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故事
战国七雄的典故故事

战国七雄的典故故事战国七雄是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七雄分别是:秦、齐、楚、燕、韩、赵、魏。
以下是关于战国七雄的一些典故故事:1、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欲引兵去救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魏救赵。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引兵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发。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赵部队回到大梁。
在魏军内外无主,疲惫不堪,齐军乘机袭魏都大梁而获胜。
2、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
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前往救援。
这时,秦昭襄王得知消息后,威胁魏安釐王,阻止魏国派兵。
魏王惧怕秦王,命令晋鄙中途停止前进,屯兵于邺。
信陵君为了驰援邯郸,请魏王宠姬如姬窃取晋鄙的兵符,夺取了军权,击溃秦军,解了邯郸的围。
3、毛遂自荐:战国时,平原君率门客去楚国游说。
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往。
当平原君与楚王谈判没有结果时,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终使楚王答应发兵抗秦。
4、鸡鸣狗盗: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贤纳士,广结天下名士。
这年,听说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在薛国游历,他自以为本事很大,可是到薛国后,无人知晓,连饭都吃不饱。
于是,他到处给孟尝君发牢骚。
孟尝君得知后,决定把他招来。
冯谖到后,孟尝君热情招待他,问他有什么本事。
冯谖说:“我什么本事都没有。
”孟尝君觉得他很没本事,随便给他个待遇吧。
冯谖说:“我只会叫‘狗’和‘火’。
”孟尝君听后有点不高兴,但还是留他做了个门客。
其他门客都不屑与冯谖为伍。
后来,孟尝君想叫他管理家庭的事务,问他是怎样管理的。
冯谖说:“账目算得很清楚。
”孟尝君听了很高兴,便把家务事交给了他。
过了一段时间,孟尝君问起家务事办理得如何。
冯谖说:“账目已经算清了。
”孟尝君听了皱皱眉头。
又过了一段时间,冯谖来见孟尝君说:“可以给你买些‘义’回来了。
春秋战国 故事

春秋战国故事春秋战国,一个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英雄豪杰层出不穷。
这个时期的故事丰富多彩,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独特的篇章。
一、春秋战国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风气开放,为各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故事1.勾践灭吴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
2.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孙武撰写了《孙子兵法》,成为世界兵学史上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3.孟子游说列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游说列国,推行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4.吕不韦变法战国时期,秦国相国吕不韦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5.荆轲刺秦战国末年,荆轲为了拯救燕国,图谋刺杀秦王,虽失败,但英勇事迹传颂千古。
三、春秋战国人物风采1.孔子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影响了中国历史几千年。
2.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主张仁政,倡导民本思想。
3.墨子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思想,与儒家、道家并称“三墨”。
4.荀子荀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主张性恶论,强调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
5.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法治,主张强国富民。
四、文化思想繁荣1.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繁荣。
2.汉字书法的发展这个时期,汉字书法逐渐成熟,为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诗歌繁荣春秋战国时期,诗歌创作繁荣,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五、军事科技发展1.兵家理论春秋战国时期,兵家理论得到长足发展,出现了《孙子兵法》等经典之作。
2.武器装备进步这个时期,铁器、青铜器等武器装备得到广泛应用,战争规模不断扩大。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变得越发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秦惠王为了能够和其他六国争霸,不断蚕食小国以壮大国力。
在夺得河西之后,秦国便开始向蜀国进军。
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虽然国力不敌秦国,可是却占据着有利地势,任凭谁也攻不进来。
即便敌人攻入,也可以断前绝后,来个瓮中捉鳖。
秦国已经攻打了很多次,可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是仍然难以攻入城中。
对此秦惠王十分焦急,他多次察看地形,并派人到处打探蜀国虚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秦军突然停止了对蜀国的进攻,而蜀军害怕有埋伏,仍然严守关口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后来在蜀军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头金牛,屙出来的不是粪便而是黄金。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国的王宫里,蜀王连忙派人前去察看。
派去的人一看,果然如此,一头比普通的牛大三倍的石牛屹立在路旁,屁股下面有几堆碎金子。
那人拿上金子便跑回王宫向蜀王报告。
蜀王大喜,当时蜀国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笔意外之财将很好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为了防止别人抢先一步,蜀王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桥铺路,硬是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一条通往蜀国都城的通道打通了,金牛被顺利地运回了蜀国。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
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
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军已经攻到城下了。
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
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
之后便叫部下四处散播谣言,骗蜀王上当。
后来蜀军在前方运牛的时候,秦军便悄悄地尾随着进来了。
当金牛到达蜀国时,秦军自然也就到了。
战国七雄故事

战国七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七个国家以雄伟的实力和卓越的统治能力闻名于世。
这七个国家是:秦、赵、魏、楚、燕、齐和韩。
他们之间的故事充满了战争、策略和权谋,成为了后世所津津乐道的历史传说。
秦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铁腕统治而在战国七雄中独傲一方。
统一中国的壮举,使得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秦国的始皇帝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包括对六国的征服和修建万里长城等。
然而,秦始皇帝的暴政引起了民众的反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赵国则以其出色的军事统帅和灵活的战略而在战国七雄中崭露头角。
赵国的最著名的国君是赵武灵王。
他聪明机智,善于运筹帷幄,成功地保护了赵国的疆土并长期与秦国保持着敌对状态。
赵武灵王还聘请了著名的军事家苏秦和张仪来为赵国出谋划策,使赵国在战国时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楚国则以其韬略卓越的君主楚庄王而闻名于世。
楚庄王自幼聪明智慧,被尊为“战国第一智者”。
他采用了多种策略来保护楚国的利益,并成功地击败了其他国家的进攻。
楚庄王的死后,楚国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征服。
燕国、齐国和韩国在战国七雄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燕国曾经是秦国的亲密盟友,但后来与秦国决裂,最终被秦国征服。
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下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在公子光的统治下,国家逐渐衰败。
韩国虽然地处边陲,但通过与赵国、魏国等国的外交关系,成功地保护了自己的疆土。
战国七雄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各国之间的碰撞和较量,也彰显了人类智慧的辉煌。
这段历史时期的变迁与战争,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复杂,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与团结的重要。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 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霸 主实际上去的政治上的最高地位。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洛邑,避 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春秋争霸
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公称霸的主要基础是什么?
A、齐国自然条件优越,盛产鱼盐 B、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C、“尊王攘夷”的口号提出 D、葵丘会盟
答案:A
齐桓公死后,代之而起的是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名重耳,曾经在 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 王的帮助.离开时他做 出承诺 ,一旦晋楚两 国交战,晋军定要退避 三舍,以报答恩情.后 晋 ,楚两军在城濮相遇 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 三舍,避其锐气.晋军 诱敌深入,迂回包抄, 大败楚军, 这就是城 濮之战 .晋文公一跃 成为中原霸主
西周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春 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诸侯国为争 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先后出 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争 霸斗争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2、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答案:A
按照小组顺序,每组说 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 语典故,各组不能重复。比 比哪个组能坚持到最后? (注意范围在春秋战国时期)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 远交近攻 纵横捭阖 围魏救赵 管鲍之交 退避三舍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楚庄王给我们的启示
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它发生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
年的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动荡、割据的时期,也是各国争夺领土、权力和统一天下的时期。
战国七雄包括秦、齐、楚、燕、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
独特背景和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故事。
其中,秦国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国的始皇帝
秦始皇通过各种手段,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和法律制度等,巩固了秦国的统治地位。
秦始皇还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吞并了其他六个战国,统一了中国。
楚国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而闻名。
楚国的君主屈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诗人。
他创作了《离骚》等诗篇,表达了他对楚国深情厚意和对祖国分裂局势的忧虑。
他的悲剧结局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国则以其聪明智慧而著称。
君主赵武灵王聪明睿智,他聆听智囊李斯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得赵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的勤奋和智慧为赵国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他的四个国家,齐国、燕国、魏国和韩国也都有各自的故事和影响。
它们之
间不断地交战、结盟、崛起和沦落,为中国历史增添了许多传奇和故事。
战国七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的时期。
这段历史故
事告诉我们,人民的团结和智慧是最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腐败和侵蚀。
这个时期的故事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的历史故事导语: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
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
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下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进行阅读欣赏。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
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
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
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
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
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天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
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
战国七雄的故事.doc

战国七雄的故事战国七雄的故事【典故】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
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了的界线,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记,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场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兼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平日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秦国在春秋末期是气力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场面。
前三六一年,秦孝公命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
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嘉奖战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革新,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
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普遍被秦人接受,成为今后秦国政策的底子。
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
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前提,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前提。
韩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
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停。
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临时获得增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
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祛除的国家。
魏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割裂出的国家之一,而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盛起来。
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
前三五四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援军援赵,击败赵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七雄的故事
战国七雄的故事【典故】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
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了的界线,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记,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场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兼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平日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气力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场面。
前三六一年,秦孝公命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
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嘉奖战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革新,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
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普遍被秦人接受,成为今后秦国政策的底子。
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
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前提,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前提。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
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停。
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国力临时获得增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
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祛除的国家。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割裂出的国家之一,而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盛起来。
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
前三五四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援军援赵,击败赵国。
后来,齐国以田忌为上将、孙膑为智囊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死亡。
赵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
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上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盛。
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美谈。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上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
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
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祛除六国,统一全国。
燕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柄,因其远离华夏,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
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
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盛,迟早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
太子丹谋杀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祛除了燕国。
齐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
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发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猛烈的抵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
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上将,团结三晋、秦、楚等国大肆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领土,几乎亡国。
今后,齐国上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底子,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
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职位一直未获得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
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呈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出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形,而这些理论不但对那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其深远影响一直传播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消逝的一页。
鲍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祛除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天下。
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割裂场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