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打开记忆宝库》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精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主要内容包括:词语盘点、读读记记、日积月累、阅读短文及练习五部分。
具体章节为:《语文园地二》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2. 通过阅读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积累优美句段的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词语盘点、读读记记、日积月累三部分的内容。
难点:阅读短文的理解及练习题的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词语盘点(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学生自主完成词语盘点表。
3. 读读记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词语盘点中的优美句子,指导学生进行记忆。
(2)学生自主朗读,进行记忆。
4. 日积月累(5分钟)教师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积累。
5. 阅读短文及练习(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
(2)教师讲解短文,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完成练习题。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随堂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词语盘点2. 读读记记3. 日积月累4. 阅读短文及练习七、作业设计1. 抄写本节课的生字、词语,每个写5遍。
2. 背诵读读记记中的优美句子。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2)你从短文中学到了什么?答案:1. 见学生作业。
2. 见学生作业。
3.(1)短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公园里散步时的所见所闻。
(2)从短文中,我们学到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按线索骥——学会寻找文章中的线索》教案

群文阅读《按线索骥——学会寻找文章中的线索》教学设计一、执教年级七年级二、群文议题学会寻找文章中的线索三、群文篇目《珍珠项链》、《散步》、《秋天的怀念》、《阿长与<山海经>》四、教学目标1. 理解线索的含义和作用。
2. 阅读选文,找出线索。
3. 归纳找线索的方法和线索的分类。
五、教学过程导入:一张柯南照片大家是否读过侦探悬疑类的故事?侦探破案的时候,什么最重要?(线索)侦探在破案时,是怎么找线索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怎么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文章线索。
(一)排序引线1.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文字。
()太阳出来了()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湖里的睡莲都慢慢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答案:153246询问学生排序依据(时间)通过这个排序题,我们发现,这段文字是用什么串联起来的呢?(时间)所以,时间就是这段文字的线索。
2、就像侦探破案一样,线索就像一条线一样将故事的每一个小节串联起来使之成为整体。
我们的文章也是如此,它也有一条无形的线把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我们称呼这无形的线叫“线索”。
(板书:线索)3. 线索的定义: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把这些无形的线索找出来。
(出示PPT,板书寻找线索)4、线索的作用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设计意图】理解线索的定义,为寻找线索作铺垫。
(二)寻物找线1. 老师本节课设置了四重关卡,这尤为重要的第一关我们一起来闯。
2. 第一关,读选文《珍珠项链》,找一找文章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情?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出示PPT)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
3. 得出结论:《珍珠项链》围绕珍珠项链来写的。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读词语,生发联想,体会“饱经风霜”“深处”用在不同地方的画面,并能将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
2.欣赏柳公权的书法,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3.积累名人名言,在名句积累中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发联想,语段练习1.导入: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的,一个词语就往往能让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
这些联想可能与我们的生活阅历有关,也可能与我们的爱好、性格有关。
正因为这样,同样的文字在不同人的眼中就有不同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看两个词语,看看大家能够根据这些词语生发出怎样的联想。
2.出示教材上“词句段运用”第二个学习任务的内容。
3.学生自读这些词语,圈出每组词语中比较重要的字词。
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抓住两组词语中修饰词和描写对象的异同,引导学生明确此次要重点理解的两个词语——“饱经风霜”“深处”。
5.理解“饱经风霜”“深处”。
(1)理解“饱经风霜”。
①回顾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环节提到的“饱经风霜的脸”,想象体会词语的意思。
②结合车夫的生活经历,同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生活中见过的“饱经风霜的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借助图片理解“饱经风霜的老屋”和“饱经风霜的大树”,让学生想象老屋与大树经历了什么。
④学生自由分享,由老屋与大树的经历来体会“饱经风霜”。
(2)理解“深处”。
①借助工具书查找“深处”的意思。
②带入词组“树林的深处”,在语境中理解“深处”的意思。
③结合“深处”的本义,借助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秋天深处”。
④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结合“深处”的本义理解“心灵深处”。
6.结合词语的意思,让学生选择一个并结合生活经验来展开想象。
7.指名学生进行分享,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指导。
8.学生结合分享交流的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9.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内容,全班交流评议,教师适时指导,注意评议重点关注的点:是否加入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等描写;句子是否通顺;是否围绕选择的词语展开。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人教部编版语文园地八【教学目标】1.学会“钩、铲”等生字。
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2.认识近义词。
学习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3.背诵、默写古诗《舟夜书所见》。
懂得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4.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2.认识近义词。
学习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教学难点】阅读《李时珍》,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识字加油站1.出示熟字“金、木、水、火、土”,读一读。
2.同时出示“金——钩、铲”,你发现了什么?金+勾=钩金+产=铲“金”做了偏旁,形体变了样。
你还知道哪些“金”做偏旁的字?如:铁、银、铜、针、钉……3.那么,我们让一个熟字做偏旁,加上另外一个熟字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识字法。
比如:金+勾=钩。
4.请学生根据“金”做偏旁的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小组合作。
5.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
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6.指导学生读生字,读组词。
二、字词句运用(一)近义词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不同的词语可以表示相近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叫近义词。
如“忽然”“突然”是“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的意思。
“立刻”“马上”的意思都是“赶快”“立即”。
“一瞬间”“一眨眼”都是“时间很短”的意思。
“逐渐”“渐渐”都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慢慢”“徐徐”都有“速度或节奏缓慢”的意思。
“慢吞吞”“慢悠悠”都形容缓慢的样子。
3.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同义词或近义词?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如:飞快——快速高兴——兴奋漂亮——美丽清楚——清晰(二)仿写例句1.课件出示: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第8课 按图索骥

第8课按图索骥—利用锚点实现局部链接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利用锚点实现局部链接》,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要素、教学三维目标、说教学法、教学过程、最后说评价总结。
首先我们先进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本节课所学的《利用锚点实现局部链接》是网站制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锚点链接和局部链接等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学习前面网页制作知识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生动的网站。
其次是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学期。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部分同学会简单的制作网页,创建站点等了一定的认识。
但由于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课后上机操作练习的机会少,学生的遗忘性大,需要及时巩固提高。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对网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网络知识的认识不够全面,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正确引导。
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灵活地使用水平线分隔网页元素。
(2)通过学习,学会插入命名锚记以创建锚点链接。
(3)通过学习,学习使用Flash文本作为链接对象。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程整合,交流评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信息创新能力,以及对已学知识进行规划管理的能力。
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合作、协助精神,让学生学有所得,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插入水平线、创建锚点链接是重点。
医古文学习方法

医古文学习方法分享学习中医经验医古文学习十二法作者:唐书生(河北省磁县肿瘤防治研究所)董瑞霞(河北省磁县肿瘤医院)医古文,是学好中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通向打开祖国古典医学宝库的一把金钥匙。
因此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在医古文学习中,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一些学习方法,用其学习古典经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概述为医古文学习十二法,供初学者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中心概述法:是指学者在学习每篇课文前应首先了解课文前“说明”中交代的时代背景、作者、文章出处、中心大意等。
这样,学者不但能做到胸中有数,在学习中逐步深入,而且对不同时代的字词大意和文章风格还能有所鉴赏。
例如学习“《脉经》序”时,就必须知道本文出自《脉经》,作者王叔和,魏晋之际的医学家。
《脉经》共十卷,是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本文指出了脉诊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说明编著《脉经》的原因及其内容体例,勉励后学者深入钻研,赶上前贤。
知道了这些后,就能很轻松地边阅读边理解到文章大意。
其次,根据文章“说明”,还可提供两种学习方式:一是根据交代的年代,可将文章按时代先后次序排列一下,然后可按文言的接近程序归为三大类。
一类是先秦两汉文章,如医师章、秦医缓和、“素问”三则、异法方异论等;二类是晋代至宋金时期的文章,如《脉经》序、《甲乙经》序、养生论、极言篇等;三类是明、清两代的文章,如赠医师葛某序、医原、诸医论、《本草纲目》原序等,通过这种由古到今、承上启下、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可以了解和鉴赏到不同时代的文言变化和文章风格。
二是根据说明中交代的体裁和内容,可将文章分门别类,常可分为医史文献,如秦医缓和;医家传记,如华佗传、李时珍传;医著序文,如《伤寒论》序、《类经》序;医学论文,如标幽赋、小儿则总论;医案医话,如医案三则、医话二则等等。
通过这种分类学习,综合对比,便于集中学到同类有关知识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古汉语的阅读能力,上述从纵横两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初学者从宏观上把握到学习门径,利于知识积累、比较,便于掌握语法规律。
按图索骥 巧妙点灯

按图索骥巧妙点灯作者:陶亚利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1期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段”的训练,既是低年级说话训练的提高,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
所以,中年级“写段”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后续习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中年级学生缺少生活阅历和习作经验,表达能力又不强,用“课文”这根拐杖来引领学生学习写段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设想通过课文这张“图”来引领学生寻找作者留下的“线索”,教给学生写段的“方法”,感觉生活的千象万变,找到习作的“下锅之米”,开启学生作文的“活水之源”,对中年级习作教学进行积极的实践研究。
一、在迁移表达中突破构段难点学生掌握了字词句之后,开始学习和掌握段落的结构与形式,无论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知识体系的发展规律来看,都是适宜的。
一方面,段的教学,前可以带句,后可以成篇,好像一座桥梁。
另一方面,段的形式多样,学生通过学习、迁移、运用段式,积累、建构段式,可以为以后的篇章学习打下基础。
通览三、四年级语文教材编排,总分、并列、因果、递进、承接、问答这几种构段方式比较常见,其中又以总分、并列方式尤为突出。
以总分形式为例,三年级上册18处,下册10处,四年级上册7处,下册7处。
由此可见,总分构段方式是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性读写技能。
下面以总分段式的突破学习为例进行介绍。
1.学写迁移中年级学生尤其是三年级,对于段式构成及其表达特点的感知尚处于“混沌”状态,对段的“形”“意”意识还很模糊。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感知、探究、品屋、迁移运用,才能帮助学生发现、领悟、理清段式的内在关系。
例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就是总分结构。
在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朗读并思考段意,引导学生注意这段话共有几句,哪一句总说了这段话的内容,哪几句是具体描述。
随后笔者点出这段话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述句,它概括了这段话的内容;后面几句都是围绕第一句的“玩耍”展开描述,条例清楚。
【推荐】新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语文园地四

课题授课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2课时时间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教学处。
2.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说一说哪些目标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 2.联系所学古诗读一读词句段运用中的句子,并联系所学古诗,并说重点一说哪些事物在古诗中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感受“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读句子,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4.积累名言警句。
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教学难点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课时1.学会分析文章开头与文章结尾,并试着将学到的知识学着这样的方教学式融入自己的习作中,。
并再找一些写得好的文章,感受这样写的好目标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导入()【出示课件2】出示“开篇如爆竹,结尾如撞钟”引题:同学们,有一句话叫做“开篇如爆竹,结分钟尾如撞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头要像放鞭重点说明,引炮一样,一鸣惊人;结尾呢,应该像撞钟一样,清起兴趣,赏析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音有余。
可见,写开头和结尾多么重要呀!为了让同学们能写好作文,真正当个小作家,我们这尾。
堂就来学习优秀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二、引用例子,讲解方法。
文本资料:学生自己读文本资料,再分析作用。
开头的方法有什么呢?(板书:开头)【出示课件3】总结开头的方法及作用:(板书)1 点题式。
即一开头便照应题目,简洁明快,开门见山。
(一学生读此方式的开头,比如我们学习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点题式。
)2 设问式。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
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开头方式,《藏戏》一文的开头就是设问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图索骥,打开记忆宝库【设计理念】10-17岁的青少年的记忆力是最旺盛的,进入中学,随着学习的课程增加、内容增大、难度增强,学生的记忆量比小学大大增加,不少学生虽苦苦记忆,但成效不大,反而让学生开始厌倦需要记忆的知识,失去了部分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实际上,记忆作为智力基本要素之一,其中的识记和保持部分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找的,遵循其规律就可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记忆是有方法可循的。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
只要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意识的锻炼,掌握记忆规律和方法,就能改善和提高记忆力。
记忆方法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基础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个人的记忆能力有密切关系,而学科教师更倾向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对记忆方法较少涉及。
因此有必要对学生所学进行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1.认知方面:了解遗忘的规律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记忆方法的意识2.技能方面:初步学会运用一些记忆方法去抵抗遗忘初步能够在学科学习中运用所学的记忆方法3.情感方面:体验记忆诀窍对提高记忆效率的作用以及因此带来的快乐和自信【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遗忘规律,并能在学习中自觉抵制遗忘。
2、体验到重复对减少遗忘、保持记忆的有效作用。
3、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趣味方法去记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在学习中自觉和熟练运用各种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式】游戏、小组讨论、竞赛、脑力激荡、活动【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精彩广告大接龙教学目的: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很多广告能够脱口而出,而对很多书本知识,尤其是要背的文科知识总是记不住呢?从而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以小组竞赛形式进行广告大接龙。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2、我的地盘,听我的。
3、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4、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
5、大宝,天天见。
6、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优乐美。
啊?原来我是奶茶。
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捧在手心。
7、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白话,下面同)8、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9、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女仔必定有损失。
10、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11、生命无Take 2,请小心演绎。
12、食卡乐B薯片,千祈唔好问几点。
13、月黑风高杀虫夜,黑旋风忍者为民除害,唔使用剑嘎,用黑旋风就得嘞——黑旋风够嗮威,黑旋风的确好使!思考:1、为什么我们能脱口而出?2、对书本知识尤其是要背的文科知识你能做到吗?为什么?二、导入新课为什么我们很多广告能够脱口而出,(因为经常播出、形象、朗朗上口、感兴趣等)。
而我们对很多书本知识,尤其是要背的文科知识总是记不住呢?要是我们要记忆的知识也像广告词一样好记就好了。
还记得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怎样才能打开那宝藏的大门?对,只要掌握了密语,就能打开宝藏大门。
其实,记忆也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它的规律,知道它的密语,也能打开记忆宝库的大门。
(出示课题)三、解密遗忘——探秘大行动教学目的:升入中学以后,科目增多,学生普遍觉得课程紧,要记的内容多,脑子整天似乎忙不过来了,而且经常出现“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更快”的现象。
许多人抱怨记不过来,或者埋怨脑袋不灵光,但实际上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记忆和大脑工作方式和规律,逆规律而行导致的。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提高记忆力,实际就是尽量避免和克服遗忘。
而遗忘是有规律的,只要我们掌握规律,就能最大限度地抵抗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教学过程:1、何谓遗忘?消退说:暂时神经联系得不到强化而消退所致,记忆痕迹不常被强化、重复,容易随时间而淡薄。
为了防止遗忘,就要不断的经常的“画线”,以加强线的深度。
例子:你能否想起小学二年级同桌姓名?中学开学第一天上什么课?上周一中午你吃什么饭菜?干扰说:输入大脑的信息储存以后,受到内外因的干扰而无法提取,好比电脑被病毒干扰无法读出文件一样。
防止遗忘,就是要防止干扰。
例子:考试、演讲中的暂时遗忘经历(紧张因素),预定做某事因为事太忙忘了等等。
2、遗忘的规律:(1)先快后慢。
介绍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情况详见下表:学习后的时间20ms 1hs 8hs 24hs 2ds 6ds 31ds记住率(%)58 44 36 34 28 25 21遗忘率(%)42 56 64 66 72 75 79结论: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尤其在起始阶段遗忘的速度较快。
启示:及时复习,跑在遗忘的前面。
(2)处在识记中间部分的材料容易忘记。
活动:考考你的记忆力——请用1分钟记忆下列词语莲花、电灯、卜克牌、黑板、松树、葡萄、蛤蟆、寺院、山羊、秋千、飞机、信封、耳环、水桶、雪人、篮球、腊肠、鼻子、气球、苹果。
A.默记1分钟。
B.请几名学生上黑板默写,其余在座位上默写。
C.查看写出来的词语在材料中的位置小结:有心理学实验证明:当大脑接受不少复杂信息之后再记忆新知识,会影响新知识的记忆,这叫做“前摄抑制”;记忆了新知识之后再接触其他知识,容易对已学新知识的记忆产生干扰,这叫做“倒摄抑制”。
前摄仰制和倒摄抑制都会影响记忆效果。
由此可见,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记忆新知识,可以强化记忆。
总结出规律:开头和结尾容易记住,中间容易忘记。
启示:适尽量消除克服前摄和倒摄抑制的作用,如将课文分成若干小段加以记忆,然后再串起来记忆;晚上睡觉前和早上刚起床时安排较难记忆的材料的学习;适当把重心往中间移等。
(3)抽象的无意义的不理解的材料容易忘活动:记忆下列字(1分钟)花万近方高多楼伤难客此心登临锦玉江垒春浮色来云天变地古今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杜甫《登楼》(前两句)四、按图索骥——寻宝大行动1、重复——减少遗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活动:折纸游戏要求:撕张白纸,然后对折——展开,再对折——展开......,最后揉成一团,查看留下的痕迹。
思考:这游戏给你一个什么启示?启示:每折一次,都会留下痕迹,就像我们的记忆,每记忆一次,就会留下痕迹。
据意大利《晚邮报》报道,意大利一所大学三名教授进行了这样的一项实验:他们挑选了一位记忆中等的青年学生,让他每星期接受三至五天,每天一小时,背诵由三个数至四个数组成的数字训练。
每次训练前,他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前次所记的训练,就让他再增加一组数字。
经过二十个月约230小时的训练,他起初能熟记七个数,以后增加到八十个互不相关的数,而且在每次练习时几乎能记住80%的新数字,使得他的记忆力能同一些具有特殊记忆力的专家媲美。
重复是记忆之母。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
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说起来也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当然,重复并不等于死记硬背。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有趣的方法:2、图像记忆法活动:比比看1)出示20个物体图片,要求1分钟内记忆越多越好。
2)对照前面只是出示20个词语,比较两种方法。
启示:形象记忆优于抽象记忆。
3、归纳记忆法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地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例如:1)前例记忆词语时2)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
五次重大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三次革命高潮——两个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4、奇特联想记忆法就是利用夸张的情节、大胆的设想和离奇的场面,把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已知与未知、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起来记忆。
例如:1)记忆“火车、河流、风筝、大炮”——火车在河流上奔跑风筝跟着大炮在飞!2)富士山的高度为12365英尺——等于一年的月份和天数3)816449362516941——这是9-1的平方数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
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5、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歌谣、顺口溜等来记忆。
例如:中国历史朝代歌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幽幽;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6、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例如:1)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路死尸”。
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2)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山颠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遛尔遛死,善善刮,扇耳吃酒7、化简记忆法化简记忆,是将较繁杂的内容化成简单的内容来记。
例如:1)赢:亡、口、月、贝、凡2)抗日“七君子” :沙千里王造时沈均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
——沙王伸张揍死你!3)八国联军进北京以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有四项: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
这四项内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掌握记忆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记忆训练,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记忆方法有很多,还要灵活运用,在这里我们不可能穷尽所有。
介绍记忆的十个要诀,供同学们参考。
背诵——记忆的根本理解——记忆的基础趣味——记忆的媒介应用——记忆的动力卡片——记忆的仓库争论——记忆的益友重复——记忆的窍门联想——记忆的捷径五、小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保证,只有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忆的方法和策略有上百种,那一种最适合你,你自己有何独特的记忆习惯,需要自己在日后的记忆过程中善于总结。
记忆力象人的体质一样,经常锻炼就会得以增强和提高。
为了强健体魄,我们每天进行体操训练,为了增强记忆力,也可以每天早上进行有意识的记忆训练。
六、课后拓展: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用过的有趣方法,下节课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学习的快乐。
结束语:最后给大家一个忠告:真正的“一目十行”和“榆木脑袋”在生活中是极少见的,大家的IQ彼此彼此,而做个有心人,不断总结,按规律办事,你的大脑就能越使越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