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常识

合集下载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摘要:1.引言2.物理生活小常识的具体例子(10个)3.结论正文:【引言】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掌握一些物理生活小常识,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本文将介绍10个实用的物理生活小常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知识。

【物理生活小常识的具体例子】1.钢笔吸墨水:钢笔吸墨水的原理是利用毛细作用。

将钢笔笔尖浸泡在墨水中,笔尖内的细管中的墨水就会自动上升。

2.热气球升空: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利用热空气的浮力。

热空气比冷空气密度小,所以能够承载热气球升空。

3.筷子提米:将米放入水中,筷子插入米中,米会随筷子一起上升。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米粒间相互吸附,筷子作为支撑,使得米粒受到向上的力。

4.自行车行驶:自行车行驶的原理是利用摩擦力。

车轮与地面接触,地面的摩擦力使自行车向前推进。

5.眼镜除雾:眼镜起雾是因为水蒸气在镜片上凝结成水滴。

用眼镜布擦拭或用电吹风的热风可以消除雾气。

6.磁铁吸附铁钉: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性,可以用于吸附铁钉等物品。

7.纸飞机飞行:纸飞机飞行的原理是利用空气动力学。

将纸飞机折叠成特定的形状,使其在空气中产生升力,实现飞行。

8.电饭煲煮饭:电饭煲利用电热原理,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食物。

9.水的沸点与海拔: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水的沸点就越低。

因此,在高海拔地区,煮饭需要更高的温度。

10.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利用光能转化为电能,可为家庭和户外设备供电。

【结论】掌握这些物理生活小常识,不仅能增加我们的生活情趣,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物理小常识

物理小常识

1.胡克:发现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给出匀变速的定义,S正比于t的平方;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不受外力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后由牛顿归纳为惯性定律;他开创了科学推论的方法。

3.牛顿:动力学奠基人,提出牛顿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一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扭秤装置测出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布朗运动”(花粉粒子在水中无规则运动)7.焦耳:测定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发热)8.开尔文:把-273摄氏度作为绝对零度。

9.库仑: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作用,发现库仑定律。

10.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得基本电荷。

11.欧姆:把电流与水流作对比,引入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并确立它们关系。

12.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场能对电流产生作用。

14.汤姆生:研究阴极射线(不是他发现这种射线),发现电子,并测出比荷;提出枣糕模型(也叫葡萄干布丁模型)15.劳伦斯:回旋加速器16.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制成第一台发电机;提出电磁场、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17.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18.麦克斯韦:提出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9.赫兹: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的速度为光速,证实光是一种电磁波2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学;发明摆钟21.托马斯·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22.伦琴:X射线23.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24.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论和光电效应方程;相对论;质能方程25.德布罗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26.卢瑟福: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发现原子;首先进行人工核反应27.玻尔: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28.查德威克:发现中子29.威尔逊:发明威尔逊云室30.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现象31.老居里夫妇:镭的发现者32.小居里夫妇:用人工核转变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物理】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生活中处处都是物理,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
1. 摩擦力:我们走路、开车、做饭、擦桌子等都会接触到摩擦力。

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材质、接触面积和受力大小都有关。

2. 浮力:我们洗澡时在水中浮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比水轻,所以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液体密度和重力大小有关。

3. 重力: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引力就是重力,地球的引力使得物体落地,而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会影响重力的大小。

4. 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和对流。

5.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

惯性使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6. 波动:生活中有很多波动现象,如声波、光波、水波等。

波动具有波长、频率、振幅等特征。

以上是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些常识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 1 -。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

物理生活小常识200例物理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能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它不仅存在于实验室和教科书中,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200个有趣且有深度的物理生活小常识,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奥秘。

1.雷电是由云与地面之间的静电放电产生的。

当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闪电。

2.彩虹是太阳光经过空气中的水滴折射、反射和内反射形成的。

它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

3.月球的亮度是太阳光的反射,因为月球没有自己的光源。

4.空气中的声音传播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传递的,所以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

5.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所以在太空中听不到声音。

6.电视机的屏幕是由许多发光的像素点组成的,这些像素点通过电流的开关来控制。

7.CD和DVD上的信息是通过激光读取的,激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短。

8.电磁波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

9.电视遥控器是通过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红外线可以穿透一些物体。

10.太阳能是通过太阳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11.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是因为它们的骨骼结构轻巧且空心,减少了重量。

12.热空气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会形成气流。

13.摩擦会产生热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双手来回搓热时会感到温暖。

14.水的密度最大是在4摄氏度,所以当水冷却到这个温度以下时,密度会变小,水会上浮。

15.冰可以漂浮在水上是因为它的密度比水小。

16.冰会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导致分子间的吸引力减弱。

17.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当水温达到这个温度时,水分子的平均动能足够大,可以克服表面张力,从液态变为气态。

18.水的蒸发会带走热量,所以在炎热的夏天,水蒸发会让我们感觉凉爽。

19.空气的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高山上的空气比低地稀薄。

20.火焰是由可燃物质的气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时产生的,火焰中的亮光是燃烧产生的。

生活中的物理物小常识

生活中的物理物小常识

生活中的物理物小常识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平凡的物理现象,但它们却蕴含着深厚的物理原理。

以下是一些有关生活中物理物的小常识,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背后的奥秘。

1. 热水器的工作原理热水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之一。

它通过一个简单而巧妙的物理原理来实现加热。

热水器内部有一个加热元件,通常是电加热管。

当热水器启动时,电加热管中的电流通过阻止产生的电阻而发热,将水加热至设定的温度。

这是基于电阻发热的物理原理,也是许多其他电加热设备的工作原理。

2. 太阳能光伏板的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板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进行电能转换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光电效应,也是光伏效应的基础。

当太阳光照射到光伏电池上时,光的能量被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吸收,激发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形成电流。

这种能源转换的物理原理使得太阳能得以利用,并可用于发电、供电等应用。

3. 电视机的屏幕和图像显示原理电视机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

它的屏幕是通过液晶技术来实现图像显示的。

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可以根据外部电场的作用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电视屏幕内覆盖了许多液晶单元,每个单元都可以根据输入的电信号改变光的透过性,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这是一种基于电场调节光透过性的物理原理,它使得电视机能够呈现出清晰、逼真的图像。

4. 颜色的形成原理我们身边的物体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是由于我们所看到的颜色是光的色散效应引起的。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当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产生了折射现象。

这使得光在通过透明物体时发生弯曲,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最终形成不同颜色的效果。

这种物理效应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

5. 空调的工作原理空调是调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的重要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交换和制冷循环。

空调内部有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通过运用制冷剂的物理性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形成制冷循环。

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吸收室内热量,通过蒸发器释放出去,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

行测常识积累:10条物理常识

行测常识积累:10条物理常识

常识积累:10条物理常识纵观近年各省市的考情分析,会发现生活常识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在大部分省份的考试中占比都较高,而其中的物理常识又是必考考点。

光现象1、光的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等现象,都说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透明的介质中传播,也能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最快的。

光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光速取:c=3×108m/s。

2、光的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当光线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当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时,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与“光的反射”关系最紧密的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镜子”,需要认识这3类镜:镜面可以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

平面镜的应用有:①照镜子,②水中的倒影,③潜望镜。

球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可以起到发散光线的作用,应用有:①机动车后视镜,②街道或车库拐弯处反光镜,③哈哈镜;凹面镜可以起到聚集光线的作用,应用有:①太阳灶,②手电筒。

漫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基本上除了镜面反射外,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不发光的物体都是因为漫反射,如投影仪在幕布上的投影。

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

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的光的折射的现象,如:①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大并且折断”了,②水里的鱼看上去的位置比实际的位置要浅,③潭清疑水浅;④海市蜃楼。

利用光的折射的原理,还制作了透镜。

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对光起汇聚的作用,应用有:①照相机,②投影仪,③放大镜,④远视眼镜(老花镜)。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的作用,应用有:①近视眼镜。

4、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一部分光偏离原方向传播的现象。

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其实就是光的散射的一种表现。

30个物理小常识

30个物理小常识

30个物理小常识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物理小常识。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30个物理小常识,欢迎阅读。

30个物理小常识(一)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

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

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物理常识100条

物理常识100条

物理常识100条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3.质量的单位有千克、克等。

4.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6.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8.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9.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0.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1.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2.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13.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14.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15.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16.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等。

17.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彼此分开等。

1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9.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0.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2.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3.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24.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25.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26.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7.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8.液体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9.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30.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3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3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33.最早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4.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 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⁵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常识问答1跳远运动员都是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这是为什么?答:利用惯性,跳起后身体还要保持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以增大跳远的距离,所以运动员先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2,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为什么?答: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的力可增大压强。

3,把塑料衣钩紧贴在光滑的墙壁面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书包。

这是什么道理?答:塑料挂衣钩紧贴在墙面上时,塑料吸盘与墙壁间的空气被挤出,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壁上。

挂衣服或书包后,塑料吸盘与墙壁产生的磨擦力以平衡衣服或书包的重力,所以能挂住衣服或书包。

4,为什么发条拧得紧些,钟表走的时间长些?答:发条拧得紧些,它的形变就大些,因此具有的弹性势能就多些,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就多些,就能推动钟表的齿轮做较多的功,使钟表走的时间长些。

5,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6,用高压锅煮饭菜比用普通锅煮饭菜熟得快,为什么?答;因为水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煮饭菜时高压锅的气压比普通锅内的气压高,所以水沸腾时高压锅内的温度高于普通锅内的温度,温度越高,饭菜越快熟。

7,你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会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什么问题?答:在皮肤上擦一点酒精,就会感到凉,这是因为酒精蒸发时,从身体吸收了热量,使皮肤的温度降低感到凉。

8,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为什么?答:因为钨丝受热产生升华现象,然后钨的气体又在灯泡壁上凝华的缘故,所以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会发黑。

9,冬天,人在感觉手冷的时候,可以用搓手的办法使手变热,也可以把手插进裤袋里使手变热,这两种办法各是通过什么方式使手得到热量的?答:搓手通过做功得到热;手插进裤袋用体温把手暧热,这是通过热传递得到热。

10, 试用分子运动论的知识解释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答: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液体分子中总有一些分子的速度大到能克服液面其他分子的吸引跑到液体外面去,成为气体分子,液体变成气体。

11, 喝开水时,如果感到热开水烫口,一般都向水面吹气,这是什么缘故?答:这是因为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也就是说液体蒸发有致冷作用。

向水面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的空气流动,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也就越快,这将就会加快水温度降,使热开水不会烫口。

12, 冬天人们从外面进屋后,总喜欢用口对着双手哈气,,同时还爱两手相互摩擦,这是为什么?答:冬天室外很冷,人的双手总是裸露,而人口呼出的气温近于人的体温,对手哈气,可使手吸收口中呼出的气的热量;双手互相摩擦,摩擦力做功,增加手的内能,都可以使手变得温暖。

13, 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后,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答:冬天,眼镜片在室外是冷的,进入暖和的屋子里后,屋子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后液化(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14, 手分子运动论的理论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的地方,有很厚的一层土层都是黑的。

答:因为煤是黑色的,煤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的运动,土层变黑就是因为煤分子扩散进去的结果;15, 安装照明电路时,如果装保险丝时拧得不紧,往往容易熔断。

为什么?答:如果保险丝拧得不紧,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就会增大,通电时,保险丝和接线柱的接触部分冰会发热,时间长了就容易熔断。

16, 电工检修电路时,使用有木柄或者柄上套着橡胶套的工具,并且常常站在干燥的木凳上,为什么?答:木柄,橡胶套和干燥的木凳都是绝缘体,能避免电路中的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即能避免电工触电。

17, 电炉丝热得发红,但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都不怎么热,为什么?答:因为铜导线和电炉丝串联,根据Q=I2Rt,通过的电流是相等的,但铜导线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得多,所以电炉丝热得发红,而铜导线却不怎么热。

18, 保险丝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它保护了什么?答: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19, 右图是一防讯报警器的原理图,K是触开关,B是一个漏斗形的竹片圆筒,里面有个浮子A,试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答:水位上涨超过警线时,浮子A上升,使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吸下衔铁,于是报警器指示灯电路接通,灯亮报警。

20, 右图是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

试说明它的原理。

答:当温度升高到一定值时,水银温度计中水银面上升到金属丝处,水银是导体。

因此将电磁铁电路接通,电磁铁吸引弹簧片2,使电铃电路闭合,电铃响报警,当温度下降后,水银面离开金属丝,电磁铁电路断开,弹簧片2回原状,电铃电路断开,电铃不再发声。

22,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

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这是压力和压强的区别;由于P=F/S,F可得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民谚俗语中的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民谚、俗语,这些民谚、俗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我们平时如果注意分析、了解一些民谚、俗语,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深化知识,活化知识,这对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下面列举几例:1、小小称砣压千斤: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

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月晕而风"之说。

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

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

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

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

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

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

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由于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

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

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生活中的物理小常识生活小常识(一)跳高运动员为什么要助跑?跳高运动员能腾起越过横杆,靠的是助跑的惯性力和起跳蹬地的支撑反作用力。

由于惯性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前的,而支撑反作用力是垂直(或近似垂直)向上的,所以起跳后的身体重心沿着一个抛物线轨迹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