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学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孔子世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孔子世家》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孔子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深切感受他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本文就节选了《孔子世家》中他困于陈蔡之间的内容。
2【讲授】文本解读
一、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研读课文
1、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孔子的表现和回答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结合学生回答点拨文言字句)。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识记《孔子世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述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
2. 孔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 孔子世家后代的发展及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世家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重点解析孔子的思想观念。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挑选《孔子世家》中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3. 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时代的特点,有助于理解孔子的思想观念。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一生及其主要思想,引导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2. 谈话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的选读,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和演变。
2. 通过对《孔子世家》的学习,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
三、教学步骤1. 孔子世家简介教师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以及史记的特点和意义。
2. 学生阅读《孔子世家》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孔子世家》,重点学习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细节,理解每一句话的意义,对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加深对孔子的认识。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孔子世家》中的某些观点和情节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大视野,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4. 孔子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道德、礼仪等观念的意义和作用。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四、教学评价1.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通过出题、作文等形式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孔子思想、道德、礼仪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教学内容的传达效果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学生实际相结合,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 教师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义,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掘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及社会素质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默写《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2)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思想、言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能够运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孔子世家》的内容。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孔子的言行进行客观评价。
(3)学会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地位。
(2)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提高个人品德修养,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 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3. 学会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孔子的思想体系和对后世的影响。
2. 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的技巧。
3. 对孔子言行的客观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体系和教育观念。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孔子世家》,完成学习任务。
3.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对孔子的言行进行评价。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理解孔子的思想。
5. 实践操作法:练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和解读。
五、教学内容1. 孔子的生平事迹:介绍孔子的出生、成长、教学、游说、晚年等阶段。
2. 孔子的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3. 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育原则。
4. 《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读并默写。
5. 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练习断句、翻译和解读《孔子世家》中的片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生。
3. 案例分析:分析《孔子世家》中的重要案例,让学生体会孔子的思想。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孔子的言行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评价能力。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2.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3. 通过对孔子思想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1. 《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介绍。
2. 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的阐述。
3.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孔子世家》的基本内容和孔子的生平事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孔子思想进行探讨和交流。
3. 实践法:通过阅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2 教学手段1. 教材:《孔子世家》文本。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相关内容。
3. 阅读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教材和相关资料。
2. 设计好教学课件和阅读练习。
3.2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世家》的背景和内容。
2. 讲解内容:详细讲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
3. 阅读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文言文材料,进行练习。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对孔子思想进行探讨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通过阅读练习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孔子思想的认知和思考。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1. 教材:《孔子世家》文本。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
5.2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或讲座。
2.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电影,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第六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分配6.1 教学计划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目标。
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章节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孔子世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孔子世家》中的经典语句;(2)能够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教育观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能够分析并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孔子世家》;(2)学会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历史人物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2)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1)孔子的生平事迹;(2)孔子的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等);(3)孔子的教育观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4)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2. 拓展内容:(1)孔子的历史地位和贡献;(2)孔子的弟子及其传承;(3)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孔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2)孔子的教育观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孔子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2. 教学难点:(1)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2)孔子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孔子简介视频,激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孔子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2)让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难点;(3)让学生思考:孔子为什么被誉为“至圣先师”?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2)全班交流:孔子教育观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3)教师点评:总结孔子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五、课后作业1. 背诵《孔子世家》中的经典语句;(1)孔子的生平事迹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2)孔子的主要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如何评价孔子的教育观念?(4)孔子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启示?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收获等方面的情况。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孔子世家【1】

孔子世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品质,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得亲切感人。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设计

孔子世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
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
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
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
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
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世家
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陬.邑叔梁纥.圩.顶畜.蕃息一乘.车
zōu hé wéi chù shèng 辟.席率.彼旷野孔子语.鲁大.师
bì shuài yù tài
二、阅读《孔子世家》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
(1)故因名
..曰“丘”云根据或因为;起名字,命名
(2)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繁殖;增长
(3)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相当于“于”,被;被;在;通“返”,返回(4)孔子长九尺有.六寸通“又”
(5)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
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
准确公平。
三、阅读《孔子世家》第3、4、5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请.与孔子适.周请允许我;到
(2)鲁君与.之一乘车给
(3)窃.仁人之号自谦之词,虚有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通”辨”;危害;揭露
(5)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引出动作对象,不译;逐渐;增加
(6)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用作动词,弹奏;向前,指学新的内容
(7)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反复练习;技艺;增加
(8)丘未得其为人作曲者的风范
(9)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
通“颀”,长,高;仰视的样子
(10)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名词作动词,称王;表示反问,难道
(11)师襄子辟.席再拜
同“避”,离开;拜了两拜, 表示恭敬,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他与齐景公建立联系。
四、阅读《孔子世家》第6、7 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楚救陈,军.于城父
名词做动词,驻扎,驻军
(2)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当权
(3)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就;一起;调派
(4)从者病.,莫.能兴.
疲劳;没有人;起,起身
(5)尔以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你;认为;懂得
(6)然.,非与.是的;通“欤”,句尾语气词
2、特殊句式
(1)孔子贤者判断句
(2)今楚,大国也判断句
(3)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被动句
(4)子路愠见曰省略句(见之)
(5)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孔子是一个贤能的人,他所指责的东西都切中了诸侯国的弊病。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安于困厄,而小人困厄的时候就会胡作非为。
五、阅读《孔子世家》第8、9、10、11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通“非”,不是;沿着
(2)意者吾未知邪
..是不是,表示猜测;通“智”,聪明;通“耶”,句尾语气词
(3)譬使仁者而必.信假使;一定
(4)使知
..者而必行假使;通“智”,聪明
(5)夫子盖少贬
...焉通“盍”,“何不”,为什么不;稍微;降低
(6)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种庄稼;收庄稼(7)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修养、修行;纲纪统理:都是名词作动词,制定法度,规范,建立道统,治理;被
(8)而.志不远矣通“尔”你的
(9)吾为.尔宰.动词,做;主管,总管
(10)夫道既已大修
..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非常;完美;这;执政者;羞耻
2、特殊句式
(1)吾何为于此?为何,宾语前置句(2)人之不我信也。
不信我,宾语前置句(3)人之不我行也。
不行我,宾语前置句(4)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被动句
(5)不容何病被动句;宾语前置
(6)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被动句;判断句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道非也?吾何为于此?
我的思想和主张错了吗?我为什么竟落到了这样的境地?
(2)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是不是我们没有做到对人仁爱,别人不相信我们。
(3)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不被世人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不能被世人接受才显示出什么样的人是君子!
六、阅读《孔子世家》第12-17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成语:
(1)韦编三绝:wéi,形容读书勤奋。
(2)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3)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也说一隅三反。
2、解释下列加点(或加线)词语:
(1)弟子盖.三千焉大约
(2)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精通;《诗》《书》《礼》《乐》《易》《春秋》
(3)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这类人;略微,稍微
(4)所慎:齐.、战、疾通“斋”祭祀前身心整洁工作
(5)不愤.不启.内心有郁结;开始启发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在教学中,弟子没有充分思考,他就不急于开讲;如果弟子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他就不急于教新的东西。
七、阅读《孔子世家》第18、19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意义或用法):(1)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担忧;终身,一辈子
(2)乃因
..史记作《春秋》于是;根据;记载历史的书
(3)下讫.哀公十四年终了,完毕
(4)约.其文辞而指.博使动用法,使..简约;通“旨”,意旨
(5)天王狩.于河阳巡狩,即帝王出外巡视;讳称帝王被迫外出。
(6)推.此类以绳.当世推求/规范
(7)笔.则笔,削.则削书写,记载;删除(8)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这些人;佐助(改动)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我的主张生前不能施行了,我凭什么在后世显现自己呢?
(2)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后代人要了解我就要根据(因为)《春秋》,要怪罪我也是因为《春秋》。
八、阅读《孔子世家》第20、21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意义或用法):(1)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在死
(2)相诀.而去.告别;离开
(3)唯子贡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名词作动词,盖房子;共;离开
(4)后世因庙
..藏孔子衣冠琴车书
凭借;名词作动词,建庙
(5)至于汉二百年不绝.到;断绝
(6)以.太牢祠焉
..用;祭祀;代词,他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弟子和鲁国人在孔子墓地附近陪从在冢旁安家的有一百多户,此地于是被命名为“孔里”。
九、阅读《孔子世家》第22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句尾语气词/大道/使动用法,让人好走
(2)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但是/通“向”向往(3)诸生以.时习.礼其家按照;演习
(4)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达到(5)没.则已.焉死;停止
(6)学者宗.之以……为宗师,尊奉,意动用法
(7)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通“低回”,流连,依依不舍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孔子是一个平民,声名流传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尊从他。
(以他为宗)
(2)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上自天子王侯,下到天下谈论六艺的人,都以孔子作为准则,真可以说是最高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