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历史教案-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历史教案-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案主题: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春秋时期的五霸和战国时期的七雄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掌握五霸和七雄的具体内容和相关的历史事件;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春秋时期的五霸:齐、晋、楚、燕、韩;2. 战国时期的七雄:秦、齐、楚、赵、魏、韩、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念和重要性。
第二步:介绍春秋五霸(15分钟)1. 讲解五霸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着重介绍每个霸主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军事发展。
第三步:介绍战国七雄(15分钟)1. 讲解七雄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 着重介绍每个七雄国家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军事发展。
第四步:讨论和思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第五步:总结(5分钟)教师对五霸和七雄的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其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式和方法: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讲解:通过故事化的方式和图表的展示,生动地介绍五霸和七雄的历史事件和发展;3. 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4. 总结:教师对内容进行总结和点评,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1. 图片和地图:展示五霸和七雄的地理分布和历史事件;2. 文章和故事:讲解五霸和七雄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2. 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和考试。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五霸和七雄的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2. 学生可以进行文化创作,如写作、绘画等,展示对五霸和七雄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反思:对于这个教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并能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通过各国称霸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改革才能富国强兵。
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一、春秋五霸春秋诸侯争霸的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设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先组内发表意见后在班上交流。
(展示答案)过渡:春秋时期历时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2春秋五霸: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展示春秋形势图)学生:观察形势图,掌握好两种说法的五霸名称,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方位示意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逐渐树立起空间概念。
充分发挥地图辅助文字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准确性,不断地重复,尝试回忆加深记忆。
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弥补。
3齐桓公争霸:原因:教师:分析设计如下的思考题: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学生:阅读教材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
(将归纳要点展示一下)标志: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设计思考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4、晋楚争霸(1)、晋文公改革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阅读教教材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总结思考,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做到史论结合,有利于历史知识的掌握。
第7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3)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收集和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到优良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3. 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 标签春秋战国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
一、春秋五霸首先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个?(二说)他们为什么会争霸?(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然后让学生根据春秋形势图,掌握具体的地理方位。
可以结合今天的地名,如可提问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一个诸侯国?由五霸导入第一位霸主,提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教师稍做整理1. 东方大国,盛产鱼盐;2. 管仲改革,国富兵强;3. “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讲到第2点时可提问“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讲到第3点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尊王攘夷”,为什么要“尊王攘夷”,得出结论是成功的外交政策,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
接着提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葵丘之盟)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
教学重点: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第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案

第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教案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大连格致中学曲丽莉一.教材分析: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本课是这段大变革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地位十分重要。
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变迁,可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为以后要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学生不能够比较深入地理解本课,对于以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学习不利。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几课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历史有了比较直接的概念,对于夏商西周的历史沿革已经基本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实施使得周朝诸侯国林立,这些基础知识为学生理解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奠定了基础。
作为初一新生对历史故事是十分喜爱的,本课又是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源流,其中有的成语学生比较熟悉。
对于不了解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集并整理。
在教学中将成语故事贯穿于全课,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又使他们掌握查找历史资料的途径,让学生课上课下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针对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成语故事大串联的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初步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有关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给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是初一历史的内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后,周室逐渐衰弱,各地诸侯则势力越来越大,其中以春秋五霸为最。
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本课纪录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局势和重大事件。
前接夏商西周的社会体制,后引春秋战国世纪的经济、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了解了春秋战国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状况,有利于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建立全局的观念,更好地把握本单元知识。
因此,学好本课知识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各种事物、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索的欲望。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喜欢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典故。
对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尤其是当有所收获并有机会当众展示时,他们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信心,进而对学习历史产生更大的兴趣。
但是,对于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对历史概念、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认识还是很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予恰当的引导、讲解。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鉴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接受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快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的特点。
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并记住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举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②能从材料中归纳出齐桓公能够称霸的原因;③借助书中材料讲述"退避三舍"、"问鼎种原"、"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历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④识读地图,说出战国七雄并称及具体位置。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通用4篇)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通用4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通用4篇)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篇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了解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具体地理位置,思考地图上形势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解释;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成语、讲有关争霸的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和讲述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等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学习立志、勤奋、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
〖重点与难点〗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分析争霸斗争的胜负因素。
〖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西周社会网络示意图,复习提问: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霸斗争成为时代特征。
一、齐桓公称霸:1.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前770年~~前476年。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春秋名称的由来。
提问: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为何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指导学生回答,帮助理解诸侯争霸的目的,成为霸主,就可以在政治上号令诸侯,在经济上从小的诸侯国榨取财物。
所以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诸侯争霸中先后出现了五个霸主: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提问:你还知道另一种说法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 齐桓公称霸: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诸侯。
指导学生观察《春秋形势图》,提出问题:你认为五霸中地理位置最好的是谁?有哪些优越性?指导学生回答问题。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为其争霸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周朝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并能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3.通过各国称霸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改革才能富国强兵。
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晋文公称霸。
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春秋五霸1.春秋诸侯争霸的背景。
提问:春秋争霸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设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先组内发表意见后在班上交流。
(课件展示答案)过渡:春秋时期历时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相传春秋初期诸侯列国一百四十多个,经过连年兼并,到后来只剩较大的几个。
2春秋五霸:提问:春秋五霸指哪些?各自的位置?(课件展示春秋形势图)学生:观察形势图,掌握好两种说法的五霸名称,介绍春秋大国位置,画出方位示意图。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逐渐树立起空间概念。
充分发挥地图辅助文字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掌握的准确性,不断地重复,尝试回忆加深记忆。
便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弥补。
3.齐桓公争霸:原因:教师:分析设计如下的思考题:1.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2.采取了哪些有利的措施?学生:阅读教材叙述改革措施,评说管仲改革的作用。
(将归纳要点课件展示一下)标志:指出葵丘会盟的时间、盛况、意义设计思考题:改革与富国强兵之间有什么联系?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的思想.4、晋楚争霸(1)、晋文公改革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学生阅读教教材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看书、总结思考,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1、春秋五霸是哪五个?2、他们为什么会争霸?(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2)引导学生讲述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故事,提高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收集和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古代君王的故事,培养学生宽容忍让、诚信和坚毅等到优良品质。
二、教材分析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
教师总结:尊王攘夷的外交政策,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
4、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葵丘之盟)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让学生分小组阅读相关教材,课堂展示讲述“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的历史小故事,进而帮组学生了解晋文公称霸及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历史史实。
(过渡)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是怎么来得?
多媒体显示战国地图,找出七国的地理位置,都城名称和今地名,齐不是春秋时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晋则被韩、赵、魏取代。
小组合作然后找出记忆规律: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后中间。
问题: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个诸侯国?(山东:齐鲁大地)
导入第一位霸主齐桓公,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小组合作归纳知识点,教师指导、总结,
①东方大国,盛产鱼盐;
②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③“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2、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3、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
2.本课国名多,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教学中要关注。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名称的由来。
一、春秋五霸
第七课春秋五霸于战国七雄
内容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及地理位置。
(3)识读《春秋》和《战国》形势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教学重点:
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三、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对成语故事很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
2、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
由此引出合纵和连横。
3、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五、比一比:
按照小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春秋战国时期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各组不能重复。比比哪个组能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