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中语文学考现代文复习

合集下载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高二语文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人们总是期待一种来自他人的启明之光,却不太愿意运用自己的理性作出判断。

我们把自己的理性交付给了别人,我们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对分歧有评价和判断的能力。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人的脆弱性总是特别容易显现,而这个时候,依赖外力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选择。

人们期待媒体提供确定的信息和价值判断,人们指望政府保障给予万无一失的救援,人们希望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结成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甚至人们假定“命运共同体”同时就是他们的“价值共同体”,这里万世太平,没有歧见与纷争,没有怯懦与犹疑,只有“高尚的”人们手拉手,灾难中的人类都是善良的天使。

然而现实并不如此,纷争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记者们的职业表现受到争议,红十字会面临着空前的信任危机,官员们的报告和手表也时时被检视着……一本书名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何以暴力在降低”的著作倒在乐观地告诉你,由于暴力前所未有地降低,人类迎来了“道德进步”的历史时期。

在危机与无常面前,同样有一种声音认为,灾难唤起了人性的道德觉醒,敬畏生命的价值在生离死别的苦难中得到重申和救赎。

但这些无不把“道德进步”建立在一个泛集体的维度上,它总是离不开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唯独缺省了个体层面的观照。

在此意义上,也许把“道德进步”的坐标放置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时间轴上是更有价值的。

今天,我们追问地震亲历者范美忠相较于五年前有何新的道德认知,我们检讨自己当年称呼他为“范跑跑”是否带着一种娱乐至死的狂欢。

尽管我们可以自辩:因为别人都如此称呼,我不如此称呼,别人就不知我所指的是什么事件了。

无论如何,处理道德歧见需要我们了解基本的道德情境和运用理性判断的能力。

当人们不允许一个依然自诩有着道德优越感的人说话时,不去与他辨析政治道德与日常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在面对分歧时已经选择了逃避,就像人们把无数个“滚”字送给了红十字会那样,选择了懒惰。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

浙江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学生版)新高考1.2017年11月第三大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乙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甲:乙:19.简析甲文“另一个世界”与乙文“另一世界”含义的异同。

(5分)同:异:2.2017年4月第三大题: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8-19题。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备考策略及考场作文复习共36页文档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备考策略及考场作文复习共36页文档

谢谢!
பைடு நூலகம்
浙江高中语文学考备考策略及考场作 文复习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教师版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选考备考资料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教师版

浙江学考现代文简答题汇总(教师版)新高考1.2017年11月第三大题:(本大题共2小题。

第18题4分,第19题5分,共9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节选自《我与地坛》)乙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节选自《荷塘月色》)18.甲、乙两文画线句中动词使用精妙,请作赏析。

(4分)甲:乙:甲:①连用“滚动”“聚集”“压弯”“坠”“摔开”等动词,细致入微地描绘出露水从滚动、聚集到摔落的动态过程。

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导向卷1

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导向卷1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新导向预测卷(一)(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

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

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

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

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在建设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

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

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

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

浙江省绍兴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绍兴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出炉,其中提到,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如今的8秒,引发了关于阅读专注力的关注和讨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人们通过公众号、短视频、消息推送等途径获取信息,通过社交软件、办公软件处理工作,通过购物软件、支付软件安顿生活,在不同界面间进行着注意力的转换。

面对手机屏幕,我们在不断的浅阅读中消耗着精力,使得注意力日渐碎片化。

久而久之,专注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弱化,持续的专注力俨然变成一种“稀缺品”。

诚然,浅阅读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对于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颇有助益,尤其是在获取一般知识、掌握特定技巧、方便日常生活等方面,非常高效、实用。

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注意力和时间淹没在浩如烟海、令人应接不暇的各类信息中。

做时间的主人,就是要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合理分配,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阅读、专注思考、躬身审视。

深阅读作为个人行为,较少受外界干扰。

在这种投入、忘我的阅读状态下,人们得以从生活的压力中短暂抽离出来,注意力从外在世界向内在世界转移,主动、持续、专注地吸纳养分。

在这一过程中,人成为自己的主宰,掌握了自我发展的主动权,在“心与物游”的状态中,丰富自我、愉悦自我、提升自我,借此实现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在笔者看来,深阅读不必过多在乎结果,也不用在乎花了多少时间,读了几部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它更多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有一句话:“孤独驱散了哀愁,蕴含着一种豪放的意志。

”在某种程度上,读书是孤独的,能让我们暂且抛开外面世界的精彩,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但它又是激越的,总能搅动我们的神经,让我们获得智性顿悟。

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阻碍我们进行深阅读的一大原因是时间。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文学文化常识题汇总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考文学文化常识题汇总

浙江学考文学文化常识题汇总1.(2018.11学考)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B.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古代君王的自称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读:句子末尾的停顿D.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先秦儒家著作中常指古代贤人2.(2018.6学考)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

(唐·刘威)B.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藏忠义心。

(唐·白居易)C.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宋·苏轼)D.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3.(2018.4学考)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古代男女未成年时将头发扎成角状。

B.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望日的后一日。

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 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谥:谥号,褒贬死去的帝王或高官等的称号。

D. 后五年,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出嫁的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4.(2017.11学考)下列诗句内容与浙江风景名胜无关的一项是()A.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B.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5.(2017.4学考)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无关的一项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D.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6.(2016.10学考)对下面一段文字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史,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荀子》7.(2016.4学考)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春天的一项是()A.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课内现代文复习

浙江省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课内现代文复习

一.想北平1.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解放后,以话剧《龙须沟》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后又创作了话剧《茶馆》等剧作。

2.北平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 答:(1)作者出身贫寒,更加熟悉这一切,也有更深的感情(2)他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识。

(3)日常平凡的点滴事物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作者真正融入了北平生活,深入到了它的血肉肌肤之中。

3.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答: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显热闹,有些地方又显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4.说说你对“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这句话的理解。

答:表明北平“有个边际”;表现北平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我”对北平的依恋之情。

5.“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中的“摇篮”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答:具体指北平。

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让人感到安适。

6.文中“天下第一”指的是什么?答:“天下第一”是指北平“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7.为什么用了“想”,而不用“写”?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

“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

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

”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8.作者笔下的北平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写出这些特点的?答:作者眼中的北平具有动中有静,布局合理,贴近自然的特点。

9.(1)用衬托手法来突出凸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王 熙 凤 “放诞无礼” 性格泼辣
深得贾母宠爱 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
绘肖像
肖像描写
王 熙 凤
头饰
服饰
容貌
集珍宝珠玉 于一身
贪婪与俗气
“三角眼” “吊梢眉” “粉 面” “丹 唇”美丽外表ຫໍສະໝຸດ 刁钻狡黠(内心世界的空虚)
(本性)
见黛玉
王 熙 凤
先是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 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 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 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 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 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
一、阅读【端正好】,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曲词如何体现《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长的特点?
提示:此曲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离人之情完美地 融合在一起,鲜明地体现了《西厢记》以词采典雅见 长的特点:①意象的组合,典雅华美;②情感的抒发, 委婉含蓄;③动词的运用,恰到好处。
2.曲子选取了哪些意象?艺术效果如何?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
情节
林黛玉眼中贾府(典型环境)
气势煊赫,门禁森严,同时揭 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和社 寥寥数语,豪门气派跃然纸上。大石狮子、兽头大 会地位。 门、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连续使用 透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 四个“大”字。守门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来个; 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 不是随随便便坐在那里,而是“列坐”排列整齐; 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 穿着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华冠丽服。 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王夫人: “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 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黛玉: (听母亲说)“衔玉所生”的表哥“顽劣 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 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 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但由于他是贾 府核心人物王夫人唯一的儿子,自幼受 “老太太疼爱”,所以在贾府居于“无人 敢管”的特殊地位。
明确:(1)周朴园的话是假心假意的赞语,是借好话掩饰自 己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虚伪、圆滑的表现,反衬出其内心 的虚伪、灵魂的卑劣。 (2)鲁侍萍自贬的话,是对周朴园的嘲讽,表现了三十年前 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内心的怨愤之深,她想揭穿周 朴园冷酷自私的面目,揭露他犯下的罪行。
3.当鲁侍萍说“这个人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是怎样 的心态?
祝福
情节
人物
祥林嫂
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以写“雪”为主,在文中总共有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 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 鲁镇乱成一团糟。” 此处作者着力写雪的大而乱,象征鲁镇祝福前夕的忙 乱,也渲染“我”心绪的烦乱,为“我明天决计要 走”作铺垫。 第二次是在“我”听闻祥林嫂死讯后:“雪花落在积 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 得沉寂。” 这一段对描写烘托祥林嫂死的凄惨悲凉,也衬托当时 “我”深夜神伤的孤寂悲愤。
8.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交锋,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
明确:(1)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 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2)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 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的性格。
长亭送别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大意 《长亭送别》通过莺莺送别张生的情景,刻画了莺 莺别离时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绪,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 的爱情,突出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和歌颂婚姻自由、反对 封建礼教的主题。
五、阅读【二煞】,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7.莺莺在唱词中表达了怎样的忧?身为千金小姐的莺莺,为 什么有此忧?你从中看到了什么?
写作技巧赏析
《荷塘月色》
小结: 散文复习侧重 1、解读关键语句、重点语句的丰富含意。 2、赏析语言的表达艺术(表现手法)。 3、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及作者情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 情节
环境
人物——贝尔曼
主题
语言特色
《林黛玉进贾府》
内外有别,等级分明,礼规繁琐。轿子进入荣府,“一箭之地”就要换成小 。 厮来抬,到了垂花门,小厮也要“肃然”退出,由众婆子搀扶进去,到了正 房大院才由丫头迎进屋内。
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 骄奢淫逸的生活 )
封建贵族家庭的等级观念和礼规。
人物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在 迎客声中让众多人物登场亮相
散文:《想北平》、《我与地坛》、 《荷塘月色》 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祝福》 《林黛玉进贾府》 戏剧:《长亭送别》、《雷雨》 议论文:《<物种起源>绪论》
《想北平》
课文第4、5、6段
课文第8段
细致入微,以日常生活 中的事物和画面入文
《我与地坛》
景物描写分析
明确:梅小姐还活着,是他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 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造成不 良影响。所以,周朴园此时的心态是担心、紧张的。
(二)阅读课文第二层“鲁侍萍和周朴园‘交锋’”[“周朴 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至结尾]完成下面的问题。 4.如何理解“你来干什么”和“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话 的含意?
提示:【脱布衫】中写的“西风”“黄叶”“寒 烟”“衰草”,好像与【端正好】重复,其实不然。 【端正好】写的是莺莺在来的路上的所见所闻,而 【脱布衫】抒发的是莺莺在别宴上的离愁别恨。
6.【满庭芳】这支曲子中用了几个典故?在文中的作用是 什么?
提示:引用了“举案齐眉”和“望夫石”两个典故。运 用“举案齐眉”的典故是为了表现莺莺对张生的体贴之 心;运用“望夫石”的典故是为了表现莺莺对张生难舍 难分、片刻难离的焦虑心情。
主题
小结: 品味精彩语句 小说复习要点: 的表达艺术, 1、赏析作品的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赏析作品的主 要表现手法。 3、分析作品结构。 4、概括作品主题,对作 品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雷雨》
(一)阅读课文第一层“鲁侍萍和周朴园相认”(开头至“鲁侍萍 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说说下面舞台说明中“自然地”和“慢慢地”的作用。 周朴园 鲁侍萍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 朴
明确:“自然地”,这是鲁侍萍30年前的习惯性动作,暗示了 侍萍的身份;“慢慢地”显示了侍萍看到熟悉的摆设后内心的痛苦 而矛盾的心情。这一系列舞台说明引起周朴园的注意,引出他的发 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 “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怎样理解 两人相矛盾的话?
贾宝玉形象 理解《西江月》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分析: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 宝玉,而实际上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他 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对功名利禄的追 求,因此被人们看作是“潦倒不通世务,愚顽 怕读文章”;他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因 此被人们看作是“行为偏僻性乖张”。表现了 他对反对封建蔑视世俗的性格
宝 黛 初 会 林黛玉 贾宝玉
惊 心有灵犀一点通 笑
《西江月》二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 张。那管世人诽谤!
似贬实褒
正文反作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奈凄凉。可怜辜负好韶 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 梁:莫效此儿形状!
4、回王夫人
果断能干
1、本文对贾宝玉的描写,使用了哪些方法?
正面刻画: 肖像、 语言、动作 诗词概括
答:
侧面烘托: 王夫人的话 黛玉母亲的介绍
2、分析“摔玉”这一情节,宝玉为什么摔玉? 表现了什么?
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 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 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象征着他追 求自由与平等,不愿被封建礼教所束缚。
贾 宝 玉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 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 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 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 宝 玉
黛玉眼中的宝玉: 一个眉清目秀、 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非常眼熟, 产生亲切感。
6.如何理解鲁侍萍撕碎支票这一举动?
明确:这一举动体现了鲁侍萍的自尊、刚强,表现了她对 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对周朴园和金钱的蔑视,对不公平社会 的抗议,经过这么多年的磨难,鲁侍萍已经变得刚毅、顽强。
(三)纵观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7.文章以“雷雨”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明确:①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 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②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 来临。
提示:①碧云天——烘托气氛;②黄花地——诗情画 意;③西风紧,北雁南飞——化用诗词,加深意境; ④霜林染醉——促人想象。都表达了愁苦之情。
二、阅读【滚绣球】,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3.这支曲子中哪些词极力体现出主人公难分难舍的心情?
提示:如“迟”“疾”“系”“挂”“迍迍”“快 快”“却告了„„又早„„”“松了”“减了”,每一 个词都在咏叹不忍分离的苦楚。其中有三个“恨”字: 一恨刚摆脱相思苦,又要被迫分离;二恨柳丝难系,斜 晖无情,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 儿;三恨长亭已近,分别在即,痛苦的心情有谁能知? 越“恨”越深广,表现了离别时复杂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