*|SS+|a(1)表明通过此文法如何生成串aa+a*,并为该串构造语法树。
(2)G[S]的语言是什么?答案:(1)此文法生成串aa+a*的最右推导如下S=>SS*=>SS*=>Sa*=>SS+a*=>Sa+a*=>aa+a*(2)该文法生成的语言是:*和+的后缀表达式,即逆波兰式。
第10 题文法S→S(S)S|ε(1) 生成的语言是什么?(2) 该文法是二义的吗?说明理由。
答案:(1)嵌套的括号(2)是二义的,因为对于()()可以构造两棵不同的语法树。
第11 题令文法G[E]为:E→T|E+T|E-T T→F|T*F|T/F F→(E)|i证明E+T*F 是它的一个句型,指出这个句型的所有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
哈工大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

1.1何谓源程序、目标程序、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它们之间可能有何种关系?1.2一个典型的编译系统通常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1.3选择一种你所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试列出此语言中的全部关键字,并通过上机使用该语言以判明这些关键字是否为保留字。
1.4选取一种你所熟悉的语言,试对它进行分析,以找出此语言中的括号、关键字END以及逗号有多少种不同的用途。
1.5试用你常用的一种高级语言编写一短小的程序,上机进行编译和运行,记录下操作步骤和输出信息,如果可能,请卸出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
第一章习题解答1.解:源程序是指以某种程序设计语言所编写的程序。
目标程序是指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将源程序处理加工而得的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的程序。
翻译程序是将某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程序的统称。
编译程序与解释程序均为翻译程序,但二者工作方法不同。
解释程序的特点是并不先将高级语言程序全部翻译成机器代码,而是每读入一条高级语言程序语句,就用解释程序将其翻译成一段机器指令并执行之,然后再读入下一条语句继续进行解释、执行,如此反复。
即边解释边执行,翻译所得的指令序列并不保存。
编译程序的特点是先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将其保存到指定的空间中,在用户需要时再执行之。
即先翻译、后执行。
2.解:一般说来,编译程序主要由词法分析程序、语法分析程序、语义分析程序、中间代码生成程序、代码优化程序、目标代码生成程序、信息表管理程序、错误检查处理程序组成。
3.解:C语言的关键字有:auto break case char const continue default do double else enum externfloat for goto if int long register return short signed sizeof static struct switch typedef union unsigned void volatile while。
【编译原理】1-5章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版,可直接缩印

第一章1.2 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有哪些途径?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答】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解释和编译。
这两种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解释方式下不生成目标代码程序,而编译方式下生成目标代码程序。
从执行速度上看,编译型的高级语言比解释型的高级语言要快,但解释方式下的人机界面比编译型好,便于程序调试。
(在解释方式下,翻译程序事先并不采用将高级语言程序全部翻译成机器代码程序,然后执行这个机器代码程序的方法,而是每读入一条源程序的语句,就将其解释(翻译)成对应其功能的机器代码语句串并执行,而所翻译的机器代码语句串在该语句执行后并不保留,最后再读入下一条源程序语句,并解释执行。
这种方法是按源程序中语句的动态执行顺序逐句解释(翻译)执行的,如果一语句处于一循环体中,则每次循环执行到该语句时,都要将其翻译成机器代码后再执行。
在编译方式下,高级语言程序的执行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首先将高级语言程序全部翻译成机器代码程序,第二步才是执行这个机器代码程序。
因此,编译对源程序的处理是先翻译,后执行。
)1.3 请画出编译程序的总框图。
如果你是一个编译程序的总设计师,设计编译程序时应当考虑哪些问题? 【解答】编译程序总框图如图1-1所示。
作为一个编译程序的总设计师,首先要深刻理解被编译的源语言其语法及语义;其次,要充分掌握目标指令的功能及特点,如果目标语言是机器指令,还要搞清楚机器的硬件结构以及操作系统的功能;第三,对编译的方法及使用的软件工具也必须准确化。
总之,总设计师在设计编译程序时必须估量系统功能要求、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等诸因素对编译程序构造的影响等。
第二章2.1 正规式M1和M2等价是指: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2.2 什么是扫描器?扫描器的功能是什么?【解答】扫描器就是词法分析器,它接受输入的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5编译原理,陈意云 ,课后答案5

2019/2/12
luanj@
8
7.4 (续)
• D -> ID_LIST:T ID_LIST -> ID_LIST,ID_LIST|id • D -> { Init(idtable) } ID_LIST:T { for each name in idtable do enter(name, T.type, offset); offset := offset + T.width; end; } ID_LIST -> { Init(idtable1); Init(idtable2) } ID_LIST1,ID_LIST2 { merge(idtable1, idtable2, idtable) } ID_LIST -> id { add(idtable, ); }
编译原理习题课(5)
栾 俊 luanj@ 2019/2/12
7.1
• 把算术表达式 –(a+b)*(c+d)+(a+b-c) 翻译成: (a) 语法树 (b) 有向无环图 (c) 后缀表示 (d) 三地址代码
2019/2/12
luanj@
{ enter(, T.type, offset); offset += T.width; } { T.type = integer; T.width = 4; } { T.type = real; T.width = 8; } { T.type = array(num.val, T1.type); T.width = num.val * T1.width; } { T.type = pointer(T1.type); T.width = 4; }
2019/2/12 luanj@ 11
清华版编译原理课后答案

第三章1、L(G[S])={ abc }2、L(G[N])={ n位整数或空字符串| n>0 }3、G[E]:E—>E+D | E-D | DD—>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4、L(G[Z])={ a n b n | n>0 }5、(1) 考虑不包括“0”的情况G[S]:S—>0S | ABC | 2 | 4| 6 | 8A—>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B—>AB | 0B | εC—>0 | 2 | 4 | 6 | 8考虑包括“0”的情况:G[S]:S—>AB | CB—>AB | CA—>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C—>0 | 2 | 4 | 6 | 8(2)方法1:G[S]:S—> ABC | 2 | 4 | 6 | 8A—>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B—>AB | 0B | εC—>0 | 2 | 4 | 6 | 8方法2:G[S]:S—>AB | CB—> AB | 0B | C | 0A—>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C—>2 | 4 | 6 | 86、设<表达式>为E,<项>为T,<因子>为F,注:推导过程不能省略,以下均为最左推导(1) E => T => F => i(4) E => E+T => T+T => T*F+T => F*F+T => i*F+T => i*i+T => i*i+F => i*i+i(6) E => E+T => T+T => F+T => i+T => i+T*F => i+F*F => i+i*F => i+i*I7、<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i i i<表达式><表达式>+<表达式>i <表达式>*<表达式>i i8、是有二义性的,因为句子abc 有两棵语法树(或称有两个最左推导或有两个最右推导)最左推导1:S => Ac => abc 最左推导2:S => aB => abc 9、(1)(2) 该文法描述了变量a 和运算符+、*组成的逆波兰表达式10、(1) 该文法描述了各种成对圆括号的语法结构(2) 是有二义性的,因为该文法的句子()()存在两种不同的最左推导: 最左推导1:S => S(S)S => (S)S => ()S => ()S(S)S => ()(S)S => ()()S => ()() 最左推导2:S => S(S)S => S(S)S(S)S => (S)S(S)S => ()S(S)S => ()(S)S => ()()S => ()()11、(1) 因为从文法的开始符E 出发可推导出E+T*F ,推导过程如下:E => E+T => E+T*F ,所以E+T*F 是句型。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

2. 正规式 M 1 和 M 2 等价是指_____。 A.( ) M1 和 M2 的状态数相等 C.( ) M1 和 M2 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B.( ) M1 和 M2 的有向边条数相等 D.( ) M1 和 M2 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
3. 文法 G:S→xSx|y 所识别的语言是_____。 A.( ) xyx B.( ) (xyx)* C.( ) xnyxn(n≥0) D.( ) x*yx*
10.编译程序使用_____区别标识符的作用域。 A. ( )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名 B.( )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静态层次 C.( )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动态层次 D. ( ) 标识符的行号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___解释__和__编译___。 2.扫描器是__词法分析器___,它接受输入的__源程序___,对源程序进行___词法分析__并识别出一个个 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3.自上而下分析法采用___移进__、归约、错误处理、___接受__等四种操作。 4.一个 LR 分析器包括两部分:一个总控程序和___一张分析表__。 5.后缀式 abc-/所代表的表达式是___a/(b-c)__。 6.局部优化是在__基本块___范围内进行的一种优化。 四、简答题(20 分) 1. 简要说明语义分析的基本功能。 答:语义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 确定类型、类型检查、语义处理和某些静态语义检 查。
4lr0分析器所谓lr0分析是指从左至右扫描和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且在分析的每一步只须根据分析栈当前已移进和归约出的全部文法符号并至多再向前查看0个输入符号就能确定相对于某一产生式左部符号的句柄是否已在分析栈的顶部形成从而也就可以确定当前所应采取的分析动作移进还是按某一产生式进行归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5.1解答:输入(4*7+1)*2n,带注释的分析树如下:练习5.2解答: (1)根据表5.3中的语法制导定义建立表达式((a)+(b))的分析树和语法树(2)根据图5.17的翻译模式构造((a)+(b))的分析树和语法树练习5.3解答:设置下面的函数和属性:expr1||expr2:把表达式expr2拼写在表达式expr1后面。
deletep(expr):去掉表达式expr左端的‘(’和右端的‘)’。
E.expr,T.expr,F.expr:属性变量,分别表示E,T,F的表达式。
E.add,T.add,F.add,属性变量,若为true,则表示其表达式中外层有‘+’号,否则无‘+’号。
E.pmark,T.pmark,F.pmark,属性变量,若为true,表示E,T,F的表达式中左端为‘(’,右端是‘)’。
语法制导定义如下:产生式语义规则E -> E1 +T if(T.pmark==true)THEN E.expr=E1.expr||'+'||deletep(T.expr) ELSE E.expr:=E1.expr||'+'||T.expr;E.add:=true;E.pmark:=false;E -> T if(T.pmark==true)THEN E.expr:=deletep(T.expr)ELSE E.expr:=T.expr;E.add:=T.add;E.pmark:=false;T -> T1*F T.expr:=T1.expr||'*'||F.expr; T.add:=false;T.pmark:=false;T -> F T.expr:=F.expr; T.add:=F.add;T.pmark:=F.pmark;F -> (E) if(E.add==false)THEN BEGINF.expr:=E.expr;F.add:=false;F.pmark:=false;ENDELSE BEGINF.expr:='('||E.expr||')';F.add:=true;F.pmark:=true;END;F -> id F.expr:=id.lexval;F.add:=false;F.pmark:=false;练习5.4解答: (1)语法制导定义如下:产生式语义规则E -> E1+T if(E1.type==int) AND (T.type==int) THEN E.type:=intELSE E.type:=real;E -> T E.type:=T.type;T -> num T.type:=int;T -> num.num T.type:=real;(2)设E.pf和T.pf分别是E和T的前缀形式,||是两个字符串的连接,语法制导定义如下:产生式语义规则E -> E1+T if(E1.type==int) AND (T.type==int)THEN E.type:=intELSE BEGINE.type:=real;if(E1.type==int) AND (T.type==real)THEN E1.pf:='inttoreal'||E1.pfELSE if(E1.type==real)AND(T.type==int)THEN T.pf:='inttoreal'||T.pfEND;E.pf:='+'||E1.pf||T.pf;E -> T E.type:=T.type; E.pf:=T.pf;T -> num T.type:=int; T.pf:=int.lexval;T ->num.numT.type:=real; T.pf:=real.lexval;练习5.5解答: (1)用综合属性决定s.val的语法制导定义:产生式语义规则S -> L S.val:=L.val;S ->L1.L2S.val:=L1.val+L2.val*L2.p;L -> B L.val:=B.val; L.p:=2-1;L -> L1B L.val:=L1.val*2+B.val; L.p:=L.p*2-1;B -> 0 B.val:=0;B -> 1 B.val:=1;注:L.p表示恢复L.val的因子。
(2)分析:设B.c是B的综合属性,是B产生的位对最终值的贡献。
要求出B.c,必须求出B产生位的权,设B.i。
B.i的求法请参看下面的图示:另外,设L.fi为继承因子,L.fs为综合因子,语法制导定义如下:产生式语义规则S -> L L.i:=1; L.fi:=2; L.fs:=1; S.val:=L.val;S -> L1.L2L1.i=1; L1.fi=2; L1.fs:=1;L2.i=2-1; L2.fi=1; L2.fs:=2-1; S.val:=L1.val+L2.val;L -> B L.s:=L.i; B.i:=L.s; L.val:=B.c;L -> L1B L1.i:=L.i*L1.fi; L.s:=L1.s*L1.fs; B.i:=L.s;L.val:=L1.val+B.c;B -> 0 B.c:=0;B -> 1 B.c:=B.i;若把文法改写成如下形式,则语法制导定义会更清楚:S -> L.R | LL -> LB | BR -> RB | BB -> 0 | 1产生式语义规则S -> L L.i:=1; S.val:=L.val;S -> L.R L.i=1; R.i=2-1; S.val:=L.val+R.val;L -> L1B B.i:=L.i; L1.i:=L.i*2; L.val:=L1.val+B.c;L -> B B.i:=L.i; L.val:=B.c;R -> R1B R1.i:=R.i; R.s:=R1.s*2-1;B.i:=R.s;R -> B R.s:=R.i; B.i:=R.s; R.val:=B.c;B -> 0 B.c:=0;B -> 1 B.c:=B.i;练习5.6解答:产生式语义规则D -> D1,id D.type:=D1.type; addtype(id.entry,D1.type);D -> T id D.type:=T.type; addtype(id.entry,T.type);T -> int T.type:=int;T -> real T.type:=real;练习5.7解答:(1)产生式语义规则E -> TR R.i:=T.type; E.type:=R.s;R -> +TR1if(R.i==int) AND (T.type==int) THEN R1.i:=intELSE R1.i:=real;R.s:=R1.s;R -> εR.s:=R.i;T ->num.numT.type:=real;T -> num T.type:=int;(2)产生式语义规则E -> TR R.itype:=T.type; R.ipf:=T.pf;E.pf:=R.spf; E.type:=R.stype;R -> +TR1if(R.itype==int) AND (T.type==int)THEN R1.itype:=intELSE BEGINR1.itype:=real;if(R.itype==real) AND (T.type==int)THEN T.pf:='inttoreal'||T.pfELSE if(R.itype==int)AND(T.type==real)THEN R.ipf:='inttoreal'||R.ipfEND;R1.ipf:='+'||R.ipf||T.pf;R.stype:=R1.stype; R.spf:=R1.spf;R -> εR.stype:=R.itype; R.spf:=R.ipf;T -> num T.type:=int; T.pf:=int.lexval;T ->num.numT.type:=real; T.pf:=real.lexval;注:R.ipf是R的继承属性,是它的前缀表示。
R.spf是R的综合属性,是它的前缀表示。
练习5.8解答:设计两个函数lookup(name)和enter(name,type),lookup(name)查找符号表,若查到,则返回name在符号表中的地址;否则返回NULL。
enter(name,type)在符号表中建立name的符号表项,并填写上name的类型type。
翻译模式如下:D -> T {L.in:=T.type} LL -> {L1.in:=L.in}L1,id {if(lookup())then errorelse enter(,L.in)}L -> id {if(lookup())then errorelse enter(,L.in)}T -> int {T.type:=int}T -> real {T.type:=real}练习5.9解答:(1) 翻译模式如下:D -> id L {addtype(id.entry,L.type)}L -> , id L1 {L.type:=L1.type;addtype(id.entry,L.type)}L -> : T {L.type:=T.type}T -> integer {T.type:=integer}T -> real {T.type:=real}(2) 预测翻译程序由如下过程组成:PROCEDURE D;V AR L.type:(integer,real);id.entry:^id-entry;BEGINid.entry:=id.lexval;match(id);L.type:=L;addtype(id.entry,L.type)END;FUNCTION L:(integer,real);V AR L.type,L1.type:(integer,real);id.entry:^id-entry;BEGINif(lookahead==',')THEN BEGINmatch(',');match(id);id.entry:=id.lexval;L1.type:=L;L.type:=L1.type;addtype(id.entry,L.type);ENDELSE BEGINmatch(':');L.type:=T;END;return(L.type);END;FUNCTION T:(integer,real);V AR T.type:(integer,real);BEGINif(lookahead=='integer')THEN BEGINmatch(integer);T.type:=id.lexvalENDELSEif(lookahead=='real')THEN BEGINmatch(real);T.type:=id.lexval;ENDELSE ERROR;return (T.type);END;练习5.10解答:(1) 对于F1 sub F2 sub F3,其最左推导和分析树如下:S => L=> B=> B sub F3=> B sub F2subF3=> F1 sub F2 SubF3显然,F3.ps:=shrink(F2.ps);F2.ps:=shrink(F1.ps);为此,为B设一个综合属性B.pt,其值等于其下标F的继承属性F.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