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学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学试卷(附完整答案答案)一、填空(共40分)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二、国外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1、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2、政府官员参与,公众参与;3、将环境标准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4、以毒性污染物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为重点防治对象;5、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6、新市镇规划中必然包括环境规划内容;7、重视以法律、行政管理手段落实规划。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方法(10分)1、出台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2、促使全社会增强低碳意识;3、发展低碳产业;4、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5、提倡低碳的生产;6、构建低碳生活方式;7、建立低碳经济管理制度四、则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0分)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区划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3、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根本4、应满足现代技术经济条件5、要求指标定量化、能作时空分解五、水环境规划的过程及具体内容:(10分)1、查明水资源现状与水环境问题2、预测规划期生产、生活用水及水环境变化趋势3、划分水环境功能区4、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功能的规划指标)5、选定合适的水环境规划方法6、拟定水环境规划方案(节流、开源、防污)7、提出优选方案并决策8、保障水环境规划落实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及主要措施(10分)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明白得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进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事实上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爱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连续进展;(二)保证环境爱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打算;(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猎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治理目标的差不多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关于可连续进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点和差不多原则是什么?答:差不多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差不多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打算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治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爱护打算(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和谐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操纵规划、水污染操纵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操纵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治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治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爱护区环境规划、都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爱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进展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环境规划课后习题

环境规划课后习题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概念是,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内涵是1.环境规划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的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城市,省区,流域)。

2.环境规划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环境规划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充分体现这一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

4.环境规划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其中既包括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提出符合环境保护需要的约束要求,还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作出的安排和部署。

5.环境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2.简述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经济区划,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专业规划与环境规划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规划体系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按规划期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为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按环境要素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县区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综合整治环境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按性质划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P1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P3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P8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P17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P17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P37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P38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P45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P47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P51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P55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P56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P65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P72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P75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85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P88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P96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P93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P98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P1009、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P106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1、结合一水体(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数据,试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

P1153、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4、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

P1285、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规划考卷和答案a

环境规划考卷和答案a

环境规划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环境保护部C.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D. 国土资源部2. 环境规划的基本目标是()。

A.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B. 治理环境污染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A. 二氧化硫B. 氮气C. 氧气D. 二氧化碳A. 提高污水处理能力B. 限制污染物排放C. 开采地下水资源D. 实施河道整治A. 北京B. 上海C. 纽约D. 温哥华A. 中国B. 美国C. 日本D. 瑞士A. 煤炭B. 石油C. 天然气D. 太阳能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深圳A. 三北防护林工程B. 长江流域治理工程C. 黄河流域治理工程D. 滇池治理工程A. 杭州B. 南京C. 苏州D. 厦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3.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改变环境的过程。

5. 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经济、社会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统一整体。

6. 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规划。

7. _______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8. _______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恢复和增强生态系统功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

9. _______是指在城市和乡村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规划理念。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1、什么是环境管理、环境规划?两者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以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它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对损害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二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三是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2、简述我国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是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它们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4、课本85页“思考题与习题”第5题。

5、靠近某河流有两个工厂(见下图)。

流经第一个工厂的河水流量是每天600万立方米;在两个工厂之间有一条流量为每天300万立方米的支流。

第一个工厂每天排放工业污水2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每天排放出工业污水1.4万立方米。

从第一个工厂排出的污水流到第二个工厂之前,有20%可自然净化。

根据环保要求,河流中工业污水的含量应不大于0.2%。

若这两个工厂都各自处理一部分污水,第一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900元/万立方米,第二个工厂处理污水的成本是600元/万立方米。

现在要想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每厂各应处理多少污水,才能使两厂总的处理污水费用最小?(仅写出线性规划的标准形式)第5题图【解】解:设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第一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1x万立方米, 第二个工厂每天处理污水2x万立方米。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P1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目标纲要法P23将资源,重大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之成为综合发展的纲要。

既能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生成果发展生产,又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3.可持续发展P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一永续利用、持续发展的思想。

4.环境预审制度P35根据国家的环境保护产业政策、行业政策、技术政策、规划布局和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在项目立项阶段进行审批的一项政策法规型管理制度。

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任务是解决和协调国名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期科学的规划(或调整)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恢复和协调各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使人类生态系统向更高级、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P112.按规划期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P143.按环境要素划分,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等。

P154.我国环境管理的“老三项”制度是、、。

5.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P56.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P2三.判断题1.环境规划的目的是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治资源破坏,从而保护环境(√)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是鼓励经济增长,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3.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是5-10年。

(×)长远10年,中期5-10 P144.1979年9月,五届人大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五)系统原则;(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答:发展历程:(1)美国早在1960年制订了第一份大气环境全国行动计划,其后在水污染、饮用水、固体废物、生物多样性等多个要素领域,1977年USEPA根据《政府绩效法》规定制定USEPA战略规划,美国具有了国家级综合性的环境保护规划,经过10年发展,USEPA战略规划体系有了显著的改善与发展;(2)1977年和1986年,日本环境厅(现为环境省)曾分别制定过《环境保护长期计划》和《环境保护长期构想》,1992年《环境基本法》开始了立法讨论;1993年11月通过并实施,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3次环境基本规划,1994年12月通过第一次环境基本计划,2000年12月通过第二次环境基本规划,2006年4月通过了第三次环境基本规划。

(3)荷兰于1989年制定了《国家政策计划》,荷兰国家环境政策计划(NEPP),1989年NEPP1公布,其目标是在一代人(即25年)之内达到可持续发展,1990年,又公布了NEPP-90,作为对NEPP1的补充,1993年对NEPP1的初步结果进行了评估,并修改了部分目标,1997年NEPP3公布,2001年NEPP4以对30年环境政策评价为开始,NEPP4提供到2030年的长期规划。

经验:美国的《国家政策法》、日本的《环境基本法》,这些法律不仅明确了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责任单位,还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流程、编制内容、法律校力等做明确规定。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答:我国的环境规划体系较为复杂,不同层次的规划相互交叉,由此也导致不同规划间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多年来尚未形成稳定的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历次五年规划目标和指标项相差较大,我国对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治理难度估计不足,致使有些目标偏高,因而我国环境规划叫薄弱。

发展前景:前期工作情况的总结(或前次规划的实施情况评估);经济、社会和环境现状调查;环境规划预测;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与优选;重点任务与重点工程;规划实施和保障措施等。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答:(1)环境容量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或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数量的限度。

(2)从环境规划学上,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答: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区域环境规划的成效,应充分体现人地和谐共生这一主线,区域可持续发展亦在以人地关系协调共生为核心,注重建立人类活动系统内部和地理环境系统内部,以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网,力求把人类活动系统的熵产生降低最低,把地理环境系统为人类活动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负熵的能力提高至最高;力求通过熵变规律,创造一个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复杂有序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共生系统。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答:结构:社会、经济、自然3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子系统,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功能:(1)生产功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产品(2)生活功能,即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条件和舒适的栖息环境(3)还原功能,保证城乡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4)信息传递功能,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来为人类服务。

特性:1、人工性;2、脆弱性;3、可塑性;4、高产性;5、地带性;6、综合性。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答:关系:环境规划是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合理安排,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以及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等基本特征,它们与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呼应,是进行环境规划首先必须掌握的知识。

在编制环境规划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的收集,储存,识别和核定,功能区的划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环境问题的识别,未来趋势的预测,方案对策的制定,环境影响的技术经济模拟,多目标方案的评选等等,都与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

指导作用:①自然子系统对环境规指导作用划的指导作用自然环境是环境演变的基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它制约着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方式和程度。

自然环境的结构,特点不同,人类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方向,方式和程度亦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以及环境对于人类活动的适应能力,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也随之不同。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动的改造自然,改变原来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形成新的环境。

现代环境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不同于自然环境的演化方向,因而必须综合研究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从而研究其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寻求编制环境规划的方法,使编制出来的规划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复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利于区域当地环境质量状况的实质性改观。

②社会,经济子系统对环境规划的指导作用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三个子系统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且总是在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因此,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速度,如果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速度的调整而环境规划未能做出相应调整,那么环境规划由于与实际情况相差太远,本身将失去意义,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调整,那时牵涉到得方方面面很多,工作量将很大,从而影响到规划的顺利实施。

许多的环境问题都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引起的,要处理好这些环境问题,做好环境规划就必须摆好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的位置,脱离这两大系统而编制的环境规划,必定是不切实际甚至毫无使用价值的。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必然是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答:城市边缘工业的集聚和市中心商业、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共同使用公用交通运输、环境治理及其他基础设施;有利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技术、产品和信息交流;便于统一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从而产生巨大的环境经济效益。

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答: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

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答:(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防治技术分析;(4)其他分析(公民素质分析等)。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类型:(1)警告性预测(趋势预测)(2)目标导向型预测(理想型预测)(3)规范协调预测(对策型预测)主要内容:(1)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2)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3)环境污染预测(4)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5)生态环境预测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目的:考虑到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投资效益两方面的因素,在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前常常要先对研究区域进行功能区的划分,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性质分别制定各自的环境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