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合集下载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家庭成员的角色;2. 培养学生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3.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家庭结构,并尊重每个家庭的不同。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展示爸爸和妈妈的形象;2. 板书:家庭成员的角色;3. 图书《我的爸爸妈妈》。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展示爸爸和妈妈的图片,让学生猜测他们是谁,然后问学生:“你们都有爸爸和妈妈吗?他们在家里扮演什么角色呢?”引起学生思考和回答。

Step 2:展示内容(10分钟)老师使用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家庭成员的角色,如爸爸是家庭的顶梁柱,妈妈是家庭的主力军等,让学生了解不同角色在家庭中的作用。

Step 3:故事讲解(15分钟)老师向学生讲述《我的爸爸妈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描述爸爸和妈妈的。

故事中可以包含爸爸妈妈的日常工作、照顾孩子等内容,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的努力和付出产生感恩之情。

Step 4:小组讨论(10分钟)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在家庭中分别扮演着什么角色?2. 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在你们家庭中的作用是什么?3. 你有没有感谢过爸爸和妈妈?怎样表达感谢?Step 5:家庭结构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家庭结构,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结构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尊重每个家庭的不同。

Step 6:绘制家庭图画(15分钟)要求学生用纸和颜料绘制自己的家庭图画,展示家庭成员的构成和角色。

Step 7:反思(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家庭图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如他们对家庭的了解有什么新的收获,以及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家庭结构有了更深的了解。

学生通过听故事、讨论和绘图等形式,加深了对爸爸和妈妈的认识,并培养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一、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父母是谁,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2.通过场景模拟训练孩子表达爱和尊重父母的习惯;3.提高孩子的情感认知能力,培养良好生活习惯;4.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父母是谁?认识家庭成员;2.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工作、兴趣爱好等;3.通过场景模拟,让孩子学会表达爱和尊重父母;4.游戏环节:拼图游戏。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教师身份介绍,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爸爸妈妈。

提问学生:爸爸妈妈是什么人?家庭里有哪些人?第二步:认识家庭成员老师呈现卡片,让学生通过卡片认识家庭成员,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小班家庭成员框架图。

卡片上写有家庭成员的头像和名称,让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

第三步: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老师通过示范展示卡片上家庭成员除了头像外的信息,例如:父亲的工作、喜欢什么、儿子/女儿的名字。

让学生学习并认真听。

随后老师发放测验卷,测验孩子们学习的内容。

并对其进行简单的鼓励或者指导。

第四步:模拟情境通过模拟情境,让孩子学会表达爱和尊重父母。

老师说:“请想象一下,你已经准备好去做作业,可是妈妈突然生病了,需要去医院看看。

你该如何表达你的关切和爱?”老师让学生模仿表达关切和爱的话语。

第五步:游戏环节老师分发卡片,在每一张卡片上的爸爸或妈妈的肚子上画上一个小圆圈,然后把卡片剪成若干个小的拼图块,并把拼图块混淆到一起,让孩子拼回正常的卡片,帮助孩子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我的爸爸妈妈》。

课程内容分别包括认识家庭成员、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模拟情境、游戏环节等,使得孩子们了解并认识家庭成员,并学会表达爱和尊重父母。

通过拼图游戏加强了孩子们对父母的认知储备。

此次课程通过情境练习和游戏等方法,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认知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2)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课程主题: 我的爸爸妈妈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的重要性,并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学生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材料:1. 神话、故事或诗歌,描述父母的爱。

2. 爸爸、妈妈的照片。

3. 艺术制作材料(彩色纸、颜料、画笔等)。

4. 社区资源,如访问父母在工作或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课程过程:1. 引入(10分钟)- 观看或朗读关于父母爱的神话、故事或诗歌。

- 导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 分享学生对父母的故事或经历。

2. 探索(15分钟)- 向学生展示爸爸、妈妈的照片,并让学生谈论他们的爸爸妈妈。

- 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责任,并讨论他们如何承担这些责任。

3. 表演和创作(20分钟)- 分组或个体活动,要求学生以表演的方式展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对父母的爱。

- 学生可以编写一份短剧本,展示父母的日常生活和付出。

-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父母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4. 分享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分享他们的表演或艺术作品,并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赞美对方的作品。

- 总结课程,强调父母对我们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再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完成家庭活动,如共同制作一份感谢卡,写下对爸爸妈妈的感激和爱。

2. 组织家长参观学生的作品展览,并鼓励家长与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3.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资源,了解父母工作的地方和对社区的贡献,以深入了解他们的角色和责任。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水平。

2. 收集学生的艺术作品,并评估他们对父母的感激和爱的表达。

3. 倾听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对父母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 《我的妈妈》(故事书)- 作者: 汉娜·哈勒- 《爸爸妈妈》(绘本)- 作者: 安娜·葛斯夫- 《父爱无边》(诗集)- 作者: 顾城。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我的爸爸妈妈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幼儿的爱与尊重家庭的观念,了解家庭的构成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教学准备:图片、故事书《我爱我家》、音乐、海报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时间: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唱《爸爸妈妈真伟大》。

同时播放音乐,让幼儿以欢快的气氛进入课堂。

二、意境创设(时间:10分钟)1. 教师用图片展示几种不同类型的家庭,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

2. 通过引导性问题,让幼儿思考自己的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家庭活动等。

三、故事讲述(时间:15分钟)1. 教师讲述故事《我爱我家》,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家庭成员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师呈现故事中的角色,让幼儿练习模仿,用海报纸及彩色笔画出自己的家庭成员。

四、团体活动(时间:20分钟)1. 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家庭成员的海报。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绘制的家庭成员图画,并描述成员之间的关系。

五、反思与总结(时间:10分钟)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教学内容,引导幼儿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2. 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家庭成员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六、延伸活动(时间:自由发挥)1. 老师可鼓励幼儿在家庭作业中与父母一起完成绘制自己家庭成员的画,并反思自己对家庭的感恩之心。

2. 在家庭游览或亲子活动时,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家庭的温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音乐和图片导入、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团体活动等环节,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全面了解家庭的构成和成员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爱与尊重家庭的观念,同时让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辛苦付出有更深刻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和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家庭观念和爱心。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爸爸妈妈》一、课程背景介绍《我的爸爸妈妈》是一节适用于小班幼儿的社会优质课。

通过本课,旨在让幼儿们了解家庭成员的身份、角色和特点,并培养他们关爱家人、理解家人的情感互动能力。

此课设计的时长为30分钟,适合3-4岁的幼儿。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1.让幼儿们明确自己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2.培养幼儿们关爱、尊重和理解家人的情感能力。

3.提高幼儿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宝宝,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其他家庭成员的图片。

2.一本绘本《我的爸爸妈妈》。

3.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上面写有对应的字母,以便幼儿进行识字。

四、教学步骤及内容步骤一:导入情境(5分钟)教师拿出一张大幅彩色图片,上面画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员,包括爸爸、妈妈和宝宝。

教师问幼儿:“你们看这张图片有谁?”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再问:“这些家庭成员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和宝宝,你们知道他们的身份和角色吗?”希望幼儿能开始思考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

步骤二:导入绘本故事(5分钟)教师拿出绘本《我的爸爸妈妈》,带着幼儿们一起观察书的封面,并提问:“你们看书的封面是什么?”幼儿们回答后,教师开始讲述绘本故事,介绍主要角色和情节。

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幼儿们思考家庭成员的角色,并培养他们关心、尊重家人的情感。

步骤三:合作认字活动(10分钟)教师拿出爸爸、妈妈、宝宝的卡片,分发给幼儿们。

教师告诉幼儿们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字母,并告诉幼儿们这些字母分别是“B”、“D”、“M”。

然后,教师逐个出示图片上的家庭成员并称呼他们的名字,例如:“这是爸爸,请找出写有B的卡片。

”幼儿们根据教师的指示,找出对应的卡片,并告诉教师。

步骤四:讨论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对课程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提问幼儿们如下问题:1.“你们觉得这节课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你们了解到了家庭成员的身份和角色吗?”3.“你们会如何关心和尊重家人的感受呢?”教师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社会优质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含反思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与爸爸妈妈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1、小鸟一家的图片各一张。

2、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的PPT。

3、幼儿已会唱歌曲:《好妈妈》,会念儿歌《我的爸爸》。

4、贴了爸爸妈妈照片的爱心相框。

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鸟的爸爸妈妈》。

2、故事中有谁?鸟爸爸鸟妈妈是怎样爱护小鸟的?3、小结:小鸟真幸福,有鸟爸爸鸟妈妈为它找食物、做游戏、遮风挡雨。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呢?二、讲讲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看PPT,说说图上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3、小结: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这么爱你们,你们应该怎样爱护爸爸妈妈呢?三、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交流一下,说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延伸: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么工作等等,好吗?活动反思:《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让幼儿认识他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开始。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发了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了独立活动的意识。

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6篇

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6篇

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6篇小班社会《我的爸爸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大胆地用语言进行简单的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2、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一些特征。

3、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活动准备:1、全家福照片每人一张。

2、父母与孩子交谈过及了解。

4、生肖图片。

5、大相框一个活动过程:一、情感激发。

1、儿歌《爸爸妈妈瞧》。

2、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爸爸妈妈?(想)今天,许老师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请来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让孩子把照片都拿出)二、介绍交流。

(一)、个别介绍。

教师:你们的爸爸妈妈有很多的小朋友都不认识,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呢?(先请个别幼儿单独介绍,将幼儿的全家福照片在电脑上放大。

)提问:这是谁?叫什么名字?(这是我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长的什么样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工作?是干什么的?爸爸(妈妈)最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在家最喜欢干什么?爸爸(妈妈)最喜欢对你说一句什么话?自己在家时和爸爸妈妈最喜欢玩什么游戏?(二)、全部交流。

请全部幼儿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走到客人老师的面前,向客人老师介绍爸爸妈妈,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讲。

(三)、倾听特殊幼儿介绍。

(播发摄像)教师:今天我们班xxx小朋友因为生病没有来上幼儿园,他告诉我,他也很想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给小朋友认识一下。

他就用电脑传给老师,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吧。

三、给爸爸妈妈贴属相。

幼儿动手给爸爸妈妈配上属相。

并将照片贴在大相框里。

活动反思:《纲要》在社会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让幼儿认识他人,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孩子身边的人(爸爸妈妈)开始。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孩子对爸爸妈妈的了解却很少。

让孩子初步地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引发幼儿关心父母情感的基础。

另外,通过活动,引发了孩子关心爱护父母,不依赖父母,萌发了独立活动的意识。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案名称:我的爸爸妈妈教案类型:小班社会公开课教学目标:1. 让小班学生了解和认识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

2. 培养小班学生对爸爸和妈妈的感恩之情。

3. 培养小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

2. 爸爸和妈妈的特点和责任。

教学准备:1. 一段关于爸爸和妈妈的视频。

2. 一份图片或者卡片,上面写着“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观看一段关于爸爸和妈妈的视频,让学生对爸爸和妈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主体活动:2. 讲解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例如,问学生:“你们觉得爸爸妈妈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3. 向学生介绍爸爸和妈妈的特点和责任,例如,爸爸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妈妈通常是家庭的主妇,他们都会给我们提供温暖和关爱。

4. 带领学生一起做一项合作任务,让他们展示对爸爸和妈妈的感恩之情。

例如,让每个学生拿起一份图片或卡片,上面写着“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然后齐声说出“我爱我的爸爸妈妈”的口号。

总结活动:5. 让学生分享上面的合作任务,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对爸爸和妈妈的感恩之情。

6. 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爸爸和妈妈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延伸:1. 让学生画一张关于爸爸和妈妈的图片,并在图片上写上“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2. 可以让学生带一张家庭照片到班级分享,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爸爸和妈妈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对爸爸和妈妈的感恩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爸爸和妈妈的重要性和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学会了对爸爸和妈妈表达感恩之情。

可以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爸爸妈妈的认知和感恩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我的爸爸妈妈》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说出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体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增进与爸爸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小鸟一家的图片各一张。

2、生活中爸爸妈妈照顾孩子的PPT。

3、幼儿已会唱歌曲:《好妈妈》,会念儿歌《我的爸爸》。

4、贴了爸爸妈妈照片的爱心相框。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小鸟的爸爸妈妈》。

2、故事中有谁?鸟爸爸鸟妈妈是怎样爱护小鸟的?
3、小结:小鸟真幸福,有鸟爸爸鸟妈妈为它找食物、做游戏、遮风挡雨。

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爱护你的呢?
二、讲讲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护。

1、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2、看PPT,说说图上的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3、小结:爸爸妈妈为你们做了这么多事,这么爱你们,你们应该
怎样爱护爸爸妈妈呢?
三、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1、和边上的小朋友讨论交流一下,说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想为爸爸妈妈做的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延伸: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
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
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
么工作等等,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