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能源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而更好地了解并应对未来的能源挑战。

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1.太阳能技术太阳能技术是当前最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之一。

利用太阳能发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

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太阳能发电已经逐渐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之一。

2.风能技术风能技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通过建设风力发电场,利用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能源来源。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风能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3.地热能技术地热能技术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新能源技术。

通过利用地下的地热资源发电,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生产。

地热能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4.生物质能技术生物质能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质资源进行能源转换的技术。

生物质能技术可以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还可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5.海洋能技术海洋能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能源技术之一。

利用海洋潮汐、海浪、海水温差等资源进行能源开发,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清洁能源。

海洋能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能源并存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能源并存。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多种新能源技术将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新能源体系,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2.智能化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将会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化的新能源系统将更加高效地管理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传输和储存的成本。

3.绿色可持续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将更加注重绿色和环保的原则,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国内外新能源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国内外新能源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国内外新能源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能源应用领域正在迅速发展。

从国内外的新能源应用现状来看,各国都在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力度,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提供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以下是对该领域的分析。

一、国内新能源应用现状:1.太阳能应用:中国作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末,中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超过253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

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广泛应用于居民和商业建筑的发电系统,还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用于解决用电难题。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在我国的家庭和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

2.风能应用:中国也是全球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风能利用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2024年末,国内累计装机容量已接近300GW,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35%以上。

风能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部地区,如内蒙古、甘肃、河北等。

此外,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分布式风电和海上风电也开始逐渐发展。

3.生物质能应用:生物质能是我国新能源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主要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废弃物、城市垃圾等进行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

我国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水平已有显著提高,2024年废弃物发电量达到386.3亿千瓦时,生物颗粒燃料的生产和应用也得到了推广。

二、国外新能源应用现状:1.德国:德国在新能源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政策在这个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截至2024年末,德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50GW,风能装机容量超过61GW,分别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10%和14%。

德国还注重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2.美国:美国也是新能源应用领域的重要国家之一,太阳能和风能的发展较为突出。

截至2024年末,美国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约为77GW,风能装机容量约为118GW,分别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16%和24%。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

四、总结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 主导方向。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 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推动我国 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 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态势更是迅猛。本次演示将对我国新 能源汽车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和规划。例如,2009年启动的“十城千辆”工程,计划在10年内推广100万辆新 能源汽车。这一时期的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为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国 内企业如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并在市场 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的主要市场之一。
3、水能:水能资源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点,水能发电作为重要的可再生 能源之一,未来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水能市场的开发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 综合利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等 方面的工作,降低水能发电的制造成本。
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市场前景广阔,各种新能源形式都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然而,也存在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 方面的工作,以推动新能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5、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总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支持、产业规模、技术 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继续 推动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和促进全球环保事业作出更大的贡 献。

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不断增加,新能源成为人
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新能源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现状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传统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
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发展新能源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目前,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
纷纷制定了相应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步伐,新能源装机容量不断增加,成
为世界新能源市场的重要角色。

二、趋势
未来,新能源发展将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1. 多元化发展:除了太阳能、风能之外,生物能源、地热能等新兴
能源将逐渐崭露头角,形成能源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2.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将不断创新,效率
提升,成本下降,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3. 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力
支撑,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国际合作:各国将加强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气候
变化,推动全球能源格局的转型。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是蓬勃向上的,趋势是多样创新的。

各国应加大投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能源消耗的大量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中国新能源正在迅速发展。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制定了多项政策法规以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行业。

本文将会介绍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包括太阳能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太阳能能太阳能能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新能源之一。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力产国,仅在2020年就新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48.2GW。

此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预计到2025年将占到30%以上。

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政府积极的支持,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

风能风能也是中国新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分支。

到2020年底,中国的风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81.5GW,全球占比超过34%。

目前,风能发电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之一。

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比,风能发电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但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不断增长。

水能水能作为中国传统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分支,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6.4GW,占国内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4.5%。

尽管水能发电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例如水利工程的落后和生态环境问题,但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政府的支持,水能发电仍将继续应用于中国的发电体系中。

地热能地热能由于开采和利用成本高昂,目前在中国的能源中处于较小的规模。

但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地热能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未来地热能将有望快速发展。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作为其中一个典型的新能源形式,以其广泛的来源和绿色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青睐。

在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下,生物质能正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预计到2025年,生物质发电将在新能源中占据重要地位。

新能源发展情况汇报

新能源发展情况汇报

新能源发展情况汇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能源作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

在我国,新能源发展也备受重视,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推动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新能源发展情况进行汇报,探讨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能源发展概况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产业已经初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风能、光伏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

在新能源利用方面,风能和光伏能是我国主要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其中光伏产业发展尤为迅速,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我国的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容量占比较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新能源在我国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新能源政策支持为了促进新能源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政策支持措施。

最具代表性的是建立了多种支持机制,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上网电价政策、补贴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我国政府也大力支持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合作研发,推动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

三、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新能源发展需要面临的是技术实力、成本问题,新能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所在,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

新能源发展还需要面临的是资源布局、规划建设等问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需要依托于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宜性,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资源布局和规划建设,确保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新能源发展还需要面临的是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问题,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需要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新能源发展的前景展望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支持的不断完善和产业链的不断健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doc 13页)

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doc 13页)

我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doc 13页)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1 引言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张、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

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

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

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区,新增装机容量3304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MW,已跻身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图1 历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变化情况(MW)2.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物质燃料油作为替代石油的重要战略选择,生物质能可直接生产和提供动力液体燃料,这对于解决交通能源十分重要。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替代品。

生物质酒精是由甘蔗、小麦等作物进行生化转换,主要是通过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和通过酶技术制取乙醇液体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是未来汽油的优良替代品。

(2)生物质固体燃料固型燃料燃烧是新推广的技术,它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再采取传统的燃煤设备燃用。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愈发突出,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各国的重点研究方向。

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排放国,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对于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新能源技术应用的现状1.风能技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国家,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截至2023年,我国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风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力生产和供暖等领域。

2.太阳能技术: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国家,太阳能技术在电力和热水供应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5亿千瓦,主要应用于大型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系统。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也被广泛应用。

3.生物质能技术: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森林废弃物和农村生活垃圾等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质热电联产和生物质气化发电,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4.水能技术: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是水电开发和利用大国。

水能技术主要应用于发电和供水等领域,对于缓解我国能源供应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5.地热能技术:我国地热能资源储量雄厚,地热能技术主要应用于供热和发电等领域。

以上是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的主要现状,新能源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二、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支撑。

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技术研究和发展方面加大了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协作,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2.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技术应用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政策等,以提高新能源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

3.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长,市场对于新能源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新能源技术将在电力、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能源的利用现状与趋势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石能源枯竭供应紧张、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特别是中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煤炭,在一次能源供给中一直保持在2/3以上的比例。

而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连续增长,2009年进口原油约2.04亿吨。

据测算,中国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0%的“警戒线”。

同时随着2000年以来,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城镇燃气行业改革加速,燃气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处于高速增长,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将长时间存在,毕竟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耗只有的美国的1/11。

随着中国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改善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耗量将有十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来汽车保量的快速增加即是例证。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矿、天然气等储存量不断减少,而同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环境恶化的巨大压力,新能源被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虽然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仍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努力的方向,“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能源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2 新能源的利用现状
2.1 新能源
新能源,是指新的能源利用方式,既包括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又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

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清洁程度高、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正在成为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2 太阳能
太阳能利用主要有太阳能的热利用和发电两种途径。

热利用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代表,主要集中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由于城市土地紧张以及政策、规划和设计等因素,太阳能的热利用在城市属于个案,如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振业城是华南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的社区,整个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采用的是联集式全玻璃真空式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板和屋顶结合,与保温水箱分离,这种安装方式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与建筑较为完美的结合,这些太阳能热水器还设置了电辅助加热设施,即使在阴雨天也可正常使用,能提供适宜身体的水温。

而集中利用则较少。

另一种主要的途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虽然近些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常规发电方式和核发电相比太贵了,经济性不强。

2.3 风能
中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和较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带:一是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

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300W/㎡以上,有的可达500 W/㎡,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

二是沿海及其岛屿地丰富带。

年有效风能功率密度在200W/㎡以上,可利用小时数在7000h~8000h。

这一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由海岸向内陆是丘陵连绵,所以风能丰富地区仅在海岸50km之内。

《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以来,中国的风电产业和风电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新增装机容量3304MW,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906MW,已跻身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风电市场之一。

图1 历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变化情况(MW)
2.4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生物质燃料油
作为替代石油的重要战略选择,生物质能可直接生产和提供动力液体燃料,这对于解决交通能源十分重要。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替代品。

生物质酒精是由甘蔗、小麦等作物进行生化转换,主要是通过厌氧消化制取沼气和通过酶技术制取乙醇液体燃料,可以与汽油混合使用,是未来汽油的优良替代品。

(2)生物质固体燃料
固型燃料燃烧是新推广的技术,它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再采取传统的燃煤设备燃用。

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替代煤炭,生物质固体燃料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它对煤炭的替代使用可以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3)生物质气化
主要是以低生物质为原料的气化技术,使低生物质完成从固态到可燃气体的转化。

低生物质是以农作物秸杆为主,还可以使用玉米芯、木屑、柴草等。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用途与城市管道煤气相同,燃烧稳定、热效率高,适用于炊事、取暖、锅炉等。

我国的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6亿吨以上,禽畜粪便总资源干物质数量约1.4亿吨,其中可发展沼气工程的规模化养殖场粪便干物质约4000万吨。

我国的生物质气化研究和应用起步比较早,对农、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广泛开展起来的。

目前气化炉气化和供气在中国已兴建了近500处,年产气1.5亿立方米,主要作为农民炊事燃料,尚属于试点示范性质,中国沼气技术较成熟,已经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已有1110万农户和1300多处畜禽养殖厂兴建了沼气工程,年产气47亿立方米。

对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增加能源供应起到了一定作用。

垃圾焚烧和秸秆发电是当前世界各国采用的主要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之一,由于可回收热能,且不占用土地,在国内也得到很大的重视。

目前深圳、乐山、徐州等城市己建设了垃圾焚烧场,建成了焚烧发电的示范工程,日处理能力在150~300吨左右。

北京、沈阳、广州等大型城市也相继兴建了较大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从“六五”以来,我国先后对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农作物秸秆热解气化、致密成型等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开发,己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厌氧消化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处理有机废弃物的沼气工程已有600多处,总池容20万立方米,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左右。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开发,厌氧消化工艺技术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猪粪中温厌氧消化USR装置产气率达到2.2立方米/天。

在热解气化方面,低热值的ND-400、600、900型秸秆气化装置相继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已建立了100多个气化集中供气村。

此外生物质压块成型机械的开发也有相当进展。

我国还发展了多种厌氧消化工艺和反映器,用于处理食品工业、发酵工业、制糖工业和制药工业的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及禽畜粪便等,沼气产气率一般在0.5~0.9m3/(m3·d)之间。

2.5 地热及其它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

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

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
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

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m,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

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

这些地区1000—3000m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

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

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

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2.6 煤层气
目前我国抽采煤层气量中有2/3为浓度低于30%的煤层气,利用程度较低。

把煤层气作为第二煤炭资源进行开发, 发展煤层气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层气(煤矿瓦斯) 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到2010 年, 中国煤层气(煤矿瓦斯) 产量将达到100 亿m3 , 其中地面抽采煤层气50 亿m3 , 利用率100 % , 井下抽采瓦斯50亿m3 , 利用率60 %以上, 同时, 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 亿m3 。

2007 年, 全国煤层气抽采量达到47 亿m3 , 地面抽采煤层气量为312 亿m3 ,煤层气利用量为14146 亿m3 。

今后将逐步建立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在煤层气抽采量增幅加大, 进一步发展原有煤层气利用技术的同时, 必须加强对新型技术的研究, 将技术用于煤层气的利用, 切实提高煤层气利用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