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以“清溪”少年宫为载体 建设水乡文化校本课程

以“清溪”少年宫为载体 建设水乡文化校本课程
2 . 改变评价方式
氛 围中 , 我 校结合课 程资源 , 开展 阶段式课 程 的静 态 及动 态展 示, 同时分年级表 彰部分 表现突 出 的学 生, 组织学生 、 家长 开展上海浦江游览和书城亲子读书等 活动 , 形成 了 良好的社会声誉 。读书活动 的层 次开展 对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发挥 了很大的作用 。
系列课程之一 : 水乡特色课程 在朱家角镇文体 中心 的大力支 持下 , 我校引进 了
两个特色项 目—— “ 农 具操 ” 和“ 船拳 ” , 将朱家角镇
具有地 域特色 的农耕文 化和上 海市非物 质文化 遗产 在校 园 内进一步渗 透和传承 。“ 农 具操 ” 是朱家角镇 的文化 体 育特 色 项 目, 是 编导从 2 0 1 0 年 的农耕 文化
培养 学生广泛 的兴趣和爱好 , 满足学生 的课外活 动需
个镇, 可 以办 出那么 多种报 纸, 可 以连续 办那
么 多年 , 这在 其他 城 镇 史上 很少 见 到。究 的过 程是 怎样
的 ?非 同寻常 现象 的背后 必有非 同寻 常的原 因。为
系列节 目中衍生 出的文体产品 。“ 农具操 ” 配 上乐器,
古今 结合 , 借用 国家广 播体操 的元 素, 将节拍 固定 下
来, 有 了 固定的节拍 , 更容 易规范 动作 , 更 方便推 广 。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目的 。
“ 船拳 ” 是在船上演练的武术 套路, 是具有江 南水 乡特
年 的悠久历史 。
系列课程之二 : 水 乡报业 历史讲解
我校 在对 水乡文化资源 的挖掘 中, 发现 朱家角最 让 人震撼 的 , 除了“ 长街 三里 , 店 铺千 家”的商镇 外 , 还有 从 民国后短短 3 0年 问出版过 的 3 0 种 自办报 纸 。

《水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水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水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water culture课程编号:030420038课程学时:16 课程学分:1适用专业:全校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理工农经管文类),二年级下学期(建筑、城乡规划类)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教学目标“水文化概论”课程是我校特色课程,面向大二学生开设,为必修课。

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水文化的兴趣和热忱目标2:培育学生具有扎实的水文化基础理论知识。

目标3:培养学生具有先进水理念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爱水、护水、亲水、节水的水意识。

目标4:引导学生将水文化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目标5:展现我校水文化教育的优势,彰显水利院校水文化建设特色。

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注:“毕业要求指标点”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二、毕业要求”的相关内容;请在相应的表格内打“√”。

三、课程要求本课程内容以水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体,构建了完整的水文化理论体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重点讲述水文化基础层面知识,兼顾了水文化应用层面知识,既有宏观理论,又有微观知识,有一定的学习时间与任务的要求。

同时,本课程教学实现了由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向“互联网+”模式的慕课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上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探究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在实践教学中建立网上学习与网下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灵活性、互动性,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因此,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相应的几点要求:1.以一本教材为主,其它教材为辅,自主学习与教师教学相结合;2.自主参加线上视频学习,要求反复多次学习,直到理解并掌握其中知识点为止;3.认真完成平时作业,完成水文化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是检验学生线上学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1学时)知识要点:1.1 水文化的概念;1.2 水文化的体系与本质;1.3 水文化的特性与功能重点:水文化的概念难点。

力行水电文化内化水电精神——葛洲坝实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力行水电文化内化水电精神——葛洲坝实验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将人 塑造成人 的伟 大事 业 ,它 的首要 任 务是 培养 和 发展 他 书从学生 的而人 性程 度差 异 的衡量 标 准 ,则永 远是 一个 时代 热爱家乡 、热爱 祖国的情感 。这套 教材 因它 的原创 性 、科 学
和社会对人类 个体 的道德 要求 。这种 道德 要 求 ,体现 在学 性 和发展性得到 了《人 民教 育》总编辑傅 国亮 的高度评价 。
校教育 中 ,就 是德 育 。德育 担 负 着 培养 人 之 为人 的重 任 。
三 、实践 活 动启 迪 心 智 。润 泽 心 田
如果撇开德育 去奢谈 什 么人 的素 质 的全 面发展 ,是很 危 险
在 教学 中,我们抓住 “四童、五小 、六探 ”这几个活动 ,让
的。 因此 ,校本课程 的开发 ,必须强化德育功能 。
田 名学生 ,主要来源 于 葛洲 坝片 区 的居 民。这群 孩 子 的祖辈
(2)多元评价 学生 的缺点 。虽然我 们倡 导教 师和家 长
都曾经是葛洲 坝的建 设者 ,而他们 的父辈 一般 都 子承 父业 在评 价中以鼓励为主 ,但是 评价 孩子 还要发 挥“啄木 鸟”的
继续水 电工作 ,因此 这是 一群 留着 几 代水 电工 人血 液 的孩 作用 ,对于学生 出现 的缺点及 时纠 正 ,发 现学生缺 点要从 多
学生在 画一 画 、写一写 、唱一 唱、演一 演 的活动 中,加深对 葛
我校在开发校 本课 程 中,首先 考 虑如 何才 能有 效 地提 洲坝水 电文 化的了解 ,在 当小故事 家 、当小记者 、当小导游 、
高学生思想素质 的 问题 ,在 系统理 论 教育 的 同时 又通过 实 当水 电小专 家 、当小收藏家 的体验活 动 中,追寻老一 辈 的足

水文化校本课程(完整资料).doc

水文化校本课程(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水文化”建设及传承的探究与思考大桥中学从一开始建校,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三面环水。

二、博大的水文化精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观书有感》。

先说一说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这首借景喻理名诗《观书有感》所说的理。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空云影。

这种情景,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而大有收益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经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现在借用这首名诗来表现大桥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水文化”建设及所取得的喜人效果,则很是形象。

朱熹的这首借景喻理名诗《观书有感》与我们大桥中学的“水文化”建设及其传承有着极大地渊源。

在建设“水文化”之初,可以说,我们就是按照朱老夫子在读书方面的做法。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不断地提炼,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色。

以至于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而且,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里,教育教学成绩一直进步并一直处于领先,达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校本课程:水与生命

校本课程:水与生命

水与生命一、开发以“水与生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意义: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无法生存,我们也不会拥有现在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我们都知道:看似源源不断的水流中,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却少的可怜。

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在利用水的同时,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而水资源的一再短缺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必须合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

小学生对水的认识却仅限于水的用处很大,他们很少了解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水污染的严重性。

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开展节约水和保护水的环保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具有长远利益,更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二、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及其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的状况,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域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急迫感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设计方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写出简单的考察报告。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调查和访问;研究和设计;合作和交流;体验、表达和反思。

四、课程内容:(一)水与生命的关系(二)有限的水资源(三)水的浪费与污染(四)争做节水护水小卫士五、各部分教学活动设计级学生活动资料:第一部分:水与生命的关系一、活动目的: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使学生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对“生活中”的水有初步的认识。

2、运用多种渠道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淡水资源问题的兴趣。

3、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活动准备:1、观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水的地方?2、试着从书上、网上、报纸上、杂志上或者询问你的父母,找到有关水的知识,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水的重要性等。

校本课程课题:水与我们的生活

校本课程课题:水与我们的生活

校本课程课题:水与我们的生活一、课题的由来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

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

二、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水的性质和与之相关的知识,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观察记录、访谈记录、变废为宝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意设想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围绕“水和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兴趣以及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同时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

三、活动准备:1、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身边环境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准备教具和学具。

2、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和利用图书馆资源查询的方法。

把学习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活动前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教师查找有关水的资料的网站告诉学生,让学生了解许多关于水的陌生的知识点3、教师了解学生收集到的关于水的资料。

4、教师通过查找资料,针对本课学习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具。

四、活动资源1、水世界/水咨询/index.html2、书籍:《水之最好的药》,《水这样喝可以治病》,《水是毒还是药》,《神奇的派水》……五、活动基本设想与计划第一阶段:启动课(40分钟);第二阶段:教师、学生活动(两周);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40分钟);六、活动形式:1、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

由一个班的同学随机组成6个小组,每组6-7人,推选出组长,并为小组分别选定一个以纸为题的个性化名字(如太阳组、红花组、春芽组等等)。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实践活动采用个人研究与小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开放式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研究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两周的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

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校水文化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校水文化是指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措施,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尊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培养学生爱护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学校水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旨在为学校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必要性分析1.资源教育意义重大: 学校水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水资源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保护水资源的习惯。

2.节约用水意识培养: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学校水文化建设,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

3.环保精神培养: 学校水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让他们了解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激发他们保护水环境的积极性,推动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

三、影响因素分析学校水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对水文化建设的态度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水文化建设工作。

只有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才能为水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

2.师生的参与度: 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对于水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水资源知识学习,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各种水文化建设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校水文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学校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构建水文化建设的大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四、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学校水文化建设方案:1.开展水资源教育活动: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水资源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展览、实地考察等,加深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和理解。

2.建立水资源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建立水资源教育基地,提供实验室设施和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动手操作等方式体验水资源的重要性。

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

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

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文章标题: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在幼儿园阶段,启蒙教育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对水文化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因为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设计一个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水文化观念,培养环保意识,同时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

一、水的重要性在课程的开头,我们需要向孩子们介绍水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或图片来展示水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给植物浇水、水的循环等。

然后引导孩子们共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水,以引发他们对水资源的关注和思考。

二、水的循环水的循环是幼儿园阶段理解水文化知识的基础。

可以通过歌谣、游戏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比如雨水的形成、蒸发和降水等。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现象,比如晴天和下雨的区别,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三、节水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培养孩子们的节水意识。

可以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提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比赛看谁用水最节约、角色扮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实际行动意识。

四、水的保护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形式,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水资源保护的知识,比如不随意污染水源、不浪费水资源等。

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水资源出一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我们可以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水的重要性、循环过程,培养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

这样的教育方案不仅可以扩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我的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水文化知识作为基础教育内容之一,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传授,以激发孩子们对环保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希望这篇《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方面的需求,也欢迎随时与我联系!幼儿园水循环探秘:启蒙水文化知识教育方案五、水的生态除了水的循环,我们还需要向孩子们介绍水的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校“水文化”建设及传承的探究与思考大桥中学从一开始建校,就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三面环水。

二、博大的水文化精髓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观书有感》。

先说一说著名理学家朱熹的这首借景喻理名诗《观书有感》所说的理。

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空云影。

这种情景,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而大有收益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常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经凝缩为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我们现在借用这首名诗来表现大桥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水文化”建设及所取得的喜人效果,则很是形象。

朱熹的这首借景喻理名诗《观书有感》与我们大桥中学的“水文化”建设及其传承有着极大地渊源。

在建设“水文化”之初,可以说,我们就是按照朱老夫子在读书方面的做法。

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不断地提炼,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水文化”特色。

以至于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成绩,而且,在较长的一个时间段里,教育教学成绩一直进步并一直处于领先,达到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

取得这一成绩的“源头活水”,就是让“洪泽湖水文化”形成特色,形成精神特色,滋养心灵。

我们通过开掘,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水文化”的精髓。

1.上善若水——“善”。

对于“水文化”的精髓,我们首先突出其“善”。

这里的“善”,我们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人之初,性本善”之“善”,亦即“善良”之“善”。

我们以为无论是“学之初”,还是“教之初”,都是“性本善”的,而且也必须都是“性本善”的。

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二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善”,亦即态度、方法之“善”。

可以说态度“善”了,方法也“善”了,还有什么“其事”不可“欲”的。

所以,“其器”“必先利”。

我们讲究“水文化”的滋养,本身就是在“先利其器”,是“先利”思想“其器”,是“先利”心灵“其器”,这很重要,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其器”“利”得很“利”。

2.海纳百川——“容”。

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主人是学生。

所以,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这个“容”是非常重要的。

湖海成就其大,确实是“有容乃大”。

否则,“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朱老夫子在《读书有感》中就说,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3.流水不腐——“勤”。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道出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千年古训。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的劝学真的劝到人们的心里了。

韩愈的“业精于勤,荒于嬉”,也是说学业的精深在于刻苦勤奋,启迪勉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上进,不要因循堕落,荒废时光。

4.滴水穿石——“恒”。

“恒”是成功必不可少的。

所谓“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坚持做的人,总会取得成功;不停向前走的人,总会达到目的地。

现在常用来勉励人们努力学习、工作,持之以恒。

郑燮在《竹石》诗中说得最直白的了,那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是啊,“竹子”就是要紧紧扎根于岩石之中,咬定目标,决不放弃努力。

可以说,“水文化”的这些精髓都已经深深地浸润在韩桥中学的莘莘学子的心中。

三、丰富的水文化活动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我们紧紧围绕“洪集镇水文化”的建设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传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追溯水文化历史。

2.编辑水文化课程。

由于我们有丰沛的水文化资源、灿烂的水文化历史、著名的水文化人物、辉煌的水文化建筑;我们还有特别丰富的水产资源,水产动、植物除了能够供给本地的生活外,大多远销,有的还成为附近城市举办节庆的主要材料。

我们开发并编写了校本课程——《大桥中学水文化读本》,很受学生喜欢。

3.举办水文化节庆。

为了使我校的水文化活动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平台,我们举办了“大桥中学水文化节”,这个节庆每年举办一届。

我们举办的“水文化节”用时非一周,亦非一月,而是一年。

在这一年中,学校调研后,根据情况设置节庆内容。

这些内容分两个类别,一是有益,一是有趣。

有益类的内容为“水”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类活动成立若干活动小组,有侧重研究的,如:研究水资源的利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研究水资源的环境,等等。

研究水资源环境的小组认为,水是人类生命之源。

据考古学研究表明,人类几乎所有文明都是起源于水,如尼罗河之于埃及、恒河之于印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于巴比伦。

水文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也不例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水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先进的水文化能促进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相反,人水关系的不协调,也会增加人类生存的危机,甚至恐慌。

我市工业化发展迅猛,水污染事件不断增加,已逐步影响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侵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如何认知水,保护河湖和水系,传承和弘扬先进的水文化,是当前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学生从生命意识、环保意识等角度认识水文化,增强水文化兴趣。

有侧重实践的,如:水产品的种植业、水产品的养殖业。

这些实践小组都有学校的实践基地。

(附图5大桥中学水文化活动图片——水产品养殖小组在播撒饵料。

)
如种植业小组的水田区。

他们夏季种稻、菱、藕等,冬季种麦等,分出早中晚季的不同区别。

展示各种水生动植物的标本或活体,告知各种水生动植物的经济价值。

传授如何辨别各种植物,如水稻的不同品种,家稻与野生稻与杂草的区别。

现场演示水生作物的栽种、管理、收获等。

如演示如何用水牛耕田、耙地、脱粒。

有趣的内容为“水”主题的各种活动。

——“水”主题的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主要有书法、绘画、诗歌、对联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长了有益的知识和能力。

——“水”主题的体育活动。

——“水”主题的旅游活动。

——“水”主题的美食活动。

在开展这些活动中,我们随时为全校师生提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

不强调形式的统一和集中,只强调活动的过程与收获。

总之,要将这些建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为学校、家长带领孩子学习水的知识、感受水的魅力的重要平台。

4.崇尚水文化名人。

5.瞻仰水文化建筑。

这些水文化工程,让学生震慑于其风格之独特、作用之巨大,也使他们萌发了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悠长的水文化思绪
“大桥水文化”滋养了大桥中学的莘莘学子,为大桥中学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丰厚的精神底蕴,为大桥中学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思想基础。

她正在滋养着并将永远滋养着这方热土、生活在这方热土上的人们,特别是耕耘、收获在这方热土上的韩桥中学的学子。

鉴于此,我们对“水文化”的思考是“做大、做强、做深、做远”。

——做大。

在校园内不留空白,让“水文化”浸润大桥中学的每一个人、每一朵花、每一颗草、每一株树、每一面墙。

我们的后续思考是联手兄弟学校,还可以向区外、市外拓展,连成线,结成片,形成面,共同开发,共同传承,共同受益。

——做强。

让“水文化”真正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动力。

同时,让社会关注,获得社会的支持,甚而至于影响社会,以形成地域文化的一条主流。

——做深。

我们将继续挖掘“水文化”更深刻的意蕴,让透彻学校师生心灵的清泉从他们的心里流出。

一方校园两水裁,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