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年表_课件
合集下载
六国年表ppt

六国年表
课件制作者: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03.2019
1
研习课文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
研习第1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3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4
1、周东徙洛邑
周东徙(于)洛邑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3
研习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4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5
1、余于是因秦记 2、踵《春秋》之后 3、表六国时事 4、讫二世
因:根据,凭借 踵:跟随 表:表列。名词作动词
讫(于)二世。讫:截止。
5、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兴坏:兴亡衰败 端:原因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6
翻译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7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 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 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 焉。
18.03.2019
所以:……的原因
10、多藏人家 人家:私人家里 11、以故灭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复:再
多藏(于)人家
被动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
12、其文略不具
13:何必上古
具:详细
何必(取法)上古
14、秦取天下多暴
暴 :采取暴力。形容词作动词。 15、传曰“法后王” 法:取法。名词作动词用 16、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 以:因为
课件制作者: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03.2019
1
研习课文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
研习第1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3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文言字词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4
1、周东徙洛邑
周东徙(于)洛邑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3
研习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4
对照注释、译文 落实重点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5
1、余于是因秦记 2、踵《春秋》之后 3、表六国时事 4、讫二世
因:根据,凭借 踵:跟随 表:表列。名词作动词
讫(于)二世。讫:截止。
5、著诸所闻兴坏之端 兴坏:兴亡衰败 端:原因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6
翻译第4段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27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 ①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 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 焉。
18.03.2019
所以:……的原因
10、多藏人家 人家:私人家里 11、以故灭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复:再
多藏(于)人家
被动句
18.03.2019
高邮市第一中学 王兆银
18
12、其文略不具
13:何必上古
具:详细
何必(取法)上古
14、秦取天下多暴
暴 :采取暴力。形容词作动词。 15、传曰“法后王” 法:取法。名词作动词用 16、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 以:因为
史记.六国年表

伐鲁,取都。
十六
五
日蚀。
十五
十五
十四
二十二
二十四
四十六
十七
六
初令吏带剑。
十六
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六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五
四十七
十八
七
堑洛,城重泉。初租禾。
十七
击宋中山。伐秦至郑,还筑洛阳。
韩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赵烈侯籍元年。魏使太子伐中山。
二十四
简王卒。
二十六
四十八
取鲁郕。
十九
八
十八
文侯受经子夏,过段干木之闾常式。
楚肃王臧元年。
二十三
二十五
伐燕,取桑丘。
二十三
六
初县蒲、蓝田、善明氏。
八
八
八
袭卫,不克。
二
二十四
二十六
康公卒,田氏遂并齐而有之,太公望之后绝祀。
二十四
七
九
翟败我浍。伐齐,至灵丘。
九
伐齐,至灵丘。
九
伐齐,至灵丘。
三
二十五
齐威王因齐元年。自田常至威王,威王始以齐强天下。
二十五
八
十
晋静公俱酒元年。
十
十
四
蜀伐我兹方。
六
二十八
十四
二
三十一
五
七
二十九
十五
三
三十二
六
八
三十
威烈王元年。
四
庶长鼂杀怀公。太子蚤死,大臣立太子之子为灵公。
卫悼公亹元年。
三十三
襄子卒。
七
九
三十一
二
秦灵公元年。
生献公。
十六
五
日蚀。
十五
十五
十四
二十二
二十四
四十六
十七
六
初令吏带剑。
十六
伐秦,筑临晋、元里。
十六
十五
二十三
二十五
四十七
十八
七
堑洛,城重泉。初租禾。
十七
击宋中山。伐秦至郑,还筑洛阳。
韩景侯虔元年。伐郑,取雍丘。郑城京。
赵烈侯籍元年。魏使太子伐中山。
二十四
简王卒。
二十六
四十八
取鲁郕。
十九
八
十八
文侯受经子夏,过段干木之闾常式。
楚肃王臧元年。
二十三
二十五
伐燕,取桑丘。
二十三
六
初县蒲、蓝田、善明氏。
八
八
八
袭卫,不克。
二
二十四
二十六
康公卒,田氏遂并齐而有之,太公望之后绝祀。
二十四
七
九
翟败我浍。伐齐,至灵丘。
九
伐齐,至灵丘。
九
伐齐,至灵丘。
三
二十五
齐威王因齐元年。自田常至威王,威王始以齐强天下。
二十五
八
十
晋静公俱酒元年。
十
十
四
蜀伐我兹方。
六
二十八
十四
二
三十一
五
七
二十九
十五
三
三十二
六
八
三十
威烈王元年。
四
庶长鼂杀怀公。太子蚤死,大臣立太子之子为灵公。
卫悼公亹元年。
三十三
襄子卒。
七
九
三十一
二
秦灵公元年。
生献公。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六国年表》(共52张PPT)

用耳朵 (8)此与以耳 食无异(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 . 地处偏远 (9)秦始小国僻远 (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 ..
使……强大 (10)务在强 兵并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 . 以……为先 (11)先 暴戾,后仁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 .
六国年表
学习目标
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 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 马迁的历史观。
1.字音辨识 (xǐ) 迁徙 . ) 于郊祀(lú 胪 . (qiānɡ) 西羌 . u) (mó 相侔 . o) (hà 丰镐 . ) (zhì 西畤 . ) (lì 暴戾 . ) (dí 夷狄 . (zhǒnɡ) 踵 . 称蜂出(jiǎo) 矫 . n) 端(jià 僭 . 臣(fān) 藩 . ) 雍(qí 岐 . ) 州(bó 亳 . n) 然(yà 晏 .
3.一词多义 并天下最终 . 然卒 群臣皆愕,卒 起不意通“猝” . (1)卒 者,其惟圣人乎终 有始有卒 . 死 公子季友卒 .
而从衡短长之说起采用 谋诈用 .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任用 . ,和为贵用处 (2)用礼之用 . 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 广用 不尽资财 资用 .
(2)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判断句)
这并不一定是凭借地势险要的有利条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者牵于所闻。(被动句)
有学问的人拘泥于自己的见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誓盟不信。(被动句)
使……强大 (10)务在强 兵并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 . 以……为先 (11)先 暴戾,后仁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 .
六国年表
学习目标
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 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 马迁的历史观。
1.字音辨识 (xǐ) 迁徙 . ) 于郊祀(lú 胪 . (qiānɡ) 西羌 . u) (mó 相侔 . o) (hà 丰镐 . ) (zhì 西畤 . ) (lì 暴戾 . ) (dí 夷狄 . (zhǒnɡ) 踵 . 称蜂出(jiǎo) 矫 . n) 端(jià 僭 . 臣(fān) 藩 . ) 雍(qí 岐 . ) 州(bó 亳 . n) 然(yà 晏 .
3.一词多义 并天下最终 . 然卒 群臣皆愕,卒 起不意通“猝” . (1)卒 者,其惟圣人乎终 有始有卒 . 死 公子季友卒 .
而从衡短长之说起采用 谋诈用 .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任用 . ,和为贵用处 (2)用礼之用 . 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 广用 不尽资财 资用 .
(2)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判断句)
这并不一定是凭借地势险要的有利条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者牵于所闻。(被动句)
有学问的人拘泥于自己的见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誓盟不信。(被动句)
语文《史记选读》课件六国年表

⑨法.后王 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效__法__________ ⑩此与以耳.食无异 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用__耳__朵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学.者.牵于所闻 古义:____有__学__问__的__人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古义:_____达__到__目__的________。 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藩.臣(fān) 薨.(hōnɡ)
二、通假字
①今秦杂戎翟.之俗 __翟__,__同__“__狄__”__,__我__国__古__代__北__方__的__一__个__民__族___ ②东竟.至河 __竟__,__同__“__境__”__,__边__境__,__疆___界______
③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从__,__同__“__纵__”__,__合__纵__;__衡__,__同__“__横__”__,__连__横________ ④诸夏宾.之 宾___,_同___“__摈__”__,__排__斥__ ⑤西方物之成孰. _孰__,__同__“__熟__”__,__成__熟__
(3)而
①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______ ②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连__词__,__表__并__列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_____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连__词__,__表__修__饰______
⑥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阴__谋_诡___诈__的__手__段___ ⑦矫称蜂.出 __名__词__作___状__语__,__像__蜂__一__样_______ ⑧誓盟不信.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讲__信__用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学.者.牵于所闻 古义:____有__学__问__的__人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古义:_____达__到__目__的________。 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藩.臣(fān) 薨.(hōnɡ)
二、通假字
①今秦杂戎翟.之俗 __翟__,__同__“__狄__”__,__我__国__古__代__北__方__的__一__个__民__族___ ②东竟.至河 __竟__,__同__“__境__”__,__边__境__,__疆___界______
③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从__,__同__“__纵__”__,__合__纵__;__衡__,__同__“__横__”__,__连__横________ ④诸夏宾.之 宾___,_同___“__摈__”__,__排__斥__ ⑤西方物之成孰. _孰__,__同__“__熟__”__,__成__熟__
(3)而
①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______ ②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连__词__,__表__并__列___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_____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连__词__,__表__修__饰______
⑥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形__容__词__作__名__词__,___阴__谋_诡___诈__的__手__段___ ⑦矫称蜂.出 __名__词__作___状__语__,__像__蜂__一__样_______ ⑧誓盟不信. 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讲__信__用_________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六国年表)课件(37张ppt)(共37张PPT)

从通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通“摈”,排斥。
宾:
2、文言虚词
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即使 盖若天所助焉 推测,好像……似的。 秦之帝用雍州兴 余于是因《秦记》, 据,凭借 虽:
盖若:表示
用,由于。 因:根
3、词类活用
先暴戾,后仁义。 先:名词 意动,以……为先,把……放在首位。 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 往东迁都的意思。 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世代保持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 东徙:
世禄:
矫称蜂出,盟誓不信 蜂一样
蜂:象蜜
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雄:称雄 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 王:名词 用如动词,建立王朝之义。 秦之帝用雍州兴 帝:名词 用如动词,完成帝业之义。 传曰:“法后王。” 法:效 法 此与以耳食无异,悲夫! 耳:名 词作状语 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 表:名 词用如动词,列表编排的意思。
前 事 不 忘 , 明 万 代 是 非 得 失
以 史 为 鉴 , 知 千 秋 盛 衰 兴 荣
六 国 年 表
《 史 记 》 选 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史记》中“表”的体例特点 2、解读《六国年表序》 (掌握实词、 虚词的用法及内容),掌握读表的方 法。 3、体会太史公在其中的历史倾向性
史记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汉代文学家、史学 家司马迁所著。记事,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约 三千年,凡举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天 文、地理、风俗。全书分表、书、本纪、世家、列传,共 130篇,50余万字。其中,表十篇,有世表、年表、月表, 自三代迄于太初,略远详近,断限明确,意在解决“并时 于世,年差不明”的问题对于头绪纷繁的历史事件载其发 生的年月;书八篇,帝王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 传七十篇,是为古往今来能够“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 代表人物立传。 •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体大思精、 流芳万世的巨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大放异彩的明珠。 是一部以中国古代的治乱兴亡为背景、追求“历史与人性” 的著作。它的光辉,亘古至今,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华古 代文化的一座仰之弥高的巨峰。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2.6《六国年表》课件 苏教版《史记选读》

2.《六国年表》在编著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著 投诸 诸. .所 渤闻 海兴 之坏 尾之兼端词,众相,当各于 “之于” 不识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表表..六里国如时一事外列表表 (5)表聊 荆人表.欲 寸心 袭宋表,达使 人表.雍水测量,标记
亮 行为自万 表.后 世之主表.上表 表率
4.词类活用
(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名词作一般动词)_做__国__相_____ (2)传曰“法.后王”,何也(名词作一般动词)__取__法______ (3)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名词作一般动词)___称__雄______ (4)大夫世禄.(名词作一般动词)___享__受__禄__位________ (5)踵.《春秋》之后(名词作一般动词)__跟__随__,__接__续_____ (6)周东.徙洛邑(名词作状语)___向___东_______ (7)矫称蜂.出(名词作状语)__像__蜂__群__一__样_______ (8)此与以耳.食无异(名词作状语)___用__耳__朵_______ (9)秦始小国僻.远.(形容词作动词)____地__处__偏__远_______
六国年表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两首咏史之 曲。作者在曲中抒发了统治者穷奢极欲,连年战争造成“生 民涂炭”的悲剧情感。曲子对于项羽、周瑜和曹操,以及立
六国年表

三
十二
五
259
五十六
四十八
十八
十四
七
四
十三
六
258
五十七
四十九
十九
十五
八
五
十四
七
257
五十八
五十王龁、郑安平围邯郸,及龁还军,拔新中。
二十公子无忌救邯郸,秦兵解去。
十六
九秦围我邯郸,楚、魏救我。
六春申君救赵。
燕孝王元年
八
公元前
周
秦
魏
韩
赵
楚
燕
齐
256
五十九赧王卒。
五十一
二十一韩、魏、楚救赵新中,秦兵罢。
九
二城鄗。
五
九
十九
323
四十六
二相张仪与齐、楚会啮桑。
十二
十君为王。
三
六败魏襄陵。
十君为王。
齐湣王地元年
322
四十七
三张仪免相,相魏。
十三秦取曲沃。平周女化为丈夫。
十一
四与韩会区鼠。
七
十一
二
321
四十八
四
十四
十二
五取韩女为夫人。
八
十二
三封田婴于薛。
公元前
周
秦
魏
韩
赵
楚
燕
齐
320
慎靓王元年。
五王北游戎地,至河上。
七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
四
二
十九
九
二
十二
330
三十九
八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五与秦河西地少梁。秦围我焦、曲沃。
三
二十
十
三
十三
329
十二
五
259
五十六
四十八
十八
十四
七
四
十三
六
258
五十七
四十九
十九
十五
八
五
十四
七
257
五十八
五十王龁、郑安平围邯郸,及龁还军,拔新中。
二十公子无忌救邯郸,秦兵解去。
十六
九秦围我邯郸,楚、魏救我。
六春申君救赵。
燕孝王元年
八
公元前
周
秦
魏
韩
赵
楚
燕
齐
256
五十九赧王卒。
五十一
二十一韩、魏、楚救赵新中,秦兵罢。
九
二城鄗。
五
九
十九
323
四十六
二相张仪与齐、楚会啮桑。
十二
十君为王。
三
六败魏襄陵。
十君为王。
齐湣王地元年
322
四十七
三张仪免相,相魏。
十三秦取曲沃。平周女化为丈夫。
十一
四与韩会区鼠。
七
十一
二
321
四十八
四
十四
十二
五取韩女为夫人。
八
十二
三封田婴于薛。
公元前
周
秦
魏
韩
赵
楚
燕
齐
320
慎靓王元年。
五王北游戎地,至河上。
七义渠内乱,庶长操将兵定之。
四
二
十九
九
二
十二
330
三十九
八魏入少梁河西地于秦。
五与秦河西地少梁。秦围我焦、曲沃。
三
二十
十
三
十三
329
六国年表ppt1

国强兵的良策,探索统一大业的道路,这也是作者司马迁所
肯定的。从这一角度讲,六国灭亡也有其必然性。
点拨
(2)作者认为秦国的成功,有天意的成分,是上天所助。以
弱小之秦灭强大的六国,除了天助之外,别无可能。所以 作者对秦国的功业怀有迷信的观点,在表中,反复出现彗 星,表现了作者对迷信思想的认可。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 思想。秦国的成功,有顺应历史潮流的因素,也有君主勤
③、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或齐表。这
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链条。
④、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阅读。这样可
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
掌上,收七雄风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 简明扼要地勾划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提纲挈领地揭示 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段性特点。 ⑤、对照看,就是与本纪、世家、列传、书兼观并读,参稽互
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序文;二、表文。序 文和表文相辅相成。序文是表文的高度概括,表文是序文 的具体展开,序文对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文对序文 有烘云托月的功能。
从表格上看,它以时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
展的纵线。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 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战国史实的 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六国年表
课前欣赏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 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两首咏史之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词多义
①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 出现
②《诗》《书》所以复见者 见到,看见
③未得与项羽相见 见面
(1)见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拜见
⑤慈父见背 用于动词前,可译为“我”
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表被动
① ②今 虽秦 有杂 槁戎 暴翟之晒俗干,先暴戾 (2)暴③忠义暴于朝廷 显露
(4)表.六国时事 名词用作动词,列表叙述
(5)周东.徙洛邑 名词作状语,向东
(6)矫称蜂.出
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7)先.暴戾,后.仁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
以……为后
(8)秦始小国僻.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地处偏远 (9)务在强.兵并敌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 (10)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 为动用法,为……担忧
哲思短章
做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
生命与肉体显然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肯定 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 是生命的载体,它的确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损。 但是,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又超越于这个躯 壳,我们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这个 内在生命的通俗名称叫做精神或者灵魂。就其 本性来说,灵魂是一个单纯的整体,而不像肉 体那样由许多局部的器官组成。
(3)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 古义:____________为__什__么__一__定__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必
4.词类活用
(1)大夫世禄. 名词用作动词,享受俸禄
(2)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3)传曰“法.后王”,何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法,效法
④暴霜露,斩荆棘 冒着
残暴
①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开始 ②秦始小国僻远 起初 (3)始③千呼万唤始出来 才 ④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曾经
①威重于诸侯
比
②海内争于战功矣 用
(4)于③比于戎翟 跟,同
④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在
⑤学者牵于所闻 被
① ②及 谋田 诈常 用杀 而简 从公 衡而 短相 长齐 之国 说起表顺表承并列 (5)而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
【角度二】
【示例】 政治经济方面,山东六国由于固有贵 族势力的强大,没能完成深彻的社会变革,民 众为国热情不高。战略战术方面,战国前期魏 国四面出击,虚耗国力;战国中期齐国穷兵黩 武,丧师辱国,三晋诸国反复无常,朝秦暮楚, 战国末期赵国君臣不睦,临阵换帅。这些都给 秦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古语云:天与不取, 反受其咎。山东六国挥霍了太多的机会,天下 最终就归属了秦国。
5.文言句式 (1)东方物所始生,2)威重于诸侯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 (3)誓盟不信___被__动__句_____ (4)学者牵于所闻___被__动__句_____
6.文白对照
主旨归纳
《六国年表》以秦史为纲,勾连六国史实,将 六国日渐衰微、秦国日益强大的过程对比排列, 一目了然地告诉人们国家兴衰存亡的根由,让 后人从历史中得到启示。作者在文中对秦朝作 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了其暴政的残酷, 但也肯定了其顺应潮流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
提示
如何看待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文本审美 【角度一】 秦人兼容并包的文化
秦人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开放性的文化吸收。
【角度二】 山东各国的失误
山东各国的失败有其自身的原因。保守落后, 旧有的世卿世禄制无法与秦国的新型人才体制 进行竞争。
2.写作迁移
【角度一】
【示例】 春秋之际,秦国地处中原文化和戎狄 文化的交汇处,特定的地理环境铸就了秦文化 兼容并包的鲜明特征,其不仅积极吸收了周朝 的宗法制、礼乐制等作为自身主体,而且还在 不断与戎族的交往与斗争中,融入了戎族的功 利主义因素和君民一体的朴实作风,正是这种 开放性的文化,使得秦人从来不排斥任何形式 的外来文明,总是能够以开拓者的姿态将各诸 侯国各阶层民众的智慧化为己用,为自身注入 无穷的精神动力。
正因为表文的存在,弥补了纪传体以写人为主、 叙事脉络不足的缺陷,可以横向比较,了解各 国同时在发生着什么。
如何阅读《六国年表》这类年表?
提示 ①往左选择看。例如秦献公十七年至二 十三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一国在特定 阶段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②由上往下截取看。例如周显王四十三年至四 十八年。这样阅读可以了解和掌握各国在同一 时期内发生的大小事件。
(2)田常,即“陈成子”。春秋时齐国丞相。名 恒,或作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之法争取 民众。公元前481年杀齐简公,立平公,任相国, 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从此田氏专国政。
2.写作背景
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焚书坑儒”的残酷政策, 钳制人民的思想。大量的史书被无情地销毁, 历史在这里几乎成为空白,仅存的《秦记》又 不够清楚完备,六国的历史不为人所知,六国 可以为后人借鉴的一些经验教训也逐渐淡出人 们的视野。当时,一些学者不能以实事求是的 态度评价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 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挽救历史、还历史 以完整面目为己任,挺身而出,不辞辛苦,广 泛地搜集资料,去芜存精,将六国史料整理成 《六国年表》,上承《春秋》,端正当时人们 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启后人。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3.古今异义 (1)学.者.牵于所闻 古义:____________有__学__问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 古义:______________达__到__目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
修身名句 1.天下有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
修身名句 1.天下有大勇,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留侯论》
赏读:世上真正有大勇气概的人,面临突然出 现的情况也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侮辱也不愤 怒。
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薛文清公读书录·器量》
赏读:只有自己心胸开阔,才能对人宽容;只 有自己具有忠厚之德,才能承载得起人生事业。
3.惟起居饮食日顺其常,福莫大焉。 ——《西畴老人常言》
3.惟起居饮食日顺其常,福莫大焉。
——《西畴老人常言》
赏读:人只要每天有规律地起居饮食,这就是 莫大的幸福了。
重点突破
结合《六国年表》的独特之处,分析“表”在 《史记》中的作用。
提示 《六国年表》作为“十表”之一,与其 他体例不同之处是:从结构上看,它由两部分 组成:一、序文;二、表文。而表文,它以时 间为经,蝉联而下,形成一条历史发展的纵线; 以国别为纬,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社会空间的 横线。纵横交织,旁行斜上,组成了一个综述 战国史实的完整而又简明的表格网络。
3.文体知识
关于“表”
表,是司马迁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 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表格,以年代远 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六 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6年)至秦二 世三年(前207年)共269年间周朝和战国七雄的 世系。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1)今秦杂戎翟之俗 ___翟_____同____狄____,_我___国__古__代__北__方__的__一__个__民__族__ (2)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 ___竟_____同____境____,_边__境__,__疆_ 界 (3)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_从_____同___纵_____,__合__纵__;__; ___衡_____同___横_____,__连__横____ (4)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___宾_____同___摈_____,__排__斥____
③单线看,也就是从头至尾专读一表,如秦表 或齐表。这样可以梳理出该国从建立到灭亡的 环节和链条。
④综合看,就是由始至终,由序文到表文通盘 阅读。这样可以从宏观上鸟瞰全局,从微观上 把握事态,揽战国总体形势于掌上,收七雄风 云际会于眼底。在《六国年表·序》中,司马迁
简明扼要地勾画出了秦国历史的发展线索,又 提纲挈领地揭示了春秋到战国的演变过程和阶 段性特点。
知识卡片
1.人物名片
(1)秦襄公(?~前766),西周末秦国君主。公元 前777~前766年在位。时周幽王宠褒姒,废太 子申,立褒姒子为太子,又屡次欺骗诸侯,大 失人心,于前771年为西戎、犬戎所攻杀。襄公 率兵救周有功,复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次年, 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
外部的机械力量能够让人的肢体断裂,但不能 切割下哪怕一小块人的灵魂。自然界的病菌能 够损坏人的器官,但没有任何路径可以侵蚀人 的灵魂。总之,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 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正因为如此,一个 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 保持完好无损。
原来,上帝只在一个不太重要的领域里掷骰子, 在现象世界拨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 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 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 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 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 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 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