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 地形图

( A)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5、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A.绿色→黄色→褐色
B.绿色→褐色→黄色
C.黄色→绿色→褐色
D.褐色→黄色→绿色
6、下列地图中,能够最直观地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的是( B )
A.等高线地形图
B.地形剖面图
C.分层设色地形图
D.平面示意图
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7~9题。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高 原
青藏高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高 的 山 脉
喜马拉雅山脉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盆 地
刚果盆地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非 高 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最 大 的 平 原
亚马逊平原
认识世界陆地的地形类型(之最)
东 北 平 原
三、地形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是以 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 转换成的。 2、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下切而 显露出来的 地形垂直剖面。 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 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 伏 和坡度 的 陡 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读“中国地形剖面图” 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山 脊与山 谷
等高线的特征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
部分向高处凸出;
陡崖 等高线的特征
等高线重叠
怎样判读常见的地
形部位?
① 山峰
;
② 山脊
;
③ 山谷
;
④ 陡崖
2.2+地形图的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24)

➢ 海拔不固定,四 周高,中间低。
刚果盆地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陆地地形——盆地
➢ 我国四大盆地:塔 里木盆地、准噶尔 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我国四大盆地分布图
四川盆地
归纳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顶的爬升高度约( )
A.100米 B.400米
C.700米 D.1000米
6.“纯光伏基站”项目选址在水源山的主
要原因是( ) A.落整较大,水能丰富
B.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C.风电充足,供电稳定
D.人烟稀少,空气洁净
五、课堂练习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于10月19日公布了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江 西篁岭村成功入选。江西篁岭古村,地无二里平,人们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 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下图是篁岭古村 周边地形图、篁岭晒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地形类型。
青藏高原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陆地地形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雪线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200 0
海拔/米
思考:这些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上怎么识别?有什么特点?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陆地地形——高原
➢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宽广平坦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低(在500米以下)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 为和缓(外陡内缓) 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 山坡 坡度较小,相对高度在 200米以下,较山地小
刚果盆地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陆地地形——盆地
➢ 我国四大盆地:塔 里木盆地、准噶尔 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我国四大盆地分布图
四川盆地
归纳总结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顶的爬升高度约( )
A.100米 B.400米
C.700米 D.1000米
6.“纯光伏基站”项目选址在水源山的主
要原因是( ) A.落整较大,水能丰富
B.海拔较高,光照充足
C.风电充足,供电稳定
D.人烟稀少,空气洁净
五、课堂练习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于10月19日公布了2023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江 西篁岭村成功入选。江西篁岭古村,地无二里平,人们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 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晒秋。下图是篁岭古村 周边地形图、篁岭晒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名+地形类型。
青藏高原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2.陆地地形
高原
山地
盆地
平原
丘陵
雪线 5000 3000 2000 1000 500 200 0
海拔/米
思考:这些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上怎么识别?有什么特点?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1)陆地地形——高原
➢ 海拔在500米以上,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 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宽广平坦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高(在500米以上) 较低(在500米以下)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 为和缓(外陡内缓) 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 山坡 坡度较小,相对高度在 200米以下,较山地小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

盆地: 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相对较 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山地的基本要素:
山顶、 山谷(集水区)、 山脊(分水岭)、 鞍部、 陡崖
山脊
山谷
陡崖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晕渲图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试一试: 下列有河流发育及流向正确的( A )
山
300
200
100
A
脊 100 200 300 B
山
300 200 100
C
谷 100 200 300 D
2、分别沿着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路上山 顶,下面每两条线路比较,正确的是(C)
A.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③容易· B.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④容易 C.沿线路①上山比线路②难 D.沿线路③和线路④上山难度一样
(1)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D别是 A.1:1000和1:50000 B. 1:2000和1:50000 C. 1:5000和1:20000 D. 1:20000和1:5000 C (2)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 分别是 A.350米和200米 B.300米和250米 C.300米和350米 D.200米和300米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5种基本地形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度 >800米 > 500米 200米- 500米
0米-200米
地表 起伏不 坡度较 起伏 大,边 陡,沟 程度 缘陡峭 谷较深
等高 中间疏 线特 四周密 密集
征
坡度和缓 稀疏
四周 高中 间低
中间 疏四 周密
平坦 广阔
稀疏 平直
6、海底地形判读
中图版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等高线、分层设色图

(记忆)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
山的等高线 中间高 四周低 山峰在地
图上一般用
“ ”表 示
请看《地理图册》 13页
“几种地形的等高线”
鞍部
(理解) 鞍部——
相邻两座山峰 之间的连接部 位
缓坡
(理解)
缓坡—— 坡度缓 等高线稀疏
陡坡
(理解)
陡坡—— 坡度陡 等高线密集
陡崖
(理解)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 地形图
书本25-27页
请齐读书本25页
等高线
(理解)
将一定范围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 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A B
F E
CD
A B
F E
C
D
等高线
(记忆)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深线
等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高
距
相
等
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 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 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 一个平面图上,就形 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五种地形的特点比较: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500米 500米 200 〜 高度 以上 以上 500米
不定 200米以下
地面起 较平 崎岖 伏程度 坦
崎岖 中间低、 较平坦 四周高
几何图 形区分
常见的陆地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 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有五种: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陡崖—— 等高线重合在一 起
山脊
(理解)
山脊——
两边低 中间高 等高线向低处弯 曲
山谷
(理解)
山谷——
两边高 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容易发育成河流
分层设色地形图(课堂PPT)

1、概念、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 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表示地面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16
2、绘制方法
第一、建立坐标,在横坐标上确定剖面线的长度, 一般与原图相同。
第二、在纵坐标上确定剖面图的高度范围,一般 上延和下延一个等高距。
第三、根据地形起伏趋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各点。 第四、在地形图上画出剖面线,然后将该剖面 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 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1、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 丘陵地貌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地区。 2、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半岛上。 3、辽东丘陵:辽宁省的东南部。
8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9
(4)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内部 起伏较为和缓。
17
A
B 100
C 200
300
D
EF
G
H
. 300 . . 200
100
. .. ..
18
小结: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2、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我国三大平原
(2)丘陵:三大丘陵
(3)山地:
(4)高原:四大高原
(5)盆地:四大盆地
三、地形剖面图
1、概念
2、绘制方法
19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 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 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 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 色地形图。
1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
表示地面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16
2、绘制方法
第一、建立坐标,在横坐标上确定剖面线的长度, 一般与原图相同。
第二、在纵坐标上确定剖面图的高度范围,一般 上延和下延一个等高距。
第三、根据地形起伏趋势,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各点。 第四、在地形图上画出剖面线,然后将该剖面 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 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1、东南丘陵:云贵高原以东、长江以南的东南地区,是我国 丘陵地貌分布最广泛、最集中的地区。 2、山东丘陵:位于黄河以南,大运河以东的山东半岛上。 3、辽东丘陵:辽宁省的东南部。
8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
9
(4)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内部 起伏较为和缓。
17
A
B 100
C 200
300
D
EF
G
H
. 300 . . 200
100
. .. ..
18
小结: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2、五种基本地形:
(1)平原:我国三大平原
(2)丘陵:三大丘陵
(3)山地:
(4)高原:四大高原
(5)盆地:四大盆地
三、地形剖面图
1、概念
2、绘制方法
19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的高 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 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 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 色地形图。
1
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等高线的原理绘制的,方法是先绘好等
等高线地形图__最全版

互凸为鞍: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示坡坡降: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
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
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线、1000米线 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 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C、59〈H〈60
B、49〈H〈50 D、60〈H〈61
(40m<H<60m)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AA.海M拔、可N能B相.等M的、两P 地是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 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
AC.的风自沙然B灾.害洪是涝
C.滑坡 D.寒冻
Q
N M
P
五、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确定观测点的通视状况
等高 线剖 面图 的画 法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1)海岸线: 0米等高线
(2)岛屿: 0米等高线闭合, 中间数值大
(3)大陆架: >-200米,坡缓 (4)大陆坡: <-200米,坡陡 (5)海沟: 深, 陡 (6)海岭: 巨大的海底山脉
三、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B、地形的识别 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
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降坡线。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
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线、1000米线 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 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C、59〈H〈60
B、49〈H〈50 D、60〈H〈61
(40m<H<60m)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AA.海M拔、可N能B相.等M的、两P 地是
C.M、Q D.P、Q
5.若在 Q 地建一小型度 假村,应特别注意防治
AC.的风自沙然B灾.害洪是涝
C.滑坡 D.寒冻
Q
N M
P
五、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确定观测点的通视状况
等高 线剖 面图 的画 法
300m
200m
100m
0m -100m
-200m
(1)海岸线: 0米等高线
(2)岛屿: 0米等高线闭合, 中间数值大
(3)大陆架: >-200米,坡缓 (4)大陆坡: <-200米,坡陡 (5)海沟: 深, 陡 (6)海岭: 巨大的海底山脉
三、等高线地形图 1、概念:
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2、地形图的解读
A、坡度的识别 B、地形的识别 C、高度的判读和计算
地图三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_课件

练习4、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9° 42°30′ 10° 132°133° 134° 135° 34° 33°
A
41°30′
方法:取 1 厘米 线段,测量四幅
A
80° 10° 8° 6° 20° 82° 24°
B
72° 68°
图,在 1 厘米线段 内跨纬度少者为 大比例尺。
16°
C
D
(2)小地形类型
山顶
陡崖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顶
洼地
山顶
盆地(洼地)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等高线数值内小外大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山地
盆地
山 脊
山 谷
山
脊
山脊
山谷
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
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
难点一
向高度小的方向突出 中心点高于两侧点;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b、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 C )
3° 4° 15° 5° 10°
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26°
方法:
A
25° 10°
B
经纬度间隔相同
的网格,间隔所跨
经纬度越多,表示 的范围越大,比例 尺越小。
25°29′ 25°30′ 11°26′
20° 25° 5°
C
11°25′
D
0°
高考第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地图
第二讲 地 图
比例尺
一、地图三要素
方向 图例和注记
地 图
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第一章 第六讲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课件(自制)

等高线地形图及绘制
山顶
130米 120米 110米
100米
130 120 110 100
等高线的特点:等高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脊源自鞍部 山谷陡崖 山顶
小山鸡(脊)
大山姑(谷)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类型的识别:
一般用 绿色 表示平原, 用 浅绿色表示盆地; 用 淡黄色 表示丘陵; 用 深黄色 表示高原; 用 棕黄色 表示山地; 用 蓝 色表示海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 地形剖面图
知识导航
1.等高线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
3.地形剖面图
知识精讲
一、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
例:计算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 答: 1500-(-500)= 2000(米)
丙-500米
3.五种基本地形及特点
地形 山地 高原 平原 丘陵 盆地
海拔 500米以上 500米以上 200米以下 200—500米
无
地表形态 坡度陡峻 顶部平坦 地形平坦 坡度和缓 四周高中部低
知识应用
1.读图完成下题: 甲处地形部位是 陡崖 。 1.A点的海拔是 300 米。 2.A点与山顶的相对高度最多为 400 米。 3.CD一段是 山脊 (山谷或山脊)。 4.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 较容易的是 CD线路 。 原因是 CD线路等高线稀疏,坡缓 。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
地形类型一般是( C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3.读图填出对应的五种基本地形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 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 好习惯。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 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 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 等高线模型。 教学提纲
1000 米。
[ 提问 ]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 点不同而不同。 )
[ 教师总结 ] 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 比较, 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并制成等高线图。 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 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 练习 ] 完成课本第 22 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 提问 ] 你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 (先按要求画出几条, 例如 200 米, 500 米,
1000 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
[ 提问 ] 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 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 但过于复杂, 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 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 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 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 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 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出地形的变化。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 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 剖面图。
)
[ 练习 ] 完成课本 21 页“想一想”的练习。 [ 展示教学挂图 ] 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 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 读图示范 ] 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 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 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 (华北平原: 50— 200 米,黄土高原 1000— 2000 米,青藏高原> 4000 米。)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1.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 展示挂图 ]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 教师演示 ] 教师讲解演示, 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 意讲清方法、步骤。 )
A 、B 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 (注
[ 练习 ] 读课本第 22 页图 2.1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
《中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 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我们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今 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 提问 ]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 8848 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
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
4000 多米。
[ 教师总结 ] 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 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69 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
[ 绘制板图 ]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见教材第 20 页) [ 教师讲述 ]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如图甲地海拔为 1500 米,乙地海拔为 500 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
(教师同时讲
述等高线图的制作。 )
[ 展示投影片 ]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 (见课本 21 页“做一做”中的图)
[ 教师讲解 ]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 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 提问 ] 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
教案示例 关键字: 地图,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海拔,相对高度 描 述: 在地图上辨别地表的高低起伏的教学过程。
-------------------------------------------------------------------------------教案示例
教学目的
[ 教师讲述 ] 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 板图示范 ] 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 演示教具 ] 将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罩在泥塑地形模型上,表示该地形的各条等高线。取下
线圈式立体等高线模型并放在投影仪上,在投影屏幕上即出现等高线地形图。
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
。
布置作业: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