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末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把答案填写在表格相应的题号下)1.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C.有28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有28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2.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x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x藏办法的协议》纪念日,今年是x藏和平解放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3.右图名为“吃饭不花钱,全社共劳作”(1958),其中“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信用社D.人民公社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 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富农、地主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C.“包产到户”的实施D.人民公社化运动5.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是A.通过了《共同纲领》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C.公布了“一五计划”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开天辟地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③澳门回归B.①伟大转折②遵义会议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①开天辟地②遵义会议③十一届三中全会D.①开天辟地②长征开始③中共“十五大”召开8.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为选择题,卷II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开始于()A.中华民国成立 B.中国共产党成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改革开放2.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A.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完成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毛毛的爷爷给他讲英雄故事:“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发射的射孔…”,请猜这位英雄人物是谁?()A 黄继光 B.雷锋 C.邱少云 D.王崇伦4.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历来都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5.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西藏解放的历史意义包括()①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②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③挫败了藏独反动阴谋④西藏跨入了社会主义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在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A.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D.实行农业合作化7.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东亚的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印度答案:D2. 欧洲最长的河流是:A. 尼罗河B. 比萨河C. 内尔河D. 伏尔加河答案:D3. 中国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电池答案:D...第二部分:填空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思想者"是古希腊的一种:答案:职业2. 《论语》中的作者是:答案:孔子...第三部分: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乡试是在县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是在省级进行的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殿试;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者可以成为官员。

科举制度的实行有效地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为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部分:论述题(共2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请论述一下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近代中国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和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苦难和动乱,包括晚清末年的列强入侵、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在等领导下,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推进了经济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变革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寻求发展的道路,努力实现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完整的试卷及答案请参考附件。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
1. 请问清国青葵园一般指的是哪个皇帝落款的诗?
清朝康熙皇帝。

2. 请问甲午战争是清朝和哪国的战争?
甲午战争是清朝和日本的战争。

3. 请问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指的是哪一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指的是1850年。

4. 请问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谁?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是康有为和梁启超。

5. 请问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事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

6. 请问五四运动持续了多久?
五四运动持续了约一个月。

7. 请问五四运动标志着哪一种思想的兴起?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8. 请问红八月爆发在哪一年?
红八月爆发在1927年。

9. 请问长征是国共内战中的哪一次战役?
长征是国共内战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方面军的战略行军。

10. 请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日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期是1949年10月1日。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八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二)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解放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2.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A.重工业B.轻工业C.交通运输业D.农业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A.建立生产合作社B.公私合营C.赎买政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冤假错案的受害者是()A.XXXB.XXXC.XXXD.XXX5.我国第二大橡胶产地在()A.XXXC.新疆吐鲁番D.云南西双版纳6.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标志是()A.XXX回归中国C.九二共识D.XXX会谈7.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是在()A.1987年B.1992年C.1993年D.1995年8.1971年10月,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A.XXX访华B.中美建交C.中国恢复在XXX的合法席位D.中日建交9.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A.神州一号B.东方红1号C.风云一号D.长征一号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当局施行“科教兴国”计谋。

明确提出摆在优先发展计谋地位的是()A.科技B.教育C.文艺D.体育二、归结罗列题(11、12题各8分;13题6分;14题3分,共25分)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8分)1)做出把党的经济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建立XXX理论为党的指点思想——1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8分)1)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2)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XXX的中央所在城市——4)第一座长江大桥所在的城市——13.根据以下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6分)1)在外交方面确立的外交原则——2)在民族问题上实行的政治制度——3)在台湾问题上提出的对台方针——14.根据以下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哪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属于南北朝时期?
A. 唐朝
B. 魏晋
C. 宋朝
D. 明朝
2. 以下哪个发明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A. 战车
B. 灌溉设施
C. 造纸术
D. 火药
3. 齐白石是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著名画家?
A. 明朝
B. 清朝
C. 元朝
D. 唐朝
...
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请简要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对于我国和世界历史的意义。

2. 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请分别介绍一下这些发明。

3. 古代中国的两河流域文明是指哪两个河流流域的文明发展?
请简要介绍这两个文明的特点。

4. 请简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主要措施和对历史的影响。

...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30分)
1. 请论述你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2. 请以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为例,论述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请解释“民主”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形式,并阐述适用于当代中国的民主制度建设思路。

...
四、附加题
(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
2. 以下哪个不是长城的主要功能?
A. 城防
B. 交通线路
C. 边境防线
D. 水利设施
3.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
4. 简述正德皇帝为了满足原住民的需求所进行的政策和措施。

...。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试题考点一物质日子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进展C.物质日子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准确明白广告信息是关键。

经过材料中广告内容,能够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日子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推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暂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往后,闻中央地点各官厅,漫别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觉,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别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别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故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D 本题要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咨询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事情,由材料别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还是浓厚,但“受之者”故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别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挑选题的解题技巧结论型挑选题也称论证分析型挑选题,普通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普通为教材中未浮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推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推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算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挑选题)。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中国四大古代文明是指:A. 夏商周古文明、松花江文明、黄河文明、黄海文明B. 黄河文明、长江文明、珠江文明、松花江文明C. 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四大封建社会文明D. 夏商周古文明、商周时期以来的封建社会文明答案:D2. 第一个使用文字的朝代是:A. 东周B. 战国时期C. 殷商D. 夏朝答案:C3. 中国封建制度的特征之一是:A. 以奴隶制为基础B. 社会等级森严C. 实行中央集权制D. 承认私人财产制答案:B第二部分简答题1. 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答: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向更为成熟的状态转变,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多个比较强大的国家。

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创新等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五经”。

答:五经指《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

这五本经书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讲述的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

其中,《易经》讲述的是自然哲学,是智慧之书;《诗经》是古代诗歌的集合;《书经》是古代名人的文集;《礼经》是古代礼仪制度的规定和说明;《春秋》则是古代历史文章的集合,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第三部分论述题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请阐述这句话的含义。

答:这句话指的是中国文化源源不断自古至今地传承发展,虽然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时代变革中仍然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历史中,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经,到现代的财经知识,都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时间中不断地发展与创新。

即使现在,中国文化仍在不断发展与创新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下)初中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第Ⅰ卷(闭卷部分)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依次填入下表中。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根本目的是
A.表现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
B.打击美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援助朝鲜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的实施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土地革命的开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
4.“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5.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共同纲领》的制定
B.新中国的成立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6.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
B.研究总结了我国建设发展的经验和问题
C.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四五运动”
B.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毛泽东逝世
D.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8.改革开放后,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A. B.
C. D.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著名长篇小说有
①《青春之歌》②《红旗谱》③《创业史》④《红岩》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0.我国领导人出席了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且为其发展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的完整
B.互不干涉内政
C.互不侵犯
D.“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11.人类早期出现的社会组织是
A.氏族聚落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部落联盟
12.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A.亚历山大
B.君士坦丁
C.查士丁尼
D.屋大维
13.“大化改新”实行
A.“班田收授法”
B.“一条鞭法”
C.“初税亩”
D.“农田水利法”
14.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是
A.等级制
B.特权制
C.封土制
D.世袭制
15.在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封建制度的精神领袖是
A.国王
B.贵族
C.骑士
D.教会和教皇
16.西方文明的摇篮是
A.波斯
B.希腊
C.阿拉伯
D.罗马
17.欧洲中世纪通过武力方式获得了最终的自治权力的城市是
A.伦敦
B.热那亚
C.琅城
D.巴黎
18.被誉为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是
A.《美狄亚》
B.《荷马史诗》
C.《安提戈涅》
D.《特洛伊妇女》
19.与马拉松长跑这项传统赛事有关的战争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伯罗奔尼撒战争
C.希波战争
D.布匿战争
20.下列关于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
C.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D.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二、相关链接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法律文献是——
22.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23.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是——
24.苏美尔人创造的最早的文字是——
25.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26.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
三、列举题(本题共3小题,第27小题2分,第28小题3分,29小题2分,共7分)
27.举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两大举措。

(2分)
28.列举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的名称。

(3分)
29.举出有“悲剧之父”美称的作者及代表作品。

(2分)
四、识图释图题(本题共2小题,30小题6分,31小题6分,共12分)
30.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上图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这一历史事件被西方新闻界称为什么?(3分)
⑵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最后在上海签署的文件是什么?(1分)
⑶请举出一例与这一事件同一时期,我国在外交上还取得了重大成就。

(1分)这一时期
我国外交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1分)
3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⑴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此试验的成功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国
家,为什么还要进行这种试验?(3分)
⑵图二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里取得的重大成就,它是什么?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什么?(2分)
⑶请你举出一位为图一这项科技成就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

(1分)
五、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32小题8分,33小题7分,共15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二: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共识”。

有力地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⑴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科学构想是什么?这个构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一构想最先成功运用于解决哪一地区的问题?今年是这一地区回归祖国多少周年?(4分)
图一
图二
⑵材料二中提到的“共识”史称什么?其内容是什么?(2分)
⑶结合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科学构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台湾回归的看法。

(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十将军以外, 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的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由公民组成的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材料二:公元6世纪下半叶,日本国内出现统治危机。

掌权的圣德太子派遣大量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和政治经济制度。

646年,日本统治者任用一些中国归来的留学生,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哪一国家民主政治的内容?使这种民主政治达到极盛的人是谁?这一时期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原则是什么?(3分)
⑵材料二提到的“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史称什么?请写出这次改革在政治方面的一项内容。

(2分)
⑶材料二的改革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第Ⅱ卷(开卷部分)
时间:20分钟满分:20分
六、读史有感题(根据题中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共2小题,34小题10分,35小题10
分,共20分)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材料二: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⑴材料一所唱到的“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是谁?歌词中的“旗帜”指什么?这面旗帜
被称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哪次会议上确定的?(3分)
⑵材料二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在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
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⑶材料二中“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继农村改革之后,城市又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2分)
⑷材料三中“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1分)
⑸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谈谈你的认识。

(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条文出自于一部法典:
第一九六条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五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材料二:他(造物主)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和双脚相应地制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国王)应极力使吠舍与首陀罗执行自己的义务,因为他逃避自己的义务时,则使这个世界动摇。

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幸福,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

——《摩奴法典》⑴材料一的内容出自世界古代史上的哪部法典?该法典由哪三部分组成?(4分)
⑵材料一的这部法典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2分)
⑶材料二的这部法典出自哪个国家?反映了该国的哪种制度?(2分)
⑷结合材料谈谈这两部法典的实质。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