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会考春秋战国(东周)知识点

合集下载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
纷争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东周的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二﹑春秋争霸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主要争霸战争
⑴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⑵城濮之战----晋楚----退避三舍;
⑶ 吴越争霸----卧薪尝胆
3﹑争霸战争的影响
⑴给人民带来灾难。

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统一。

三﹑战国兼并
1﹑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主要兼并战争
⑴桂陵之战---魏赵---围魏救赵
⑵马陵之战---齐魏---减灶诱敌
⑶长平之战---秦赵---纸上谈兵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必备的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相关标签搜索:七年级期中复习。

中考战国时期知识点归纳

中考战国时期知识点归纳

中考战国时期知识点归纳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和
秦朝统一六国的开始。

以下是对战国时期知识点的归纳: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战国时期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结束,历时约254年。

这一时期,中国分裂为多个诸侯国,它们相互争斗,争夺领土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多国并存的局面。

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些国家各有其特色和优势,它们之间的联盟和战
争构成了战国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

军事改革: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它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等
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国力。

文化发展:
战国时期也是思想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众多学派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些学派的思想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技成就:
在科技方面,战国时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铁器的广泛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水利工程的建设,如都江堰,为农业灌溉提供
了保障。

外交策略:
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以“合纵连横”为代表,各国通过结盟或对抗来增强自己的势力。

秦国最终利用这些策略,逐一击败其他国家,实现了统一。

结束语: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它不仅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也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复杂性。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1. 古代史
- 远古时代: 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
- 新石器时代: 农业社会的兴起、陶器制作、青铜器的发明
- 商朝: 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城彼此间的联系、商代王朝的衰落- 周朝: 封建制度的确立、分封制度、分封制导致的内乱、西周衰落与东周兴起
- 春秋战国: 分封制导致的诸侯割据和战争、思想家的崛起、齐国的吞并、秦国的统一
2. 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家
- 孔子: 礼治思想、儒家思想
- 老子: 道家思想
3. 秦汉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
- 汉朝: 统一的官僚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的传入
4. 隋唐五代
- 隋朝: 统一北方和南方、大运河的修建
- 唐朝: 经济文化繁荣、科举制度的推行
- 五代十国: 军阀混战、北方和南方的政权更替
5. 宋辽金元
- 北宋: 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
- 宋辽金三国: 辽金战争和宋金战争、辽金灭亡、元朝的建立
6. 明清时期
- 明朝: 落后的农业生产、明朝与外族的战争、思想文化的繁荣、明末农民起义
- 清朝: 满族政权的建立、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引发的变革、近代化进程的开始
7. 近代史
- 鸦片战争: 强国入侵、中国的屈辱
- 辛亥革命: 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转变
- 抗日战争: 中日战争胜利、中国成为大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以上为初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涵盖了中国远古到现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思想家。

请仔细学习并复习。

春秋与战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春秋与战国历史知识点总结

春秋与战国历史知识点总结一、春秋时期1. 春秋时期的时间范围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历时294年的中国历史时期。

2. 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是商末周初的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人口增长,士族风头浪尖,在政治上虎视眈眈。

3.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宗周与公室的矛盾。

2)晋楚郑卫之间的争霸。

3)齐桓公和魏文侯的改革。

4)晋郤缺的变法措施。

5)楚大夫屈橐与周公旦的德政争论。

4.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有制礼、齐民、夷狄、亲贤等。

5. 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春秋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有早期的诸子百家和连山老人、庄老等。

6. 春秋时期的地理变迁春秋时期的地理变迁主要有齐楚争霸和晋国崛起等。

7. 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春秋时期社会生活主要有生产形态、手工业、商业、宗法制、世袭制、富贵贫贱和仁爱等。

二、战国时期1. 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历时182年的中国历史时期。

2. 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孔子逝世后,楚国被灭,秦穆公开始扩张国土,整个中国处于“战国七雄并立”的历史局面。

3. 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春秋战国时期的理学和道家思想的興起。

2)战国七雄互相争夺霸权。

3)商鞅变法。

4.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主要有法家、儒家、道家、兵家、墨家、农家、杂家等。

5. 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战国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有百家争鸣、历史、哲学和文学等。

6. 战国时期的地理变迁战国时期的地理变迁主要有秦统一中国和楚国的裂土等。

7. 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战国时期社会生活主要有生产、商业发展、土地私有制、奴隶制度的确立等。

综上所述,春秋与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梳理

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梳理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时长254年。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国争霸,战事频繁。

下面将对初中历史战国知识点进行梳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1. 战国时期的背景战国时期的背景是春秋时期的衰落和诸侯争霸的加剧。

春秋时期是东周时期的一个时期,各个诸侯国力争霸主,形成了七雄的格局。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这种格局开始瓦解,各国之间的争斗更为激烈。

2. 七雄的竞争战国时期的七个势力分别是:齐、楚、燕、赵、魏、秦、韩。

这七个势力在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秦国最终击败了其他六个国家,统一了中国。

3. 各国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制度各不相同。

例如,齐国实行了分封制,将国家的土地划分给不同的贵族。

魏国和燕国则实行了世卿制,将国家的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贵族手中。

秦国则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4. 各国的军事力量战国时期,各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通过军事改革和兵器的进步,诸侯国的军队逐渐从百姓军转变为专业军队。

同时,由于兵器的改良,如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战车的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幅提高。

5. 孟子与墨子战国时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思想家,分别是孟子和墨子。

孟子注重礼义道德,提倡仁爱和中庸之道,主张君主应该尊重百姓,实行仁政。

墨子则强调实用主义,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反对战争和杀戮。

6. 孙子兵法战国时期诞生了一部世界闻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对于战争策略和军队指挥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孙子兵法》强调智慧战争,主张用计谋和战术来取胜。

7.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壮大起来,通过连续的战争征服了其他六个国家,最终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等各个方面。

8.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等,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贵族势力。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知识点




3、齐桓公争霸(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1)条件 经济上:盛产鱼盐 政治上: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外交上: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 (2)结果 A、齐国国富兵强 B、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 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晋文公争霸 (1)措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时间:公元前7世纪后期 (3)结果:在城濮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 原霸主

5、楚庄王争霸 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 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6、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7、春秋时期著名的战役: 城濮大战, 交战双方:晋楚

4、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 A时间:公元前260年 B双方:秦赵 C影响: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春秋的政治是: 争霸 战国的政治是: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积极作用: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 域较大的国家(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

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 韩,赵,魏,时间:战国初年 2、田氏代齐: 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军,建立田 氏齐国 3、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最北,最南,最东,最西
重要知识点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东周建立 (1)时间:公元前770年 (2)人物:周平王 (3)都城:洛 (4)分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2、争霸背景: 诸侯不朝、诸侯争霸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梳理

考点3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东周前期东周时期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东周后期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主要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背景(2)分制制开始瓦解,周王室势力衰微,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力崛起。

原因①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间矛盾的发展②借口:尊王攘夷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竞相称霸,操捽政治。

先后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概况庄王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末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中原争霸。

春秋主要争史实霸(3)吴越争霸:②越王勾践攻克吴国的都城,兼并吴国,成为霸主(成语:卧薪尝胆)性质以奴隶主贵族争霸为主的非正义的战争(2)马陵之战:公元前敌),在马陵歼灭魏军主力。

魏国再也无力与强国抗衡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影响:积极:(1)西周传统的奴隶主贵族统治体制渐趋瓦解,新的封建社会统治秩序逐步确立(2)在群雄并起的乱局中,各国为实现富国强兵竞相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3)加强了中原和周边地区的联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高潮(4)客观上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到来,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遭到破坏[易错警示]1.春秋霸主是先后相继,战国七雄是同时并存。

2.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国家是秦国、齐国和楚国。

【知识延伸】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表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考点4商鞅变法课标要求: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知识扩展】商鞅变法对国家和个人的启示。

(1)(从改革的结果看)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春秋与战国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春秋与战国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春秋与战国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春秋与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它们分别标志着东周的早期和晚期。

这两个时期不仅在时间上紧密相连,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春秋时期(大约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国并立的时代。

这一时期以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战争为特征,同时,也是中国哲学、文化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

1. 政治格局:春秋时期的中国由周天子统治,但实际上权力逐渐被诸侯国所分割。

各诸侯国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不断发生战争。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是这一时期比较突出的诸侯国领袖。

2. 经济发展:春秋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逐渐繁荣。

同时,商业贸易也开始兴起,城市经济逐渐形成。

3. 文化繁荣:春秋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极为活跃的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相继兴起。

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在这一时期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思想。

战国时期(大约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紧随春秋时期之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更为动荡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和残酷,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1. 政治变革: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国纷纷进行改革,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都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政治改革。

2. 军事技术:战国时期,军事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如铁制兵器的广泛使用,战车和步兵的战术改进等。

同时,军事策略和兵法也得到了发展,如《孙子兵法》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3. 思想文化: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思想继续发展,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不同的治国理念。

同时,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4. 统一进程:战国末期,秦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军事征服,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最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会考春秋战国(东周)知识点
特地准备了一些假期学习套餐,希望同学们依时完成,同时,也希望家长能督促子女完成。

祝大家节日快乐!
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

战国时期从公元前
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
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

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
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

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

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
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
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