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 国 能 源发 展 分 为 3个 阶 段 的战 略 定 位 , 明 了科 学 、 色 、 碳 的 中国 能 源 战 略 的 基 本 内 涵 和 意 义 , 望 了 2 世 纪 上 半 表 绿 低 展 l
叶 中 国 能 源发 展 趋 势 , 出 了 实施 科 学 、 色 、 碳 能 源 战 略 的 建 议 . 提 绿 低 、
安全 的现 代化 能源 体 系 , 源 的结 构 、 颜 色” 质 量 都 能 “ 、 将发 生革命 性 的 变革 。2 5 0 0年后 , 国将 拥 有 1个 中 中 国特 色的 能源新 体系 , 入 比较 自 由的绿 色 、 碳 能源 进 低
发展 阶段 。
对各级 政府 和企业 , 善科 学 的 考核 指 标体 系 , 完 在
d vd d i t h e t g sb f r 0 0.I d c t d t a h a i c n e t n a i g o ce c ,g e n o c r o n r y s r t — i ie n o t re sa e e o e 2 5 n i e h tt e b s o t n d me n n fs in e r e ,lw— a b n e e g ta e a c a g .L o e o wa d t h r n f ia S e e g e eo me ti h i th l o h 1 h c n u y Y o k d f r r O t ete d o n ’ n r y d v lp n n t ef s af f e2 t e t r .P tf rh r c mme d t n Ch r t u o t e o n ai s o
对中国能源可持续安全的思考

233作者简介:张梦岚(1997— ),女,回族,四川阿坝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关乎着我国未来国内国际各方面的发展趋向。
一、能源安全传统的能源安全是指以可支付得起的价格获得的充足的能源供应。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经济问题等问题的出现,能源安全的内涵逐步向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1)能源安全的内涵。
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所提出的能源安全定义是目前大部分人所接受的主流定义,即能源资源的可利用性、能源资源的可获得性、环境的可接受能力、能源投资成本的承受能力。
(2)能源安全的分类。
不同国家对于能源安全的界定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同。
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我国的能源安全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种:能源供应安全、能源可持续安全、能源科技安全和经济安全。
(3)我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以石油为例,在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06亿吨,进口金额达到166266.6百万美元,进口依存度达到了72%。
供应安全涉及的是供应量、供应品种及供需格局的问题;运输安全则主要是运输方式受限;可持续发展问题,囊括了供应、创新、经济、环保等问题。
能源可持续安全的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对能源可持续安全的理解(1)利用效率。
化石能源,除了保证其在我国本土的持续供应外,还应保证其开采方式的合理性、效率性。
替代能源,若在某方面无法替代,可以考虑开源节流的方式,通过节省其他方面的用量来保证不可替代方面的完全供给。
(2)科学技术。
在对以油气资源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勘探、开采、分离、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尚且不能与发达国家相媲美。
关键技术、关键阶段受制于人,掌握不了核心技术,这是遏制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关键点。
(3)环境问题。
从能源的勘探开采到投入利用,整个环节都会涉及环境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中共中央在2021年7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促进能源消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能源低碳转型。
面对新形势下的能源发展,中国需要进行战略思考,以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中国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还可以加大对新兴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如氢能源、生物能源等,以实现能源的多样化和清洁化。
中国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利用效率是能源发展的重要指标。
可以通过改善能源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源生产方面,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
在能源传输方面,要加强电网建设,改善输电效率。
在能源使用方面,要加强节能宣传教育,鼓励居民、企业采取节能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中国需要加强能源安全保障。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可以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提高国内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还要注重能源外交合作,加强与国际能源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第四,中国需要加大绿色发展的力度。
绿色发展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原则。
可以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实现能源的低碳化。
还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能源的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需要推动能源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能源转型的动力。
可以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推动能源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和引进一批能源科技研发人才,推动能源科技的发展。
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需要进行战略思考,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目标。
这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安全保障,推动绿色发展,推动能源科技创新。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中国能源问题是一个复杂且紧迫的问题,需要全面思考和
解决。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
随着经济的
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保证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中国在能源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能源结构不合理、
能源效率低下、污染排放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
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力度,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将减少对传统化石能
源的依赖,并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改进能源设备和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和监控等。
最后
是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和低
碳技术的发展。
另外,中国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解决能
源问题。
例如,可以与国际能源机构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推动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可以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
等全球性挑战。
最后,能源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不
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能源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能源领
域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量极大,能源与环境问题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能源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全国各种发展的关键,中国的能源行业正处在一个转型和升级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一、中国能源行业的现状1、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占总能源消费的70%以上。
这不仅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浪费,而且也有利可图,不利于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行深刻的调整。
对于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应该实行多元化发展策略,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是,目前中国能源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能源行业的脱胎换骨。
要提高中国能源产业的技术水平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不同能源的生产技术,加强新能源应用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加强煤炭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增强能源节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能源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费大部分依赖于进口,能源安全的形势依然是中国能源行业需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能源进口的价格和供应国的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而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等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可能对能源供应造成重大影响,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目前,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已经进一步恶化,必须加强能源供求平衡、缩小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扩大能源进口来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中国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的应用将不断增加中国的能源政策走向清洁、可持续发展方向,各种可再生能源在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渐成熟并适用于更广泛的场合,未来将继续取代碳基能源并不断增加。
新能源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新能源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新能源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环保、可再生和低碳排放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损害,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减少碳排放、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和推动能源消费方式转变等方面分析新能源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减少碳排放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
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新能源的发展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了约1.93万亿千瓦时,其中风能、太阳能和水能发电分别增长了9.8%、30.2%和6.6%,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减排的主要手段之一。
同时,新能源发电还能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二、促进产业升级新能源产业是中国未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将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了光伏发电、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142.6万辆和141.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了2.3倍和2.6倍。
同时,新能源装备的制造、研发、运维等相关产业也在不断壮大,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改善环境质量新能源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特别是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新能源的应用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以太阳能发电为例,不仅可以减少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需求,还能够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排放,降低空气污染的程度。
此外,新能源的发展还能为农村和偏远地区提供清洁能源,解决能源供应不足和环境恶化问题,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浅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浅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如何解决和实施好能源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前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标签: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0引言能源既是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前提,又是现实的重要污染来源。
解决好我国的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是实现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如何确保经济合理的持续的能源供应和高效使用;其二是如何同时解决和能源过程有关的环境问题。
1长期坚持节能优先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态势,能源供应难以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节能受到必要的重视,节能取得7显著的成绩。
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以来,能源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能源价格通过改革调整,已基本反应了市场的能源边际成本。
企业竞争促使成本下降,降低能源成本成为许多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容,节能的微观经济性成为关键驱动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以及市场对企业生产的硬约束,带来了明显的节能效果。
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解决能源短缺已不是节能和提高能效的驱动力。
一方面,一些能源供应部门反而出现了由于供应能力过剩而要开辟新的消费市场,以刺激能源消费的动机和做法,力图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另一方面,对能源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相关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实际影响,大于节能的呼声。
对长期的能源平衡和能源安全的关注难以和短期的、直接经济运行的利益取向有机地联系起来。
原有节能管理体系及机制的功能和效果受到挑战。
中国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机制。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还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保持竞争力,但资源性的成本,包括土地的价格,特别是能源的成本将不具有竞争性。
如上所述,中国可能还要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才能在能源技术的平均水平上,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真正能够实现在下世纪中也达到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将会面对重大的能源挑战。
浅议能源动力工程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武欣荣

浅议能源动力工程及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武欣荣摘要:能源动力工程以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同时也作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环境、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社会相互依存与协调、共同发展的一种和谐状态。
本篇文章主要对能源动力工程及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可持续发展;探究引言:能源历史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就现阶段而言,能源短缺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问题,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面临着来自能源短缺的挑战。
1 能源资源概述能源作为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一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也被称为称能量资源、能源资源。
它是指可产生各种能量(比如,热量、电能以及光能、机械能等)或者是可作功的物质的一个统称,也包括可以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以及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相关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煤层气、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以及电力、热力和成品油等二次能源,还有其他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能源作为人类活动的一大基础,也是世界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一大驱动力。
能源的种类非常繁多,根据划分方式的不同,能源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人们通常按能源的形态特征或者是转换和应用的层次划分成:液体燃料、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核能以及海洋能和地热能。
2 我国能源资源面临的挑战分析二零零八年我国一次能源产量是二十六亿吨标准煤,消费总量达到二十八点亿吨标准煤,是当前世界上第2位能源生产国、消费国。
我国能源资源主要呈现以下特征:第一,能源资源总量丰富,然而结构比例上是不均匀的。
在这其中,煤炭、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资源占据主导,而油气资源却严重不足。
截至二零零六年,煤炭保有资源量达一万零三百四十五亿吨,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百分之十三,列世界第3位。
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是六点一九万亿千瓦时,是世界水力资源量的百分之十二,列世界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Thoughts on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China Energy学号:20113989姓名:李代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4班指导教授:冉景煜摘要纵观世界能源局势,能源匮乏危机已然席卷全球,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的浪费现象仍然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低碳意识、节约资源,而且对能源的利用率也不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技术,提高利用率。
传统能源一般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发展新能源并将其推广也就成了必然之势,只有树立了低碳意识,提高了传统能源利用率,发展推广新能源才能使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的能源真正的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
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
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
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能源可持续的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当今能源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2006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
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9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
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资源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
截止到2005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采储量为9844.5亿吨,储采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
同期,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采比达到67。
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
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资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在发展。
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
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
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
2003年初英国政府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据统计石油还可用大约40年;天然气还可以用60年;煤炭大概可以用200年左右;化石能源面临枯竭。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耗国,人均占有资源远远赶不上其他国家。
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因此能源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走之路,我们必须对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做出深刻的思考。
树立低碳(Low carbon)理念中国是正在处于飞速发展,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已近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能源消耗巨大,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然而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不容乐观,由于经济发展迅猛,对能源的需求巨大,技术上还有所缺陷,能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对能源的利用十分不合理不高效,导致能源大量浪费。
我国能源储备不多,现在全球面临化石能源枯竭。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低碳的理念,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达到“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
所谓低碳,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地节约身边的各种资源的习惯。
只要你愿意主动的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生活习惯,就可以为社会出一份力。
低碳其实是着眼于人类未来,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有利于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能源的优化利用。
全球现目前,资源匮乏,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污染严重,大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成灾等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低碳也就成为了改善我们环境,优化能源利用的必选之路。
树立低碳理念。
低碳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实现。
比如有低碳食品,低碳购物,低碳的交通工具等等。
拒绝塑料袋:曾几何时,家里堆着红蓝白绿很多塑料袋,都是上菜场、超市购物时带回来的。
若是还能重复装非食物物品的倒还好说,万一破了不能用了,就扔进垃圾堆,殊不知塑料袋是难易分解的,而且还会严重污染环境。
随着“限塑令”的出台,使用塑料袋的人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可重复利用的购物袋,希望商家也好、买家也好,都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走路或骑车上班:如果你是有车一族,如果你居住地距离单位并不十分遥远,请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
也许你因此牺牲了几十分钟的睡眠时间,但你收获的却是新鲜的空气、沿途的风景以及越来越健康的身体;你还为拥挤的交通做出了减负的贡献,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用手帕代替纸巾: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的我们无论是抹眼泪还是擦嘴角,用的都是手帕。
不要觉得那是上世纪的古老玩意儿,这是环保的象征。
纸巾也是树木的产物,纸巾的利用率比打印纸还要低,很可能只是用到了中间那一小块,然后就被丢弃了。
请在口袋里预备一块手帕吧。
变废为宝:也许你有很多不喜欢的衣服、裤子,也许你家里堆了很多纸箱,也许你在发愁花纸该如何处理……千万别扔。
因为只要将它们稍加改造,就能焕然一新,成为一件装饰品,或者成为一件新的实用物品······,最好是把垃圾分类回收。
节约用水:生活中要用水的地方很多,如果没有节制地使用,那恐怕会像那个公益广告做的一样,“不久的将来,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
要学会重复利用水,比如,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淘米水对洗去碗的油污有一定效果,洗衣服的水正好可以洗拖把……只要我们愿意多转一个弯,就能合理地利用好每一滴水。
节约用电:电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节约用电,一般都是体现在细节处。
比如:人走出屋子,就随手把开关关上;用节能灯泡替换普通灯泡,瓦数不要太亮,只要能不损伤视力就行;不要频繁地开冰箱,可以把冰箱里有的东西都记录在一张纸上,需要拿什么,只要看看纸就知道,而不用稀里糊涂总是翻来找去到最后发现其实根本就没在里面;买空调选节能型的,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既减排又能避免空调病;如果居住楼层较高,建议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此外还有很多低碳方式。
我们可以一个居民村为单位,建立环保低碳循环多级利用体系,多以生态村的形式生态模式图来自网站图片传统能源的高效化利用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这给“十二五”时期增强能源供给能力、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应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大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约束问题也日益凸显。
与先进国家水平相比,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费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压力大。
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我们必须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大力发展能源开发利用科学技术,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安全、清洁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
我国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必须加快其清洁化利用。
近年来,我国加快调整电源结构,“十一五”时期累计关停小火电7077万千瓦,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亿吨,目前火电清洁化利用程度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十二五”时期要继续提高煤炭加工转换比重,加大煤炭洗选比例,发展清洁煤技术,继续实施“上大压小”,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鼓励发展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
要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天然气开发利用,推进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二是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
水电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开发条件的非化石能源资源。
我国水能资源非常丰富,技术可开发量5.42亿千瓦,目前水电装机刚突破2亿千瓦,仍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推进水电开发,需要创新工作思路。
把水电开发与生态环保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好在建、已建项目环保工作,加强水电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制定绿色水电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保护流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三是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
我国地域辽阔,煤炭、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远离电力负荷中心,需建设长距离、高效率、大容量输电线路。
目前全国电网基本实现联网,电网的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加强。
“十二五”时期,还要继续加强各级电网协调建设,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实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和“全国联网”工程,加强西部和北部煤电、水电和风电外输通道建设。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欧美等国家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这已成为世界电网未来发展的新课题。
要紧密跟踪世界智能电网发展动向,开展智能电网的研究和试点,提升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水平;发展储能技术,逐步推广智能电表,提升需求侧管理水平;改进电网技术,提高电网效率,增强电网更加灵活吸纳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的能力。
四是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
近年来,我国油气长输管道建设发展迅速,西气东输一线输送能力已达到设计水平,二线西段已建成投运,东段即将全线贯通。
今后还要加快国内主干管网建设,加快石油储备工程建设,加紧建设一批天然气储备库,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形成覆盖全国的油气输运体系,大幅提高国家石油储备和天然气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
新能源利用与发展加快新能源开发。
积极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增加能源供应、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有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已在部分领域具备相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