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六国年表32页PPT

合集下载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顺应天道——人君与权力的最高监督)
吕氏春秋·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 为其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
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尊重历史事实——关注现实生机)
“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泽厚:
历史在悲剧中前行,一方面历 史在进步,另一方面伦理在败坏、 倒退,人类将永远在历史主义与 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中悲苦前行 而无可逃避,即所谓的历史与伦
传相为出入。……作史体裁,莫大于是。”
太史公史识探究
问题3——
带着《秦本纪》的阅读印象,搜检出《年表》中出现 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展现出了怎样的 历史进程?请用《序》中句子加以概括。
“击” “拔” “取” “杀” ……
“海内争于战功” “血与火” “务在强兵并敌” 交织的历 “秦取天下多暴” 史进程

8、有些人,因为陪你走的时间长了,你便淡然了,其实是他们给你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些人,分开了,就忘了吧,残缺是一种大美。

9、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自己,不要小看自己,被别人的意见引入歧途。

10、没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

11、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开的更加灿烂。

12、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史记一书,功在一表”
☆《年表》不仅见出每个国家各自的变迁, 更能清晰展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 重大事件,以“编年”补“纪传”之缺,从 而读一“表”即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作出 宏观而全面的历史判断。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纪传之书,类 统 史
例易求而大势难贯。”
归有
二六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六国年表》(共52张PPT)

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六国年表》(共52张PPT)
用耳朵 (8)此与以耳 食无异(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 . 地处偏远 (9)秦始小国僻远 (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 ..
使……强大 (10)务在强 兵并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 . 以……为先 (11)先 暴戾,后仁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 .
六国年表
学习目标

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能通过看注释疏通 文言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现象。
2、能从年表中看出六国的发展轨迹,了解司 马迁的历史观。

1.字音辨识 (xǐ) 迁徙 . ) 于郊祀(lú 胪 . (qiānɡ) 西羌 . u) (mó 相侔 . o) (hà 丰镐 . ) (zhì 西畤 . ) (lì 暴戾 . ) (dí 夷狄 . (zhǒnɡ) 踵 . 称蜂出(jiǎo) 矫 . n) 端(jià 僭 . 臣(fān) 藩 . ) 雍(qí 岐 . ) 州(bó 亳 . n) 然(yà 晏 .
3.一词多义 并天下最终 . 然卒 群臣皆愕,卒 起不意通“猝” . (1)卒 者,其惟圣人乎终 有始有卒 . 死 公子季友卒 .
而从衡短长之说起采用 谋诈用 . 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任用 . ,和为贵用处 (2)用礼之用 . 善骑射,杀首虏多因为 . 广用 不尽资财 资用 .
(2)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判断句)
这并不一定是凭借地势险要的有利条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者牵于所闻。(被动句)
有学问的人拘泥于自己的见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誓盟不信。(被动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苏教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苏教版

“史记一书,功在一表”
☆《年表》不仅见出每个国家各自的变迁, 更能清晰展现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 重大事件,以“编年”补“纪传”之缺,从 而读一“表”即能高屋建瓴把握全局,作出 宏观而全面的历史判断。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纪传之书,类 统 史
例易求而大势难贯。”
归有
二六
清·赵翼《廿二史劄记》:“ (年表)与纪 体 家
传相为出入。……作史体裁,莫大于是。”
太史公史识探究
问题3——
带着《秦本纪》的阅读印象,搜检出《年表》中出现 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展现出了怎样的 历史进程?请用《序》中句子加以概括。
“击” “拔” “取” “杀” ……
“海内争于战功” “血与火” “务在强兵并敌” 交织的历 “秦取天下多暴” 史进程
理的“二律背反” 。
司马迁与贾谊史识比较
问题5—— 读资料,你认为司马迁与贾谊的观点有何同异之处?
贾:拥有“被山带河”的“四塞”之险 司马迁:“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

贾:“暴政”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司马迁:“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 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
贾:“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顺应天道——人君与权力的最高监督)
吕氏春秋·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 为其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
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
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尊重历史事实——关注现实生机)
“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
李泽厚:
历史在悲剧中前行,一方面历 史在进步,另一方面伦理在败坏、 倒退,人类将永远在历史主义与 伦理主义的二律背反中悲苦前行 而无可逃避,即所谓的历史与伦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2.6《六国年表》课件 苏教版《史记选读》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2.6《六国年表》课件 苏教版《史记选读》

2.《六国年表》在编著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著 投诸 诸. .所 渤闻 海兴 之坏 尾之兼端词,众相,当各于 “之于” 不识有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表表..六里国如时一事外列表表 (5)表聊 荆人表.欲 寸心 袭宋表,达使 人表.雍水测量,标记
亮 行为自万 表.后 世之主表.上表 表率
4.词类活用
(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名词作一般动词)_做__国__相_____ (2)传曰“法.后王”,何也(名词作一般动词)__取__法______ (3)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名词作一般动词)___称__雄______ (4)大夫世禄.(名词作一般动词)___享__受__禄__位________ (5)踵.《春秋》之后(名词作一般动词)__跟__随__,__接__续_____ (6)周东.徙洛邑(名词作状语)___向___东_______ (7)矫称蜂.出(名词作状语)__像__蜂__群__一__样_______ (8)此与以耳.食无异(名词作状语)___用__耳__朵_______ (9)秦始小国僻.远.(形容词作动词)____地__处__偏__远_______
六国年表
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创作的两首咏史之 曲。作者在曲中抒发了统治者穷奢极欲,连年战争造成“生 民涂炭”的悲剧情感。曲子对于项羽、周瑜和曹操,以及立

3六国年表

3六国年表

公元前476 周元王元年。

秦厉共公元年。

魏献子。

卫出公辄后元年。

韩宣子赵简子。

四十二。

楚惠王章十三年。

吴伐我。

燕献公十七年。

齐平公骜五年。

475 二二。

蜀人来赂。

晋定公卒。

四十三十四。

越围吴,吴怨。

十八六474 三三晋出公错元年。

四十四十五十九七。

越人始来。

473 四四四十五十六。

越灭吴。

二十八472 五五。

楚人来赂。

四十六十七。

蔡景侯卒。

二十一九。

晋知伯瑶来伐我。

471 六六。

义渠来赂。

绵诸乞援。

四十七十八。

蔡声侯元年。

二十二十470 七七。

彗星见。

卫出公饮,大夫不解袜,公怒,即攻公,公奔宋。

四十八十九。

王子英奔秦。

二十三十一469 八八四十九二十二十四十二468 定王元年。

九五十二十一二十五十三467 二十。

庶长将兵拔魏城。

彗星见。

五十一二十二。

鲁哀公卒。

二十六十四466 三十一五十二二十三。

鲁悼公元年。

三桓胜,鲁如小侯。

二十七十五465 四十二五十三二十四二十八十六464 五十三知伯伐郑,驷桓子如齐求救。

五十四。

知伯谓简子,欲废太子襄子,襄子怨知伯。

二十五燕孝公元年十七。

救郑,晋师去。

中行文子谓田常:「乃今知所以亡。

」463 六十四。

晋人、楚人来赂。

郑声公卒。

五十五二十六二十八462 七十五郑哀公元年。

五十六二十七三十九461 八十六。

堑阿旁。

伐大荔。

补庞戏城。

五十七二十八四二十460 九十七五十八二十九五二十一459 十十八五十九三十六二十二458 十一十九六十三十一七二十三457 十二二十。

公将师与绵诸战。

襄子。

元年未除服,登夏屋,诱代王,以金斗杀代王。

封伯鲁子周为代成君。

三十二。

蔡声侯卒。

八二十四456 十三二十一晋哀公忌元年。

二三十三。

蔡元侯元年。

九二十五455 十四二十二卫悼公黔元年。

三三十四十齐宣公就匝元年。

454 十五二十三四。

与智伯分范、中行地。

三十五十一二453 十六二十四魏桓子败智伯于晋阳。

韩康子败智伯于晋阳。

五。

襄子败智伯晋阳,与魏、韩三分其地。

三十六十二三452 十七二十五。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苏教版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六国年表(并序)研讨ppt 苏教版

太史公史识探究
问题4—— 史称“战国七雄”而《表》名“六国”,这样的安排 体现了司马迁怎样的历史观点?在《序》中表达他相 应历史观点的关键句是哪些?
“天所助”“究天人之际” “通变”史
“法后王”“通古今之变” 识
史记.天官书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 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为一纪, 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 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 之际续备。
2、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 兵不如三晋之强也
译:考察秦国的德义(甚至)还比不上鲁 国卫国那些残酷凶暴的行为。
苏教版《史记选读》目录
《夏本纪》
十二本纪
《鲁周公世家》 三十世家
《李将军列传》 Βιβλιοθήκη 十列传《河渠书》八书
《六国年表》
十表
“《史记》一书,功在一 ‘表’”
年表·提纲挈领
问题1—— 读《年表》,请按公元纪年整理出六国灭亡的先后
理的“二律背反” 。
司马迁与贾谊史识比较
问题5—— 读资料,你认为司马迁与贾谊的观点有何同异之处?
贾:拥有“被山带河”的“四塞”之险 司马迁:“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

贾:“暴政”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司马迁:“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 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
贾:“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传相为出入。……作史体裁,莫大于是。”
太史公史识探究
问题3——
带着《秦本纪》的阅读印象,搜检出《年表》中出现 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展现出了怎样的 历史进程?请用《序》中句子加以概括。
“击” “拔” “取” “杀” ……
“海内争于战功” “血与火” “务在强兵并敌” 交织的历 “秦取天下多暴” 史进程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2.4 六国年表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2.4 六国年表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5)务在强 兵并敌(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盛) . (6)矫称蜂 出(蜂,名词作状语,像蜂一样) . (7)至献公之后常雄 诸侯(雄,名词作动词,称雄) . (8)踵 《春秋》之后(踵,名词作动词,紧接) . (9)表 六国时事(表,名词作动词,列表编排) . (10)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 (禄,名词作动词,享受俸禄) . (11)周之王 也以丰镐伐殷(王,名词作动词,建立王朝) . (12)此与以耳 食无异(耳,名词作状语,用耳朵) . (13)传曰“法 后王”(法,名词作动词,效法) . (14)秦之帝 用雍州兴(帝,名词作动词,完成帝业) .
*六国年表
-1-
K课前学习 K课堂深入
EQIAN XUEXI
ETANG SHENR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我国历史上,战国有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年表》中的“六国”,就是 指战国七雄中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 个弱小的国家,经商鞅变法后,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日渐强大起来;而原本强 盛的六国却因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后,积极向东方 扩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抗秦,这就是所谓的“合纵”,但这种联 合因各有打算而不巩固。 而秦采取“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将六国相继吞并, 遂建立秦朝,并逐渐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
僭 端 jiàn . 得陇 望蜀 lǒng . 夷狄 .dí 接踵 而至 zhǒng . 郊祀 .sì 矫 称蜂出 jiǎo .
2.识通假 (1)今秦杂戎翟 之俗(“翟”同“狄”,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2)东竟 至河(“竟”同“境”,边境,疆界) . (3)谋诈用而从衡 短长之说起(“从”同“纵”,合纵。“衡”同“横”,连横) .. (4)诸夏宾 之(“宾”同“摈”,排斥) .

语文《史记选读》课件六国年表

语文《史记选读》课件六国年表
栏目 导引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三、一词多义
(1)修②①室而坏穆不公修修..政____动__动__词__词__,__,__修__整__理__顿__________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 ___形__容__词__,__长____
①比于.戎翟 ___介__词__,__跟__,__同____ ②威重于.诸侯 ___介__词__,__比______
栏目 导引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威重于诸侯 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_______ ②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势利也 __判__断__句___ ③学者牵于所闻 __被__动__句____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连__词__,__表__转__折_______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连__词__,__表__修__饰______
①作西畤用.事上帝 _连__词__,__表__目__的__,__来____ ②礼之用.,和为贵 ___名__词__,__作__用_____
(4)用 ③强本而节用. __名__词__,__费__用_____ ④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 __名__词__,__器__用__、__物__资___
(2)于 ③海内争于.战功矣 ___介__词__,__用_______ ④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____介__词__,__在_______
⑤学者牵于.所闻 __介__词___,__被_____
栏目 导引
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3)而
①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 _连__词__,__表__顺__承________ ②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 __连__词__,__表__并__列_______
栏目 导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