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语文题库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耦(ǒu而耕) 莞(wǎn)尔长沮(jū) 接舆(y )
B.饥馑(jǐn)箪(dn)食哂(shěn)之喟(ku)然
C.莒父(fǔ)无车兒(n)耰(yōu)而不辍曲肱(ɡōnɡ)
D.无適(d )则葸(sī)笃(dǔ)亲殆(d i)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问津(渡口)
奚自(疑问代词,为什么)
绥之斯来(安抚)
B.卓尔(卓越,突出)
天厌之(厌弃)
不堪其忧(可以)
C.在家无怨(古代大夫的家族)
樊迟未达(通达)
济众(帮助)
D.犹病诸(疾病)
闻义不徙(迁移)
男有分,女有归(拜访)
3、下列**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小人之过也必文由
B。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
诲女知之乎
D。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
D项,“反”通“返”。
2、答案:C解析:A项,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B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项,古今意义相同,怅然若失的样子。
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答案:D解析:A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答案:D解析:例句与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5、答案:A解析:例句为状语后置。
A项,状语后置。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
6、答案:B解析:A项,道,通“导”;C项,矢,通“誓”;D项,以,通“已”,停止。
7、答案:C解析:A项,①通“智”,聪明,智慧;②知道。
B项,①动词,断绝;②渡过。
C项,都是形容词,正确。
D项,①同“暮”;②不定指代词,没有谁,没有人。
8、答案:A解析:例句与A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B项宾语前置,C项判断句,D项主谓倒装。
9、答案:C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中三项,古今同义。
10、答案:A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②粮食。
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却。
11、答案:A解析:B项,知,通“智”。
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
D项,乡,通“向”,先前。
知,通“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素质升级检测+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问津.(渡口)奚(疑问代词,为什么)自绥(安抚)之斯来B.卓.(卓越,突出)尔天厌.(厌弃)之不堪.(可以)其忧C.在家.(古代大夫的家族)无怨樊迟未达.(通达)济.(帮助)众D.犹病.(担忧,忧虑)诸闻义不徙.(迁移)绘事后素.(白色)【解析】A奚:什么地方,B堪:忍受,D素:用来作画的白色底子2.下列成语全部出自《论语》的一组是( D )①当仁不让②以五十步笑百步③割鸡焉用牛刀④欲速则不达⑤劳苦功高⑥任重道远⑦见危授命⑧举一反三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⑦⑧D.③④⑥⑧【解析】②出自《孟子》,⑤出自《史记》3.下列对第一课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11( B )A.“长沮桀溺”一章,“是鲁孔丘与?”表明长沮是明知故问。
因为孔子在当时已十分有名,他周游列国的事迹也已传遍天下,长沮因此才说鲁国的孔丘周游天下,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吗?他对孔子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表示不满。
B.从“桀溺问‘子为谁’”到“耰而不辍”一段,可以看出,长沮桀溺不光对孔子不满,对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天下也同样不满。
C.“植其杖而芸”用动作描写荷蓧老人用劳动表示自己对孔子作为的不满。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点破了儒士做官的立足点,这就是行义而非谋利。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说明孔子在推行道义方面的执著。
【解析】 桀溺表面上是说子路,实际上仍是针对孔子。
4.下列有关古代官制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112( C )A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B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C .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
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典籍中习见的“致事”“下车”“告归”“乞骸骨”等,也都指的是“还禄位于君”。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单元测评:第一单元测评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5·四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两汉经学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
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
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
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
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
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
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
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
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
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
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
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
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烦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
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检测+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一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弦.歌(xuán)辍.学(chuò)怃.然(wǔ)喟.然长叹(kuì)B.饥馑.(jǐn)铿.锵(kēng)撰.写(zhuàn)莞.尔一笑(guǎn)C.悲恸.(tònɡ)户牖.(yǒu)颠沛.(pèi)向隅.而泣(ǒu)D.股肱.(ɡōnɡ)谄.媚(chǎn)切磋.(cuō)畏葸.不前(xǐ)项,“弦”应读“xián”;B项,“莞”应读“wǎn”;C项,“隅”应读“yú”。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患:担忧。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故旧:旧交、老友。
B.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敏:勤勉。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平民。
C.起.予者商也起:启发。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终身,一生。
D.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伤:忧伤。
古之学者..为己学者:求学的人。
项,敏:聪明。
C项,平生:向来,素来。
D项,伤:伤害,损害。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天下之.无道也久矣A.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B.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项,动词,去,往;C 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它。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儒家思想经典《论语》,以“仁”为治国理念,富含许多精辟的言论,如教育方面的“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治学态度方面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B.《论语·先进》篇中,子路和冉有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做了不同回答,公西华感到很奇怪,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综合检测题1

先秦诸子选读综合检测(一)(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一、(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舞雩.(yú) 无適.(dí) 不舍.(shè)昼夜 B .攘.(rǎnɡ)鸡 墦.(fán)间 粢盛.(shèn ɡ)既洁 C .朝觐.(jìn) 讼.(gōnɡ)狱 疾.(jí)首蹙安页 D .巡狩.(shòu) 庠.(xián ɡ)序 发于畎.(quǎn)亩 【答案】D(A 舍:shě,B 盛:chén ɡ,C 讼:sòn ɡ)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莞尔而笑 舍瑟而做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B .松柏后雕 不悱不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C .弃甲曳兵 缘木求鱼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D .法家拂士 侧隐之心 钻燧取火鲧禹决渎【答案】C(A 做—作,B 雕—彫,D 侧—恻)3.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B.⎩⎪⎨⎪⎧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C.⎩⎪⎨⎪⎧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答案】C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B .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C .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D .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
E .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F .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答案】BD(BD 都当“缘故”讲,A 原有的本领,C 所以,E ,故意,F 旧)二、(9分)5.下列寓言和它所揭示的主旨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揠苗助长 ②守株待兔 ③郢书燕说 ④郑人买履 ⑤攘鸡a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b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c .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d .如知其非义则速已矣e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1单元+第2课+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二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20( B )A.绥.(suí)之喟.(wèi)然卓.(zhuó)尔诲.(huì)人B.莞.(wǎn)尔箪.(dān)食瓢.(piáo)饮曾皙.(xī)C.侍(shì)坐饥馑.(jǐn)哂.(xī)之以俟.(sì)D.舞雩.(yú)户牖.(yǒu)哭恸.(dònɡ)铿.(kēnɡ)尔【解析】A.喟:kuì,C.哂:shěn,D.恸:tònɡ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导学号 46924021( D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②夫子矢之曰。
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唯求则非邦也与?⑨其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解析】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④以通“已”,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与通“欤”3.下列句子中的“尔”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22( C )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夫子莞尔而笑③吾无隐乎尔④以吾一日长乎尔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子路率尔而对⑦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⑧作计乃尔立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解析】形容词词尾/代词“你”/代词“这样”4.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导学号 46924023( AD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解析】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5.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导学号 46924024( B )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解析】方圆:A方形,C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副词,正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25 ( A )例句:可使足.民。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步测试(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步测试(含解析)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语基落实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下之无道..(暴虐,没有德政)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zé)B.孔子过.(访问)之,使子路问津.(jīn)焉C.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来者犹可追.(跟随,追思)D.止.(使……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解析A项,〝铎〞应读〝duó〞;B项,过:经过,路过;C项,追:改动,援救。
答案D2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A.B.C.D.解析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机。
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助词,的。
B 项,介词,表对象,对/介词,表处所,在。
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表判别。
答案C3以下句子全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长沮、桀溺耦而耕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小人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解析②桀,通〝杰〞;③与,通〝欤〞;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
答案D4以下各句的白话句式与例句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解析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省略句;C项,判别句;D项,宾语前置。
答案A二、阅读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路从然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命题人:宝鸡铁一中沈静
班级 ------------- 姓名------------
第Ⅰ卷(28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后羿(yì)社稷(jì)鳏寡孤独(guān )
B.阙如(quē)期功(qī)弑君(shì)鲜为人知(xiān)
C.忝居(tiǎn)怃然(wǔ)击磬(qìng)荷枪实弹(hè)
D.孝弟(tì)忠恕(shù)左衽(rèn)被发行吟(bè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修葺钻燧改火及及可危
B.渎职沮丧礼崩乐坏克己复礼
C.迂阔肇始譬如北辰治丝益棼
D.陪臣轻裘始作俑者待价而沽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4、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
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5、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
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思、父子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6、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今女安,则为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泛爱众而亲仁
8、下列各句和“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B.既来之,则安之
C.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D.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9、下列各句和“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