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朝
秦王朝的灭亡与秦二世的统治

秦王朝的灭亡与秦二世的统治秦王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建立与灭亡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秦王朝的灭亡与秦二世的统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以及秦二世的统治特点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秦王朝的灭亡秦王朝的灭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结束后,秦王朝开始进入统治阶段。
然而,秦王朝的统治却面临着各种挑战,最终导致了其灭亡的结果。
1. 内部统治问题秦王朝在实行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内部统治问题。
在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继位成为皇帝,但因其年幼而无法有效统治。
加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导致地方官员权力过大,贪污腐败问题严重,引发民众的不满与反抗。
2. 外部战争压力秦王朝在统一中国之后,在北方进行多次战争,疲弱了国家的经济和军力。
同时,西边的匈奴和南方的楚国也对秦王朝形成了战略威胁。
这些外部的战争压力使得秦王朝无法集中力量来应对国内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二、秦二世的统治特点秦二世继位之后虽然是在动荡之中,但他在短暂的统治期间展现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1. 政治腐败的延续秦二世继承了秦始皇的权力,但是他并没有能够有效解决内部的腐败问题。
相反,他对贪污腐败的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政治腐败问题。
2. 养尊处优的统治风格秦二世继位后,因其年幼,实际统治权掌握在权臣赵高手中。
赵高以权谋取私利,养尊处优,没有有效地推动国家的内政和外交事务。
这种统治风格加剧了贪腐问题,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3. 民众的不满与反抗秦二世的统治没有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秩序,反而加重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民众开始对秦王朝的统治感到不满,并逐渐形成了反秦的力量。
这些反抗力量最终汇聚成了各种起义和暴动,推动了秦王朝的灭亡。
综上所述,秦王朝的灭亡与秦二世的统治密不可分。
内部的政治腐败、外部的战争压力以及秦二世统治的特点都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
秦王朝的灭亡不仅是历史上的一大变革,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启示。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含姓名、顺序、在位时间)

秦国历代帝王⼀览表(含姓名、顺序、在位时间)最近很多⼈在问这个秦国的历代帝王⼀览表是怎么样的呢?也就是秦国前前后后都出了哪些帝王呢?这个问题也还是⽐较值得研究⼀下的,下⾯⼩编就给⼤家收集了⼀下,给⼤家列出了这个姓名,顺序和在位时间,有感兴趣的⽹友可以看看!秦国历代帝王⼀共有37位君主。
秦国君主列表:1、秦⾮⼦(前900年—前846年)约前900年。
东周孝王封赢⾮⼦于秦⾢(今⽢肃省清⽔县东北)始建秦国。
2、秦侯 (前857-前848年在位)。
3、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
史书上很少关于秦公伯的记载,⼤略知道他是秦侯与秦⾮⼦之后。
4、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为⼤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战败⽽死。
其长⼦赢也继位。
5、秦庄公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
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以及周朝兵马七千⼈,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夫,封⼤骆⽝丘(⽢肃天⽔市西南礼县⼀带)之地。
6、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 在位12年。
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代君主。
幽王之乱时,⽝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
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战争中阵亡,葬于故地西垂。
7、秦⽂公 (前765年-前716年) 在位50年。
建⽴新都。
⼗六年(前750),⽂公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地盘扩展到岐⼭。
五⼗年(前716),⽂公去世,埋葬在西⼭。
8、秦竫公秦⽂公之⼦,⽂公四⼗⼋年(前718),太⼦即竫公去世,赐谥号为竫公。
9、秦宁公嬴⽴(前715年-前704年) 在位12年。
宁公⼆年(前714年),⾃郿⾢(陕西郿县东北)迁都平阳(陕西眉县),同年派兵攻下亳戎荡社(陕西西安)部落。
在位⼗⼆年⽽卒,葬西⼭⼤麓,其⾂下废太⼦(后为秦武公),⽴幼⼦秦出⼦。
10、秦出⼦ (前703年-前698年)。
5岁即位,在位6年被杀。
秦出⼦是秦宁公⼩⼉⼦。
秦朝皇帝列表及名字

秦朝皇帝列表及名字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
下面是有,欢迎参阅。
秦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延伸小阅读】:秦始皇的功与过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过:焚书坑儒――秦始皇烧尽民间藏书,坑杀大批无辜的士人学者,严重摧残了我国古代,这是一种政治暴行;徭役太重,不恤民力。
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后,应立即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关于秦朝的历史故事分享

【导语】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统⼀了中国。
下⾯是⽆忧考分享的关于秦朝的历史故事分享。
欢迎阅读参考! 【第⼀个皇帝—秦始皇】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统⼀了中国。
他觉得⾃⼰的功绩⽐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不能再⽤“王”的称号,应该⽤⼀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了“皇帝”的称号。
他是中国第⼀个皇帝,就⾃称是始皇帝。
他还规定:⼦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代叫⼆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这样⼀代⼀代传下去,⼀直传到千世万世。
全国统⼀了,该怎样来治理这样⼤的国家呢? 在⼀次朝会上,丞相王绾(⾳wān)等对秦始皇说:“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很远,不在那⾥封⼏个王不⾏,请皇上把⼏位皇⼦封到那⾥去。
” 秦始皇要⼤⾂议论⼀下,许多⼤⾂都赞成王绾的意见,只有李斯反对。
他说:“周武王建⽴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
到后来,像冤家⼀样互相残杀,周天⼦也没法禁⽌。
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郡县。
” 李斯的意见正合秦始皇的⼼意。
他决定废除分封的办法,改⽤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六个郡,郡下⾯再分县。
郡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
国家的政事,不论⼤⼩,都由皇帝决定。
据说秦始皇每天看下⾯送来的奏章,要看⼀百⼆⼗⼀⽄(那时的奏章都是刻在⽵简上的),不看完不休息。
可见他的权⼒是多么集中了。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就不⼀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
国家统⼀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多不⽅便。
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的距离⼀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
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便了。
这叫做“车同轨”。
在秦始皇统⼀中原之前,列国的⽂字也很不统⼀。
就是⼀样的⽂字,也有好⼏种写法。
从那时候起,采⽤了⽐较⽅便的书法,规定了统⼀的⽂字。
这样,各地的⽂化交流也⽅便多了。
这叫做“书同⽂”。
各地交通便利,商业也发达起来,但是原来列国的尺⼨、升⽃、⽄两的标准全不⼀样。
秦朝的思想方面总结

秦朝的思想方面总结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其思想方面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在时间上较短,并且承袭了许多战国时期的思想,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下面就秦朝的思想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了解秦王朝在思想上的发展和特点。
首先,在秦朝的思想方面,法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法家思想就是以法律为核心的统治思想,提出了“法者,政之要,刑者,治之纲”的理念。
法家思想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和严苛的刑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权稳定。
秦朝的法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秦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次,秦朝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儒家思想。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明确采纳了儒家学说,并将其纳入到国家的统治体系中。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爱、道德、君臣礼义等,其强调了社会秩序、家庭和谐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重要性。
秦王朝在推行中央集权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儒家思想来促进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以确保社会的秩序。
第三,军事思想在秦朝也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秦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采取了大量的战争手段,军事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军事家如白起、王翦等在秦朝的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征服敌人和保卫国家的安全为目标,军事思想在秦朝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实践。
此外,秦朝也对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思想有所发展。
秦朝的统一制度促进了交通和贸易发展,同时也催生了一定的科学技术。
例如,在军事方面,秦朝首次采用了兵器的标准化生产,以及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等。
这些都反映了秦朝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思想特点。
总的来说,秦朝的思想方面主要以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为主导。
法家思想体现了秦朝追求统治稳定、政治中心集权的需要,而儒家思想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精神教化。
此外,军事思想在秦朝也非常重要,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思想也在其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秦朝的统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发展和自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限制了思想言论的自由。
杜牧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杜牧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秦王朝的故事。
秦朝,真的是个传奇啊!不过,传奇的背后,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反思的教训。
杜牧,这位聪明的诗人和历史观察者,曾对秦王朝的灭亡进行了深刻的总结。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教训,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2. 权力的集中与暴政2.1 权力太集中,人人恐惧首先,权力集中是秦朝的一个大问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了极为严苛的统治手段,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啊!想当年,大家都在说:“上有,下有对策。
”可是,面对秦朝的暴政,很多人根本没机会对策。
老百姓心中充满了恐惧,随时都有可能被抓起来。
想想看,这样的气氛怎么能稳定国家呢?2.2 法治与人治的矛盾再说说法治与人治的问题,秦朝虽然强调法治,但问题是,法治被极端化了。
那些法条严得跟铁板一块,导致人民活得像在刀尖上走路。
杜牧就说,法不阿贵,不能只顾着维权,还得有人情味。
要不然,法律再好,也没用。
过于严苛的法律,往往让人们心生怨恨,结果只会加速灭亡的到来。
3. 经济的压迫与民生困境3.1 高压的后果接下来,咱们聊聊经济。
秦朝为了建设国家,搞了不少大工程,比如修长城、建阿房宫。
这些工程确实气派,但老百姓的负担可重了,税收高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杜牧对此有过深刻的批评:“民无生计,何以为家?”没有人愿意为这样一个统治者卖命,结果,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谁还能忍受这种高压呢?3.2 民生优先的重要性所以啊,杜牧总结的一个教训就是:治理国家,民生为重。
这可不是空话。
一个国家,如果连老百姓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那还有什么出路呢?想想现在的社会,如果我们不关心每一个人的生活,那未来可真是不敢想象。
4. 文化的压制与思想的禁锢4.1 文化的多样性再来看看文化问题,秦朝为了统一思想,实施了“焚书坑儒”,这可真是自掘坟墓。
杜牧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压制文化只会让人心生叛逆。
文化多样性就像调味品,适当的多样性能让国家更加生动。
【秦国历代皇帝 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 秦国历代帝王

【秦国历代皇帝秦朝历代皇帝列表(简介、画像)】秦国历代帝王秦朝历代皇帝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前221~前207)。
秦始皇继历代秦王蚕食诸侯之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国家。
他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
但由于秦朝建国初期的急政暴虐,导致速亡。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武装反对黑暗统治的传统,影响至为深远。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
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战(前207~前202)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受到控制,统一国家得以恢复。
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前259~前210)秦始皇,名赢政(前259~前210),因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另一说为吕不韦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25里处)。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继承秦王位由丞相吕不韦和宣太后的男宠毒专权。
公元前238年亲政,毒乘他外出之机,举兵叛乱,他一举粉碎叛乱,诛杀毒,幽禁太后。
第二年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后逼杀吕不韦,任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正式登基,“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嬴政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
接着,嬴政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远交近攻,从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1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秦朝皇帝顺序表_秦朝皇帝简介及名字【图片】

秦朝皇帝顺序表_秦朝皇帝简介及名字【图片】秦朝,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王朝。
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
下面分享了秦朝皇帝顺序表,一起来制作吧。
秦朝皇帝顺序表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延伸小阅读】:秦始皇的功与过功: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国内交流;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国内交通;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修建长城,抵御北方胡族侵略的重要防线,长城长期成为国界;开拓疆土,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修建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改造了盐碱地4万余顷,使土地贫瘠的关中地区迅速富庶起来。
过:焚书坑儒――秦始皇烧尽民间藏书,坑杀大批无辜的士人学者,严重摧残了我国古代文化,这是一种政治暴行;徭役太重,不恤民力。
秦始皇在灭六国之后,应立即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给人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 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 西北。故禹兴於西羌,汤起於亳,周之王 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 自蜀汉。《六国年表》
东 为 。 , 并 阴 山 至 辽 塞
至 北 向 户 , 北 据 河 , 南 中 , 西
秦始皇陵
•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 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 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 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 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 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史记·秦始皇》
楚 虽 三 户 亡 秦 必 楚
西楚霸王 汉王
*义帝
秦朝的兵(徭)役
• • • • 1、17岁到60岁服兵役; 2、驻守边境1年(戍卒)京师1年(卫士); 3、郡国服兵役1年(正卒); 4、郡县衙门听差(更卒);
•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 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 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 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尔後 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 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 舜赐姓嬴 氏。《史记·秦本纪》
参考书目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严耕望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 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 1974 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 秦汉经济卷》 林甘泉主编 《中国经济通史 秦汉经济卷》 秦汉史探讨》 高 敏 《秦汉史探讨》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西汉政区地理》 周振鹤 《西汉政区地理》 人民出版社 1986 东汉政区地理》 李晓杰 《东汉政区地理》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汉代民族关系史》 田继周 《汉代民族关系史》 人民出版社 1999 [英]崔瑞德主编 《剑桥中国秦汉史》1993 英 崔瑞德主编 剑桥中国秦汉史》 先秦两汉史研究》 韩连琪 《先秦两汉史研究》 齐鲁书社 1986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 李开元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 军功受益阶层 研究》 研究》 三联书店
•
•
所 不 及 ! 上 古 以 来 未 尝 有
王 绾 等 奏
一 统 。 自 下 , 海 内 为 郡 县 , , 法 五 帝 由 令 天 定
平
—— —— 丞 相
丞相李斯曰: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 时变异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时变异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 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 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 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 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 以所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以所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 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 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 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 者弃市; 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制曰: 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 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人或传其 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 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 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 也。”秦因急攻韩。《老子韩非列传》
& 愚 民 思 想 理 论 裁 独
& & 国 家 主
& 斗 争 哲 义 学 恶 论 性 端 极
参考书目
秦集史》 马非百 《秦集史》 中华书局 1979 秦史稿》 林剑鸣 《秦史稿》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 秦汉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吕思勉 《秦汉史》(上、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林剑鸣 《秦汉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秦汉史》 秦汉史》 翦伯赞 《秦汉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 汉史论集》 张维华 《汉史论集》 齐鲁书社 1980 汉代思想史》 金春峰 《汉代思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秦汉官制史稿》 安作璋 熊铁基 《秦汉官制史稿》(上、下) 齐鲁 书社 1984 1985
&
•
韩非不仅摒道德于政治范围之外,且认私人道德与政治 需要根本上互不相容……推其论之所极,则政治社会中殆 无复个人生活之余地……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 扫荡之,使政治社会成为一斯巴达式之战斗团体。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 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 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世之有人也,固先于国。且建国以为人乎?将人者为国家 之虚名役也?韩非子有见于国,无见于人;有见于群,无 见于孑!章太炎《国故论衡·原道下》
始皇巡游
• 1、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 2、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 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 3、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 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巡登之罘,临照于海。 • 4、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 刻碣石门。 • 5、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 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云梦… 丹阳… 钱 唐… 会稽…琅邪…荣成…之罘…平原津…沙丘平台…九 原 …咸阳 。
3、确立中华帝国基本政治架构
• 1、皇帝制度 • 2、三公九卿制度 • 3、郡县制度 • 4、制定《秦律》
皇帝制度
•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 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 『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 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 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 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郡县制度
• • • • • •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县长)、县尉、县丞 乡:三老、啬夫、游徼 里:里长 亭 邮
三公九卿
•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 奉常、郎中令、太仆 • 卫尉、典 客、廷尉 • 宗正、少 府、治粟内史
制定法律
• 李悝《法经》 • 秦朝《秦律》 •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