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模技术

合集下载

bim建模得方法

bim建模得方法

bim建模得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BIM建模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是一种集成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数字化技术。

BIM建模的方法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成本和风险。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关于BIM建模的方法。

一、BIM建模的基本原理BIM建模是基于三维模型的数字化技术,通过模拟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运行全过程,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BIM建模的基本原理包括:1. 信息集成:将建筑项目的所有相关信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材料、成本等。

2. 参数化建模:采用参数化建模技术,使得建筑模型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参数,实现灵活性和高效性。

3. 信息共享:所有与建筑项目相关的各方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工作。

4. 分析和控制:通过建模工具可以进行各种分析和控制,如可视化分析、碰撞检测、进度控制等。

BIM建模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设施运营等领域,可以提供多种功能和服务,如:1. 建筑设计:BIM建模可以通过合作设计、模型共享和数据交换,实现设计优化和协同设计。

2. 工程管理:BIM建模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进行模拟、计划、预测和监控建筑项目,实现高效管理。

3. 设施管理:BIM建模可以记录建筑设备的历史数据、运行状况、维修记录等,提供运营管理支持。

4. 教育培训:BIM建模可以为建筑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

在实际应用中,BIM建模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项目需求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对建筑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设计目标和要求。

2. 模型创建:根据项目需求和设计概念,创建建筑模型,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材料等。

3. 参数设置:在模型创建过程中,设置各种参数,如尺寸、材料、颜色等,实现模型的灵活性。

4. 模型协作:在团队合作中,不同专业人员可以基于同一个模型进行协作和交流,实现信息共享。

什么是bim建模

什么是bim建模

什么是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

定义由三部分组成:1.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2.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建设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BIM的来源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arles Eastman教授创建了BIM理念至今,BIM技术的研究经历了三大阶段:萌芽阶段、产生阶段和发展阶段。

BIM理念的启蒙,受到了1973年全球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全行业需要考虑提高行业效益的问题,1975年“BIM 之父”Eastman教授在其研究的课题“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提出“a computer-based description of-abuilding”,以便于实现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真正的BIM符合以下五个特点:1. 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

bim建模技术简介

bim建模技术简介

bim建模技术简介
摘要:
1.BIM 建模技术简介
2.BIM 建模技术的应用
3.BIM 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BIM 建模技术简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综合方法。

它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集成建筑物的结构、系统、设备等信息,实现全过程的协同管理。

BIM 建模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数字化建模,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性。

BIM 建模技术的应用
BIM 建模技术在建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设计阶段,BIM 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更直观地展示建筑方案,为施工团队提供更详细的设计信息。

在施工阶段,BIM 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减少施工错误。

在运维阶段,BIM 模型可以为设施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提高运维效率。

BIM 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BIM 建模技术正朝着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和可视化的方向发展。

bim 建模 标准

bim 建模 标准

bim 建模标准BIM建模标准。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它可以实现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

在BIM建模中,制定和遵循一定的标准对于保证建模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BIM建模的标准内容及其重要性。

首先,BIM建模标准包括建模规范、命名规范、构件分类规范等内容。

建模规范是指在建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包括构件参数设置、模型精度要求、模型共享规范等。

命名规范是指构件、视图、图层等元素的命名规则,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快速准确地理解模型内容。

构件分类规范是指对构件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模型的组织和检索。

其次,BIM建模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规范建模过程,提高建模质量。

遵循标准可以避免建模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混乱,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它可以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遵循统一的标准可以减少沟通成本,降低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它可以促进信息共享和模型协同。

遵循标准可以使不同团队、不同软件之间的模型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BIM建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维护。

首先,团队成员应当了解并遵守相关标准,保证建模过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其次,管理者需要对标准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标准的执行情况。

最后,建议团队成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更新标准,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综上所述,BIM建模标准对于保证建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信息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团队成员应当共同遵守和维护相关标准,使其成为工作的约束和规范,从而实现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更好应用。

BIM技术的介绍

BIM技术的介绍

BIM技术的介绍要想正确、合理地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进度、成本、安全管控中,企业就要先了解BIM技术的软件构成、技术原理、特点,从而制定好引入BIM技术的策略。

一、BIM技术的概念与发展(一)BIM技术的概念通常建筑业与其他标准化制造企业相比效率低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程度低。

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以下简称BIM)的理论基础是基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的传统制造业的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理念和以产品数据管理PDM与STEP工艺流程为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

近十年来,BIM技术正以传统二维CAD模型应用为基础快速成长为一种多维(3D空间、4D进度、5D成本)模型信息整合技术,它能够使工程的每个参与者从最初的项目方案设计一直到项目的使用年限终止期间都可以通过项目模型使用信息或利用信息使用模型。

这就从本质上转变了工程管理者仅仅依据单一的符号文字和抽象的二维图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低效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在工程的整个寿命周期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BIM是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信息模型,而且还包含作业人员的具体管理行为模型,通过BIM技术管理平台将两者的模型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应用。

BIM技术的出现将引发整个A/E/C(Architecture/Engineering/Construction)领域的第二次革命,它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2002年,Autodesk收购三维建模软件公司Revit Technology,首次将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首字母连起来使用,成为如今广为人知的“BIM”,BIM技术也开始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得到了普遍的、深度的应用。

BIM技术

BIM技术

详细描述
在历史建筑的运维阶段,BIM技术通过数字化管理,对 建筑资产进行全面管理。这有助于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实现建筑资产的数字化管理,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04 BIM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BIM技术的优势
01
02
03
04
信息集成
BIM技术允许在单一的数 字模型中集成建筑、结构 和设备信息,方便各方参 与者共享和更新信息。
提高效率
通过BIM技术,可以更快 速地进行建筑设计和评估 ,减少错误和冲突,降低 返工率。
可视化沟通
BIM模型可以生成逼真的 渲染效果图,有助于各方 参与者更好地理解设计方 案。
BIM技术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Contents
• BIM技术概述 • BIM技术的基本特性 • 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 BIM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 BIM技术的应用案例
01 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的定义
总结词
BIM技术是一种数字化工具,用于表示建筑、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物理和功能特性。
计变更。
案例二:某住宅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在住宅项目的施工阶段,BIM技术通过数字化管理,对施 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这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 低材料浪费和安全事故风险。
案例三:某历史建筑的运维阶段应用
总结词
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实现建筑资产的数字化管理
协同工作
BIM技术可以实现多专业 协同设计,提高工作效率 。
BIM技术的挑战
技术门槛高
BIM技术的使用需要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对 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BIM建模技术》教案——1BIM技术应用

【教学内容】任务一:BIM是什么【教师活动】提出问题:BIM的基本概念是什么?运用价值有哪些?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视频、手机网络查询,分组讨论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视频展示:【归纳总结】一、BIM的基本概念1、BIM是什么“BIM是利用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过程”BIM定义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BIM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为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数字模型”。

BIM解释(1)BIM是三维几何数据模型(2)BIM技术是一种信息化技术BIM——建筑业的信息革命2、BIM的特点可视化“所见即所得”,整个过程可视化,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协调性各行业项目信息出现“不兼容”现象。

BIM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且可完成净空要求之协调、设计布置之协调等;模拟性BIM可以对设计阶段、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后期运营阶段进行3D/4D/5D模拟实验,从而预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达到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之目的;优化性利用模型提供的各种信息来优化,项目方案优化、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从而显著改进工期和造价。

可出图性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二、BIM的运用价值1. 解决当前建筑领域信息化的瓶颈问题课程实施2. 基于BIM 的工程设计实现三维设计3. 基于BIM 的施工及管理4. 基于BIM 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知识拓展课程思政:讲故事:大国工匠洪家光,技校毕业,年仅39岁,一天工资能买一辆车洪家光,1979年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农村家庭。

bim建模实施方案

bim建模实施方案BIM建模实施方案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模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和施工管理方法,它能够整合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信息,为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更高效、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在实施BIM建模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就BIM建模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项目背景分析在制定BIM建模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的背景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项目的规模、用途、预算、工期、技术要求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充分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BIM建模实施方案,以确保项目能够得到最佳的支持和服务。

二、团队组建和培训BIM建模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实施和管理。

在项目启动阶段,需要对团队进行组建和培训,确保团队成员具备足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来应对各种复杂的建模需求。

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便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BIM建模技术。

三、技术平台选择在实施BIM建模时,需要选择适合项目需求的技术平台。

目前市面上有各种BIM建模软件可供选择,如Revit、Archicad、Tekla 等。

在选择技术平台时,需要考虑软件的功能、性能、兼容性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能够满足项目的实际需求。

四、数据采集和整合BIM建模的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和整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设计、结构、设备、材料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以建立起完整的建模数据库。

这需要对现有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同时也需要进行现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以确保建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建模标准和流程制定在实施BIM建模时,需要制定相应的建模标准和流程。

这包括建模的规范、标识、命名规则、数据交换格式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制定了统一的建模标准和流程,才能够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数据交换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建模效率和质量。

BIM模型建模详细要求

BIM模型建模详细要求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模型建模是一种采用数字化
技术进行建筑信息管理和建模的方法,通过整合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
各类信息,提供一种全面、准确、一致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案。

1.模型基本信息
2.平面图和立面图
3.构件模型
4.材料和质地
5.细节模型
6.系统模型
7.模拟和分析
8.数据导出和交换
9.协同和协作
总结起来,BIM模型建模的详细要求包括模型基本信息、平面图和立
面图、构件模型、材料和质地、细节模型、系统模型、模拟和分析、数据
导出和交换、协同和协作等方面,以提供全面、准确、一致的建筑设计和
施工方案。

这些要求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M模型。

bim技术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bim技术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它基于建筑信息化的理念,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信息管理,实现了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工作。

下面将介绍BI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首先,BIM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立虚拟三维模型,将建筑各个专业领域的信息整合到一个模型中。

这个模型由多个对象构成,每个对象都包含了自身的几何形状和相关属性信息。

通过这样的建模方式,可以实现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BIM技术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建筑项目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施工标准、工程量清单等。

将这些数据整理成可供BIM软件处理的格式。

2. 建模与设计:使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和设计,在三维模型中创建建筑的几何形状和相关属性信息。

不同的专业领域可以同时进行建模,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3. 碰撞检测与优化:通过BIM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可以检测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冲突,如管道与结构的干涉等。

发现冲突后,可以进行优化调整,提前解决问题,避免施工阶段出现的错误和延误。

4. 施工与管理: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可以使用BIM技术进行进度管理和资源管理。

通过BIM模型,可以实现施工进度的可视化和资源的有效分配,提高施工效率和管理水平。

5. 运维与维护:建筑的运维和维护是建筑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

BIM技术可以为建筑的运维提供支持,包括设备管理、维护计划制定等。

通过BIM模型中存储的信息,可以方便地查找和管理建筑设备及相关资料。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建立虚拟三维模型,通过数字化建模和信息管理实现建筑项目的协同工作。

其工作流程包括数据收集与整理、建模与设计、碰撞检测与优化、施工与管理以及运维与维护等多个步骤。

通过合理应用BIM技术,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率、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M建模技术一、单选题1. 在设置视图范围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顶高度一定大于底高度B. 视图深度标高一定大于底标高C. 视图深度标高一定小于或等于底标高D. 剖切面高度在顶高度和底高度之间答案:B2. 在Revit 项目浏览器中,在三维视图名称上右键,然后选择“显示相机”,在绘图区域中相机显示为()A. 蓝色空心圆为焦点,粉色原点为目标点B. 蓝色空心圆点为目标点,粉色圆点为焦点C. 焦点和目标点均为粉色圆点D. 焦点和目标点均为蓝色空心圆点答案:A3. 下列各类图元,属于基准图元的是?()A. 轴网B. 楼梯C. 天花板D. 桁架答案:A4.在精细视图下,管道默认为下述()方式显示。

A. 单线B. 双线D. 网格答案:B5. 在平面视图中可以给一下哪种图元放置高程点()A. 墙体B. 门窗洞口C. 楼梯D. 线条答案:C6.在2F(2F 标高为4000mm)平面图中,创建600mm 高的结构梁,将梁属性栏中的Z轴对正设置为底,将Z 轴偏移设置为-200mm,那么该结构梁的顶标高为()A. 4600mmB. 3400mmC. 4400mmD. 4800mm答案:C7.对于大型的模型,如果放在一个大模型里,最终的Rvt 文件会非常大。

所以常需要在建模之前对模型进行分块建模的计划。

关于模型拆分原则下属表达错误的是()A. 按照专业拆分B. 按照楼号拆分C. 按照楼层拆分D. 按照房间使用属性拆分答案:D8.在门的类型属性对话框中,点击左下角的预览会出现预览视图,不包含以下哪种视图()。

A. 三维视图B. 立面视图D. 剖面视图答案:D9.在编辑漫游时,漫游总帧数为600,帧/秒为15,关键帧为5,将第5 帧的加速器修改由1 修改为5,其总时间是()。

A. 40sB. 20sC. 60sD. 50s答案:A10.“机械设置”对话框中下属()项的设置,主要用来设置凸缘之间交叉、发生遮挡关系时的显示。

A. 拆分线B. 网格线C. 拾取线D. 隐藏线答案:D11.以下哪个是“放样”建模方式()A. 将两个平行平面上的不同形状的端面进行融合的建模方式B. 用于创建需要绘制或应用轮廓且沿路径拉伸该轮廓的族的一种建模方式C.通过绘制一个封闭的拉伸端面并给一个拉伸高度进行建模的方法D. 可创建出围绕一根轴旋转而成的几何图形的建模方法答案:B12.以下哪个系统族()A. 楼板C. 柱下独立基础D. RPC答案:B13.管线综合的难点包括哪些建筑部位()。

A. 机房、竖井、公共走廊B. 大堂C. 复杂房间D. 层高较高的房间答案:A14.在导航栏中的缩放工具中,单击缩放工具下拉列表,其中不包含以下哪个命令()A. 区域放大B. 放大两倍C. 缩小两倍D. 缩放匹配答案:B15.创建坡道,功能区会显示为“修改|创建坡道草图”,其中不包含以下哪个绘制()。

A. 梯段B. 边界C. 踏面D. 梯面答案:C16.在创建结构柱的时候,按以下哪个键位循环放置基点()。

A. Ctrl 键C. 回车键D.空格键答案:D17.Revit软件可通过导入等高线数据来创建地形,但不支持下列哪种格式()。

A. DWGB. DXFC. DGND. RVT答案:D18.下列关于消火栓创建的操作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单击【系统】命令栏,接着单击【卫浴和管道】选项卡,最后单击【机械设备】B. 单击【系统】选项卡,接着单击【HVAC】命令栏,最后单击【机械设备】C. 单击【系统】命令栏,接着单击【卫浴和管道】命令栏,最后单击【管路附件】D. 单击【系统】命令栏,接着单击【机械】选项卡,最后单击【机械设备】答案:D19.快模软件中,关于矩形轴网命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只需要点几下鼠标就可以创建多开间和多进深的轴网B. 创建后的轴网可以自动带有尺寸标注C. 轴号名字可以跳过I、O、Z 这几个字符D. 无法设置轴线标注样式答案:D20.在2F 平面中创建垂直结构柱,在选项栏中生成方式为“深度”,标高选择未连接,偏移量设置为3000,那么是()。

A. 底部标高为2F,底部偏移为-3000,顶部标高为2F,顶部偏移为0B. 底部标高为2F,底部偏移为3000,顶部标高为2F,顶部偏移为0D. 底部标高为2F,底部偏移为0,顶部标高为2F,顶部偏移为-3000答案:A21.()用来指定当前视图下相邻管段之间垂直对齐方式。

A. 水平对正B. 水平对齐C. 垂直对正D. 垂直对齐答案:C22.关于管道系统分类,系统类型和系统名称说法正确的是()。

A. 系统分类、系统类型、和系统名称都是Revit 预设,用户无法添加B. 系统分类和系统类型是Revit 预设用户无法添加,系统名称用户可以添加C. 系统分类是Revit 预设用户无法添加,用户可以添加系统类型和系统名称D. 用户可以添加系统分类、系统类型和系统名称答案:C23.创建一面墙,在属性栏中将其底部限制条件设置为1F(标高0mm),底部偏移-1500mm,顶部约束到2F(标高4000mm),顶部偏移1000mm,那么该墙属性栏中的无连接高度为:()A. 4000mmB. 5000mmC. 5500mmD. 6500mm答案:D24.土建快速建模工具中,关于【轴线重排】命令,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可以对轴线进行尺寸标注B. 无法剔除在一组平行的轴线中不参与重命名的轴线C. 可指定轴号大于Z 的轴号命名规则D. 一次可以修改多根平行轴线的名字答案:BA. 单击【系统】命令栏-【电气】选项卡-【照明设备】命令进行灯具布置B.单击【系统】命令栏-【机械】选项卡-【照明设备】命令进行灯具布置C.单击【系统】命令栏-【电气】选项卡-【机电工具】命令进行灯具布置D. 单击【系统】命令栏-【电气】选项卡-【电缆桥架】命令进行灯具布置答案:A26.以下哪个是族样板选用的第一原则()A. 族的使用方式B.族样板的活用C. 族样板的特殊功能D. 族类别的确定答案:D27.通过橄榄山快模软件可以自动把建筑、结构、喷淋DWG 转成Revit 模型,下面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 快模软件的工作机理是用图层来区分构件的种类B. 快模软件的工作机理是用图层来区分构件的种类C. 无法将轴线的轴号名字带入Revit 里面翻模得到的轴线上D. 转换速度非常快,大量节省翻模人员和时间成本答案:C28.在Revit2016 相机视图中,右键在绘图区域右上角的ViewCube 透视图和正视图切换关系是:()。

A. 在透视图中不可以切换到平行视图B.在正视图中不可以切换到透视三维视图C. AB 都对D. AB 都不对答案:DA.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需要载入族,板基础不需要载入族B. 独立基础需要载入族,条形基础和板基础不需要载入族C. 独立基础不需要载入族,条形基础和板基础需要载入族D. 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不需要载入族,板基础需要载入族答案:B30.下列表述中,关于Revit 楼板形状编辑说法正确的是()A. 只能对倾斜楼板进行修改子图元操作B. 只能对非倾斜楼板进行修改子图元操作C. 不论楼板是否倾斜都可以进行修改子图元操作D. 不论楼板是否倾斜都无法进行修改子图元操作答案:B二、多选题31.需要手动添加到风管系统中的风管管件族有()。

A. T 形三通B.Y 形三通C. 斜四通D. 四通E. 弯头答案:BC32.应分别独立设置的竖向管井有()。

A. 电缆井B.管道井C. 垃圾道D. 排水井答案:ABC33.以下关于创建倾斜楼板的方向有()A. 在创建楼板边界的时候,绘制一个坡度箭头C. 指定草图线的“定义坡度”和“坡度”属性值D. 在创建楼板边界的时候,绘制一个跨方向E. 在创建楼板边界的时候,拾取不同标高的墙答案:ABC34.橄榄山快模中的免费工具楼层工具有哪些便捷的功能()。

A.批量创建楼层标高和其对应的平面视图B.快速修改某一个楼层的高度,其上部标高的高程自动调整C. 可以创建地下室的标高D. 标高的名字可以批量添加前后缀答案:ABC35.项目开始建模时,需要创建项目样板。

一般建立项目样板需要做哪些工作?()A. 确定项目文档命名规则B. 构件命名规则C. 视图命名规则D. 族的命名规则E. 构件类别命名规则答案:ABC36.Revit 中显示管底标高有哪些方式()。

A. 实际高程B.顶部高程C. 底部高程D. 顶部和底部高程E. 管中心高程答案:ABCD37.关于创建屋顶所在视图说法正确的是()B.迹线屋顶可以在楼层平面视图和天花板投影视图中创建C. 拉伸屋顶可以在立面视图和剖面视图中创建D. 拉伸屋顶可以在楼层平面视图和天花板投影平面视图中创建E. 迹线屋顶和拉伸屋顶都可以在三维视图中创建答案:BC38.视图样板中类型过滤器包含()。

A. 三维视图、漫游B.天花板平面C. 楼层、结构、面积平面D. 立面、剖面、详图视图E. 相机答案:ABCD39.在Revit 中创建不同结构混凝土图元链接的时候,有默认的几何剪切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梁与墙链接,主控图元为墙B. 梁与墙链接,主控图元为梁C. 梁与楼板链接,主控图元为楼板D. 梁与楼板链接,主控图元为梁E. 梁与柱连接,主控图元为梁答案:AC40.在不超过4 面墙端点链接到一起的时候,可以使用墙连接命令,其中包括以下哪些连接类型()。

A. 弧接B.平接C. 方接板D. 斜接E. 正接BIM建模技术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Revit软件漫游动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在漫游视图中单击播放查看漫游动画B. 可以MNV格式导出C. 可以图片格式导出D. 可以漫游导出AVI格式答案:D2. 下列选项不属于一般模型拆分原则的是()。

A. 按专业拆分B. 按建模顺序拆分C. 按防火分区拆分D. 按楼层拆分答案:B3.通过橄榄树快模软件可以自动把建筑、结构、喷淋DWG转成Revit模型,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无法将轴线的轴号名字导入Revit里翻模得到的轴线上B. 快模软件的工作机理是用图层来区分构件的种类C. 可以将建筑、结构、喷淋等施工图DWG文件转成Revit文件D. 转换速度非常快,大量节省翻模人力答案:A4.下列不属于Revit族类型的是()A. 可载入族B. 系统族C. 项目族D. 内建族答案:C5.在平面视图中对管道进行标高标注,需在()模式下进行。

C. 三线D. 四线答案:B6.在Revit软件中,布置墙垛、装饰柱应采用()。

A. 建筑柱B. 结构柱C. 构造柱D. 钢柱答案:A7.下列关于管线综合一般避让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管让小管B. 所有管线避让自流管道C. 造价低的管道避让造价高的管道D. 风水管交叉处,局部应风管下翻答案:A8.使用()开发的程序成为Revit插件,也成为二次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