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控课程设计资料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及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仪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合理的控制方案;3.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操作和调试常见仪表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和优化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及仪表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设计和实施过程控制方案时,充分考虑节能、环保等因素。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包括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等,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涵盖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及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介绍PID控制算法、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包括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工业以太网控制系统等,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运用计算机及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控制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优化,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仪表操作、调试和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2周:过程控制基本原理、常见仪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2. 第3-4周: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3. 第5-6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4. 第7-8周:过程控制系统的仿真与优化;5. 第9-10周:实践教学环节。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

过控课程设计乙苯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掌握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使用相关仪器和设备进行乙苯过控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乙苯过控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工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为:1.乙苯的性质:介绍乙苯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乙苯的制备方法:讲解乙苯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3.乙苯过控原理:阐述乙苯过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4.乙苯过控应用:介绍乙苯过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为:1.讲授法:讲解乙苯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场景。

2.讨论法:学生讨论乙苯过控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乙苯过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乙苯过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为:1.教材:乙苯过控相关章节。

2.参考书:乙苯过控的理论与应用。

3.多媒体资料:乙苯过控实验操作视频。

4.实验设备:乙苯过控实验装置。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方式为: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30%。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乙苯过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3.教学地点:教室201。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章节差异化教学措施如下:1.针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

2.针对兴趣不同的学生,引入相关案例和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与仪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仪表的种类、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了解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等组成部分的特性。

3. 让学生了解过程参数的检测与变送原理,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调试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过程控制问题的能力,能设计简单的过程控制系统。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仪表,进行系统调试、故障排除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过程控制与仪表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控制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实际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过程控制与仪表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工程技术有一定了解,具备初步的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过程控制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性能指标、稳定性与可控性。

2. 仪表及传感器:仪表的分类及工作原理,常见传感器(如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3.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的数学描述,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4. 控制器设计:PID控制算法,参数整定方法,串、并联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5. 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检测原理,变送器的种类及特性,信号处理与传输。

6. 过程控制系统的实现:控制系统硬件、软件组成,系统调试与优化。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用教材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2)掌握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3)理解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过程控制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设计和优化过程控制系统的的能力;(3)学会使用过程控制相关的软件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增强学生对过程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3)提高学生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3.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4.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引言:介绍过程控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过程控制原理: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过程控制应用:分析过程控制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4.过程控制系统: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功能和性能指标;5.过程控制技术发展:讲解过程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过程控制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3.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和验证过程控制理论;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过程控制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过程控制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提供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4.实验设备:准备过程控制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相关软件工具。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根据作业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3.考试: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过程控制知识的掌握情况;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

过控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过控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特点及应用;2. 学会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了解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评价指标;3.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建立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过控原理知识,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引导学生认识到控制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自动化及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设置,旨在使学生掌握过控原理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控制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过控原理的概念、发展及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内容列举: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讲解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方法,使学生掌握建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内容列举: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

3.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准确性等性能评价指标。

教材章节: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内容列举:稳定性分析、快速性分析、准确性分析。

4.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对比分析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的优缺点,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内容列举:开环控制原理、闭环控制原理、开环与闭环控制的区别与联系。

过控

过控

《过程控制》课程设计题目: 燃料炉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班级:测控三班学号:姓名:同组人员: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1/12/3目录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2)二、被控对数学模型建模及对象特性分析1.1对象数学模型的计算及仿真验证 (2)1.2对象特性分析 (5)三、控制系统设计3.1 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 (6)3.1.1 PID单回路3.1.2串级控制3.2 控制仪表选择 (7)3.3 参数整定计算 (8)3.3.1副回路3.3.2主回路3.4 控制系统MATLAB仿真 (9)四、结果分析 (10)一、设计任务及要求对一个燃油炉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在温度控制稳定到200℃时,在开环状态下将执行器的输入燃油流量增加大约%15,即在开环状态下将执行器的输入燃油流量增加h /T 2.0q =∆I ,持续min 3=∆t 后结束,记录炉内温度变化数据如下表,试根据实验数据设计一个超调量%25≤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 根据实验数据选择一定的辨识方法建立对象的模型;(2) 根据辨识结果设计符合要求的控制系统(给出带控制点的控制流程图,控制系统原理图等,选择控制规律);(3) 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相应的控制仪表(DDZ -Ⅲ),绘制原理接线图; (4) 对设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首先按对象特性法求出整定参数,然后按4:1衰减曲线法整定运行参数。

(5) ★用MCGS 进行组态设计。

二、被控对数学模型建模及对象特性分析2.1对象数学模型的计算及仿真验证根据矩形脉冲响应数据θ∆,得到阶跃响应数据θ,并进行相应的归一化处y()=203.7+0.2=203.9;根据上表可得64=+y℃64=∞使用Matlab编辑.m文件,通过给定的矩形脉冲响应求对象的阶跃响应,并用插值方法画出脉冲和阶跃响应曲线及归一化曲线。

Matlab程序如下:clear;t=0:1:18; yi=[0 9 26.4 36 33.5 27.2 21 15.7 10.4 7.75 5.1 3.95 2.8 1.95 1.1...0.8 0.5 0.35 0.2]; y(1)=0;y_1=0;for k=1:19y(k)=yi(k)+y_1;y_1=y(k);endxs=(0:0.05:18);ys=interp1(t,y,xs,'spline');plot(xs*5,ys)hold onplot(t*5,yi)hold onyim=interp1(t,yi,xs,'spline');plot(xs*5,yim)gridfigureplot(xs*5,ys/203.9)grid得到的脉冲响应曲线和阶跃响应曲线如下:0102030405060708090将阶跃函数曲线归一化,利用两点法确定传含参数,取途中两点y*(t1)=0.4,y*(t2)=0.80102030405060708090-0.20.20.40.60.81y*(t1)=0.4对应的响应时间为t 1= 16.5 min y*(t2)=0.8对应的响应时间为t 2=33 min 由于 5.021 t t所以对象三阶31)1()(+=s s Gp T Kp增益Kp为:%)/(796.6)(c u y K p 。

过控课程设计指导书

过控课程设计指导书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1.设计题目金弘基供热锅炉测控系统设计。

说明:金弘基供热锅炉系统由两台40吨热水锅炉构成,负责向大连市西南部的书香园一期、二期、三期住宅小区冬季供暖。

为保证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需要设计相应的测量、控制系统。

本设计仅包含1#锅炉的测量、控制系统。

2.设计目标住宅供热锅炉测控系统主要实现目标:⑴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

设计控制参数有:炉膛温度、炉膛负压、出水温度、出水压力、总管温度、总管压力等。

⑵保证住宅供暖室内温度。

控制回水温度。

⑶锅炉运行考核管理。

出水温度、出水压力、回水温度、炉膛温度等重要参数的当班记录。

煤、水消耗的当班记录,考核评价等其他管理需要。

3. 设计指导思想作为民用供暖锅炉,在保证实现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测控系统建造成本、运行成本。

在测控设备选型方面,只要能满足要求,不追求较高的技术指标。

在方案设计方面,考虑所设计的系统将不会配备专业人员维护、操作,因此,尽量避免设计复杂的控制系统。

能采用人工监测的参数,就不采用自动监测。

能够开环控制的参数,就不采用闭环控制。

4. 设计任务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

主要完成以下设计任务:(1)供热热水锅炉测控系统方案设计。

(2)设备选型设计。

(3)仪表盘正面布置设计。

(4)仪表盘盘后接线图设计。

(5)仪表供电系统设计。

5. 设计指导本课程设计题目源自实际工程项目,学生设计之前,应仔细分析、研究设计任务书,研究类似的实际设计案例,了解相应的设计规范。

需要到实际现场观察、了解热水锅炉设备运行过程,测量、控制要求。

各项设计任务要求:(1)测量、控制方案设计根据具体要求,作出方案设计。

将测、控方案标注在工艺流程图上,形成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实际需要,测控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①测量参数:炉膛温度、炉膛负压、出水温度、出水压力、回水温度、省煤器入口温度、省煤器出口温度、省煤器出入口压差。

②闭环控制参数:出水压力操纵变量:出水泵电机功率。

过控课设

过控课设

目录一、绪论 (1)1.1、精馏塔串级控制的过程 (1)1.2、精馏塔串级控制的原理 (1)二、总体设计方案 (2)三、系统器件选择(包括器件参数) (2)3.1温度传感器选择 (2)3.2调节器与执行器、传感器的选型 (2)四、硬件设计方案 (3)4.1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确定 (3)五、控制算法选择 (4)六、控制参数整定 (5)七、心得体会 (7)参考文献 (8)一、绪论精馏是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出来,达到规定的纯度。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在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逐渐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等设备组成。

1.1、精馏塔串级控制的过程进料流量从精馏塔中段某一塔板上进入塔内,这块塔板称为进料板。

进料板将精馏塔分为上下两段,进料板以上部分称为精馏段,进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

溶液中组分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际工业生产中,只有两个组分的溶液不多,大量需要分离的溶液往往是多组分溶液。

多组分溶液的精馏在基本原理方面和两组分溶液的精馏是一样的。

1.2、精馏塔串级控制的原理我们的控制目的是使塔温保持恒定,现选用精馏段的温度, 与回流量来构成串级随动控制.温度调节器通常按PID调节规律,流量调节器按P调节规律。

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主调节器(温度调节器)进行控制,其输出作为副调节器(液位调节器)的给定值,最终控制阀门的开度,主控回路的输出作为副控回路设定值修正的依据,副控回路的输出作为真正的控制量作用于被控对象,液位一旦发生变化,副控回路及时地控制阀门的开度位置,较快地克服了液位的变化对出料温度的影响如果液位是恒定的,只需测量实际温度,并使其与温度设定值相比较,利用二者的偏差控制管道上的阀门就能保持温度的恒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4
7
是否齿轮轴由以下判断:
若小齿轮尺寸较小,齿轮齿根圆到轮毂键槽底部距离 e<2mt,可与轴设计为一体即齿轮轴。
下图为一斜齿轮轴示意图,mt=mn/comβ 。 齿轮轴校核时不考虑齿轮,画零件图时要画成齿轮轴的 形式,省去④段上的键,第⑤段轴即可与⑥合并。
八、低速轴的设计 包括轴的结构设计(装配草图中已设计出)、尺寸设计 及联轴器、轴承、键的选择。 低速轴不需要校核轴、轴承及键。
轴设计示例 结构设计(装配草图)、尺寸设计及校核
例:设计带式运输机减速器的主动轴。 已知传递功率 P1=10kW, 转速n1 =200 r/min, 齿轮齿宽b1
=100mm, 齿数z1 =40, 模数mn =5mm, 螺旋角b =9°22′ ,
轴端装有联轴器。电机轴径为42mm,电机轴长为 80mm 。滚动轴承采用7200AC系列(内径按结构要求自 定),轴承采用润滑油润滑。
轴设计校核参考PPT轴的设计示例。 直齿轮可用深沟球轴承,斜齿轮可选角接触球轴承,并对轴 承进行校核。 键只校核一个。(校核第④ 段轴上的键,如果设计的是齿 轮轴则④ 段轴上无键,校核第①段轴上的键) 画轴A4零件图,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69、70图例,注意标 注、公差、技术要求及标题栏(标题栏按零件图标题栏写法填写)
轴的设计按说明书格式书写。

计算内容

1
选材
2 确定各段轴的直 径及长度
计算公式及参数
45钢,调质 [σ-1b] =60MPa
3 键的选择
4 确定轴上受力点 位置
5 计算齿轮受力
…… 画示意图
6 求轴承支反力
2020/6/14
H平面受力图: 对A点求距 M(A)=… =0
结果
45钢,调质 [σ-1b]=60MPa 联轴器型号: 轴承型号: d①= L①= d② = L② =…

T1= FT=
FR= FA =
FH1= FH2=
FV1= FV2=
10
九、箱体结构设计
五中未设计出的参数计算及箱盖圆弧半径、中心高、轴承 座凸台高度、润滑油高度等计算。
可边画图边设计,在装配图画好后补充设计说明书。 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44,8.设计箱体结构
十、附件设计
参考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28,尺寸参考P98-102,在设计 说明书中要写出设计项目及主要尺寸。
十一、参考文献
[1]李海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A1装配图 参考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49-54
可省去左视图,左视图相关参数标在主视图和俯视图上 推荐画图比例2:1。要有标题栏、明细栏、技术要求、技术参数 表及公差配合,按实际计算数值进行标注,参考图例注意装配图 的标注方法。
课程设计:
说明书:A4纸手写,侧面装订 第一页:封皮(打印)
第二页:任务书(打印)按学号分配并填写题目(表16-2) 第三页起:设计说明书(共十一项)
最后一页:A4轴零件图
大图:A1装配图手绘
题号 输送功率P
(kW) 输出轴转速n
(r/min) 每日工作小时数
(h) 使用年限 2020/6/14(年)
Td= T1= T2=
2020/6/14
4
四、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可设计直齿轮或斜齿轮传动,参考课本齿轮设计例题或作业,
包括选材,齿数选择、设计及校核。写成设计说明书格式。)
五、箱体主要尺寸设计
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25,4.1.4箱体结构尺寸。
表4-1 4-2,a为齿轮中心距。 有些尺寸计算不出暂放置,在待在九中完成。
六、装配草图的设计
参考课程设计指导书P42,6.1.2装配草图的设计步骤 画出装配草图。
完成草图前先根据齿轮计算圆周速度选择润滑方式P39 采用润滑脂或浸油润滑时,要设计挡油环。飞溅润滑上下箱体结
合面处开油沟。
2020/6/14
5
装配草图示例 (此图无挡油环 无油沟)
装配草图不需 要按比例画,只 需反应出零件安 装位置关系。
三、运动参数计算
步 计算内容 骤
计算公式及参数
1 各轴输入 PI=Pdη1=
功率
PII=PIη2η3=
结果
PI= PII=
2 各轴转速 nI=nm=960r/min 及传动比 nII=245r/min i=nI/nII=
3
各轴转矩
Td
9550
pd nm
TI Td1
TII TI i23
nI=960r/min nII=245r/min 理论传动比i=
1
2 注20:20轴/6/1承4 型号为7200C, 此处“00”代表内径未知,由自己根据结构确定1;3
单级圆柱齿轮传动i=3~5
选择n=1000r/min
4 电机型号
查参考文献1表14-1 选Y132M1-6
5 电机尺寸
查参考文献1表14-3
2020/6/14
Pd=
同步转速n=1000r/min
Y132M1-6 满载转速nm=960r/min 机座中心高132mm 伸出轴直径D=38mm 3 轴长e=80mm
1 23 4 5 6 7890 3 3.5 4 4.5 4.8 5 5.3 5.5 6 6.5 245 252 259 266 273 240 246 252 255 255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8 8 8 8 8 8 8 8 8 81
一、传动方案论证 采用单级直齿/斜齿 圆柱齿轮传动 查课程设计指的书表2-1,i=3~5。
轴段上要标 ①②……,并计 算出零件相互位 置尺寸Δ1 等。
零件相互位置 尺寸设计见课程 设计参考书P43
2020/6/14
Δ2
L1
B me Δ3
L
Δ1 δ1+c1+c2
Δ1=
Δ2=
Δ3=
L=
L1=
B=
m=
e=
6
七、高速轴的设计
包括轴的结构设计(装配草图中已设计出)、尺寸设计及校 核,联轴器、轴承、键的选择及轴承、键的校核。
I pd
II η3 η2 η1
二、电动机的选择
步 计算内容 骤
计算公式及参数
1 电机类型
Y型三相异步电机
结果 Y型三相异步电机
2 电参考文献1表2-3 η1=0.99; η2=0.99;η3=0.98
Pd= 3 电机转速 考虑n2=245r/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