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人教版)

高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质量检测题(人教版)

测题(人教版)测题(人教版)D.纤纤擢素手(引,伸出) 与子同袍(长袍)肇(始)锡余以嘉名便(敏捷)言多令才答案:A解析:A项“厌”意为“满足”,“朕”意为“我”。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B.唯/草木之/零落兮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答案:D解析:D应为“采菊/东篱/下”。

4.下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共305篇。

人称“诗三百”或“诗”。

B.《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就是遭遇忧愁之意,诗中反复申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及其追求,同时也批判了现实的黑暗,表现了对反动腐朽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乐府”原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成熟时期的作品,曾被人誉为“五言诗之冠”,它吸取了乐府民歌的丰富营养,接受了《诗经》《楚辞》的精华,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答案:C解析:C项“乐府双璧”指《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氓》的片段,完成5—7题。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过错B.士也罔极无C.夙兴夜寐兴趣D.躬自悼矣悲伤答案:C解析:C项“夙兴夜寐”意为早起晚睡。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译:自从我嫁往你家,三年内我过着贫苦的日子。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译:你也没有准儿,行为总是再三反复。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参赛试卷说明:全卷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40分一、选择题(24分每题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祈祷..(qídǎo)地壳.(qiào )央浼.(miǎn)搠.到(shuò ) 酒馔.(zhuàn)B.尴尬..(gān gà)赍.(jī)发傩.(tān)戏泅.(qiú)水糍.(cí)粑C.拮据..(jié jū)埋.(mái)怨蚱.(zhà)蜢悖.(bèi)时角隅.(ǒu)D.怂恿..(sǒng yǒng ) 玉扃(jiōng)踯躅.(zhú)迤.(yǐ)俪讥诮.q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然无恙陶治力能扛鼎氽着 B.哀声叹气俨然六神不安绰约C.战战兢兢体统闷闷不乐萦纡 D.垂头丧气谗言诚皇诚恐伶俐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翠翠正坐在门外人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B.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

C.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D.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便.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B.据报道;目前上汽已经派遣相关人员进驻烟台车身厂进行接收准备工作;国产蓝龙轿车很快就会全面推向市场;山东大宇项目即将“咸鱼翻身....”。

C.翠翠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

高二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踌躇(chú)不惮(dàn)噩(è)耗和蔼(ǎi)B、秋蝉(chán)歧(qí)韵细腻(nì)陪衬(chùn)C、石窟(kū)憨(hān)厚歆(xin)羡蹊跷(qiāo)D、鬃(bīn)霜颔(hàn)首冥(míng)顽自诩(yǔ)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痛定思痛百折不回桀骜锋利陨身不恤B、不远千里自然而然回味不永借步上前C、窗明几净依依惜别长途跋涉耳闻目睹D、饱经忧患颠来到去感激涕零芸芸众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①然而造化(大自然)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②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密集射击)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B、①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学位名称),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

②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

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通的欧阳子的秋声和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C、①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引人注意),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

②偌大(这么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狠狠说一句:宁肯放在伦敦博物馆里!D、①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诗达到的程度)尤高。

那就是:“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②大家听了都笑,他也颔首(点头)微笑说:“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的”字,删去不影响表意的一项是()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高二语文上册质量检测试题》.doc

《高二语文上册质量检测试题》.doc

高二语文上册质量检测试题 3、 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语文老师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牛把广告中 ________ ⑵他无奈地说:“现在要债真是不容易,欠债的似乎倒有 ⑶东京大学教授近日发明一种新型的化学制法,据称无需使用达菲生产过程屮 ________ 植物原料,就能研制出达菲仿制药物。

⑷科学研究是没有 _______ 的,因此各学科的所谓“经典理论”都不应成为“禁区”。

A. 窜改十足C.篡改实足4、 下列各句中, A. 参赛歌手的素质良莠不齐,在过''文化关”时,• • • •B. 临离开家乡时,父亲送他到村口,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耳提ifii 命,“孩了,无 论走到哪也不能忘了这里是你的根啊。

”C. 随着家用电器市场的快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新概念、新功能不断涌现, 更多的新型家电产品登堂入室。

• • • •D. 我们班众多的莘莘学子经过高中三年刻苦学习,都収得了理想的成绩。

• • • •5、下列句小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西南地区林业站马站长诊治的医生惊奇的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B. 校长宣布我们“校园风”电视台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时,大家都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 觉是颇难形容的。

C. 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必须把制止有偿新闻、买卖书号等不正当行为当作一项长期任务 常抓不本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42分)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嘈杂 ■ 炽热 1、A(cao) (chi ) 2、ABCD (chang)怨声载道(zdi)抓阿(qiu) (la)-场雨 ■ 拉家常 邮递员 ■ 椽子(chudn ) 强劲(jing )■ 攻讦(ji 。

) (di) 瓜熟蒂落 II 奴II 奴不休 (you) (ndo) 果脯 ■ 戏谑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因才施教 计日程功 食不果腹 (pU) (xtie) (ao) (cha) 功亏一廣 眼花缭乱 掉以轻心 欢度春节 知书达理 惹是生非 闻名遐迩 绿草如荫 委屈求全 山清水秀 坐壁上观 振聋发竣)的成语作为规范的成语用在作文中。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评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在异乡①(美)海明威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

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

转眼间华灯初上,这时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

商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风吹起它们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飞着。

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

葬礼的仪式时常在院子里举行。

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

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

小伙子,你是个幸运儿。

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赛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

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

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

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

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

我便拿出奖状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

但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义:我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

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

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

不过,他却夸奖我口语流畅。

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利语闲聊。

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

“嗯,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质量调研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质量调研试题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质量调研试题出题人谭孝周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缜.(zhěn)密嗜.(shì)好熟稔.(rěn) 久病初差.(chāi )B.纸鸢(yuān) 叫嚣.(xiāo) 炫.(xuàn)耀同仇敌忾.(qì)C.气氛.(fēn) 规矩.(ju) 悄.(qiǎo)然相形见绌.(chù)D.埋.(mái)怨响.(xiǎng)午藤蔓.(màn ) 万马齐喑.(yī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 )。

A.削减崩溃附属富丽堂黄B.机缘辉应谗言语无轮次C.脉搏嘉猷宣泄天衣无缝D.匮乏耷拉跳粱大方无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寄期望于以后,寄期望于前仆后继....的语文教育教育工作者。

B.小孩们跟在疯二爷背后,尽管拍手、取笑、高声起哄,他都漠不关怀....。

C.读完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只是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则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盆景名花不翼而飞....,公共设施被毁……发生在都市里的这些不文明现象,令人愤慨。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长时刻的刻苦钻研是成功之母,也是培养独立摸索水平的差不多条件。

B.威严确实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确实是使他受到众人钦佩、高出于众人之上并无可非议的东西。

C.看课外书刊,时刻长了,接触面宽了,了解的问题便多了,因此就越看越有味了,越有味就越想看,成了良性循环。

D.诗人说:“在东方似是晨曦初露,乍回身,已是大地明亮。

”这正可引来描述我突然想起你已是十八岁。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语文,离不开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三单元检测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三单元检测

第三单元检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老人与海》用简洁的文字塑造了鲜明的“硬汉”形象。

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最后更是遭到了失败。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

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

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凭借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奋勇抗争。

虽然没有保住大马林鱼,但老人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

这样一个“硬汉”,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说人物。

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发表的一些短篇小说里,海明威描写了一些拳击师、斗牛士、猎人等形象,他在这些下层人物的身上赋予了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的“硬汉”性格,《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形象就是这种性格的发展与升华。

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老人的精神并没有被打败。

可以说,他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思想。

长期以来,人们把评价圣地亚哥的形象停留在老人与外界困难之间的斗争上,认为这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精神,这样的分析未免浅薄。

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等的斗争是大家可以看见的。

它们象征了社会中的或明或暗的危险,但别忘了圣地亚哥是一个人在与危险作斗争。

一个人的战争是残酷的,他既要与外界的敌人斗争,还要与自己斗争,而与自己的斗争是最关键的。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没有人能够打败自己,打败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海明威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也是他的“冰山”创作风格的体现,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

”作品是八分之一,读者的理解是八分之七。

老人在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斗争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割断钓丝和绳子,从而免受皮肉之苦,但他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与自己斗争,他调动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智慧与困难和自己作斗争,他认为“痛苦在男子汉不算一回事”“我也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监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次质量监测试题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付梓(zǐ)蓬蒿(gāo)白云出岫(xiù)泠然(líng)B.捧袂(mèi)熟稔(rěn)涸辙之鲋(hé)优渥(wò)C.奢侈(chǐ)台隍(huáng) 叼陪鲤对(dāo)酗酒(xù)D.簪笏(wù)酒馔(chuàn) 襜帷暂住(chān) 陨首(yǔ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采肇事者安分守己八竿子打不着B.陷阱暴发户飞扬跋扈疾雷不暇掩耳C.肖像引伸义原物璧还惶惶不可终日D.肿胀冷不防彪炳千古反手云覆手雨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查韦斯日前赠给奥巴马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迅速风靡,目前该书已位列亚马逊在线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

B.中核集团郑重承诺:将努力“推进国防建设和核产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推进人与核事业的和谐发展,推进核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C.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避免水利工程有人修、没人管的现象?从一些地方经验看,以“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农水产权改革是一个好办法。

D.4月16日,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做客《人民日报》的《文化讲坛》专栏,并就“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阅读”进行了主题演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日前,刘明康主席表示,银监会继续坚持审慎监管的原则,要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确保超过160%,使其风险管理和资金情况相匹配。

B.4月18日上午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发表明长城调查成果——明长城全长8851.8千米。

C.春节后,众多手机生产商纷纷介入电视直销渠道,不少地方电视台非黄金时段,充斥着种种自以为是的诱惑性直销广告。

D.当前金融危机音景下,赞成或反对商品房价格上涨的言论在各大媒体上一度甚嚣尘上,让人无所适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题(4)【新人教】命题范围:《人物传记》第三、四单元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1—3题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

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

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

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

“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

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

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

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一一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

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

《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

……乡间社学,以广教化。

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

”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

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

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

(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

B.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

C.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

D.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

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原因的()A.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

B.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

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行。

D.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

B.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

C.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可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

宣和中,为秀州司录。

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臶,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

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

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

”粘罕怒,将杀之。

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

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

或二年不给食。

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

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

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

”悟室义之而.止。

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徒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

”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

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

虽.苏轼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出知饶州。

年六十八,卒。

帝闻皓卒,嗟异之。

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

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

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皓白守邀.留之邀:邀请。

B.万里衔.命衔:接受。

C.自分.当死分:料想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捐:舍弃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B.①悟室义之而.止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①因.谍者赵德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D.①虽.苏武不能过②虽.才高于世,而无娇尚之情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谁问,遭到洪皓的驳斥。

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5分)(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春残翁宏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8.本诗是一首借景抒情诗,主要写女子春末怀人,请你找出来首联哪些字眼用的委婉?并简要分析。

(5分)9.试从意象、手法上谈谈翁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艺术特色。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1)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在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

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迂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

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的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他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著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

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选贤任能地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

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阔达。

“五四”前夕,他与林纾论战。

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本人,而蔡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

两相比较,其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

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

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

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

在北京大学的一次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蹩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颇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

岂料,蔡不以为忤,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

”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

出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作为“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

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

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

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

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

曾经为蔡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

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