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_罗成凤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适 当的免疫应 答或者诱 导免疫 抑制都需 要 细胞 和细胞
内部表达 大量 的分子 。比如 ,黏附分 子和 主要 组织 相容性
复合体 ( MHC )参与 了免疫细胞 的相互作 用 ,对于 T细胞
而言 ,共 刺激分子和 F a s 受体/ 配体 ( F a s R /F a s L )的相 互
MS C还 表 达 T o l l样 受 体 ( T o l l l i k e r e c e p t o r ,T L R)一 2 、 T L R 一 3 、T L R - 4、T L R - 7和 T L R 一 9 ,T L R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了 MS C免疫调 节能 力。最近 的研究 表 明,M S C被 T L R活 化 , 影 响了 M S C 的增 殖 、分 化 、迁 移 、生 存 和 免 疫 抑 制 能 力 J 。MS C的免疫 抑 制 机 制仍 未 完 全 清楚 。 当前 研究 表 明 ,细胞 和细胞 问直接接 触和分 泌可溶性 免疫 调节 因子是
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然 而 ,MS C发挥免疫调 节功 能 的机
制仍 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就 M S C的生物学特性 及免疫 调 节功能作一综性
1 . 1 间充 质 干 细 胞 的鉴 别
内皮细胞表达 I C A M受体 ,MS C就能够迁移到损伤组 织 。
MS C是一种 问充 质来源 、非 造血 的干细胞 ,具有 自我 更新的能 力。 因为 MS C表 达 一 些 干性 基 因 ,如 转 录 因子 N A N O G和 S o x 2 ,MS C具有 了类 似 胚胎 干细 胞 的 自我更 新 的能力 。国际细胞 治疗 协会将 MS C定 义为多能 干细胞 ,是 因为 M S C满足 以下 5 个 特点 :( 1 )在标准 培养的条 件下具 备塑料黏 附特性 ;( 2 )成纤维细胞样形 态 ;( 3 )体外培养 具有分 化为 3 种 主要 细胞 的潜 能 ,包 括骨 细胞 、软 骨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维普资讯
・
13 3 ・
间充质 干细胞 免疫 调 节的研 究进展
张 颢
【 关键 词】 间充质干细胞 ; 免疫调节 【 中图分 类号】 342 R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o 45 1 (0 8 0 —130 10 —5 12 0 ) 3 3 —4 0
将关 于 MS s 免疫调 节 的研究 成果作 一综述 , C对 以期 为 MS s C 临床 治疗 G HD和免疫 性疾 病作 一参考 。 V 1 MS s T淋 巴细胞 的免疫 调节作 用 C对 l1 MS s - C 的免 疫表型特 点及免疫 抑制功能 MS s C
具有诱 导免 疫耐 受和 免疫 抑 制 的作 用 。MS s表达 C 中度水 平 的 MHC I 分 子 ,不 表达 或低 水 平表 达 .类 MH I F s 体 , CI及 a 配 不表 达 T细 胞共 刺激 分 子 B .、 71 B .、C 4 、C 0 故 MS s 疫 原性较 弱 , 72 D 0 D4 L, C免 不激
克 隆 扩 增 或 无 能 是 由共 刺 激 信 号 是 否 存 在 决 定 。 MS s C 缺乏 共刺 激分 子 , 可 以推测其 通过 诱导 T细 这 胞 无能 发挥 抑制 作 用 ,目前 该观 点存 在 争议 。在小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调节因子间作用的研究进展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免疫调节因子间作用的研究进展韩秋青;师帅南;王玉亮【摘要】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are defined as undifferentiated cells that are capable of self renewal and functionally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adipocytes, osteoblasts, chondrocytes, hepatocyte-like cells, myogenic-like cells, neuron-like cells, and islet-like cells. MSCs possess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secrete indoleamine-2, 3-dioxygenase (IDO) and prostaglandin E2 (PGE2) to play the role of immunomodulatory. Moreover, pre-stimulation of interferon-γ (IFN-γ) can promote the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 of MSCs. High abundance of MSCs found in adipose tissue makes it a very attractive source of adult stem cell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ipose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 and three immunomodulatory factors.%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干细胞、胰岛样细胞等.MSC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可通过分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和前列腺素E2(PGE2)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又能在炎性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的预刺激下增强其免疫调节功能.研究发现,在脂肪组织中存在丰富的,使MSCs成为成年干细胞非常有吸引力的来源.本文对目前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和以上3种免疫调节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8(046)001【总页数】4页(P109-112)【关键词】地诺前列酮;神经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类;综述;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吲哚胺-2,3-双加氧酶【作者】韩秋青;师帅南;王玉亮【作者单位】天津市宁河区苗庄镇卫生院,301507;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中胚层中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多能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B S s在与 IN MC F-Y共 培养 的细胞上清 液并不 能抑 制 B细胞
的 增 殖 , 一 点 证 明 了 B S s需 要 B细 胞 的 旁 分 泌 信 号 来 释 这 MC 放 抑 制 因 子 。B S s对 B 细 胞 增 殖 的抑 制 呈剂 量 依赖 型 , MC 达 到 最 大 抑 制 时 B S s B 细 胞 的 比例 1:1B 细 胞 被 B G s MC 和 , M C
表 明 B S s可 能具 有治疗 免疫性疾病 和移植 排斥反应 的前 NC 景 。本文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综述如下 。 1B S s对 T细胞的调节作用 MC
B S s 比较 原 始 的 骨 髓 基 质 细 胞 , 在表 型和 功 能上 与 MC 是 胸 腺 基 质 细 胞有 着 一 定 的 相 似 之 处 ,对 早 期 T 细 胞 的选 择 性粘 附、 生存 及增 殖具 有 重 要 意 义 0。 ]近年 来 的 一些 研 究 显 示 B S s 泌 的 多 种 细 胞 因 子 ( 化 生 长 因 子 、 肝细 胞 生长 因 MC 分 转
S t rp u o o io o l u等 证 实 了 与 B S s短 时 问 共 培 养 仅 会 影 响 MC N K细 胞 对 抗 H A — L I阳 性 的 肿 瘤 细 胞 的 杀 伤 而 不 会 影 响 抗
节 作用 中 发 挥 了重 要 的 作 用 ,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是 通 过 抑 制 其
外, B细胞的分化、 抗体 的产生及趋化作用都受到 B S s的影 MC
响 m ,M C 能 够 下 调 ] Ss B 胞的趋化功能晗。 。 ] 3 B S s对 N 细 胞 的调 节 作 用 MC K B 细 胞 的 CC4CC5CR、 X R 、X R 、C 7 CC 1 、X R L 2 C C 4配 体 、X C 1 、X R C — L 3 CC 5配 体表 达 ,而 影 响 B细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饶圣宏【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免疫调节作用及多向分化潜能,并且来源充足、可避免伦理学争议的优点,使其有望成为种子细胞,应用于临床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通过体内外诱导等方法已能实现MSCs的扩增和定向分化,本文对MS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对今后MSCs的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分化【作者】饶圣宏【作者单位】安徽三联学院护理系,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具有自我复制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成体多能干细胞,研究最早并且最深入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1].它具有容易获得、能稳定传代、低免疫原性、可移植性等特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有效降低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实验证明MSCs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诱导分化为骨、软骨、神经等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给许多疾病的治疗展示了美好前景.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在于人体骨髓、脂肪、脐带、胎盘、羊水等组织中[2],可分化成骨、软骨、心肌样细胞及神经元细胞等多种组织,具粘附性,纺锤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提议,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标准之一就是细胞表面标志CD105、CD73和 CD90阳性率超过 95%,CD34、CD45、CD14或 CD1lb、CD79a或 CD19 和 HLA-DR阴性率超过95%[3].Saito[4]等人首次证明MSCs具有归巢的能力,MSCs归巢是指在移植或自体动员后,干细胞可以定向趋向性迁移越过血管内皮细胞至靶向组织并定植存活的过程.自体或外源性MSCs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向缺血或损伤组织归巢是其重要的特征[5].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移植的干细胞,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MSCs由于不表达HLAⅡ类分子及 Fask、B7-1、CD40等部分共刺激分子,低水平表达或不表达HLAⅠ类分子等,因此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6].又有实验证明,在胎羊免疫功能发育后,将人MSCs植入胎羊体内,MSCs能长期存活而无排斥反应.因此人们预言了MSCs的低免疫原性在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方面都有巨大潜能[7].实验表明,MSCs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它可抑制免疫系统对自己发起的攻击,其免疫调节效应是没有抗原特异性和选择性的,对各种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等,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8].在体外实验中发现MSCs可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使其停滞在G0/G1期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9];还能通过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扩增来增强其免疫抑制功能、直接抑制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等[10],这些均能促进移植物植活及降低GVHD发生率的作用[11].I期临床试验结果已经证实,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同时接受异基因MSCs者的GVHD发生率明显降低[12].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Centeno等将BMSCs治疗退行性关节病变,此方法可促进骨的再生,对于骨关节炎和半月板损伤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Miao等将少量软骨细胞与BMSCs体外共培养,均成功形成成熟软骨样组织,且发现含20%软骨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最适合BMSCs成软骨分化[13].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外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上皮细胞,如肺和气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和角膜上皮细胞等,表达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MSCs回输体内后,可有效修复损伤的肺上皮细胞组织,缓解炎症损伤,减轻肾小管细胞损伤、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也可在载体上利用MSCs构建生物角膜,进行眼表修复[14].另外,MSCs还可以向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生精上皮细胞等分化[15],MSCs在临床治疗上皮细胞损伤类疾病中展现出巨大的潜能.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可以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研究表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利用5-氮杂胞苷或二甲基亚砜诱导分化后,免疫组化检测到心肌样细胞所特有的cT-NI、cTNT和心肌结蛋白.RT-PCR可以检测到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等说明HUMSCs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Scorsin等证实干细胞移植后心脏在体功能改善[16].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Kakinuma等证明,HUMSCs在体外和体内均可诱导成肝样细胞[17].任红英等采用改良的二步法肝细胞分化培养体系体外诱导HUMSCs向肝细胞分化,结果显示HUMSCs低表达AFP、ALB和细胞角蛋白-19(CK-19)的mRNA和蛋白,在诱导分化后14和28天,高表达肝细胞标志AFP、AIB、CK-19以及色氨酸2,3-双加氧酶基因.提示HUMSCs在体外能够分化为有功能的肝样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诱导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一些神经标志性蛋白.在体外利用化学诱导、神经营养因子等多种方法诱导HUMSCs后,可表达神经干细胞的标记巢蛋白,神经元的标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元核抗原、神经微丝-M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18].而且HUMSCs能表达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为受损神经再生提供营养因子[19]. MSCs研究近年在很多国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MSCs在体外定向分化的细胞是否为有功能的细胞;如何体外操作MSCs使其成功定向分化;MSCs在体内如何干扰损伤的细胞或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是否具有远期的致瘤性等.这些问题的成功解决将在未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不断深入以及组织工程学的不断发展.【相关文献】〔1〕Jiang Y,Jahagirdar BN,Reinhardt RL,et a1.Pluripoteney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adult marrow.Nature.2002,418(6893):4149.〔2〕Caplan A I.Why are MSCs therapeutic?New data:newinsight[J].JPathol,2009,217(2):318-324.〔3〕DOM INICI M,LE BLANCK,MUELLERi,et a1.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llular Therapy position statement[J].Cytotherapy,2006,8(4):315-317.〔4〕Saito T,Kuang JQ,Bittira B,et a1.Xenotransplant cardiac chimera:immune tolerance of adult stem cells[J].Ann Thorac Surg,2002,74(1):19-24.〔5〕Gimble J M,Katz A J,Bunnell B A.Adipose-derivde stem cells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J].Circ Res.2007,100(9):1249-1260.〔6〕刘晶,宋琳,邹伟等.体外扩增间充质干细胞功能有效性与移植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0,26(12):1629-1635.〔7〕Maitra B,Szekely E,Gjini K el a1.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support unrelated don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and suppress T-cell activation[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4,33(6):597-604.〔8〕PUISSANT B,BARREAUC et a1.hnmunonmdulatory effect of human adipose tissue-derived adult stem cells:comparison with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J].Br J Haematol.2005,129(1):118-129.〔9〕CORCIONE A,BENVENUTO F,FERRETYI E,et a1.Human mesenchymal stemcells modulate B cell functions[J].Blood,2006,107(1):367-372.〔10〕LE BLANC K,RASMUSSON I,SUNDBERG B,et a1.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with third party haploidentical mesenchymal stemcells[J].Lancet,2004,363(9419):1439-1441.〔11〕Aggarwal S,Pittenger MF,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odulate allogeneic immune cell responses[J].Blood,2005,105:1815-1822.〔12〕Tian Y,Deng YB et al.Bone n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 decrease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fter aller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J].Immunol Invest,2008,37(1):29-42.〔13〕Miao CL.Zhou GD,Liu TY,et a1.Preliminary study of in vitro chondrogenesis by coculture of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 and chondrocytes.Acad J SSMU.2004,24:246-249. 〔14〕Braun M,Lelieur K,Kietzmann M.Purinergic substances promote murine keratinocyte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 impaired wound healing in m ice[J].Wound RepairRegen,2006,14(2):152-161.〔15〕Du H,Taylor HS.Contribu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stem cells to endometrium and endometriosis.Stem Cells,2007,25(8):2082-2086.。
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①王方迪侯瑞霞李俊琴李新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太原中心医院皮肤科,免疫性皮肤病干细胞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9)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715-07[摘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调控细胞生长和修复损伤等功能。
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中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其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免疫。
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上。
目前在MSCs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的机制方面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仍不明确。
本文就MSCs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细胞;免疫机制Research progres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of T lymphocytesWANG Fang-Di,HOU Rui-Xia,LI Jun-Qin,LI Xin-Hua.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Stem Cell for Immunological Dermatosis,Taiyuan Central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030009,China[Abstract]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are adult stem cells with potential for self-renewal and 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They have functions of immune regulation,cell growth regulation and repair of damage.T lymphocytes are the most complex type of cells among immune cells,and their main function is to mediate cellular immunity.The immunosuppressive effect of MSC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uppression of T lymphocytes.At present,although there is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immune regulation of MSCs on T lymphocytes,it is still not very clear.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SCs on the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 of T lymphocytes.[Key words]MSCs;T cells;Immune mechanism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等生物学特性,在不同诱导条件下,MSCs可分别向骨、软骨、心肌细胞、肝细胞、脂肪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分化[1]。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2 . 1 MS C s 对 T淋 巴细胞 的调 节作 用
问 充 质 干细 胞 ( MS C s ) 是达 无 关 , 而 与 MS C s 对 免 疫 细 胞 的直 接抑 制作 用及 分 泌相关 因子 形成 免疫 抑制 微环
干 细胞 , 可 以从 胎儿 附属 物 、 脐带 、 脂肪 、 骨髓 等 组织
一
种 安 全有效 的基 因治 疗 载 体 。有 研究 认 为 , 在 没
F a s 配 体 及 共刺 激 分 子 B 7 — 1 、 B 7 . 2 、 C D 4 0 L 、 C D 4 0等
有关 J 。在体 外 试 验 中 , 将 MS C s与 各 类 包 括 同种
有足 够 的证据 证 明异体 MS C s 体 内移植 不 会 引起 免
疫排 斥反 应之 前 , 有必要 适 量应用 免疫 抑制 剂 , 由此 可见 , MS C s 的免疫 原性 问题 引起 了争 议 。
或 者异 种 的 T细 胞 共 培 养 后 并 不 能 引 起 T细 胞 的 增殖 , 即使 加入 I F N 一 ^ y诱 导 MS C s表 达 完 整 的
较少 , 发挥免 疫 调节作 用机 制未 完全 研究 清楚 , 考虑
主要与直接接触及分泌可溶性因子有关。但是实验 环境 、 实 验人 员 的不 同会造 成结 果 的差异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9— 3 0
作者简 介 : 王芳 , 硕 士研究生 , 住 院医师 , 研究 方向 : 干 细胞移植 和脑 血管疾病 , E — m a i l : 5 1 4 8 9 4 1 4 6 @q q . C O I n . 通讯作 者汤永 红 , 硕士 , 主任 医师 , 教授 , 研究方 向 : 干细胞移植和脑血管疾病 , E - ma i l : t a r - g 6 2 4 6 @
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免疫调节效应的研究进展薛婧;程愈;郝好杰;母义明【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强大的免疫调节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固有免疫细胞,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调节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此特性是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症和促进组织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本综述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对巨噬细胞功能、表型的调节及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9)004【总页数】4页(P353-355,359)【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巨噬细胞;免疫调控【作者】薛婧;程愈;郝好杰;母义明【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853;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低免疫原性的成体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细胞以及软骨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
研究发现除了多向分化潜能,MSC还具有强大免疫调控能力,包括诱导Treg细胞的分化,抑制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增殖,调节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抗体分泌能力等[1]。
近年来MSC对固有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巨噬细胞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击病原微生物、损伤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能随着微环境变化而调整分泌谱和功能状态[2]。
研究发现MSC对巨噬细胞表型具有调节作用,促进其从促炎表型向抗炎表型极化,从而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维持微环境稳态的效应,这一效应在糖尿病、心肌梗死、难愈性创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6]。
本文将MSC对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调节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对MSC的免疫调节效应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 年第 29 卷
过共培养发现,羊膜来源的多能性干细胞能通过细 胞与细胞之间的接触来抑制有丝分裂原刺激引起的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增殖。Zhang 等[32]的研究发现, 胎盘来源的间充质祖细胞能抑制外周血与脐带血中 T 细胞的增殖。Hwang 等[33]通过 Real-time PCR 及 Western blot 证实正常早孕组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胞 内 sICAM-1 含量及条件培养基中 SDF-1 含量比子痫 前期患者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高。进一步研究发 现 SDF-1 通过与蜕膜 MSC 上的趋化因子受体 CXCR4 结合而募集 MSC 到母胎界面局部而发挥免疫 调节的作用。多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母-胎 界面发生的生物学事件,以阐述母-胎免疫调节的机 制,但迄今为止母胎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仍然不甚 明了。MSC 在母胎界面所起的调节作用,可能为母 胎免疫耐受学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
脂肪细胞等。Macias 等[7]从终末期的胎盘中提取
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 出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从形态学、表型、生长特性、核
其来源丰富,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组织,如骨髓、脂肪、 型、分化能力等方面证实,蜕膜来源的 MSC 比胎盘
1. 3 MSC 的营养作用 近年来,关于 MSC 具有营 养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受到关注。Ankrum 等[8]报道,
其用于治疗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本文 MSC 移植后,通过分泌大量的营养分子如细胞外基
将近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此做 一综述。
1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质糖 蛋 白、细 胞 因 子、生 长 因 子 等 促 进 组 织 修 复。 Van 等[9]也报道在损伤的急性期,MSC 通过其营养 作用来促进损伤组织的重建。Wu 等[10]将骨髓来源
1. 2 MSC 的增殖与分化能力 MSC 是一类能贴壁 生长的,成 纤 维 样 的 细 胞,具 有 向 中 胚 层 分 化 的 能 力。能够快速增殖,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 为各种组织细胞,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
2 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 研究
MSC 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大量的 文献报道了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
等[23]研究发现胎盘 MSC 能通过产生 IDO 来抑制同 源性 T 淋巴细胞的增殖。Najar 等[24]研究认为 MSC 对 T 细胞增殖产生免疫抑制作用主要与其表达 COX1 / COX2 有关,这两种酶能诱导 PGE2 的产生而 发挥作用,用 PGE2 抑制剂吲哚美辛阻断 PGE2 的合 成时,T 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明显恢复。此外他 们还发现 MSC 以剂量依耐性来下调活化的 T 淋巴 细胞 CD38 的表达,通过调节 T 淋巴细胞的活化来 发挥免疫调节作用。Blanc 等[25]的研究发现,MSC 通过下调活化 T 淋巴细胞表面上的 IL-2 受体的表 达来抑制其增殖与活化。 2. 5 MSC 对 Treg 细胞的作用 Treg 细胞是现在公 认的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群。有报道指出将 MSC 与 CD4 + T 细胞共培养时,MSC 能诱导 CD4 + CD25 + FOXP3 + Treg 细胞及 CD8 + Treg 细胞的增殖, 证明 MSC 具有诱导 CD4 + T 细胞向 Treg 细胞转化的 作用[26]。而 Shi 等[22]将 MSC 与 CD4 + T 细胞共培 养时发现,MSC 能通过分泌 TGF-β1 及 PGE2 来诱 导 Treg 细胞的增殖。Casiraghi 等[27]研究证实 MCS 能通过诱导 Treg 细胞的产生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抑 制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Chang 等[28]的 研 究 也 证 实 MSC 能提高 Treg 细胞的数量,抑制 T 细胞的增 殖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IFN-γ 的存在下进一步加强。 2. 6 MSC 发 挥 免 疫 调 节 作 用 有 关 的 其 它 因 素 Campioni 等[29]认为 MSC 上 CD90 抗原的表达对于 MSC 发挥免疫调节具有重要作用,CD90 + MSC 可 以通过分泌可溶性的 HLA-G 及 IL-10 来抑制 PHA 刺激引起的 PBMC 的增殖反应。当 MSC 表面 CD90 表达下调时,其分泌的可溶性的 HLA-G 及 IL-10 减 少,不能抑制 PHA 刺激引起的 PBMC 的增殖。Sato 等[30]在研究 NO 对鼠源性的 MSC 发挥免疫调节作 用时发现,当阻断 MSC 表面诱导性 NO 合 酶 表 达 时,其对抗 T 细胞增殖的能力也消失。说明 NO 在 MSC 发挥免疫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罗成凤等 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 2 期
·221·
的抗原提呈细胞,它通过促进抗原特异性 T 细胞的 活化,激活固有免疫系统来启动,维持及调节免疫应 答。目前 研 究 MSC 对 DC 的 作 用,主 要 是 聚 焦 在 MSC 对 单 核 来 源 的 细 胞 向 DC 分 化 成 熟 的 影 响。 Nauta 等 的 [13] 研究表明 MSC 能下调 DC 上共刺激 分子 CD40、CD80、CD83、CD86 的表达,阻止 CD4 + 单核细 胞 及 CD34 + 祖 细 胞 向 DC 分 化。Spaggiari 等[14]后来证实 MSC 通过产生 PGE2 而抑制从单核 细胞到未成熟 DC 的阶段,通过抑制 DC 的成熟而抑 制免疫 反 应。Barbara 等[15] 通 过 比 较 脂 肪 来 源 的 MSC,羊水 MSC 及肾脏管状上皮细胞对单核来源的 DC 分化,成熟的影响时发现,羊水 MSC 通过产生 PGE2,上调 IL-10,下调 IL-12P70 的表达来完全消除 单核细胞到 DC 的分化,使其分子表面 CD80、CD86 及 HLA-DR 显著降低,显著抑制单核细胞上刺激分 子及活化标记物的表达。但也有报道脐带来源的多 能性间充质干细胞不仅不能抑制单核细胞向未成熟 的 DC 细 胞 分 化,甚 至 有 促 进 DC 细 胞 成 熟 的 作 用[16]。这种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 MSC 的来源 不同有关,提示我们 MSC 来源不同其免疫调节作用 可能也具有差异。 2. 2 MSC 对 NK 细胞的作用 NK 细胞是固有免疫 应答的主要细胞,活化的 NK 细胞可合成和分泌多 种细胞因子,发挥调节免疫以及直接杀伤靶细胞的 作用。Spaggiari 等[17]在研究 MSC 对 NK 细胞的作 用时发现,其能通过分泌 PGF2 及 IDO 来下调 NK 细胞上激活型受体的水平,进而发挥其免疫抑制的 作用。Sotiropoulou 等[18]研究发现 MSC 通过与 NK 细胞接触,分泌可溶性的细胞因子 TGF-β、sHLA-G 及 PGE-2 来抑制 IL-2 引起的 NK 细胞的增殖。 2. 3 MSC 对 B 细胞的作用 B 细胞通过产生抗体 来参与体液免疫应答,MSC 主要影响 B 细胞的增殖 与抗体产生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MSC 在 IFN-γ 存在的 情 况 下 能 抑 制 活 化 的 B 细 胞 的 增 殖[19]。 Corcione 等[20]的研究证实 MSC 可以将 B 淋巴细胞 阻滞在细胞周期的 G0 / G1 期而部分地抑制 B 细胞 的活化及增殖。Comoli 等[21]的研究也证实 MSC 在 体外能抑制同源刺激而引起的 B 细胞抗体的产生。 2. 4 MSC 对 T 细胞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报道指 出,MSC 对 T 细胞的增殖以及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功 能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Shi 等[22]将 MSC 与 PBMC 混合培养时,诱导 MSC 产生免疫抑制因子 sHLA-G 及趋化因子 CCL1,这两种因子为 MSC 发挥免疫抑 制作用提供了免疫微环境,同时诱导 T 细 胞 偏 向 TH2 免疫应答,抑制细胞毒性 T 细胞的功能。Jones
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及基质的沉积来发挥其营养作 用进而促进软骨细胞的形成。此外在辐射烧伤损伤 模型、心梗及帕金森疾病模型中,运用 MSC 进行移 植治疗,都观察到其通过发挥营养作用来促进损伤 组织的修复。 1. 4 MSC 的迁移与归巢能力 MSC 能分泌大量具 有生物活性的因子,同时其表面也表达大量的趋化 因子受 体。Von 等[11] 的 研 究 表 明 当 损 伤 造 成 时, MSC 上趋化因子受体 CCR1、CCR4、CCR7、CXCR5 及 CCR10 的表达上调,在炎症因子趋化下,MSC 能 快速到达受损组织局部,发挥免疫调节及营养作用。 Ries 等[12]的研究指出,当组织损伤后,MSC 能优先 到达 受 损 的 部 位,增 强 伤 口 的 愈 合,促 进 组 织 的 重建。
其可以通过对抗原提呈细胞、NK 细胞、B 细胞、T 细 胞、调节性 T 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影响来发挥免疫调 节作用。其中炎症因子 IFN-γ、TNF-α,免疫抑制因 子 IL-10、IL-4、TGF-β、HGF 及 NO、IDO、PGE2 等 在 MSC 发挥免疫调节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1 MSC 对抗原提呈细胞的作用 DC 是最主要
羊水、脐带、胎盘等。在合适的诱导条件下,能分化 其他部位来源的 MSC 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更能保
为中胚层及其它胚层的细胞。目前大量的研究证据 持基因组的稳Biblioteka 性,并首次证实蜕膜来源的 MSC 能
表明 MSC 具有免疫调节,抗炎及营养的作用。MSC 够向三胚层细胞分化。
逃避免疫识别,在体外发挥免疫抑制的特性使其成 为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再造的侯选者。临床上已将
的 MSC 与原代软骨细胞共培养时发现 MSC 是通过
1. 1 MSC 免疫表型 MSC 没有特异性的标记物, 只能以复杂的免疫表型来对其进行鉴别。大量研究 表明 MSC 表面 HLA 及共刺激分子表达较低,在体 外与同源性的 T 淋巴细胞共培养时,不引起 T 细胞 增殖,表 现 出 较 低 的 免 疫 原 性[1]。Deans[2] 及 Morandi[3]的研究证实 MSC 表 面 MHC Ⅰ 抗 原 表 达 较 低,不 表 达 MHC Ⅱ 抗 原、FasL、共 刺 激 分 子 B7-1、 B7-2、CD40、CD40L 等。它们不表达造血干细胞的 表面标记物 CD45、CD34,也不表达内皮细胞表面标 记物 CD31、PECAM-1,但 它 们 表 达 CD105、CD13、 CD106、CD44、CD90、CD29 及 STRO-1[4]。MSC 还组 成性的表达非典型性 HLA-G 及共抑制分子 B7-H1 及 B7-H4,这 些 分 子 对 于 免 疫 应 答 具 有 抑 制 作用[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