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与练习题

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与练习题第一节:中小学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学发展的含义(一)、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具有四个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岁)学前阶段4、童年期(6-12岁)小学阶段,相对平稳5、少年期(12-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6、青年期(15-25岁)高中阶段,身心逐步成熟期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二、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童年期,这是个体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时期),主要有如下特点: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言语从口头到书面;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但其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2、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开始从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来评判道德行为3、在社会化方面,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的依从性或者同调倾向;4、在个性发展方面,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来评价自我。
(二)、少年期特点1、从依赖期向独立期过渡(最显著特征)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三)、青年初期1、智力发展显著(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据主导,并从一般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过渡,更多的利用理论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都有显著提高)2、自我意识增强3、性意识发展三、中小学生心里发展的教育意义(阐述见教材)(一)、学习准备(二)、关键期: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提出。
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一个时期。
第二节: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教育一、小学生认知的一般发展与教育(一)、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对时间的延缓反应困难、对事物清晰、本质、精确的认识尚需一段过程)(二)、小学生记忆和注意的发展:在记忆上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由具体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但对词的抽象记忆仍需以具体、直观的事物为基础。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一、填空题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现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
3.学生上课时又是听老师讲,又是记笔记,又是看黑板,这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注意分配的能力。
4.注意的品质包括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其中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5.从亮的地方走进暗室,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过一会才能慢慢看清,这是使视觉的感受性提高(提高/降低)的暗适应现象。
6.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的变化。
7.入学后,小学儿童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一年级未可达成人水平。
8.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小学生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9.感觉和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10.空间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
二、选择题1、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会放大放慢,使学生听清楚,这符合知觉(A)的规律。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整体性D恒常性2、“月明星稀"是(D)现象。
A 错觉B 暗适应C 明适应D 感觉的对比3、入药店,刚开始可以闻到很浓的药味,过一会就闻不到了,这是感觉的(B)A 对比B 适应C 联觉D 后像4、“注意来往车辆"这句话表明注意与(C)过程的共同关系A 记忆B 想象C 感知D 思维5、小学儿童的感觉中,(B)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A 听觉B 视觉C 肤觉D 思维6、小学生常常把“8"写成“∞”,“9"和“6”不分,“b”和“d”不分,其原因是由于(C)的水平不高引起的A 大小知觉B 形状知觉C 方位知觉D 时间知觉7、人脑对客观事物最简单、最低级的反映形式是(A)A 感觉B 知觉C 记忆D 思维8、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过程共有的特性B 感觉适应引起感受性的变化是暂时的,有一定时限C 错觉是一种知觉,只不过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D 个体的发展中,有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无意注意9、人们进入超市,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整体性D 恒常性10、视觉的适宜刺激范围是(C)的光波A 290—500毫米B 390—600毫米C 390—800毫米D 490—800毫米11、描述了时间特性的注意品质是(B)A、广度B、稳定性C、分配D、转移12、“鹤立鸡群“说明事物在()情况下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A 强度B 对比C 运动D 转移13、下列哪种现象说明了注意的广度(B)A 手脑并用B 一目十行C 三心二意D 心不在焉14、注意的两个基本特性是(D)A 指向性、选择性B 选择性、理解性C 理解性、集中性D 指向性、集中性15、(C)岁儿童的视觉调节能力范围极大。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习题

一、填空题1. 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 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_______的自变量的实验。
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 变量是指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可变的事物的___________。
在实验中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__________称为因变量。
5. 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时,就发生了__________。
6. 匹配法是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___________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___________能够普遍推论到_________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9. 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____________。
它主要是__________和安排__________的计划。
10.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 在实验尚未正式开始前先行着手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称为实验前控制。
但有时候由于条件限制,在实验前,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的影响,这时必须使用实验后控制,又称为__________。
12.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______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_________。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单项选择题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B、师资力量制约C、仪器设备制约D、课程复杂性制约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单项选择题A、思维B、逻辑记忆C、形象思维D、有意注意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单项选择题A、心理自我B、理想自我C、社会自我D、生理自我4、在价值辨析时,教师对学生说“你会把你知道的选择途径告诉你的同学吗”,这属于()单项选择题A、选择阶段B、赞赏阶段C、行动阶段D、思考阶段5、心理的发展可以因发展的速度、完成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是指心理发展的()A、连续性B、定向性C、不平衡性D、顺序性6、4—5岁是以下哪种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单项选择题A、书面语言B、口头语言C、形状知觉D、人际交往7、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获得物体守恒概念是在()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高级机能()单项选择题A、感觉B、有意注意C、机械记忆D、形象思维9、在中学阶段,个体需要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这是指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单项选择题A、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B、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D、自我整合对绝望感阶段10、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单项选择题A、自我意识B、自我认识C、自我评价D、自我监控11、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是()单项选择题A、2岁B、4岁C、4—5岁D、5—6岁1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如果勤奋感的培养受到挫折,儿童容易形成()单项选择题A、羞耻感B、内疚感C、挫折感D、自卑感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印度狼孩”的事实说明,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遗传素质外,还有()。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一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年 [单选题] *A.1879B.1897C.1908(正确答案)D.19242.E.P霍兰德(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顺序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单选题]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正确答案)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3.FH 奥尔波特(1924) 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
[单选题] *(A) 社会心理(B) 社会意识(正确答案)(C) 社会知觉(D) 社会观念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单选题] *A)社会心理学研究要注意密切地联系社会现实B) 社会心理学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正确答案)D) 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5.口头调查又称为()。
[单选题] *A) 纸笔法B) 量表法C) 访谈法(正确答案)D) 档案法6.在社会心理学领城里,志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单选题] *A) 个体层面(正确答案)B)人际层面C) 群体层面D) 社会层面7.在社会心理学领城里,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单选题] *A) 个体基面B) 人际层面C) 群体层面D) 社会层面(正确答案)8.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单选题] *A) 哲学思种阶段B) 学派时代C) 实证分析阶段D) 经验描述阶段(正确答案)9.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 ) [单选题] *A) 19世纪下半叶B) 20 世纪 20 年代C) 19世纪上半叶(正确答案)D) 18 世纪末10.一般认为历史上最早的杜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的哲学思辨 [单选题] *A)遗传和环境B) 社会分层C) 本能和教育D) 人性(正确答案)11.经验描述阶段起从()到20世纪初。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题目(附答案)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题目(附答案)部分试题1一、选择题1.不需要经过注射仅依靠测量能量的消耗来显示闹区的活动情况,准备反映脑内所发生的视情的技术是()A.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B.正电子反射层描技术C.核磁共振显影技术D.脑电图2.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连接起来的大脑内纤维称()A.联络纤维B.连合纤维C.反射纤维D.3.将两根连接放大器的记录电极,一根插入细胞内,一个放在细胞表面,这些细胞的电位差呈现()国安医院医学百科网A.內正外负B.内负外正C.D.4.下列哪一样位于脑干,并且在情绪调节、饮食、睡眠觉醒控制以及疼痛调节中起关键作用()A.γ-氨基酸(GABA)B.ACh(乙酰胆碱)C.NE(多巴胺)D.5—HT(5-羟色胺)5.分布于神经元中的离子是()A.钠B.钾C.氯D.钙6.胰岛功能亢进会引起()A.高血压B.高血糖C.低血糖症D.糖尿病7.乐音失认症损失的部位是()8.清醒时闭上眼睛什么也不想时的脑电波是什么波()A.γ波B.κ波C.β波D.α波9.注意的两个特性()和集中性()A.选择性B.兴奋性C.传导性D.反射性10.短时记忆的()A.容量有限,保持时间短暂B.容量无限,保持时间短暂C.容量有限,保持时间长久D.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11.非陈述性记忆发生时是()A.无意识的B.有意思的C.随意的D.不随意的二、填空:3.关于表达性语言的形成,鲁利亚认为,大脑皮层言语前侧部损失会引起_______而大脑皮层言语区后侧部损伤会破坏语言发音和传声结构以及语言的_______。
6.一侧大脑搬去的皮层躯体感觉中枢与对侧躯体各部分有______的关系,但中枢投影的大小与体现大小无关,而是取决于躯体的________。
7.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化学突触是以_______作为通信的媒介传递信息。
8.激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而体内激素的水平又反过来影响着神经系统的活动,形成_________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单选题1.(2010年统考真题)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2.(2010年统考真题)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A 眼睛传来的光波B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C “鸟巢”的形象D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电磁波3.(2011年统考真题)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丘脑B 下丘脑C海马D桥脑4. (2011年统考真题)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5. (2012年统考真题)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结构是( )A 杏仁核B内囊 C 边缘系统 D 胼胝体6.(2012年统考真题)神经系统最小的单位是( )A 突触B 轴突C 神经元D 胞体7.(2013年统考真题)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B 大脑C 丘脑D 小脑8.(2013年统考真题)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 顶叶C颞叶 D 枕叶9.(2014年统考真题)被称为"生命中枢"的脑组织是( )A小脑 B 中脑 C 底脑 D 延脑10.(2014年统考真题)人的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分别位于( )A 顶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C 颞叶、枕叶、顶叶D 颞叶、顶叶、枕叶11.(2015年统考真题)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的脑区域是( )A 布洛卡区B 威尼尔克区C 艾克斯区D 运动区12.(2015年统考真题)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的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的是( )A 脑桥B 中脑C 延脑D 间脑二.名词解释1.神经元2.神经冲动3.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5.神经-体液调节三.填空题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单位,其基本作用是____________。
第二章 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一、理论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代币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2.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
A.行为改变技术B.认知改变法C.运动改变法D.精神分析法3.在心理辅导的行为演练中,系统脱敏法是由()首创。
A.皮亚杰B.沃尔帕C.艾利斯D.罗杰斯4.心理辅导老师帮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然后逐渐减少焦虑等级,直至完全放松,以缓解其考试焦虑,这种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一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5.行为塑造法是根据()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模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A.皮亚杰B.斯金纳C.艾利斯D.奥苏贝尔6.()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
A.强化法B.理性一情绪疗法C.代币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7.李老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A.系统脱敏法B.代币法C.行为塑造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8.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韩老师就给予肯定或激励。
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来访者中心法D.理性一情绪疗法9.()不是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A.强化法B.代币法C.自我控制法D.演练法10.小伟过分害怕狗,通过让他看狗的照片,谈论狗,远看狗到近看狗、摸狗、抱狗,消除对狗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A.全身松弛训练B.系统脱敏法C.行为塑造法D.肯定性训练11.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
A.强化法B.示范法C.消退法D.行为塑造法12.认知疗法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是非题:1.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误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2.研究表明,有意义习得的概念与原理的遗忘进程,不符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
3.在有逻辑意义的材料学习中,一般不会产生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4.控制加工是依赖注意资源、受资源量限制、应用灵活的加工方式。
5.感觉过程不仅是认识活动的起点,对于维持正常的心理功能同样是必不少的。
6.信息从感觉记忆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俗话说:“一遭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这是形象记忆。
8.当人们仰望天空,不由自主地把朵朵白云看成起伏的山峦,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再认。
9.注意的稳定性与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
10.“一心两用”即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
11.实验证明,在听故事的同时进行加法运算是可能的。
这属于注意的分散。
12.当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
13.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低于视觉刺激阈值。
14.对未知的事物的好奇、探究愿望是一种与物种生存有关的先天的能力。
15.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叫做语言记忆。
16.去年夏天学会了游泳,过了一年下水,马上能游起来,依赖的是形象记忆。
17.按回忆时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18.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帮助人们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的思维分析方法。
19.给孩子提供丰富的刺激,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注意品质。
20.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种根据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间的距离,寻找方法,不断缩小与目标状态距离的思维策略。
21.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改变讲课的语音或语调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单选题:1.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成回忆叫:A暂时性遗忘 B永久性遗忘 C干扰性遗忘 D逆向性遗忘2.学生解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他的哪种思维能力强: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聚敛思维 D发散思维3.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 B斯皮尔曼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进行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是:A感觉 B知觉 C听觉 D统觉5.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6.早上读外语单词效果好,主要原因是:A倒摄抑制弱 B前摄抑制弱 C延缓抑制弱 D超限抑制弱7.父母常常通过自己的皮肤接触,发现孩子有了热度。
对这一现象最适当的解释:A.温度超过差别感觉阈限B.温度超过绝对感觉阈限C.父母对孩子的关心D.人对温度感觉敏锐8.指出下列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符合的情境:A.刚好能背出来的外文单词的拼写B.小时侯学唱过的儿歌C.中学同学的名字D.刚用过一次的电话号码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均衡,它的主要特点是:A先快后慢 B很快 C先慢后快 D很慢10.动机的强度对解决问题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最理想的强度是:A最强 B较强 C中等 D较弱11.煤块无论用强光或弱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哪个特性: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2.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范围1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心理想象:A知觉 B嗅觉 C嗅觉适应 D嗅觉感受性14.就彼此没有关系的单个符号信息而言,视觉的感觉记忆容量短时记忆。
A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无可比性15.人们常用“一目十行”来形容一个人的阅读速度。
从心理学上看,“一目十行”指的是:A记忆容量 B注意稳定性 C知觉范围 D注意分配能力第二章心理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感觉属于(A)。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2.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D)是对信息的演算。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3.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知觉是对(B)。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4.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注意是对(C)。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5.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B)是对信息的识别。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6.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C)是对信息的选择。
A.感觉 B.知觉 C.注意 D.思维7.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是对(D)。
A.信息的输入和登录 B.信息的识别 C.信息的选择 D.信息的储存和提取8. (B)是主要收集声音和身体平衡位置信号的感觉器官。
A.眼睛 B.耳朵 C.鼻子 D.舌9. (B)是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
A.阈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10. 当物体移到100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1米远时大小的1/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称为(A)。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11. (B)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12. (A)指在同一时间内个体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13. (B)指人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个对象或活动上的能力。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14. (C)指人将注意资源分配到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活动中的能力。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15. 人根据任务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D)。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16. 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C)。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运动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17. 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D)。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 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8. 以下又可以称为实践思维的是(A)。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语词逻辑思维 D.抽象思维19. 按照思维结果的新颖性,可以把思维分成(C)。
A.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 B.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C.受制思维和创造思维 D.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20.信息传达到(C),才会产生清晰的感受经验。
A.感觉神经元 B.网状结构 C.感觉投射中枢 D.神经中枢21.( C )理论认为每一种符号每一种形式都有相应的模板进行匹配。
A.原型匹配理论 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C.模板匹配理论 D.特征分析理论22.( A )理论认为对象识别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而是通过近似匹配的手段进行识别。
A.原型匹配理论 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C.模板匹配理论 D.特征分析理论23.代表一类符号的基本成分的一种抽象形式被称为(B)A.模板 B.原型 C.特征 D.元素24.在认知加工理论中,代表一种用来实现某种特殊功能的简单装置叫做( B )A特征探测器 B小鬼 C原型 D模板25.(B)以某种情绪体验为记忆内容。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动作记忆 D.语词逻辑记忆26.语词逻辑记忆是以( A )为记忆内容的。
A.抽象思维活动和语言符号 B.技巧 C.语言符号和表象 D.抽象思维活动和表象27.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B )的记忆A.不超过2秒 B.不超过1分钟 C.超过1分钟 D.不超过5秒28.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被称为( C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内隐记忆 D.外显记忆29.研究记忆的间接测量方式主要是指( A )A.内隐记忆 B.再现 C.再认 D.遗忘曲线30.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是( C )个记忆组块。
A.5±2 B.6±2 C.7±2 D.9±231.短时记忆的容量很有限,大约是( D )个记忆组块。
A.5-7 B.7-9 C.6-9 D.5-932.感觉记忆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主要是针对刺激的(C)。
A.言语听觉特征 B.语义特征 C.物理特征 D.表象特征33.短时记忆对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主要是将刺激转换为(A)形式。
A.言语听觉 B.语义 C.意识 D.表象34.(D)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A.感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35.有意识思维也就是( C ),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 B抽象思维 C分析思维 D逻辑思维36.一个人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看出不同寻常的现象,这反映的是( B )A直觉思维 B创造思维 C发散性思维 D无意识思维37.( C )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A分析 B综合 C分类 D类似38.问题解决含有准备期、潜伏期、( C )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A决策期 B解决期 C明朗期 D试验期二、多项选择题1.阈下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加工可能(AC )。
A易化作用 B不起作用 C阻碍作用 D不一定有作用 E强化作用2.下面( ABCD )是影响阈限值变化的因素。
A时间 B刺激性质 C神经系统状态 D情绪 E意志3.非特异性传导通路信息的作用是( BD)。
A抑制大脑皮层兴奋 B维持大脑皮层兴奋 C使机体处于睡眠状态 D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 E信息识别和运算4. 感觉器官除了感受光波、声波、气味、滋味以外,还可以感受(ABCDE)。
A.温觉 B.冷觉 C.痛觉 D.触觉 E本体感觉5.人们用来调节觉醒水平的手段有(ABD)。
A体育运动 B睡觉 C吃饭 D逛街 E意识6.(BC)是知觉组织的重要表现形式。
A注意 B守恒 C区分图形和背景 D识别信息 E特征分析7. 在“群魔殿”的多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中,设想参与信息加工的有(ABCE)。
A.映象小鬼 B.特征小鬼 C.认知小鬼 D.判断小鬼 E.决策小鬼8.用来解释符号识别的理论主要有( ACD)。
A原型匹配理论 B各水平信息加工认知模型理论 C模板匹配理论 D特征分析理论 E痕迹论9.知觉加工主要包括(AC)。
A整合感觉信息 B加工信息的组成部分 C赋予加工对象以意义 D对信息进行选择 E对信息进行运算10.群魔殿系统的小鬼包括(ABDE)。
A映象小鬼 B特征小鬼 C分析小鬼 D决策小鬼 E认知小鬼11.对符号信息的加工方式有(AC)。
A自下向上的加工 B平行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两极加工 E自动加工12.影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因素有( A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