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铸剑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铸剑_课件
学习目标
1.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 特征。 2.掌握结合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一般方法。 3.体会作者在小说中传达的复仇思想。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 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 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 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 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 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 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 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 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 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09年 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及至君觉,杀干将。 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 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 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 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 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 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 冢。
仇的激动。
②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 抽取青色的剑,顺手 从后项窝向前一削,
头颅坠在地面的 青苔上,一面将剑
交给黑色人。
动作描写。表现眉
间尺行为果敢、壮 烈,完全摆脱了优
柔寡断的性格
③“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 一个黑色的人来,
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 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 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 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
本文的主题是十分冷峻与严肃的,但 在文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些滑稽的人和事, 他们的出现与本文的主题是否矛盾?
作者借此来表现自己作品中多次 出现的主题,就是改造“国民性”的 问题,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改造 国民性的必要与艰巨。
主题小结
链接一:《铸剑》表达了作者强烈 的“复仇”精神。从《铸剑》的写作背 景角度立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雪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雪课件

②借景抒情

借描写南方的雪表达对故乡深情怀念与热烈赞美。 借描写北方的雪赞美、歌颂斗争精神和不屈意志。
③托物言志
这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和北国的雪的细致描绘 ,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赞美,表现作者直 面惨淡人生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主题)
名篇欣赏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 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 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 下”“奋飞”“升腾”。 这些描写赞美了北方雪在孤独中英勇不屈的赞美之 情。 蕴含了作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 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故乡》《社戏》
《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雪》《风筝》
杂文集《热风》《坟》等16种
《野草》创作时,正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 变后,白色恐怖非常严重时期,现实的环境异常地残酷。 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表现了他对黑暗势力的反抗和斗 争,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憧憬与追求, 热烈赞颂现实中的叛逆,不屈服的勇士。《野草》共收 录了鲁迅的散文诗句23篇,是1924年9月至1926年4 月在北京所作. 1924年岁暮,北方降雪,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 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 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

高中语文五猖会课件苏教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高中语文五猖会课件苏教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2、第二部分写明人的赛会(3段)(略), 作者极力描写了明时赛会的豪奢铺张,有 什么作用? 提示:用明时赛会的豪奢、热闹,来对比 现在的简单,写出了自己对赛会的向往。
3、第三部分写亲见的赛会(4段)(略)。 如何理解“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 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 人”的心愿呢。 提示:渴望看赛会,希望参与到赛会中去。 看8年到南京 求学,1902年留学日本学医,后痛感于医治 麻木的国民精神更重于医治肉体病痛,便改 行提倡文艺运动。1909年回国,在杭州、绍 兴任中学教员。1912年到北京,在教育部任 职,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讲师。 1918年参加了《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在 《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 《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 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 动的倡导者之一。
研讨课文
(一)默读课文,找找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 会,分别用五个字为它们各写个标题。并 指出其详略。 1、童年看赛会(1-2段) (略) 2、明人的赛会 (3段)(略) 3、亲见的赛会(4段)(略) 4、东关五猖会(5-22段)(详).
(二)细读课文,一一研讨前三次赛会。 1、研讨第一部分内容:童年看赛会(1-2 段)(略写) 童年看的赛会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表现 了我怎样的心情?这部分对全文有何作 用? 提示:简单。“于是,完了”表现了赛会 的简单使充满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为 下文写自己想看赛会蓄势、作铺垫。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 版。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 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 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 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 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 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中的《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 经)》、 《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先 后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女吊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 女吊课件

艺术特色

1、杂文笔法 “高长虹之所谓‘纸糊的假冠’”,按鲁迅的说 法是个“今典”。二十年代,高长虹跟鲁迅争论的 时候,高长虹给鲁迅贴了一个标签,“鲁迅遂带其纸 糊的权威者的假冠”,“纸糊的假冠”在这里被顺 手提到了。这种写法在鲁迅作品中很常见, 就是所 谓“杂文笔法”,是鲁迅特有的。简单地说,在叙述 或议论中,扯到一个话题,顺便给与这个话题无直接 关系又可联想到的事情一个讽刺,产生幽默的效果, 可谓之杂文笔法。
再 见!
意蕴理解

1、谈鬼的意旨 鲁迅和周作人谈鬼的时候,他们所看到的也就是鬼 背后的人,理背后的情,所谓人情的东西,他们对鬼感兴 趣,实际上是对鬼背后体现的人情感兴趣,因为所有鬼 这样的东西,都是人的创造。在周作人的很多文章里 也有类似的表达,《水里的东西》结尾解释他为什么 要谈河水鬼,说:“河水鬼大可不谈,但是河水鬼的信仰 以及有这信仰的人却是值得注意的。”也就是说中国 民间的人情可以通过鬼,对鬼的态度,对鬼的信仰的方 式表现出来,反映出来。他关心的实际上是这个,鬼只 是一个表面的东西。
血 寄磐 灵 荐 意暗 台 轩 寒故 无年 辕 星园 计日 荃 逃本 不 神东 察 矢京 , , 我 风 以 雨 我 如 1903



1933 年 鲁 迅 一 家
写作背景



《女吊》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五日《中流》 半月刊第一卷第三期。(收《且介亭杂文末编》 附集) 《女吊》是鲁迅去世前写的最后几个作品中的一 篇 本文是属于《朝花夕拾》一类的回忆散文,因为 写得较迟,而且后来所写的同类文章篇数不多, 不能单独成集,所以许广平将它一并收在《且介 亭杂文末编》中。但文中的确也多杂文笔调。
女 吊
鲁 迅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鲁迅作品选读》选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件42张ppt)(共42张PPT)

优质课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鲁迅作品选读》选读(白莽作《孩儿塔》序)课件42张ppt)(共42张PPT)

1931年1月17日,跟其他23位革命同 志(包括其他 4 位革命作家在内)一同 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龙华,时年 仅22岁。主要作品有《别了,哥哥》、 《血字》、《孩儿塔》、《伏尔加的黑 浪》、《一百零七个》等。他是我国早 期无产阶级诗人。其诗多取材革命斗争, 格调新颖,境界开阔,气魄雄浑,声调 激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气息。
关于“且介亭”
“且介”分别是“租界”二字的 一半,是“半租界”之意。鲁迅 当时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是帝 国主义者越过租界范围以后修筑 马路的区域,当时被称为“半租 界”。“且介亭杂文”,是说这 些杂文创作于“半租界的亭子 间”。
解题
序,也叫序文、序言、前言。一般写
在正文之前的文章,有的作者自己写 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 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


只要我,答应一声说, “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 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 从名号直至纸帽。 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 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 不要荣誉,不要功建,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





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 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 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 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 真理和忿怒使他强硬, 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 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 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
学习目标
1. 引起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热爱 和重视,克服学习上的畏难心 理。 2. 学会借助资料,理解课文, 品味语言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语词“惆怅“是怎样 统领全篇感情的。 2、体会作者炽热、深沉的思想感 情。

思 与 傲 岸
简介一——左联五烈士
1931年1月17日,中国左翼作家联 盟(简称左联)的青年作家白莽、柔石、 李伟森、胡也频、冯铿,被英帝国主义 的工部局逮捕,囚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 部。同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 枪杀。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父亲的病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父亲的病_课件

鲁迅自称“破落户子弟”,他说:“我 的祖父是做官的,到父亲才穷下来,所以我 其实是‘破落户子弟”,不过我很感谢我父 亲的穷下来(他不会赚钱),使我因此明白 了许多事情。”明白哪些事情呢?人情冷暖 世道人心呗。他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 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在是正当的,我很爱 我的父亲。”在这句中鲁迅为什么又说 这思想是正当的?
【答案】鲁迅希望父亲早点结束病 痛的折磨,认为这才是真正地爱父亲。
3.结合刚才思考的两个问题,我们看 文章最后一节表达了一种什么情绪?
【答案】刻骨铭心的负罪感,一种永 远的内疚。
深度探讨交流
1.结合《五猖会》 中父子间的隔阂来理解 鲁迅这儿的内疚表现了 怎样的父子关系?
讨论后明确:尽管父子之间有隔阂,但 两者的生命是永远纠缠在一起——“纠缠”, 因为血缘关系把父亲的生命和儿子的生命纠 缠在一起,是天性的爱,这种纠缠是永远割 不断的。
2.本文作者追忆了父亲病中与临终时的痛 苦:肉体的、精神的,以及由此给家庭带来的 变故和给家人带来的不幸。鲁迅着力于追述这 一切给自己少年生活中留下的伤痛,揭露了怎 样的一种社会现实?
鲁迅一出生,是体面的大少爷,长门长房长 孙!这一切,决定了鲁迅童年的幸福!
这一切的幸福,都在1893年戛然而止。 1893年,鲁迅曾祖母去世,周福清回家奔丧 丁忧。周福清因高考作弊案被判为斩监候,秋后 处决,以肃法纪,而儆效尤。”斩监候,就是死 缓。这缓的过程中,周家就缓不过气来了:之前, 四五十亩水田已变卖了一半;现在,每年秋天都 得打点,否则说不定哪个秋后人就真被斩了,这 样监候下来,居然是七年的时间。鲁迅的父亲受 其父牵连,不但没有中了举,连原先的生员资格 都被革了。从此脾气变坏,一病不起,还染上了 大烟瘾。而体面的大少爷鲁迅的主要业务就是出 入于当铺与药店之间了。1896年,鲁迅父亲去世, 剩下的一半水田又全部卖了。周家彻底破产。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补白(节选)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补白(节选)_课件

鲁迅先生首先问道:保护国家的责任 在谁?在成年男子,但中国却把责任推给 妇女儿童。一旦有了国难,这些人就编出 些“木兰从军,缇萦救父”的故事津津乐 道,这回就把运动的失败归之于青年学生 的五分钟热度。在鲁迅先生看来,这些成 年男子既不敢承担救国责任,又动辄怪罪 青年学生,正足以显示他们自己是一个死 不争气的瘟虫,该比喻道尽了鲁迅先生憎 恶和蔑视。
鲁迅反对“民气论”而主张“民力论”: “可惜中国历来就独多民气论者,到现在还 如此。如果长此不改,‘再而衰,三而竭’, 将来会连辩诬的精力也没有了。所以在不得 已而空手鼓舞民气时,尤必须同时设法增长 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的干下去。”
“什么木兰从军,缇萦救父, 更其津津乐道,以显示自己倒是一 个死不挣气的瘟虫” 这一句的瘟虫 是哪一类人,表明了鲁迅怎样的感 情色彩?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
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探究思考
“现在的强弱之分固然在有无枪炮, 但尤其是在拿枪炮的人。假使这国民是卑 怯的,即纵有枪炮,也只能杀戮无枪炮者, 倘敌手也有,胜败便在不可知之数了。这 时候才见真强弱。” 这句话如何理解?
鲁迅非常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这句 话鲁迅强调了“立人”在当时的重要性。在 “救亡”的形势面前,鲁迅没有去激发民众 对英日帝国主义者的愤恨,却津津于自己的 “立人”工作,他是要提醒学生从五卅运动 中汲取教训,多点理性。
俯横 首眉 甘冷 为对 孺千 子夫 牛指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等。他的作品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并有多部小说被先后改编成电影。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现代史_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鲁迅作品选读:现代史_课件
现代史
鲁迅
作者简介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光绪 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 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字豫 山、豫亭、豫才。1898年更名为周 树人。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 上海。
鲁迅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 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 基石。1918年 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 喊》、《彷徨》、论文集《坟》、 散文诗
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等专集。其中,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 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不朽杰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 义论》中这样评价鲁迅先 生: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 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 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 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 性格。鲁迅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 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 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 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句话是说,新旧军阀们的狡诈多变, 作为反动阶级的阶级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而人民在没有把他们推翻之前,将永远是 被愚弄和榨取的的对象。
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 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 这句话怎么理解?
这第一句是反语,实际上并没有 写错题目,第二句所谓成了“不死不 活”的东西,是说当时没有言论自由, 才不得不用这种隐晦曲折的写法来表 达这样的主题。
所以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正 源自他这种对中国现实的“当下”的深 刻认识,因而王富仁先生称鲁迅先生为 “现在主义者” ,鲁迅正是站在“当 下”出发,才看出中国的一切历史全是 无意义的纷争。“波普就曾说:“历史 的特点在于它关注实际的独特的或特定 的事件,而不关注规律或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