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百零九个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有⼀百零九个诸侯国
春秋⼀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国开始。
战国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修订《春秋》⽽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现代的学者为了⽅便起见,⼀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国起,到周敬王四⼗三年(前477年)为⽌,称为“春秋时期”。
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天下为⽌,即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
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
春秋战国时期有⼀百零九个诸侯国,包括: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终、中⼭、安陵、邓、贾、邢、⽢、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程、宿、詹、焦、祝、吕、聂⼀百零五国,另有义渠、⼤荔、孤⽵、⼭戎。
共计⼀百零九国。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齐国:祖先:姜姓世系表:齐桓公—齐庄公—齐宣公—齐悼公—齐懿公—齐威王—齐悼王—齐献王—齐襄王—齐襄王弟—齐昭王—齐景王—齐敬王—齐悼惠王—齐幽王—齐景公—齐宣公—齐湣王—齐丁公—齐孟公—齐哀公晋国:祖先:姬姓世系表:晋文公—晋襄公—晋惠公—晋景公—晋贞公—晋敬公—晋共公—晋悼公—晋献公—晋献公之兄—晋悼公弟—晋昭公—晋平公—晋杀贞公—晋殇公—晋闵公—晋冏—晋景公—晋厉公—晋文公—晋成公—晋康公—晋宣公—晋哀公—晋思公—晋武公—晋惠公楚国:祖先:姚姓世系表:楚康王—楚昭王—楚穆王—楚悼王—楚戊王—楚共王—楚顷襄王—楚吴王—楚为父王—楚庄王—楚戎王—楚昭文王—楚靖王—楚平王—楚昭王—楚宣王—楚敬王—楚僖王—楚庄王—楚襄王—楚昭王—楚熊王燕国:祖先:燕姓世系表:燕召公—燕章公—燕献公—燕噲—燕文公—燕简公—燕悼公—燕敬公—燕康公—燕開打—燕僖公—燕惠公—燕武公—燕炀公—燕庄公—燕文公—燕成公—燕哀公—燕惠公—燕戴公—燕桓公—燕孝公—燕文献公—燕懿公—燕悼公—燕惠公—燕威王—燕庄王—燕赵昭王—燕赵敬王—燕赵文王—燕赵武王—燕赵惠王—燕赵康王—燕赵宣王—燕赵昭王—燕赵哀王—燕赵惠王—燕赵隐王韩国:祖先:韩姓世系表:韩桓惠王—韩庄惠王—韩宣惠王—韩武惠王—韩文惠王—韩景惠王—韩平惠王—韩昭惠王—韩宣惠王—韩赵惠王—韩定惠王—韩赵哀王—韩赵宣王—韩赵昭王—韩赵哀王—韩元王—韩武王—韩惠王—韩康王—韩桓王—韩共王—韩彭仲—韩文侯—韩康侯—韩景侯—韩昭侯—韩平侯—韩悼侯—韩敬侯—韩桓侯—韩伯虎—韩庄侯—韩宣侯—韩庄襄王—韩景侯秦国:祖先:嬴姓世系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赵国:祖先:赵姓世系表:赵武灵王—赵孝成王—赵文成王—赵惠文王—赵敬文王—赵孝文王—赵悼襄王—赵昭文王—赵幽疆王—赵幽显王—赵成安王—赵成平王—赵文穆王—赵元成王—赵平惠王—赵哀肃王—赵厉侯—赵孝成王—赵武成王—赵节侯—赵安平王魏国:祖先:魏姓世系表:魏武安平王—魏宣昭王—魏康昭王—魏惠昭王—魏哀昭王—魏夷昭王—魏武文王—魏文侯—魏文侯之弟—魏武侯—魏昭王—魏文成王—魏肃王—魏肃王之弟—魏惠王—魏景湣王—魏景湣王子—魏懿王—魏安釐王—魏安釐王之弟—魏悼惠王—魏孝襄王—魏哀平王—魏平王—魏平王之兄—魏荡平王—魏真隐王—魏真昭王—魏真情王这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的世系表,按照他们的祖先姓氏进行排列。
周朝诸侯国列表

周朝诸侯国列表西周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为中国历史上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及各诸侯国的姓氏、位置、爵位、开始灭亡年限、灭国者和资料来源等简要情况的汇编。
春秋诸侯国分布图目录[隐藏]1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1.1周王朝1.2重要诸侯国1.3周畿内诸侯国或者周朝世卿采邑1.4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1.5位于河南省的诸侯国1.6位于山西省的诸侯国1.7位于陕西省的诸侯国1.8位于湖北省的诸侯国1.9位于安徽省的诸侯国1.10位于河北省的诸侯国1.11位于四川省的诸侯国1.12位于江苏省的诸侯国1.13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2战国时期诸侯国2.1周2.2主要诸侯国2.3其他中原诸侯国2.4四裔(戎狄蛮夷)部族或国家3参考条目4注释5参考书籍[编辑]西周、春秋时期诸侯国[编辑]周王朝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西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控有首都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及周边的广大地区王(天子)前1046年-前771年犬戎《周本纪》东周姬名义上统治全国,实际上只控制首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的狭小地区王(天子)前770年-前256年秦国《周本纪》[编辑]重要诸侯国国名姓氏今地爵位起迄年灭国者出处秦国嬴姓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一带伯前770年-前207年九月西楚、汉朝《秦本纪》《始皇本纪》齐国姜姓吕氏山东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一带侯前11世纪-前379年田氏齐国《齐世家》鲁国姬姓鲁氏山东省曲阜市侯前11世纪-前256年楚国《鲁世家》《战国史》郑国姬姓郑氏陕西省华县后迁河南省新郑市伯前806年-前375年韩国《郑世家》宋国子姓宋氏河南省商丘市、通许县一带公前11世纪-前286年田氏齐国《宋世家》卫国姬姓卫氏河南省淇县、濮阳市一带侯前11世纪-前209年秦国《卫世家》陈国妫姓陈氏河南省淮阳县侯前11世纪-前478年楚国《陈杞世家》《左传·哀十七年》蔡国姬姓蔡氏河南省新蔡县侯前11世纪-前447年楚国《管蔡世家》吴国姬姓江苏省、安徽省东部一带子、王前11世纪-前473年越国《吴世家》越国姒姓浙江省一带子、王前20世纪-前306年-前222年-前110年楚国《勾践世家》《战国史》初亡于楚国,后降秦,建闽中郡,秦亡后受汉封为闽越、东瓯二国。
春秋战国距今多少年

春秋战国距今多少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先秦时期向秦汉时期的过渡。
本文将就“春秋战国距今多少年”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探究这段历史的具体年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此时大约距今有2300多年。
这一时期以分裂的政权、剧烈的战争和思想的竞争为特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变革。
春秋时期,又称东周时期,起源于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则结束于公元前221年。
正式的春秋时期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在春秋时期,中国处于分散的诸侯国时代。
这个时期的历史主要通过《春秋》和《左传》等古籍来了解。
这段时间是一个政权分裂和剧烈战争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和文化竞争的时期。
这段历史为后来秦汉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延续,发生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剧变的时期之一。
战国时期有七个主要诸侯国,即齐、楚、韩、魏、赵、秦、燕,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争斗。
而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也逐渐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在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了六个诸侯国,并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了秦朝的建立,这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同样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结束。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大约距今有2300多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见证了政权更替、战争剧烈以及思想与文化的变迁。
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王晓玲, 严妍.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 毛泽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1): 109-111.2. 陈建国.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简析. 南京社会科学, 2019, (9): 134-135.。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诸侯国纷争不断。
本文将为您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列表,并简要介绍每个诸侯国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以下是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1. 齐国: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齐国在鲁、燕等诸侯国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国君被赋予“霸主”的称号。
齐桓公是齐国的一个重要君主,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增,成为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2. 晋国: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分东晋和西晋两部分。
东晋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等地,而西晋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晋国在春秋时期是五个霸主国家之一,后期又分为晋韩、晋赵两个诸侯国。
3.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但后来因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其国君麾下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被誉为“百万雄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
4. 魏国:魏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一带。
魏国的国君曾担任过号令天下的霸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魏国后来分为魏、赵、韩等三个诸侯国。
5. 赵国: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赵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国君赵武灵王曾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扩张,使得赵国一度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6. 韩国:韩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韩国后来分为韩、魏两个诸侯国,韩国还曾与赵国、魏国合作,共同对抗秦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7. 魏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楚国曾经是春秋时期东方化的代表,其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最终失败。
8. 燕国: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燕国虽然地处边缘地区,但其国君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和战争策略,使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和地位。
周朝的主要诸侯国

楚——羋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 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 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 也。
春秋战国诸侯国 附: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的爵位与姓别
国名 爵位
姓 国名 爵位 姓 国名 爵位 姓
鲁国 公爵
姬 虞国 公爵 姬 州国 公爵 姜
鄣国 公爵
姜 淳于 公爵 姜 权国 公爵 子
虢国 公爵 姬 宋国 公爵 子 戴国 公爵 姬
齐国 侯爵
姜 燕国 侯爵 姬 蔡国 侯爵 姬
卫国 侯爵
姬 陈国 侯爵 妫 晋国 侯爵 姬
杞国 公、侯、伯 娰 铸国 侯爵 姬 应国 侯爵 姬
邓国 侯爵
娰 荀国 侯爵 姬 息国 侯爵 姬
黄国 侯爵
赢 随国 侯爵 姬 魏国 侯爵 姬
韩国 侯爵 姬 赵国 侯爵 赢 邢国 侯爵 姬
申国 侯爵
姜 鄫国 侯爵 娰 霍国 侯爵 姬
薛国 侯爵
任 谷国 侯爵 赢 沈国 侯爵 姬
纪国 侯爵 姜 朝鲜 侯爵?子 绞国 侯爵 姬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章邱县是也。
春秋战国各主要诸侯国历代国君

春秋战国周及各主要诸侯国年表周历代天子年表西周周武王发前1046年—前1043年4周成王诵前1042年—前1021年22周康王钊前1020年—前996年25周昭王瑕前995年—前977年19周穆王满前976年—前922年55周共王繄扈前922年—前900年23周懿王囏前899年—前892年8周孝王辟方前891年—前886年6周夷王燮前885年—前878年8周厉王胡前877年—前841年37(共伯和) 和前841年—前828年14周宣王静前827年—前782年46周幽王宫涅前781年—前771年11春秋时期(14位):周平王姬宜臼前770年至前720年周携王姬余臣前770年至前750年周桓王姬林前719年至前697年周庄王姬佗前696年至前682年周釐王姬胡齐前681年至前677年周惠王姬阆前676年至前652年周前废王(王子颓)姬颓前675年至前673年周襄王姬郑前651年至前619年周中废王(王子带)姬带前635年?周顷王姬壬臣前618年至前613年周匡王姬班前612年至前607年周定王姬瑜前606年至前586年周简王姬夷前585年至572年周灵王姬泄心前571年至前545年周景王姬贵前544年至前521年周悼王姬猛前520年周敬王姬丐前520年至前477年周后废王(王子朝)姬朝前520年至前516年战国时期(12位):周元王姬仁前476年至前469年周贞定王姬介前468年至前441年周哀王姬去疾前441年周思王姬叔前441年周考王姬嵬前441年至前426年周威烈王姬午前425年至前402年周安王姬骄前401年至前376年周烈王姬喜前375年至前369年周显王姬扁前368年至前321年周慎靓王姬定前320年至前315年周赧王姬延前314年至前256年周顺王姬杰前255年至前249年太姒与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长子伯邑考,早卒。
次子周武王姬发。
三子管叔鲜,三监之一,侯爵,封於管(今河南信阳县)。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个诸侯国相互争霸,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并存。
本文将为大家列举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国的列表。
一、春秋时期1. 鲁国:鲁国位于今山东省东部,首都为齐鲁之地的齐鲁(今济南市)。
鲁国是五霸之一,其君主是孔子的故乡。
2. 晋国: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河北和陕西交界处,首都为中原地区的晋阳(今太原市)。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
3. 齐国:齐国位于今山东省中部,首都为齐鲁(今济南市)。
齐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五霸之一,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4. 楚国:楚国地处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一带,首都为楚地(今湖北荆州市)。
楚国在春秋时期是六大诸侯国之一。
5. 郑国:郑国地处今河南省西部,首都为齐鲁(今济南市)。
郑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六大诸侯国之一。
6. 越国:越国位于今浙江省一带,首都为越地(今绍兴市)。
越国在春秋时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7. 吴国:吴国地处今江苏省一带,首都为吴地(今苏州市)。
吴国在春秋时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国家。
8. 邹国:邹国位于今山东省中部,首都为鲁邹之地(今济南市)。
邹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二、战国时期1. 秦国: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一带,首都为雍地(今陕西西安市)。
秦国是战国时期崛起的国家,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2. 赵国:赵国地处今天的河北省一带,首都为赵地(今天津市)。
赵国是战国时期较强的诸侯国之一。
3. 韩国:韩国地处今天的河南和山西交界处,首都为韩地(今洛阳市)。
韩国是战国时期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4. 魏国:魏国地处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交界处,首都为魏地(今安阳市)。
魏国在战国时期曾经是七雄之一。
5. 楚国:楚国地区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一带,首都为楚地(今湖北荆州市)。
楚国在战国时期重新崛起,并成为七雄之一。
6. 齐国:齐国在战国时期的疆域与春秋时期相比有所减少,但依然拥有相当实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店铺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介绍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
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
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
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
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
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
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
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
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
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春秋战国时期27个主要诸侯国的介绍1、鲁国都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
2、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
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3、蔡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
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
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4、陈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
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
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
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5、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芈姓(普通话拼音读作mǐ),熊氏。
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江苏、江西部分地方。
传说楚先人祝融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其部落分布在商都朝歌的南方(今河南新郑一带)。
西汉史家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西周初期楚人领袖熊绎:“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此一论述认为商末周初,楚先人祝融的后裔从北方迁徙至“丹阳”。
这是楚人首次自中原进入湖北省内,也是楚国首次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
据考古学家刘玉堂、王红星、高崇文研究,古“丹阳”当位于丹水和淅水交汇之处(今湖北省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因处丹水之北,故称为丹阳。
6、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
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
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
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7、邓国在现在的河南邓州。
子姓。
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邓国灭国后,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是为邓姓。
8、代国是中国古代历史春秋时代末期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西北部、山西省东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
最早为周代分封的诸侯国,故地为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
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的夫人,公元前458年,赵襄子出使代国,到夏屋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请代王赴宴。
在酒宴上,襄子早已安排下埋伏陷阱,斟酒的人在行斟时,趁机用斟酒用的铜勺刺杀代王及其从官。
代王一死,赵军随即兴兵伐代,一举占领代国,将其领土并入赵氏版图。
襄子之姊泣而呼天,拔下发笄自刺而死。
后公元前228年秦灭赵,赵公子嘉逃往代,并自立为王,6年后被灭。
9、霍国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叔处于霍,是为霍叔,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
10、江国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
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11、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12、莒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
公元前481年,莒郊公亡国。
13、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
(蓼①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
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
周时居此。
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
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
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
②古蓼国之都。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
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
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14、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
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15、杞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姒姓。
禹后裔,建国君主杞东楼公。
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杞县,灭于楚国。
公元前445年,楚灭杞。
杞国实在太小,连史书对杞国也不愿多提。
16、秦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东夷的一支,嬴姓,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占领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早期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直到秦穆公时代方参与中原争霸,成为仅次于晋国、楚国的二等强国。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17、权国在现在的楚国附近。
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
权国亡国后。
楚文王设县于权国。
命权国国君管理。
18、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19、滕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践所灭。
20、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无锡一带。
吴国的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
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
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
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
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
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21、小邾国(又名小邾娄国、郳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颜姓。
战国初年灭亡。
22、许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男爵爵位,国君为姜姓,建国君主是许文叔,姜结亡国。
23、越国亦称于越和文郎,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也可能是越南历史上真正建立的一个王国,国君为雒(也写作骆)姓。
相传为远祖崇缆(雒龙君)的后裔。
建都会稽,辖地大致为现在中国浙江省的绍兴附近,而势力范围曾经还达到现在中国山东省和越南北部,灭于楚国。
公元前334年,楚国攻灭越国,之后其王族后裔分散于现在中国南部与越南北部一带,各自分而治之。
24、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
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25、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
26、郑国周代的诸侯国之一,原址在今陕西省华县一带,后迁至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27、邾国(又名邾娄国、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