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算法

合集下载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配合比例。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因此,正确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是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的,常见的设计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

确定了设计强度等级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国家标准中的配合比设计原则来确定水灰比和砂率。

其次,根据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可以利用配合比设计原则来计算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经验公式来计算。

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水灰比的确定,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比例,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就越好。

根据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有相应的最小水灰比限制。

在确定水灰比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

2. 砂率的确定,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和骨料的比例,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成本。

一般来说,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就越好,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在确定砂率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成本。

3. 骨料的确定,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确定骨料用量时,需要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骨料的质量特性来确定。

综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设计强度等级,确定水灰比和砂率,然后根据配合比设计原则计算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

在计算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公式1.混凝土配合比的概念在混凝土施工中,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石料等各种成分的比例关系。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确定施工所需各种材料的比例,以满足设计要求的重要步骤。

2.混凝土配合比的影响因素2.1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常用的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

不同的强度等级需要不同的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

2.2工程要求不同的工程要求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工程需要不同的配合比。

2.3材料性能水泥、砂、石料等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差异也会对配合比产生影响。

例如,颗粒形状、粒径分布、含水率等都会对混凝土的配合比造成影响。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公式3.1水灰比的计算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参数。

一般情况下,水灰比小于0.5时会使混凝土强度大幅提高,但过小的水灰比会导致施工性能变差。

水灰比的计算公式为:水灰比=水的质量/水泥的质量3.2水泥用量的计算水泥用量的计算公式为:水泥用量=水泥强度试验块抗压强度×设计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参考抗压强度)3.3骨料用量的计算骨料用量的计算公式为:骨料用量=(1-水泥用量)×骨料的质量4.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计算的步骤4.1确定强度等级和工程要求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强度等级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4.2计算水泥用量根据设计抗压强度和参考抗压强度,计算水泥用量。

4.3计算骨料用量根据水泥用量和骨料的质量,计算骨料用量。

4.4计算水灰比根据水的质量和水泥的质量,计算水灰比。

5.总结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是混凝土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通过计算水灰比、水泥用量和骨料用量,可以得到合理的配合比,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依赖于强度等级、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等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得到最佳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fce——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
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细骨料用量(kg);
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0.703=263.51k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以C20混凝土配合比为例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MPa f f k cu o cu 6.264645.120645.1,,=×+=×+=σ注:σ为强度标准差,是为了满足试配强度达到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并具有95%的保证率。

一般情况下C20和C25的强度标准差不小于2.5MPa ,大于等于C30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不小于3.0MPa 。

σ一般是混凝土强度数据统计确定或由出题人给定,做题时不需要去计算。

(2)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一般情况下按照标准JGJ55-2011的规定查表确定:如:C20混凝土,用5-31.5的碎石配制,坍落度要求在35mm-50mm 之间,查表可得用水量为185kg 。

(3)确定水灰比:回归系数a a 、a b 按照JGJ55-2011(下表)确定:c g ce ce f f γ×=,,其中为水泥的强度等级(PO42.5取42.5,PC32.5取32.5),g ce f ,c γ为水泥富余系数(一般在1.1左右,本次演示计算时取1.0)。

70.05.4207.046.06.265.4246.0/,=××+×=×∂×∂+×∂=ce b a o cu ce a f f f C W (4)确定水泥用量水泥用量通过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出:如C20的用水量为185kg ,水灰比为0.70,水泥用量为185/0.70=264kg ;(5)确定砂率砂率可根据标准JGJ55-2011确定(见下表):如C20混凝土水灰比为0.70.,最大粒径为31.5,查表可选择砂率在36-41%之间,本次计算选为40%。

(6)砂石质量计算:A .质量法:根据标准规定列方程解:264+185+m so+m go=2370m so/(m so+m go)=40%得出:m so=768,m go=115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过程

•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b0)应根据用水量(mw0)和水胶比 (W/B),按公式5.3.1计算:
• mb0=
= =360(kg/m3)
5、矿物掺合料用量(mf0)和水泥用量(mc0)的确定
• 矿物掺合料用量(mf0)按照公式5.3.2计算: • mf0= mb0βf
• βf——矿物掺合料掺量,应满足规程3.0.5的规定,粉煤灰βf=20%,矿粉 βf=10%,因此: • mf0=360×30%=108(kg/m3)。
三、计算过程
• 以C30钢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为例:混凝土采用普通42.5水泥、5~31.5mm 碎石、细度模数2.8的天然砂、Ⅰ级粉煤灰掺量20%、S95矿粉掺量10%、外 加剂掺量1.8%(减水率为15%),要求达到坍落度150mm。
1、混凝土配置强度(fcu,0)的确定
•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C30小于C60,则按照公式4.0.1-1计算: • fcu,0≥fcu,k+1.645σ
• 根据已有资料,确定砂率:βs=42%。
8、粗骨料用量(mg0)、细骨料用量(ms0)的确定
• ⑴采用质量法计算,建立两个方程式:
• mf0+mc0+mg0+ms0+mw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可取2350~2450 kg/m3, 这里假定mcp=2350 kg/m3。
•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 级值, fcu,k =30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没有近期强度资料时按照表4.0.2取值, σ=5.0 Mpa。 • fcu,0≥30+1.645×5.0=38.225(Mpa)
2、水胶比(W/B)的确定
• 经过计算,得出粗、 细骨料用量:ms0=757kg/m3 mg0=1046kg/m3 • ⑵采用体积法计算,建立两个方程式: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Sheet3Sheet2Sheet1=fcu.p+配制强度:设计强度:水泥:砂:石:涿州碎石5-25mm外加剂:粉煤灰:其它材料:北京水泥厂金隅牌P.O42.5 河北涿州中砂金鼎源LF-4泵送剂秦皇岛I级粉煤灰一、计算配制强度:二、计算水胶比:W/B=1/fcu.o1/(fcu.p/Afce+B)((Mpa)/+A、B的取值石子类型JGJ/55-2000 JGJ/T55-96 AB碎石混凝土卵石混凝土)C50HSCFLCPLC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塑性混凝土三、计算用水量:不掺细掺料时的计算公式为:掺细掺料时的计算公式为;W=Ve-Va/(1+0.335/(W/B))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W=Ve-Va/(1+0.317/(W/B))Ve——Va——空气的体积(1/M3)水泥浆的体积(1/M3)此配合比为HPC(高性能混凝土),所以采用掺细掺料用水量计算公式:非引气混凝土引气混凝土Ve=350(1/M3)Ve=305-335(1/M3)Va=151(1/M3)Va=30-50(1/M3)非引气混凝土:Va=151(1/M3)引气混凝土:W=(-)Va=30-50(1/M3)(含气量3%-5%)/四、胶凝材料用量:C+FA=(Kg/m3)FA=αα为粉煤灰取代量(%)C=FA1=k为粉煤灰的超量系数五、砂率及集料用量:SP=碎石最大粒径Φ(mm) Φ2a=Φ2/3611/a=361/Φ2h=0.1381/aVes为干砂浆休积,取决于石子最大粒径Ves(1/M3)Ves(1/M3)(取值)(-(Ves-Ve+W)/(1000-Ve)100%Ve=Vw+Vc+Vf+Va=W/ρw+C/ρc+FA/ρf+Va +(1/M3))S=G=μWo:坍落度为7-9cm的基准混凝土用水量,与石子的最大粒径有关。

{({(Wo-W)/Wo+Δη}9.17%}计算时间:对于FLC:Ve=305-335(1/M3)对于HPC:Ve=350(1/M3)七、外加剂用量;)((Kg/m3)八、计算的理论配合比为:强度等级粉煤灰砂率FA1kSPW/CCSGFA九、经过实际试配,对此理论配合的和易性及强度进行分析后对此配合比做了如下调整:计算人:审核人:CSP六、CSP掺量:CSPSPFACSF硅粉(浓度40%)外加剂坍落度SLSF扩展度BFS磨细矿渣粉μf细度模数常用名词代号1.645σCSP=PSNPCERPC活性粉末混凝土聚羧酸外加剂RH环境温度C-S-H水化硅酸钙凝胶HPCC502007-12-7 0.000.00.00 .00 0.00 .00 .00 .00 .00 0.00 0.00 .00 .00 .00 .00 .00 .00.00 0.00 0.00 .00 .00 .00 .00 00.00 0.00 .00 .00 .00 00.00 .00 00.000.00 0.00 0.00 0.00 00.00 .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 00.00 00.00 .00 0.00.00 .00 .00 .00 00.00 0.00 00.00 .00 .00 .00 .00 0.00 .00 0.00 .00.00 .00 .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 00.00 .000.00 .00 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 00.00 .00.00 0.00 0.00 0.00 000.0000.00 0.00 00.00 .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0 00.00 0.00 00.00 00.00 000.00 00.0000.00 00.00 .00.00.00 00.00 0.00 .00.00C50 00.00 00.00 000.00 .00 0.0000.00 .00.00.00 CSP C50 00.00 00.00 000.00 .00 0.00 00.00 .00.00。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基本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是基于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经搅拌混合后,混凝土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与所含空气体积之和的原理。

1. 设混凝土的体积为V,水泥用量为C(kg/m^3),水用量为W(kg/m^3),砂用量为S(kg/m^3),石子用量为G(kg/m^3),水泥密度为ρ_c(g/cm^3或kg/m^3),水的密度ρ_w = 1000kg/m^3,砂的表观密度为ρ_s(g/cm^3或kg/m^3),石子的表观密度为ρ_g(g/cm^3或kg/m^3),混凝土含气量为α(一般以小数表示)。

- 根据体积法原理有:(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 另外,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W/C是已知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同时砂率β_s=(S)/(S + G)也是已知或确定的。

- 由水灰比W/C可得W=(W/C)× C- 由砂率β_s=(S)/(S + G)可得S=β_s(S + G),进一步可得G=(S)/( β_s)-S=(S(1 - β_s))/(β_s)- 将W=(W/C)× C、G=(S(1 - β_s))/(β_s)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中,先求出S的值,然后再根据G=(S(1 - β_s))/(β_s)求出G的值,W=(W/C)× C求出W的值,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例如:已知水泥密度ρ_c = 3.1g/cm^3 = 3100kg/m^3,水灰比W/C = 0.5,砂的表观密度ρ_s=2.6g/cm^3 = 2600kg/m^3,石子表观密度ρ_g = 2.7g/c m^3=2700kg/m^3,砂率β_s = 35%,含气量α = 0.02。

设C = x(kg/m^3),则W = 0.5x(kg/m^3),S=y(kg/m^3),G=(y(1 -0.35))/(0.35)=(y×0.65)/(0.35)(kg/m^3)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得:(x)/(3100)+(0.5x)/(1000)+(y)/(2600)+(frac{y×0.65)/(0.35)}{2700}+0.02 = 1解这个方程可先求出y(砂的用量),进而求出G(石子用量)和W(水的用量),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实验一系列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实验一系列过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实验一系列过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具体包括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论计算,实验室拌制检验等一系列过程。

一、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论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理论计算主要涉及到确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砂率、骨料用量、水灰比等参数。

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均与配合比有关,因此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工程的应用需求。

(一)水泥用量的确定水泥的用量是确定配合比的首要条件。

具体要求应根据结构的用途、预计的荷载和施工情况来确定。

大多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一般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例如:常规混凝土水泥用量为50%到70%左右。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不同的水泥品种,以提高混凝土的特殊性能。

(二)砂率的确定砂率是混凝土中砂的体积与骨料的体积之比。

根据砂率的大小,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特性。

砂率的确定应结合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实际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砂率。

骨料是混凝土中最大的纤维,骨料的类型、粒度和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对于不同的混凝土结构,应选择适当的骨料粒度。

骨料粗细程度和用量之间的关系是:分块骨料占骨料总体积的60%左右,细骨料占40%左右。

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的重量与水泥重量之比,它是影响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重要参数之一。

水灰比过低会造成混凝土难以施工,同时还会影响强度的发挥,而水灰比过高则会导致混凝土的缩短和变形。

二、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室拌制检验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验室拌制检验是对配合比的完整性和精确性的检验。

具体包括:(一)实验室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试块试验。

(二)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环流试验。

通过实验室拌制检验,可以评估混凝土配合比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实验室拌制检验,可以确保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特性。

同时,也可以规避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算法傅坚明戚勇军贾丽杰[摘要]根据“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原理,应用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比例”,从而确立可操作性强、工作量小、对经验依赖性小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试算法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富勒级配试算法引言迄今为止,混凝土仍然是最有效和最适合于大宗使用的结构材料,同其他用于结构的建筑材料相比,混凝土最廉价、生产工艺最简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同时因为混凝土组成材料多样化,其原材料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现代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高,以及混凝土微结构对环境和时间的依赖性和不确知性,注定了混凝土材料结构体系的复杂性。

因此对其配合比的设计极为关键。

目前,国外有很多关于配合比设计可行方法的报道,如简易计算法、最大密实度法、最小浆骨比法、计算机法、正填法、逆填法、分步优化法、全计算法等,但都需要对其重要参数“用水量与砂率”根据经验进行假设,然后再进行试配验证。

无论哪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建立一组独立方程式对所需要的未知数求解。

但传统的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和水组成的,要求解的未知数为水泥用量、水用量、砂用量、石用量,当代混凝土由于普遍掺入矿物掺和料和高效减水剂,配合比中需要求出的未知数由传统的4个变成5个甚至6个(采用三元复合胶凝材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而所能够建立的独立方程式的数量却还是只有bolomy公式、砂率、全部体积之和等于1立方米这两个半,因为砂率是要从经验数据表格中选取的,充其量算半个(全计算法因创立了干砂浆的概念,增加一个独立方程,但仍少于未知数的量)。

如果方程式数量少于未知数的量,从数学求解的结果只能够是无穷多。

目前,常见的设计方法是依赖选择几个经验数据的方法来弥补。

但是依赖的经验数据多了,就造成工作量巨大、对经验依赖性高、实际结果与设计目标偏差大的问题。

当绞尽脑汁仍然无法建立更多的独立方程式时,是否可以改变思路,采用分步解决、减少未知数数量的方法来解决或者改善呢?根据我们十余年的使用效果来看,是完全可行的。

1 参数的确定待求参数:用水量、胶凝材用量、骨料用量a.将胶凝材料的2或3个未知数分解出去,重新变为1个(胶凝材用量)未知数。

其法为:按塑化指标、脆度、强度发展、水化热、体积收缩等条件指标复配一个合适的复合胶凝材,然后和水泥一样,测定其密度、按ISO法来检测其胶砂强度,使用时直接代入bolomy 公式,求出W/B。

这一点,在新规程JGJ55—2011中已经要求这样做。

b.砂、石又称细骨料、粗骨料,可见其实是同一种原材料——骨料,只是人为定了个粗细的界限,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先用试算法确定骨料的组合比例。

2 建立独立方程式a.W/B=αa×f b/(f cu,o+αa×αb×f b) [2]式中:W/B——水胶比αa、αb ——回归系数,取值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的规定f b ——胶凝材料(水泥与矿物掺和料按使用比例混合)28d胶砂强度(MPa)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bolomy公式用于确定水胶比,尽管很多文献提出各种理由,证明bolomy公式不再适用于确定水灰比或水胶比。

但是,其一是在没有确实可行的、更好的方法之前,不妨仍沿用老方法;其二是混凝土的诸多作用因素都是随机变量,甚至是随机过程,任何用定值法来估计其随机变量不确定的影响,都有相当的缺陷,因此说混凝土的设计是具有一定保证率的概率,而非定值。

浆体体积:V p=W+V b+V a[1]式中:W ——水的体积(L/m3)V p——浆体的体积(L/m3)V b——复合胶凝材体积(L/m3)V a——空气的体积(L/m3)骨料体积:Vs+Vg=1000-Vp[1]式中:Vs——砂子的体积(L/m3)Vg——石子的体积(L/m3)方法:即可以按已确定比例骨料组合的空隙率或比表面积确定合适的浆骨比,也可以简单地直接选用浆骨比这个经验参数(以下为简化计算起见,均采用此法)。

3 确定骨料的组合比例目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发展已从按强度进行设计发展到按耐久性设计,然而,对于现代混凝土配合比来说,最关键的是能便于施工时均匀密实地成型,即工作性。

而要达到工作性要求,确定合适组合比例的骨料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骨料组合结构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有悬浮密实结构(1)、骨架密实结构(2)、骨架空隙结构(3)三类。

不同的混凝土对骨架的结构要求各有不同。

对于泵送的混凝土而言,需要的是相对密实而易于流动的悬浮密实结构骨料组合,对于塑性和干硬性混凝土则需要紧密堆积结构的骨料组合,对于透水混凝土则需要骨架空隙结构。

图1 骨料组合结构目前各混凝土生产企业基本采用人工合成级配。

一般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先将二级配石和二级配砂分别合成连续级配,然后再选择砂率。

但有时还是会碰到砂和石分别都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配成混凝土后却发现流动性不佳——因为石、砂分别配时在二者的粒径交界处颗粒含量“撞车”,造成整体骨料级配不符合富勒理想级配曲线,所以应该将砂、石统一考虑(它们都是骨料,只不过是颗粒粗、细的区别),以简化、优化合成骨料级配的方法。

根据“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用”[3]原理的试算法是比较完美的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应用方法。

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举例某商混公司C30(泵送,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150㎜)4.1 原材料a.42.5普通硅酸盐水泥、95矿粉、Ⅱ级粉煤灰组成的三元复合胶凝材,密度ρb为2.85g/cm3,(ISO法)28天胶砂强度43.0MPa。

b.复合泵送剂(不引气)c.碎石一:最大粒径31.5mm,粒形良好、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表观密度ρg 为2.65g/cm3。

d.碎石二:最大粒径19.0mm,粒形良好、针片状含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表观密度ρg 为2.65g/cm3。

c.粗砂、细砂各1种,砂子表观密度ρs为2.60g/cm3,含泥量等技术指标符合规。

在下列筛孔(方孔,mm)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见表1。

表1 砂石累计筛余百分率(%)4.2.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按JGJ55-2011规取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为5MPa,则:fcu,o=fcu,k+1.645σ=30+1.645×5=38.2MPa4.2.2确定水胶比(W/B)按JGJ55-2011规取回归系数αa为0.53、αb为0.20、f b为43.0Mpa,则:W/B=αa×f b/(f cu,o+αa×αb×f b)=0.53×43.0/(38.2+0.53×0.20×43.0)=0.534.2.3骨料合成试算石子最大粒径31.5 mm,按富勒理想级配曲线公式计算得到各孔径的理想累计筛余百分率,填入“基准线”一栏;4种砂、石筛分结果均换算至累计筛余百分率分别填入各自对应的栏目。

说明:碎石一筛分时按常规未用19.0筛子,故其累计筛余百分率按16.0的套用,会对合成曲线产生影响在此这样做只是为说明方法,建议使用本法时应将所有筛子用上。

根据各种骨料筛分结果,初步估计各种骨料的用量百分比。

每种骨料均有在某个粒径围颗粒含量较多,能在混合料中起决定性作用,如碎石一在26.5mm筛孔上存留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达65%,它在粗粒中起决定性作用,粗砂在2.36mm筛孔下的累计筛余百分率达33%,在细颗粒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可按此特性从粗石、粗砂等起决定性作用的筛孔上累计筛余百分数进行初步计算。

首先算出粗石、粗砂应占混合料的百分数,然后再推算其他骨料的含量。

如实际曲线点离基准级配曲线点较远,应进行调整,直到所有骨料的颗粒含量都在合适的级配围为止。

根据表2中基准级配曲线在26.5mm筛孔下累计筛余百分率值为8.3%,而碎石一在26.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65%,则碎石一占混合料百分比为:8.3÷65≈13%,碎石一中各筛孔尺寸的颗粒占混合料中的百分比,即以表中的数量乘以13%,所得结果列于表2中第5项。

估算碎石二在混合料中的用量百分比。

碎石二在9.5mm筛孔的筛余量最多(53.9%),以此数值为基础进行估算。

基准级配围中9.5m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值为45.1%,但碎石一中已有9.5mm筛余数为含混合料中的12.9%,碎石二在9.5mm累计筛余为74.7%,因此细碎石占混合料用量百分比为:(45.1-12.9)÷74.7≈43%,表中第2项各数值乘以43%,所得结果列于表第6项。

同样方法估算砂在混合料中的百分比用量。

粗砂占混合料的百分比为:(72.6-13.0-42.5)÷33.1≈52%,但13+42.5+52已大于100%,这是不可能的,因此看粗砂次多的1.18档,为56.8%,则(80.6-13.0-43)÷56.8≈42%表中第3项各数值乘以42%,所得结果列于表第7项。

最后,按混合料总数100%减去碎石一、碎石二、粗砂占的百分比,求得细砂在混合料中的百分比:100-13-43-42=2%,表中第4项各数值乘以2%,所得结果列于表第8项。

将4种材料占混合料的筛余百分数相加,列于表2中第9项。

粗步试算:碎石一13%,碎石二43%,粗砂42%,细砂2%。

实际操作中2%意义不大,完全可以取消,调整为:碎石一13%,碎石二43%,粗砂44%,骨料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说明:①本文只为叙述计算过程,实际操作时可编制Excel,图表自动形成,非常方便。

②本计算只为说明方法与步骤,实际操作时可对某些点作相应的微调,以使实际曲线尽可能的贴近基准曲线。

4.2.4选择浆骨比(见表3)[4]4.2.5根据已知条件:ρb为2.85g/cm3 、V a=10 L故V b = m bo /ρb = m bo/2.85m bo——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取浆骨比为0.32,则V p=320 (L )代入浆体体积:V p=W+V b+V a=W+m b/2.85+10=320 (L)W/B=0.53解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m bo=352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用量m WO=186 kg骨料体积:Vs+Vg=1000-V p =1000-320=680 (L)已知:ρg为2.65g/cm3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一用量:m go1 =680×13%×2.65=234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碎石二用量:m go2 =680×43%×2.65=775 kg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粗砂用量:m SO=680×44%×2.60=778 kg同样步骤,按浆体体积为V p =310 L试算各原材料用量,得出:复合胶凝材用量、水、碎石一用量、碎石二用量,以及粗砂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